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语文学习 > 词语大全 > 典故 > 一字褒贬的典故

一字褒贬的典故

时间: 思怡693 分享

一字褒贬的典故

  一字褒贬:指作文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字褒贬的典故,希望大家喜欢。

  一字褒贬的典故:

  春秋时期,孔子根据鲁史编撰编年体史书《春秋》,起于鲁隐公元年,止于鲁哀公14年共242年。《春秋》用笔严谨,褒则称字,贬则称名,其引文用笔,常用一字寓意褒贬。晋代杜预《春秋经传集解序》:“《春秋》虽以一字为褒贬,然皆须数句以成言。

  【拼音】yī zì bāo biǎn

  【释义】一个字的褒扬或贬斥。泛指作文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

  【用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作文用字措辞严谨有分寸

  一字褒贬造句:

  1. 并无一字褒贬,只对事件本身作客观记述。

  2. 我自然是懒得解释,其实这样一字褒贬的文骂,真不知在当时是不是足以为乱臣贼子惧,却也有其想不到的各种惧。

  3. 展览对高克勒的抵抗行为,以及莱恩的恐惧念头并无一字褒贬。

  4. 儒家的经典《春秋》,内容上“微言大义”,语言上“一字褒贬”。

  5. 书画留白的目的是求其意境深远,史书疏略则是因为春秋笔法,一字褒贬,两者自不可相提并论。

热门文章

474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