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后感>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作文3篇

时间: 乐平653 分享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作文1

  读完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我有数不尽的感受想要表达出来。

  宋濂——明初诗文三大家之一,他家境贫寒却依旧嗜学;天大寒却弗之怠,从不逾约;踏深数尺雪,皮肤皲裂而不知;以中有足乐者而从不慕同舍生……

  回忆过去,再想想现在。我们生活在衣食住行样样现代化的社会,在家里是父母手心里的宝;在学校里,还有老师教我们读书做人……国家和社会也处处为我们青少年的学习创造条件。可是我们呢?我们曾几时坐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心却飞到了外面的世界;听着老师苦口婆心的教诲,却想着明天要怎样躲避考试;父母处处为我们着想,我们却从未学会理解他们……

  我感动于家贫却依旧嗜学的宋濂,就像人们感动于那个天黑了都不肯回家的孩子一样。辗转六百多年,当今的社会条件与大学士宋濂那时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可是,当今社会又有哪几个杰出的人才能够与宋濂相提并论呢?这也许就是环境变化的原因吧!艰苦的环境可以使人坚强,幸福的环境却会使人懒惰。我曾经看过一篇关于澳大利亚父母教育孩子的文章。文章介绍说,澳大利亚是一个发达国家,每个家庭都相当富裕。但是,澳大利亚的父母却秉着再富不要“富”孩子的原则,让孩子们过着清贫的生活。冬天,父母让孩子穿很薄的衣服,磨炼他们的意志;从小让他们到大海中冲浪、冒险,锻炼他们的胆量……我想,也许这就是澳大利亚之所以能够成为发达国家的原因之一吧!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如今这样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我更希望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多给青少年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磨炼我们勤奋好学、不怕吃苦的意志,使我们在优越的生活条件下有更出色的表现。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作文2

  “头悬梁,椎刺股”“囊萤映雪”“凿壁偷光”……我们听说过太多苦学的故事,如今再读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却给了我们一种不同的感受。

  宋濂读书求学苦不苦?苦!且不是一般的苦。且看证据:一、看书难。家里没书,要去借读,不仅要读,而且要抄,即使“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也要抄录完毕把书送还人家;二、求师难。找老师要跑到百里之外,老师还要耍大牌,动不动就给脸色看;三、求学难。好不容易有学上了,在路上就差点被冻死,住在旅店里,吃也吃不饱,穿也穿不好,这求学的日子,真不好过。

  可我们从这种“苦”里边读出了另一种滋味——“乐”!每每从苦里边透着开心地长舒一口气,“余因得遍观群书”,“卒获有所闻”,“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宋濂这种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的精神,让我们感动,更值得我们学习。

  古人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苦大仇深似的悬梁刺股者,纵然可以通过顽强的意志获得成功,但观其人生形态,难免让人产生悲悯之情,也有点让人担心——吃过大苦之后的人,会不会用享大乐来对自己的人生作一下补偿呢?像那位“锥刺股”的苏秦,挂六国帅印后,不也是自我膨胀起来,赶紧跑回家乡炫权炫富么?建大宅,散千金,后来竟至敢于勾引起燕国的皇太后,得个车裂而死的悲惨结局。这种现象,在许多的官场腐化者中可以找到案例,而“暴发户”们的奢侈消费,更让我们明白了这一点。

  而乐知者的学习形态本身就是享受,像白岩松一样累并快乐着,像马克思一样把“斗争”当作终极幸福,像华罗庚一样期望可以工作到生命的最后一刻,像生来就无四肢的力克·胡哲一样来抒写自己的人生:我那好得不像话的生命体验……

  这种人,不把学习和工作过分地功利化,不是拿学习和工作当跳板,而是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在工作中找到成就感。“嗜学”,那是一种拼了命的喜欢,喜欢了就会快乐,一切艰难险阻就都成了浮云,中国共产党只靠小米加步枪可以打败全幅武装的正规军队,最强有力的战斗力,就是这种战无不胜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人生最大的赢家不是意志坚强的人,而是安于吃苦乐于吃苦的人,把吃苦当作人生观常态,像宋濂一样,在苦中体会到无穷的乐趣,陶醉于自己所从事的事情中。我们若能在学习与工作中善于发现苦中之乐,乐于体会苦中之乐,我们那“无可奈何苦不堪言”的人生,必定华丽转身,成为一种幸福完整的人生!

  送东阳马生序读后感作文3

  近日,读了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细细回味,心中颇多感受。

  宋濂自幼就喜好读书,但因为家境贫寒,无钱购书,只得向别人借书来读,为了能及时还书,“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走送之,不敢稍逾约”。宋濂的举动,为他赢来了良好的信誉。“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最终,他成为了一代文学大师!

  从书中所述事情能看到诚信的重要性,它有时甚至能决定我们的人生走向。在历史长河中,已经得到了无数的事实论证。表现诚信的成语有很多:“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言必信,行必果”。。。。。等等。最著名的是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因为季布的诚信,而使他在朋友中得到很好的声誉,后来,季布得罪汉高祖刘邦,刘邦悬赏重金捉拿季布,季布的朋友却不为重金所动,反而帮助季布出逃,如果不是季布坚持信守诺言,赢得“季布一诺,值黄金百斤”的声誉,他的朋友会不惜一切来助他出逃吗?诚信决定了季布的命运!

  周幽王的“烽火戏诸侯”,是一个因为不诚信而招致杀身之祸的典型例子。周幽王为博宠妃一笑,不惜动用点燃烽火台来戏弄诸侯救驾,结果,真正的敌人来了的时候,诸侯以为周幽王又是在戏弄他们,没有一个人前来救驾,最终周幽王被杀,西周灭亡。堂堂天子,因为不守诚信,最终落得个国破人亡,身首异处的结局,可悲可叹!

  诚信是立人之本,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它是一个人应该遵守的最基本的道德。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说的是一个人缺少诚信,将在社会上无法立足,任何事都没办法做成。《左转》“信,国之宝也”,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

  反观现在,却是一个诚信缺失的社会,毒奶粉,地沟油,火锅红等事件层出不穷,在金钱面前,诚信显得多么的苍白无力。就连现在帮助他人,都要瞻前顾后,怕被讹诈。。。。。这让从小被教育学习雷锋,乐于助人的我们情何以堪啊!难道在创造物资文明的同时,精神文明就要被束之高阁吗?难道身为现代人的我们,比起我们的老祖宗,思想道德的滑坡竟然那么厉害吗?

  没有信仰,缺少诚信的民族是危险的!我还小,没有办法改变缺少诚信的社会现象,也想不出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象的方法,我只能默默的从我自身做起,我也希望生活中的每个人能尽量做到这点,我相信,不久的将来,就会达到“吾以诚信示人,人以诚信示吾”。

42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