古代诗词典故:文明部礼乐(3)
【武城弦】
参见文明部·礼乐“武城弦”。唐高适《过卢明府有赠》:“能奏明庭主,一试武城弦。”
【饭后钟】
五代王定保《唐摭言》:“王播少孤贫,尝客扬州惠昭寺木兰院,随僧斋餐,诸僧厌怠,播至已饭矣。后二纪,播自重位出镇是邦,因访旧游,向之题已皆碧纱幕其上。播继以二绝句曰:‘二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而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上堂已了各西东,惭愧阇黎饭后钟,二十年来尘扑面,如今始得碧纱笼。’” ◆指因贫穷而遭冷遇。宋苏轼《石塔寺》:“乃知饭后钟,阇黎盖具眼。”另参见器用部·饮食“钟非饭”、器用部·其他“护碧纱”、文明部·礼乐“饭后钟”、文明部·诗词“扫壁觅诗”。
【掺鼓渔阳】
参见人事部·狂放“祢衡挝”。宋刘筠《夜宴》:“巢笙传曲沃,掺鼓发渔阳。”
【催花鼓】
唐南卓《羯鼓录》:“尝遇二月初诘旦,巾栉方毕,时当宿雨初晴,景色明丽,小殿内庭,柳杏将吐。睹而叹曰:‘对此景物,岂得不为他判断之乎?'左右相目,将命备酒,独高力士遣取羯鼓。上(唐玄宗)旋命之临轩,纵击一曲,曲名《春光好》(原注:“上自制也。”),神思自得。及顾柳杏,皆已发拆。上指而笑谓嫔御曰:‘此一事不唤我作天公,可乎?'嫔御侍官皆呼万岁。” ◆指打鼓为乐。宋杨万里《正月五日以送伴借官侍宴集英殿十口号》之七:“一声白雨催花鼓,十二竿头总下来。”另参见植物部·花卉“腰鼓催花开”。
【人琴】
参见人事部·病死“人琴两亡”。唐刘禹锡《和重题》:“人琴久寂寞,烟月若平生。”
【无弦琴】
《晋书·陶潜传》:“(陶潜)性不解音,而畜素琴一张,弦徽不具,每朋酒之会,则抚而和之,曰:‘但识琴中趣,何劳弦上声!’” ◆喻自寻乐趣,或喻意趣高雅,或表示弦外情味。唐白居易《丘中有一士》之二:“行披带索衣,坐拍无弦琴。”另参见人事部·雅逸“不设弦”、人事部·志趣“手空挥”。
【宓子弹琴】
《吕氏春秋·察贤》:“宓子贱治单父,弹鸣琴,身不下堂而单父治。” ◆咏官吏善于管理。唐杜甫《七月一日题终明府水楼二首》之二:“宓子弹琴邑宰日,终军弃繻英妙时。”另参见地理部·城建“单父邑”、器用部·宫室“琴堂”、人物部·官吏“宓子贱”、政事部·治理“佳政琴鸣”。
【钟仪琴】
参见文明部·礼乐“楚奏”。唐杨炯《和刘长史答十九兄》:“钟仪琴未奏,苏武节犹新。”
【流水琴】
参见文明部·礼乐“高山流水”。唐储光義《同张侍御鼎和京兆萧兵曹华岁晚南园》:“潘岳闲居赋,钟期流水琴。”
【海上琴】
唐吴兢《乐府古题要解·水仙操》:“旧说伯牙学鼓琴于成连先生,三年而成。至于精神寂寞,情志专一,尚未能也。成连云:‘吾师于春在海中,能移人情。'乃与伯牙延望,无人。至蓬莱山,留伯牙曰:‘吾将迎吾师。'刺船而去,旬时不返,但闻海上水汩汲漰澌之声。山林窅冥,群鸟悲号,怆然叹曰:‘先生将移我情。'乃援琴而歌之。曲终,成连刺船而还。伯牙遂为天下妙手。” ◆咏音乐。清张问陶《辛未除夕柬景朴斋司马时已请病将归》:“一年花雪互追寻,同鼓成连海上琴。”另参见人物部·人杰“成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