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建国方略读后感

时间: 乐平763 分享

  1919年,孙中山先生写就《实业计划》一书,与《孙文学说》等书,合称《建国方略》。不少人读了之后很有感触,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建国方略读后感,供大家参阅!

  建国方略读后感篇1

  《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图》是屠思聪根据《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撮要》绘制的全国经济建设规划地图,1幅,彩色,纵32.6厘米,横48.3厘米,比例尺一千零五十万分之一,原是屠思聪编上海世界舆地学社民国十八年(1929)四月订正本《中华最新形势图》地图册书后的附贴图。

  屠思聪(1894—1969),原姓申屠,字哲生,上虞华镇乡(今松厦镇)裴家村人。1894年11月18日出生于一个图书出版商家庭。1920年毕业于上海南洋中学。从小爱好地理和绘制地图。中学毕业后回乡在上虞县立小学一边任教,一边编绘地图。1922年,在上海创办世界舆地学社。1929年赴日考察地图出版和印制技术,引进日本先进印刷设备,建立地图印刷厂。先后主编出版《中华最新形势图》、《简要中华地理图说》、《简要世界地理图说》、《现代本国地图》、《新世界地图》等中外地图。1932年一二八事件中,世界舆地学社和印刷厂遭日机炸毁,仍收拾残局,继续出版地图。新中国成立后,任地图出版社副社长、副总编辑,负责领导和管理世界地图的编绘工作。几十年来,他为我国地图编绘出版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中,他受到冲击,1969年9月8日病逝于北京,享年75岁。

  此图背面是屠思聪辑《孙中山先生建国方略撮要》,约万余字,系红色宋体字印刷,其末有“上虞屠思聪识”,中云:“当兹北伐成功,全国统一,先生之革命事业已告成功。今各地渐由训政时期入于建设时期,正推行先生方略之最好机会矣!爰撮其大要,编为是图。俾国民览之,如下一兴奋剂,共同努力,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使全国实业由此发达,国民生计由此充裕,国家基础由此稳固,则先生未竟之志得以完成,将长含笑于地下,而区区编图之意,亦不虚矣!”

  建国方略读后感篇2

  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异军突起的深圳、珠海和广州等南方城市,让仍然处在计划经济下的上海备感压力,后者的经济增长水平甚至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为了摆脱困境,中央指导上海市研究下一步发展,其间形成了东进浦东、南下杭州湾和北上宝山的三个方案。

  当时,每个方案提出者都有各自的理由,意见一度胶着。上海市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所长杨建文向本刊记者回忆,作为东进意见的代表,时任副所长的陈敏之,在主持国家“六五”计划课题《上海经济发展战略研究》时,“带领我们重点参考了《建国方略》就上海建设东方大港和开发浦东的规划思想。”

  在图书馆第一次看到《建国方略》的那一刻,杨建文记忆犹新,“这本书从全局考虑的思路对我们影响很大,具有很大的视野和气度。它讨论的是全国的问题,我们要根据这个思路考虑上海的问题,从全国、全球的角度考虑上海的发展,不然只能是解决短期具体的问题。”参考了《建国方略》的东进方案最终得到了中央的支持。至今,杨建文一直认为,“上海的发展没有走弯路,《建国方略》的参照、指导起了作用。”

  《建国方略》是孙中山于1917年至1920年期间所著的三本书——《孙文学说》《实业计划》《民权初步》的合称。其中,1917年完稿的《民权初步》事关“社会建设”,1918年底完稿的《孙文学说》事关国民“心理建设”,1919年2月完稿的《实业计划》则是一份全面快速进行经济建设的宏伟纲领,为中华民族复兴提出了发展中国经济的远景规划。

  其中,用力最甚、远识如炬者为《实业计划》。这部十余万字的宏篇,最初用英文写成。1919年3月始,孙中山的坚定支持者乔治·布朗士·雷,也即李亚,将其以《前任中华民国总统撰:中国的国际发展,帮助战后工业再调整所设计的计划》为题,连载在自己主编的《远东时报》上。这份美国在华主要报刊是一份关于远东金融、实业问题的月刊,深受美国政府及金融界重视。《实业计划》发表后,美国公使保罗·芮恩施颇为注意,将全文剪下来寄给美国国务院。

  《实业计划》由六大计划共33个部分组成。在这个庞大的总体构思中,发展交通和通讯是孙中山关注的重点,他甚至具体提出修建青藏铁路、川藏铁路以及三峡大坝等当前中国已经建成或准备兴建的世纪工程。关于发展经济和实业的所有制问题,主张实行个人经营与国家经营并行不悖、相辅相成的混合经济体制。

  这部百年方略,集合了当时社会精英的思想精华。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告诉本刊记者,《建国方略》其实并非孙中山一人所作,无论是思想提供者还是亲自撰文者,其后是一个人才济济的群体在支持。

  据本刊记者对史料的初步搜集,包括章太炎、廖仲恺、朱执信、戴季陶、马君武、林云陔、陈友仁、胡汉民、汪兆铭、吴稚晖、胡适、蔡元培,以及外国人端纳、李亚和乔治·索克思等,都对《建国方略》有或多或少的贡献。其中,毕业于东京法政大学、主攻经济学的朱执信,和出生于西印度群岛的英国执业律师陈友仁,是协助孙中山撰写《建国方略》的主力。

  也因此,中国社科院当代中国研究所经济研究室主任陈东林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叹服道,“今天我们读到《建国方略》,实在要惊叹孙中山的远见卓识,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比较全面、系统、准确的经济发展现代化蓝图。对比此后中国所走过的经济发展和强国之路,竟与孙中山所勾画的宏伟蓝图,不谋而合。”

  点击下页查看更多建国方略读后感相关内容

  

2678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