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太空的见证》观后感

《太空的见证》观后感

时间: 加加0 分享

中国首部卫星新闻纪录片《太空的见证》观后感范文10篇

太空的见证观后感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太空的见证观后感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中国首部卫星新闻纪录片《太空的见证》观后感范文10篇,供你选择借鉴。

《太空的见证》观后感

《太空的见证》观后感(篇1)

“三态”并重书写脱贫攻坚“大考”答卷

当前,疫情防控工作尚未结束,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总攻已经发起,到了啃下“硬骨头”、攻打“腊子口”的关键时候。越是艰难越向前,越是紧迫越担当。各级党员干部当有思战的心态、临战的姿态、决战的状态,勇做冲锋陷阵的“猛将”、攻城拔寨的“尖兵”,奋力书写脱贫攻坚的时代答卷。

要以思战的心态冲在第一线。在这最后冲刺阶段,特别是面对__疫情这头“拦路虎”,脱贫攻坚任务能否完成、能否决战决胜,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是否思战谋战、敢于担当、冲在一线。上兵伐谋,谋略取胜。不善谋战的指挥部,不可能决胜千里;不善思战的指挥官,不可能运筹帷幄。各级领导干部是脱贫攻坚的指挥员,必须要夙兴夜寐思战谋战,一门心思谋脱贫、亲临一线思攻坚。要在思战中战斗,分析致贫的根本原因,找准战斗位置,瞄准焦点要害,有序发起冲锋,一件事一件事去抓落实,一个堡垒一个堡垒去攻克。要在战斗中谋划,将地方优势同乡村振兴紧密联系,发展相应的特色产业和特色项目,大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把脱贫攻坚扎实向纵深推进。

要以临战的姿态抓到关键处。全国还有52个贫困县未摘帽、2707个贫困村未出列、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未全部脱贫,剩下的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坚中之坚。啃下最后的“硬骨头”,必须要有备战思维和临战姿态,向打仗聚焦、向打赢使劲,全面下沉抓到关键处、抓到群众心坎上。要聚焦“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这个关键,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继续加大帮扶和投入;要瞄准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狠抓政策落实。要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这个关键,逐村再补短板弱项,逐户再析致贫原因,真正扶到点上、扶到根上、扶到家。要聚焦稳定脱贫和防止返贫这个关键,全面开展脱贫攻坚“回头看”工作,强化返贫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胜利走完脱贫长征的“最后一公里”。

要以决战的状态吹响总攻号。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到年底仅有8个月时间,越到最后关头越如滚石上山,决不能因剩余贫困人口不多而麻痹大意,决不能因连续作战而松气歇劲,必须坚定必胜的信念,一鼓作气、攻城拔寨、发起总攻,高质量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战。广大党员、干部要立决战之志,自觉涵养“念兹在兹、唯此为大”的为民情怀,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敢叫日月换新天”的气概、“如今万事从头越”的韧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有决战之为,聚焦“精准”两字,下好“绣花”功夫,敢于奔着矛盾问题去,敢于向着风险挑战冲,在脱贫攻坚决战“火线”上担当作为、建功立业。要聚决战之力,坚持“一盘棋”调兵遣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和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下好脱贫攻坚“先手棋”“多手棋”,齐心协力摘穷帽、拔穷根,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伟大使命。

为者常成,行者常至。脱贫攻坚已经从“平时”到了“战时”,各级党员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但愿苍生俱饱暖”的为民情怀、强化愚公移山般的苦干实干作风,不折不扣完成责任书、兑现军令状,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坚决完成这项对中华民族、对人类都具有重大意义的伟业!

《太空的见证》观后感(篇2)

我与脱贫攻坚的那些事儿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从初遇脱贫攻坚到现在走进脱贫攻坚已有三年之久。回顾这一路,初遇时,脱贫攻坚是百姓眼中幸福生活的“代名词”;靠近时,脱贫攻坚是涉及多个领域的“综合指标”;走进时,脱贫攻坚已是硕果压枝,丰收在望。

遇见脱贫攻坚,暖意融融,百草权舆。2017年3月,我在读研一,跟随导师做四川省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相关的课题研究。因凉山彝族自治州地形地貌复杂,生态环境脆弱,地质构造和水文气象条件特殊,境内不少地方是地质灾害高发和易发地区,所以课题组选点在凉山州进行入户调研。凉山州是我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调研中有不少彝族老百姓不会讲汉语,沟通交流存在很大困难,但是在访谈中,老百姓都能听懂“精准扶贫”这个词,而且会不断地重复“精准扶贫好”这句话。我好奇地咨询翻译大哥,大哥说:“你以前没有来过我们村里,精准扶贫这几年,村里的变化太大了,交通、饮水、教育、医疗都比以前好多了,老百姓都是把这些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大家都很感恩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再过几年,等村里的产业发展起来,老百姓的生活肯定会比现在更好的……”阳春三月,与脱贫攻坚的意外邂逅,让我感受到了扶贫工作带给老百姓的满满希望。

靠近脱贫攻坚,烈日炎炎,万木葱郁。2018年6月,我读研二,有幸成为国家贫困县退出第三方评估检查组的一员,参与了三个国家级贫困县退出的评估工作。在经历了初选、面试、培训、考试等一系列环节后,开始了为期20天的评估工作。在参与这项工作之前我一直以为脱贫攻坚就只是帮老百姓挣钱,培训后才知道脱贫攻坚工作涉及住房、教育、医疗、就业、交通、饮水、通讯等各个方面,是一个关乎民生的综合性工程。在这次评估工作中,我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识更立体化,我看到了贫困村基础设施和贫困人口生活条件的巨大变化,听到了贫困农户对脱贫攻坚工作的高度肯定,感受到了脱贫攻坚一线工作人员的辛苦。时隔两年,我还清晰地记得一位年过八旬的老人对我说:“活到这把岁数,最感谢的就是党的精准扶贫好政策,让我不愁吃,不愁穿,还住上了这么好的房子……”如火六月,与脱贫攻坚的近距离接触,让我感受到了脱贫攻坚带给老百姓的真实幸福。

走进脱贫攻坚,秋风习习,硕果压枝。2019年9月,我跟随单位同事入户走访,慰问贫困户,正式走进脱贫攻坚工作。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在贫困农户家中,我看到了因危房改造项目住进新房的廖大爷,因大病救助得以及时就医的张大爷,因教育政策顺利送孩子读大学的杨大哥,因帮扶人资金支持改厨改厕的李大哥……在帮扶村上,我看到了全部硬化的村道、修建整齐的新房、干净整洁的院坝、欣欣向荣的产业……在跟随书记入户期间,村书记说:“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村上贫困户已全部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收入明显增加,群众出行难、上学难、看病难、饮水难、通信难等问题得到普遍解决,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显著成果。”金秋九月,零距离走进脱贫攻坚,让我看到了脱贫攻坚结出的累累硕果。

《太空的见证》观后感(篇3)

用好脱贫攻坚的“三大法宝”

近日,__来到山西大同市云州区调研,强调要努力克服__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确保2020年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又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我们要让“致富花”不仅在大同市云州区开放,而且能够在祖国各地全面绽放。为此,要带领农民脱贫致富,打赢脱贫攻坚战,就必须用好脱贫攻坚“三大法宝”。

因地制宜,选好扶贫产业项目,为“规划宝”

没有科学的产业扶贫,就没好的脱贫攻坚效果。很多地方都因地制宜,寻找、开发了当地的特色产业,渐渐地,产业扶贫就是农民的“钱袋子”。但是有些贫困地区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特色产业难找、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产业单一等问题。因此,要解决产业扶贫遇到的难题,就必须科学谋划好产业链。第一,决定采取扶贫产业时,一定要对当地产业结构了解清楚,因地制宜选择当地有代表性、可持续、成功率高、人民认可的产业。第二,产业选好了,还需要产业发展对象标准化、规范化、科学化的培训,让他们掌握科学的产业发展模式。第三,支持当地创办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等服务实体,为产业发展保障,鼓励村集体利用智慧发展特色农业。

科学研判,出台有力帮扶政策,为“智囊宝”

科学的帮扶政策,就是脱贫攻坚的“好助手”。__在成都市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上强调,中央统筹,就是要做好顶层设计,在政策、资金等方面为地方创造条件;市县抓落实,就是要从当地实际出发,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措施落地生根。中国有很多个省份,每个省份的情况都不一样,每个省下面的市、县又有不同之处,目前中国的贫困人口大都在县级以下。所以我们制定扶贫对策的时候就要因县施策、因镇施策、因村施策、因户施策、因人施策。对于不同的扶贫对象,就要因村因户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一村一策”“一户一策”帮扶措施。各级扶贫办要确保科学合理地制定“结对帮扶”“产业帮扶”“移民搬迁帮扶”“技能培训帮扶”“基础实施帮扶”“合作社帮扶”“保障帮扶”等帮扶政策,真正帮贫困户脱贫致富。

选优配强,下沉基层干部力量,为“动力宝”

脱贫攻坚任务能否高质量完成,关键在人。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兴,则乡村兴。要想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基层党组织、基层扶贫干部的重要性不可忽视。第一,配强基层党组织,注重考察基层党组织班子的政治能力、扶贫本领、专业知识,让其成为脱贫攻坚的“桥头堡”。第二,选优村干部。要培养一批能干事、会干事、公道正派,并有本科学历的村干部,让他们来当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驻村干部等,提高村干部服务产业发展的能力素质,让他们成为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关键力量。第三,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实施农村优秀人才回乡发展计划,鼓励一批致富带头人、在外经商和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并在资金、政策、教育、医疗等方面做好服务保障。

《太空的见证》观后感(篇4)

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少不了“三种精神”

2020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最后关头越不能有麻痹思想、厌战情绪、松劲心态,越需要广大党员干部用好马拉松精神、绣花精神、蒙古马精神“三种精神”,铆足干劲、全力以赴确保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

要有马拉松精神,持之以恒、勇往直前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笔者第一次跑全程马拉松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跑完三十公里后因为体力透支,每迈出一小步身体都像灌了铅一样沉重,加上脚上磨出来的水泡,跑一步就疼一步,期间无数次想狠狠“抽死”自己,万分后悔迈上了马拉松的赛道,也给自己想好了99种放弃的借口,但我还是找到了100种坚持下来的理由,最终以5小时04分的成绩完成了人生的第一场全程马拉松。完赛后满满的成就感会完全冲淡过程中的一切痛苦和后悔。这种持之以恒的马拉松精神不仅让我一次次刷新了自己的跑马成绩,也成为我日常工作生活的精神支柱,支撑我迈过了人生的许多坎坷。同样,“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也是我们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需要完成的“马拉松”,军中无戏言,既然立下“军令状”,就要言出必行、行必践诺。在这个过程中,就需要我们广大基层工作者有跑马拉松的精神,既然认定了一个目标,纵使过程百般艰苦,也要持之以恒、勇往直前,直至取得最终的胜利。

要有绣花精神,细处用力、精准施策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众所周知,蜀绣与苏绣、湘绣、粤绣齐名,为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但我们却很少知道要完成一件精美的蜀绣作品,仅从针法要求上来说就有12大类122种针法,更别说其他的制作工序了,这些不仅需要制作者高超的技术,更需要要耐心、细心、恒心和爱心,只有倾情付出、执着追求、精心雕琢,才能绣出精美艳丽、活色生香的蜀绣。同理,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也需要我们广大基层工作者下足一番精准精细的“绣花”功夫,从大处着眼、细处用功,精准细化当前脱贫攻坚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哪些短板、该怎么解决补短,什么时候完成、由谁来做,逐一量化时间节点,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逐项分解落实、定期督查考核,确保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在基层一线落地见效,开花结果,早日实现脱贫路上不落下一人一户的铮铮誓言。

要有蒙古马精神,坚韧不拔、苦干实干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蒙古马虽体形矮小、其貌不扬,但却耐寒、耐旱、耐力超强,一旦接到命令,其无所畏惧、勇往直前,因此屡建奇功。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啃硬骨头、激流勇进的冲刺阶段,尚未脱贫的区域都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如“三区三州”地区,贫困人口较为集中,自然条件极端恶劣,脱贫攻坚任务最重,是“短板中的短板”,解决起来难度大、成本高。因此,我们在脱贫攻坚的战场上大力发扬蒙古马精神,做脱贫攻坚的实干家,把扶贫政策落实到真贫的根上,把扶贫资金用到真正贫困人口身上,在实干中打赢脱贫攻坚战。

“掘井九仞未及泉,犹为弃井;胜利在望未全功,仍需努力”。广大党员干部们,让我们大力弘扬马拉松精神、绣花精神、蒙古马精神“三种精神”,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向人民交出一份完美的答卷。

《太空的见证》观后感(篇5)

脱贫攻坚“瓦吉瓦” 援彝干部“卡莎莎”

近日,根据工作安排,有幸跟单位领导和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一同前往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看望慰问了我县选派的援彝帮扶干部。这是我第一次走进大凉山,第一次走到彝族同胞生活的地方,第一次深入了解彝区脱贫攻坚工作,通过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亲身所感,深刻体会到脱贫攻坚“瓦吉瓦”(意思是“好得很”),援彝干部“卡莎莎”(意思是“谢谢”)。

在前往凉山州布拖县的路上,自进入凉山境内,道路蜿蜒、凹凸不平,一边是陡峭山峰,一边是悬崖峭壁,路面上随时可以看到从山上滚下的落石,和山体滑坡垮塌的泥石,山下先是奔腾的金沙江,而后是接近干涸的山涧河流。路上随处可看到因塌方损毁道路正在抢修的施工现场,可谓地势险峻,道路崎岖,好在一路上基本上没怎么堵车,能时快时慢一直往前行进。在路过悬崖村脚下时,停车驻足,仰望天梯,不由感叹,实属不易,更加坚定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决心。

到达目的地后,通过进村走访、查看产业、座谈交流等方式,了解了在国家脱贫攻坚政策的支持下,在援彝工作队的帮扶下,近几年大凉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首先,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完善。2018年,援彝干部刚到凉山时,无电、无水(自来水)、无网的“三无村”比比皆是,其中有一个援彝干部在交流中说道:“当初我刚到村上时,为了给家里人打个电话,报个平安,走了2个小时的山路才找到信号。”而现在水、电、网已经实现了村村通。道路也是泥泞的小路,骑摩托车都很困难,一位援彝干部在交流中说道:“我刚来村上时,到乡镇去坐个摩托车要200元的车费,后来变成100元,再后来有时候也不收钱。”这主要是因为道路的改善,援彝干部和彝族同胞感情的逐渐深厚,所以价格也越来越少。在脱贫攻坚政策的支持下,彝族群众的住房也普遍得到改善。原来住房基本上是土木、土石结构,并且矮旧、危险,现在普遍变成砖混结构的楼房了,房间变得既宽敞明亮,又安全舒适。其次,生活习惯得到进一步改善。援彝干部刚到凉山时,政府还在轰轰烈烈地宣传洗脸、刷牙、洗脚、洗衣服、洗被子的“五洗”活动,政府发放的桌子板凳被老百姓当柴火劈掉烧了,彝族群众经常席地而坐……但现在彝族群众生活习惯普遍得到改善,注重个人和环境卫生,说话更礼貌,生活方式更健康。并且,产业发展得到进一步提升。在以前,大凉山因环境条件恶劣、位置偏远等原因,产业发展滞后,老百姓以传统种养殖为主,农作物只种一季,外来投资的企业很少。但经过几年的帮扶,产业园、大棚基地、工厂企业等逐渐兴建起来了,还和老百姓建立了利益联结机制,彝族群众从“村民”变成了“股民”,无论是集体经济,还是老百姓个人,收益都得到显著提升。

帮扶成绩的取得,都是源于不懈的努力。援彝干部们奔赴千里之外,驰援大凉山,背后付出的努力和承担的艰辛是难以想象的。多位援彝干部在交流现场流下眼泪,尤其是谈到家人时,更是难以强忍。但正是因为援彝干部们的无私付出,因为他们对工作的高度敬业,因为他们作为党员的责任和担当,他们没有半点怨言和后悔,人人都表态要站好最后一班岗,用真心真情把彝区群众所想所盼的事情办好,他们是我们值得尊敬,值得点赞的人!

《太空的见证》观后感(篇6)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凝聚“三跑之力”

__在陕西考察为脱贫攻坚的有利推进再次擂响了继续冲锋的重鼓,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也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全力冲刺今年脱贫攻坚目标,加大产业扶贫力度,千方百计保证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建立脱贫不返贫的长效机制,重任在肩。

决胜攻坚的“冲刺跑”要一鼓作气。行百里者半九十,在最后冲刺的关键阶段,唯有以更加坚定的信念、更加担当的作为,紧绷责任之弦,才能如期完成目标,做到不负人民。广大扶贫干部要避免倦怠感,克服松懈意识,积极转变脱贫工作思维,创新方式方法,争取在最后阶段“冲好业绩”,如今很多地方积极通过直播促销的方式,“书记县长带货”模式走红,不失为一种好办法。除此之外,疫情也给脱贫进程造成了一定的困扰,面对困难更要沉着冷静,防止急功近利,切忌自乱阵脚。扶贫干部要畅通扶贫产业的全要素流动,即要在疫情防控的同时提高促进复工复产,抢抓生产契机,也要加大产销地结对帮扶,让贫困群众获得实实在在的收入。

稳定脱贫的“耐力跑”要久久为功。___在考察陕西时说:“今年全面完成现行指标的扶贫,我是有信心的,我更关心的是今年以后是不是能够稳定下来,是不是有一个长效的机制。”脱贫攻坚不是触之即停的阶段性任务,而是一场考验使命担当的“耐力长跑”。广大扶贫干部要慎终如始,坚持政策力度不下降,扶贫精力不转移,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持续巩固扶贫成果,用稳定的长效机制扎紧返贫的风险口子,谨防贫困“回马枪”。这就要求广大扶贫干部要注重扶贫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建立扶贫产业的稳定市场优势,更要充分激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拉动本地消费,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同时加大人才吸引,加强扶贫人才队伍建设,为建立稳定的脱贫机制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对口援助的“接力跑”要更加有力。在陕西的考察中,__来到平利县老县镇,其中考察的锦屏社区工厂和女娲凤凰茶业现代示范园区,就是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与陕西平利县对口扶贫援助的成果。充分发挥国家制度优势,先富带动后富,先跑帮助后跑,通过对口帮扶让扶贫地区从“输血”走向“造血”,是保障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重要法宝。随着脱贫进程的逼近,对口扶贫援助更要加强协助,必须进一步拓宽合作领域,提升产业帮扶力度,帮扶地要积极利用自身优势,加大干部选派力度与资金投入,受扶地要积极承接各种资源,积极谋划产业布局,调整脱贫手段,拓宽增收渠道。当然,除了政府间的对口援助,也要呼吁社会各个阶层参与到脱贫攻坚的伟大事业中来,群策群力跑好国家富强与民族复兴的接力赛。

《太空的见证》观后感(篇7)

用“三干”杜绝脱贫攻坚“三种心态”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攻坚越到最后冲刺关头,越要警惕三种不良心态:疲劳厌战心态、急躁心态和撤摊子心态。

行百里路半九十。越是到了紧要关口,越不能有丝毫松懈。脱贫攻坚不是说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广大党员干部要以苦干、勤干和实干杜绝疲劳厌战、急躁和撤摊子三种不良心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大决战。

用“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的苦干杜绝疲劳厌战心态。“随着认识加深,不正确、考虑不到位的,也要与时俱进。关键是实干苦干,稳扎稳打,最后总会出成效。” 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埋头苦干,克服疲劳厌战心态,始终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不能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错误想法,更不能有“走到哪里黑,就在那里歇”的心态。“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炼,才有创造出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出世间的绝唱。”要坚定必胜信心,直面困难挑战,聚焦“三区三州”的深度贫困地区,制定细化方案、拿出具体行动,以“不辞羸病卧残阳”的劲头坚决啃下一个个“硬骨头”。

用“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勤干杜绝急躁心态。绳锯可断木,滴水能穿石。早在1989年1月,时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的__在《干部的基本功—密切联系人民群众》一文中就指出:“为群众办实事,要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在《关键在于落实》一文中,强调要学习“右玉精神”,因为这种精神不迷恋眼前利益而甘为长远,久久为功。党的__以来,我国每年减贫超1000万人,创造了世界脱贫工作的“中国奇迹”。行至半山不停步,中流击水再出发。脱贫攻坚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绝不轻言成功。__指出:“抓任何工作,都要有这种久久为功、利在长远的耐心和耐力。”扶贫工作需要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勤于干事,坚持久久为功。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受__疫情等影响,脱贫攻坚难度更大、任务更重,党员干部要切不可有急躁心态,必须要稳扎稳打,慎终如始。

用“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实干杜绝撤摊子心态。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脱贫攻坚战是场硬仗,打硬仗就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就要破釜沉舟,就要不遗余力。在这个“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的历史时期,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巨大成绩的时刻,不能因为曾经取得的成绩就沾沾自喜,更不能有撤摊子、甩包袱的错误心态。脱贫攻坚紧要关头,扶贫工作难度加大,惟其艰难,更见担当。广大党员干部要紧盯目标、细化措施、狠抓落实,始终保持积极进取的奋斗姿态精准施策,答好脱贫攻坚的“必答题”。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曾经的成绩,激荡前行的动力;辉煌的未来,指引全新的胜利。荆棘密布,挡不住前行者的脚步;前路漫漫,不改奋斗者的初心。站在全新的历史起点振奋精神、砥砺奋进,必将夺取脱贫攻坚收官之年的大决战的最终胜利!

《太空的见证》观后感(篇8)

脱贫攻坚终“画圆”

11月23日下午,贵州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发布会,宣布紫云县、纳雍县、威宁县、赫章县、沿河县、榕江县、从江县、晴隆县、望谟县等9个县退出贫困县序列。至此,贵州全省66个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这也标志着国务院扶贫办确定的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这个“圆”是咱中国人一点点拼出来的,寓意良多。

“圆”是一块金灿灿的奖牌,奖励给千千万万扶贫人。自2015年脱贫攻坚战开始280多万驻村干部、第一书记奋斗在扶贫第一线,770位扶贫干部为扶贫事业献出了宝贵生命,这些数据的背后是党对脱贫攻坚的决心,是千千万万扶贫战士的奋斗史。在这些扶贫人背后有许多扶贫感人事迹,“80后”云南大姚县湾碧乡乡党委书记李忠凯已经是满头白发,大家调侃他是“60后”,而这份调侃背后是满满的心酸,是年复一年的操心劳累;“90后”研究生黄文秀生前任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委宣传部副科长、派驻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从百色返回乐业途中遭遇山洪因公殉职,年仅30岁,正是青春年华,却为了脱贫攻坚献出了宝贵生命,他们的事迹感人涕下、催人奋进,而这个圆被圆满地拼出来也是给他们的一块大大的奖牌,是他们奋斗成果的历史见证。

“圆”是一句沉甸甸的承诺,兑现给亿万万中国人民。__代表党向全国人民庄严承诺,将在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2014年,全国832个贫困县名单公布,涉及22个省区市。其中,贫困县覆盖率最高的是西藏,全区74个县都是贫困县。当时,全国贫困县的面积总和占国土面积一半,全国大约每三个县中就有一个是贫困县,完全没有贫困县的省份只有9个。从2016年开始,我国贫困县逐年脱贫,退出数量在2019年达到峰值。连续7年来,我国每年减贫人口都在1000万人以上,贫困人口从2012年底的9899万人减至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降至0.6%。今年初,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对2019年底未摘帽的52个贫困县实施挂牌督战。截至11月23日,这52个县全部脱贫摘帽,由此这份庄严承诺得以兑现,让亿万中华儿女看到了在党的领导下中国的蓬勃发展,以及为人民服务的坚定决心。

“圆”是一个亮堂堂的句号,昭示着新时代下一篇章。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性成果,脱贫攻坚成果举世瞩目,五千五百七十五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累累硕果振奋人心,壮阔蓝图催人奋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社会主义中国将以更加雄伟的身姿屹立于世界东方。脱贫攻坚的这个“圆”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上画上一个小小句号、一个亮堂堂的句号,新时代下一篇章迈向2035年初步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基层开启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这让千千万万脱贫人充满斗志,也让亿万万中华儿女看到了在我们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飞跃式的发展。伟大蓝图已经绘就,我们将以更加高亢的姿态迎接下一篇章,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大圆”,拼搏奋斗。

《太空的见证》观后感(篇9)

守住脱贫攻坚“快活三里”的考验

“千年追寻,圆梦就在今朝;接力奔跑,仍需加劲冲刺。”“挑山工”登泰山的故事家喻户晓: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叫“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欢在此歇脚。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为休息时间长了,腿就会“发懒”,再上“十八盘”就更困难了。时值岁末年终,各地脱贫攻坚进入了成果验收阶段,部分贫困地区正在接受国家脱贫验收检查,这意味着脱贫攻坚这场声势浩大的民生工程已经走到了“最后一公里”。

志行万里者,不中道而辍足。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在最后的冲刺关头,如何守住“快活三里”的考验,这是脱贫攻坚最后一道“考题”,必须立足问题难点啃下“硬骨头”,围绕检查验收开展“回头看”,聚焦乡村振兴服好“定心丸”,方能为人民交上一份合格满意的“脱贫答卷”。

立足问题难点啃下“硬骨头”。脱贫攻坚这几年,千万扶贫干部主动请缨,奋战脱贫攻坚一线,攻克了很多贫困堡垒,解决了许多贫困难题。贫困人口梯次下降,民生幸福指数直线提升,特别是贵州宣布最后9个深度贫困县退出贫困县序列后,这标志着全国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已经完成。然而,越是在这个关键节点,越要打起十分精神,坚决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作来抓,继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保持帮扶任务不变、要求不变、力度不减、投入不减,抓好过程严管严控,以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魄力攻克脱贫攻坚最后的“娄山关”和“腊子口”。

围绕检查验收开展“回头看”。当前,全国贫困县已经实现全部摘帽,这只是脱贫攻坚征程上的阶段性胜利。贫困帽摘了,但是“穷根”有没有真正拔掉?贫困民众返贫风险有没有彻底消除?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有没有充分激发?产业造血能力有没有真正提高?很有必要为脱贫攻坚再来一次彻底的“体检”,利用最后的脱贫验收检查,严格把好工作程序规范关、入户调查质量关、问题户审核判定关、数据质量关,客观呈现脱贫成效。针对能够立即解决的问题,要立行立改,立即清零;针对当前不能解决的问题,要列出清单、倒排工期、挂图作战。

聚焦乡村振兴服好“定心丸”。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两者既相互独立又紧密联系。做好二者的有机衔接和协同推进,既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培育长效脱贫机制,又有利于促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各地要推动减贫战略和工作体系平稳转型,统筹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建立长短结合、标本兼治的体制机制,从产业入手、做好发展衔接,从机制入手、做好政策衔接,从治理入手、做好服务衔接,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太空的见证》观后感(篇10)

答好脱贫攻坚“三道题”

2020年是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年,疫情汛情叠加,为如期完成全面脱贫任务,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努力答好战疫战洪“加试题”、攻克剩余贫困“必答题”,巩固脱贫成果“复习题”,向脱贫攻坚发起最后总攻。

行百里者半九十。近年来,精准脱贫行动扎实推进,广大年轻干部下沉驻村帮扶,各种资源投入贫困地区,大家众志成城、齐心协力,推动脱贫硕果累累,尤其是近三年来,每年全国脱贫人数均超过了一千万,彰显出中国人民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也反映出我们党一心为民的诚意担当。可好事多磨,按照预期完成今年收官任务,压力本就很大,再加上疫情防控、洪水来袭,多重压力叠加之下,变相增加了脱贫难度,广大党员干部必须坚定信心、勇于拼搏、查漏补缺,方能答好脱贫攻坚剩下的“三道题”。

坚定必胜信心,答好战疫战洪“加试题”。从某种意义上讲,如今脱贫攻坚已到了“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时刻,几年来好脱的、易扶的,早已经摆脱了贫困,剩下的都是些贫中之贫、困中之困,主要集中在“三区三州”,环境恶劣、条件艰苦,加上疫情、洪水影响群众生产生活,导致产品滞销或降价,最容易令人失去信心、丧失斗志。要加强对扶贫干部心理疏导,为他们撑腰鼓劲,重用提拔一些实绩显著、群众认可的好干部,引导扶贫干部破除“巧算收入”“蒙混过关”心理,坚定信念,义无反顾地干下去。

勇于冲锋拼搏,攻克剩余贫困“必答题”。困难面前勇者胜。不得不说,当前的脱贫形势非常严峻,疫情造成全球经济衰退,中国难以独善其身,尽管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两个循环”的经济发展新格局,但在短期内,广大人民群众收入仍受到影响。同时,洪水冲毁了部分农房,淹没了大片农作物,也导致群众收入受损。面对这些现实困难,要全力对受困群众进行帮助,替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助他们早日恢复生产。同时,要加强精神鼓励,促使群众迎难而上、拼搏到底,依靠自己双手,自力更生创造幸福生活,让脱贫攻坚拥有不竭力量源泉。

全力查漏补缺,巩固脱贫成果“复习题”。其实,脱贫攻坚也如“木桶效应”,关键要让最贫困的群众富起来,才能提高整体脱贫质量。当务之急,应该将主要精力、主要资源和主要力量,集中到深度贫困地区、老弱病残这些群体身上,建立动态监测机制,随时了解他们的生活动态,及时替他们排忧解难,消除“破罐子破摔”心理。同时,要在利长远、夯基础方面再用劲,持续改善当地的道路交通、农田水利、生态环境,并落实好政策兜底,让每一名贫困群众都能如期脱贫、已脱贫的不再返贫,确保脱贫成果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176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