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余华《活着》读后感精选

时间: 温凤1188 分享

  <活着>是一本充斥着死亡与悲哀的悲剧小说,而小说的主人公富贵是这一切的见证者。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余华《活着》读后感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活着》读后感

  “若没有勇气面对死亡,那就心静如水的活着”。这是我读完这本书后的感觉。

  看《活着》之前,一直在想这本书会讲一个什么故事,是通过一个故事告诉我们要好好活着还是要为自己或是别人活下去。都不是啊!没想到<活着>竟是一本充斥着死亡与悲哀的悲剧小说,而小说的主人公富贵是这一切的见证者。

  从他的父亲母亲到他得朋友龙二、老全;从他的妻子家珍儿子有庆,女儿凤霞;甚至是还有女婿二喜和外孙苦根一个也没少。最后只剩下他一个人,和一头叫富贵的老牛,孤独的,好好的活着。主人公福贵从小就过着优越的生活,然而他对自己的放纵使他一夜之间倾家荡产,父亲也被活活气死,面对如此的打击,他的生活仿佛失去了意义。

  但生活的责任让他不得不继续“活着”,背着败家的恶名,扛着生活的重担,忍着亲人逝去的悲痛,怀着对过去的忏悔,顶着动乱的时局,他白手起家,正如成语“千钧一发”般,凭借着他坚强的意志,以“一根头发”顶住了千钧之力而顽强地始终不断。

  至今福贵那黝黑的身影仍不时浮现在我的眼前,透过他瘦弱的身躯,我却看到了一颗坚如磐石的心。在逆境和苦难排山倒海般向他扑来时,福贵的毅力和勇气让他忍受了这一切,并顽强地克服了它们。那股精神已势不可挡地透出他的身体,流出书本,冲入了我的心中。也许与富贵的遭遇相比,我们平时在抱怨的一切都算不了什么。当我们在面对任何一切不管多大的困难时,想想富贵吧!

  即使他遭遇了失去父亲的处境,即使他背上了不孝的骂名,可他依旧是对生活充满着希望,他有生活下去的希望。因为,他的活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他自己而活。马克思说“生活就象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也许在你遭遇不幸的时候,“忍耐”是最好的良药。但是忍耐并不单单只是消极的承受,忍耐是要将消极的承受转化为坚强的动力。难道不是吗?

  记得“小巨人”姚明在登陆nba的第一年中,他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困难,他用意志苦苦地忍着,默默地把压力化为动力,终于在“沉默中爆发”,震撼了全世界。

  “活着”这两个字,充满了力量,它的力量不是来自于喊叫,也不是来自于进攻,而是忍受,去忍受生命赋予我们的责任,去忍受现实给予我们的幸福和苦难、无聊和平庸。好吧!我承认,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我的确没有富贵如此坚韧的毅力,我也没有去默默忍受的勇气。

  而是抱怨,就只是抱怨,也只有抱怨,似乎我的生活中,抱怨占了极大的一部分。也许富贵在晚年的时候除了一头牛就没有亲人陪在他得身边,但是他还有过往的回忆,那些回忆,那些承载痛苦和坚强的回忆是我所没有的。

  故事的末尾我毫不惊奇于富贵对于死亡的坦然!他说:“我也想通了,轮到我死得时候,就安安心心的死,会有人来埋我的,他们会把我和家珍埋在一起的……”

  《活着》就是那样一本薄薄的书,但却如“活着”两个字一样充实而铿锵有力,鼓舞着我们去寻味生活,感悟生命,磨练出坚强的意志,永远“活着”。

  余华《活着》读后感

  在《活着》之前,我加上了作者余华,因为我觉得一部优秀的作品离不开一位优秀的作家。每次看到《活着》这本书,我都会想到余华。

  两次看《活着》,都是一口气看完,第一次用了一个周日的下午,第二次用了三节晚自习。永远也记得第一次看完《活着》时,那种想哭又哭不出的难受,也永远记得第二次在真正经历过一些挫折后,能透过《活着》那些沉重的悲痛而看到许多诙谐的东西。

  地主家的儿子福贵,富贵的时候什么也没学到,就光会败家,把家败了,有个很好的爹,气急过后,却也看开,罢了罢了,父母总管不了那么远,压下震怒想通之后,死在了作者多次描述过的茅房里。一家人艰难地开始生活,后来年迈的娘病了,福贵抓着好不容易得来的两个银元上街抓药,却阴差阳错地被当做壮丁抓去。历经艰辛,终于回到家乡,家珍依旧在家里等着他,只是娘去了,女儿哑了。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好好过日子吧,儿子很懂事,也很聪明,为了不跑坏鞋子而光着脚上学,可是后来因为给县长夫人输血输死了。女儿大了,许了好人家,却难产而死,家珍后来也死了,女婿二喜多好的人啊,可是还是死了。福贵那时候已经是个老头了,带着外孙苦根回到了乡下的小院子里,可是后来,苦根也死了。因为饿久了,吃了太多的豆子而活活撑死。故事最后只剩下一头牛与福贵相依为命,两个垂暮的生命在那块古板的田里重复着日复一日的作息。

  然而就是这样一部极悲的作品里,仍有许多的温情。比如最后无家可归的长根,做了要饭的了,仍记挂着少爷,回来时给凤霞带来了一根红色的头绳;面对混账的福贵,家珍仍然不离不弃;女儿凤霞被送走之后又偷偷的跑了回来;儿子有庆养了两只小羊,很费心思地把它们养好;二喜对凤霞的爱慕,以及凤霞死后,二喜对儿子的溺爱;在那个苦根身上,我似乎看到了过去福贵的影子——也是一样的不懂事,霸道与无理。在面对小霸王般的苦根时,福贵只是以一个长者的宽怀耐心的安抚。后来苦根也慢慢懂事。

  《活着》里所描述的生活,大概就是爱这样吊着你的胃口,让你在莫大的苦难里,看到些许温暖的东西。

  通篇余华客观、平淡的叙述,没有过矫情的抒情,反倒冲淡了悲剧意味。没有过多情感的矫饰,直面生活的莫大苦痛,这样冷静的叙述引发更多人的深思。不可否认,生活中有许多美好,但是我们也没必要刻意地去追逐那些梦幻般的美的东西。真实的生活绝不是美的,过于美的东西往往是一场骗局。《活着》并没有教我们活下下去需要多大的勇气,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而然。

  我个人比较佩服能写出这样一部作品的作家。早年,余华的作品很是荒诞。在他的作品里,充斥着暴力、残忍、堕落等,人性在他的笔下被分解的支离破碎,只有极少数的人看他的作品、欣赏他的作品,带着孤独和对这个世界的失望,看过的人都说:“余华的作品里笼罩着无尽的死亡阴霾。”这样的余华,是不能被大众所接受的,所以20世纪90年代,余华回归现实,由“零度情感叙述”转变为温情脉脉、平淡自然的现实主义风格。在此期间,他创作的三部作品《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在风雨中呼喊》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最后,看完《活着》,我想说一句,希望我们能活得虔诚一点,单纯地为了活着而活着,别背那么多高大上的负荷。

396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