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读后感 > 祝福读后感500字

祝福读后感500字

时间: 木兰832 分享

祝福读后感500字

  祝福是鲁迅写的一篇著名小说。那它的读后感都有什么呢?来看看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祝福读后感500字,希望你有所收获。

  祝福读后感500字篇一

  鲁迅很善于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悲凉的氛围。文章运用了倒叙手法来叙述故事情节。开头便写了鲁镇新年送社爆竹的震耳欲聋。这里的景物描写预示着鲁镇正沉浸在辞旧迎新的喜悦气氛,家家户户都在忙碌着,这与沦落为乞丐的祥林嫂在这合家团圆的日子孤苦无依的死于祝福之夜的街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增添了浓重的悲剧气氛。文章的字里行间全都透露处一个词“悲剧”,小说中的人物塑造,环境描写无不都是为着这一个词而服务的。

  对于“祝福”过程的详细描述说明了这一节日对鲁镇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鲁镇的每一丝空气,每一个地方都充斥着忙碌的气息,人人都在忙碌着,似乎不该有人无事可做。只除了祥林嫂。同时在这一习俗中也能看出男女地位的高低尊卑。每年为“祝福”作准备,女人们总是最忙碌的,她们干的也只是一些粗活,拜的只能是男人,因为女人拜祖先、拜福神是不吉利的,是对祖先的大不敬,由此可见当时女人的地位是多么的低下。这似乎都在预示着主人公祥林嫂悲剧命运的的必然性。

  小说通过表现人物性格中自私、冷漠的一面,来揭示祥林嫂所处社会环境的冷酷无情。鲁四老爷、婆婆、大伯以及鲁镇其他的人也都表现出了对祥林嫂不幸遭遇的冷漠的一面。祥林嫂正是在封建宗法礼教制度枷锁的控制之下,在人们的漠视之中,在热闹的祝福之夜带着对鬼神的恐惧,孤独的走向她生命的终点。鲁迅通过对热闹的自然环境的渲染以及对冷漠的社会环境的刻画揭示了祥林嫂这一悲剧人物形象的悲剧命运形成的必然结果。

  祝福读后感500字篇二

  大年三十的晚上,在家家都忙着除夕和祝福时,一个瘦削羸弱的女人倒在了雪地中,永远没有再起来,那是祥林嫂祥林嫂本也是一个本分勤劳的妇女,祥林嫂的婆婆却自私自利,将她作为工具使用,把她高价卖到了偏远的山村,他的丈夫贺老六早逝,儿子阿毛也被狼给叼走了,他成了寡妇。正在贫困交加的时候,大伯又将房子收走了。这可怎么活呀?她下到镇里到鲁四爷处找活干,但是四叔嫌他是个寡妇,四婶也只是看她“手脚粗壮”,才留下了她,虽然鲁四爷家要她做工,但是祥林嫂却受着他们的精神迫害,讥讽着她,后来,他被迷信的柳妈给迷惑了,用了一年的工资捐了寺里的门槛,她本以为已经赎了罪,待遇却完全没有改变:又是冬季祭祖时,鲁四爷还是一样的鄙视她。她精神临近崩溃。于是,在恐惧和疑惑中,在漫天大雪中,她也就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了。

  祥林嫂为了自己的自由和幸福付出了生命,她却致死也没有体会到。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统治了中国,封建礼教却根深蒂固。封建礼教毁了多少的祥林嫂?封建迷信使多少人失去了生命?便也没有人知道了。

  饥寒交迫并不是带走祥林嫂的,带走她的,是封建的陋习。

  祝福读后感500字篇三

  她的头发已经全变白了,像一丛毫无生气的杂草,像一团杂乱的鱼线,罩在头上。

  黄中带青的脸上沾满了污垢,还有时光和挫折留下的道道痕迹。清晰的,刺眼的。

  眼睛空洞,好象没有瞳孔,第一眼看上去总有这样的感觉。其实是有的,只是没有光。没有悲哀的气息,因为悲哀早以消尽了;没有希望的声响,因为希望早已丢失了。

  原来,是有悲哀的,只是就像是蜡烛,燃久了,油就耗尽了。祥林死了,改嫁的丈夫中风了,阿毛又被狼叼走了,消尽了,最后一点的悲哀也没有了。

  原来是有愤怒的,只是就像一块有棱角的石头,在湍急的溪流中,久而久之,棱角被磨平了。捐了门槛,也不让参加“祝福”,最后一点的希望也失去了。

  还有什么呢?

  命运啊,你让她的眼睛里还有什么呢?

  是愤怒么?卑微的愤怒在你面前是多么的微不走道。

  是服从么?服从早在四婶的那一声“你放着吧,祥林嫂!”中被吓走了。

  眼睛里是无际的,混浊的黑暗,是无言的,非人兽的话语。

  干净的鲁镇,有灰的烛台,白蓬船,发亮的香案,阿毛的小篮,自己捐的门槛……

  这双眼睛真的累了,闭上了,闭上吧。

  不要再看了,不要再受了。

  命运啊,你还要让她看什么呢?

祝福读后感500字相关文章:

1.《祝福》读后感600字3篇

2.《祝福》读后感700字3篇

3.祝福读后感

4.《祝福》读后感作文

5.励志读后感500字5篇

6.励志文章读后感500字5篇

137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