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托尔斯泰读后感

时间: 木兰832 分享

  托尔斯泰是有名的文学大师,他一生创作了很多作品。我们读他的作品,有何感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精心为你整理托尔斯泰读后感,一起来看看。

  托尔斯泰读后感篇1

  托尔斯泰自从站在世界文坛之上,就被人们一直关注着,其中比较有名的是罗曼罗兰所写的《托尔斯泰传》,这部作品对研究托尔斯泰具有很大的作用。因为毕业论文的关系,一直在看这方面的书。希望对自己的论文有一定的帮助。

  这部作品是以传记的形式来写的,大多是一些评论性的语言,缺乏叙事性,比较枯燥。但是作家以自己的方式来构思作品,使作品看起来不会很乱,而是比较有条理性,结构相对紧凑。作家以一定的顺序展开叙述:首先介绍托尔斯泰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堪称可与莎士比亚媲美;然后介绍托尔斯泰的生活及家庭状况,出生于贵族家庭,身边有许多事情都被当做写作的素材;再次介绍作家的宗教信仰,他的一生一直处在怀疑、放弃、坚守信仰当中,当他出现对宗教的怀疑,他的情绪变得很糟糕,对许多事情都处于怀疑激愤的状态,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这样做,当他不再相信宗教,生活就没有了支柱,投身于学校建设,却没有成功,就越加的不如意,当他再次坚守时,就会重新找到方向,继续前进;进而介绍了关于托尔斯泰的三部着名的作品《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对这三部作品进行了思路梳理,同时在作家的生活中找到原型,其中的一些人物就是托尔斯泰家族中的人,《安娜卡列尼娜》中的列文就是托尔斯泰本身的塑造,他像列文那样经历了哥哥的死亡,以及出现的种种抑郁烦躁的心情,他没有像列文那样得到最终的解脱,而是一直处于烦躁之中;最后介绍了托尔斯泰在生命的最后十几年沉醉于对艺术的研究。

  作品中让我感到新奇的是托尔斯泰伯爵夫人在托尔斯泰的文学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她为托尔斯泰营造了一个安静和谐的创作环境,一直支持着托尔斯泰的进行文学创作。正是由于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托尔斯泰才坚持着创作。但是在完成《安娜卡列尼娜》之后,托尔斯泰便投身于艺术评价,无论伯爵夫人怎样劝说也无法把他拉回来。托尔斯泰之后的作品很难收到大家的一直好评,《复活》可以说是托尔斯泰创作的最后一个高峰。

  托尔斯泰读后感篇2

  托尔斯泰是俄罗斯最有名的文学大师,他写了许多文学作品,至今光芒依然四射。如《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鸿篇巨制,它们对世界文学史有着深远的影响。

  托尔斯泰的一生是寂寞和孤独的。他死后,遗体被安葬在安静的森林中,没有墓碑和十字架。可他用毕生精力所铸就的人性光辉已经竖立了不朽的纪念碑,高高地耸立在十九世纪文学的封顶。茨威格称这是“最美丽的坟墓”。

  他是个伟大的人,他随时身上都会带着笔,他会将他偶然想到的灵感一丝不苟地记录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好的学习习惯会成为通向成功的阶梯。如果我能经常带着一支笔和一个小本子,就能够把日常喜闻乐见的事情记下来,那么,写起作文来就水到渠成,不再那么费力了。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读完这本书,我深刻地感受到:只有平时养成良好习惯,不断积累知识,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

  托尔斯泰读后感篇3

  一口气地读完了《托尔斯泰的故事》,分析了他的童年,幼小时父母双亡,喜欢幻想,从小坚持写日记,有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

  托尔斯泰的童年告诉我,他从小失去了父母,反而促使他们早熟,促使他们坚强自理。留守儿啊!不要自卑,父母远离,虽然有欠缺,但也是锻练自强自力的好机会啊!我要学习托尔斯泰从小记日记的习惯,但坚持真难啊!羡慕托尔斯泰有那么优秀的哥哥和妹妹,这是独生子永远的欠缺啊!

  托尔斯泰的青年是在军队里度过的,他参加过激烈战斗,几次死里逃生。我想正是这种丰富的生活经历,生与死的体会才使他写成了不朽的《战争与和平》。

  托尔斯泰关心儿童,开办农奴子弟学校,为儿童写课本,关心贫民,深入农村,把自己的所有财产施舍给农民,为农民写作,为灾区人民捐款。比尔。盖茨把自己的财产全部捐给了慈善事业,诺贝尔把自己所有的遗产献给了有贡献的科学家。每一个伟大的人都充满一颗博爱的心,所以会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永远是我们的榜样。

  托尔斯泰终身学习,42岁还学希腊语,50岁专注学习老子、孔子、孟子的学说,直到暮年。他一辈子都在读书学习,而我学习总是不自觉,爷爷叫一叫,我学一学,爷爷不叫,我就开溜了,与托尔斯泰爷爷比,我真惭愧呀!

  托尔斯泰吃苦耐劳,他下田干活,穿着朴素的衣服,他徒步朝圣,我相信是劳动,使他健康,使他活到了82岁。我除了帮奶奶提东西,卖东西外,很少家务劳动,今后我要热爱劳动,多加家务活,自己的事自己做。

  托而斯泰爷爷,我会永远记住你的话:“如果学生在学校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的一生永远是模仿和抄袭。”“不知道并不可怕和有害,任何人都不可能什么都知道,可怕的和有害的是不知道而假装知道。”


托尔斯泰读后感相关文章

1.托尔斯泰传读后感1000字两篇

2.托尔斯泰传读后感3篇

3.列夫托尔斯泰传读后感600字500字400字

16154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