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读后感 >

《蹉跎坡旧事》读后感:蹉跎岁月,旧事并不如烟

时间: 智明1010 分享

  编者按:《蹉跎坡旧事》讲述的是一位老人回忆自己的悲惨遭遇,讲出了一段难忘的历史。蹉跎岁月,旧事并不如烟,看历史,品人生。

  沈博爱,一位普通的中学教师,回忆他的一生,这样的书除了给自己的子孙后代看,还会有多大的价值?我想,如果只关注名人传记、名人回忆录,那么你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可以理解的。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粉丝经济”的时代。

  但是,历史是丰富的,也是属于每一个亲历之人的,“亲历历史”并不仅仅属于希拉里这样的政要和名流。当年梁启超先生批评二十四史,说它们所记载的无非“帝王将相、才子佳人”;如今,随着文化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平民也可以拿起笔书写属于自己的历史,留下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对社会的思考,因而历史变得更加鲜活、更加生动,更加贴近每一个人。

  沈先生生于1936年,随着大人躲过日本人,躲过国民党,建国后考入师范学校,然后做了小学老师。由于和几个同事组织读书会,编了几期刊物,二十出头的沈博爱被打为右派,入狱五年,家破人亡。出狱之后,顶着右派的帽子种地、做裁缝以谋生,开始了长达三十年的蹉跎岁月,直到“”结束被平反,回到教师的岗位上,人生已经过去了大半。

  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一些大右派,他们基本都是大知识分子,学问大、影响大、名气也大,怀着一腔爱国热情从民国进入了新中国。他们的人生遭际体现了一代知识人在新政权建立初期的艰难历程,体现了20世纪知识分子与政治纠缠不清的独特命运。然而,当我们把目光从高层转移到底层时,你会惊讶地发现,在政治挂帅的时代下,每一个平民都可能无法幸免,无法逃避,一不留神就成为了时代的牺牲品。

  沈博爱出身农家,深受“耕读传家”的湘文化影响,从小接受了良好的基础教育。但不管怎么说,一个乡村学校的教书先生,终究算不得什么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平民写作,会有人为他们记述从而将那段波及深广的荒.唐岁月铭刻在历史的册页中吗?人们总是感慨大浪淘尽英雄,而无数的平民大概也就是滚滚黄河中的一粒细沙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沈先生的私家记录,与那些大人物的记述相比,也许更加有价值。

  更可贵的是,沈先生记录自己的悲惨遭遇,却并不悲情。坐牢也好,种地、做裁缝糊口也好,其生活不能不说艰难困苦,然而从字里行间我读到的是拼劲全力活下去的顽强意志。这不仅是属于湘人的蛮劲,也是属于中华民族乃至全人类的可贵生命力。

  五年坐牢,每天进行倒计时,告诉自己永不放弃;算得上幸运的是,自己凭着画画的本领获得了更好的生活条件,这也印证了老百姓多个手艺多个活路的生活智慧。(监狱里也得区分你的利用价值)二十年种地,一边磨炼自己的“四张皮”,扎扎实实地成为一把农活好手;另一边跟着妻子学做裁缝,风里来雨里去,为家庭增加更多收入,成为苦难时代的“余粮户”。作者的叙述平平淡淡,但透过朴实的文字,你能感受到一个人的遭遇,更能感受到一个人伟大的生命力。

  蹉跎岁月,旧事并不如烟。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历史虚无主义更是要不得。历史的真实,不仅体现在史书上,更蕴藏在平民百姓的记述里,流传在那些无法书写的田间地头。感谢沈博爱先生,在人生的暮年,他用自己痛苦的回忆和艰辛的书写为我们留下了历史的真实,留下了历史的细节。在无数的宏大叙事中,能触摸这些真实的细节,是一件幸运的事情。

作者:陈浩
公众号:教书匠陈浩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3936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