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读后感 > 罪与罚的学生读后感800字

罪与罚的学生读后感800字

时间: 徐球0 分享

罪与罚的学生读后感800字大全5篇

《罪与罚》中对于拉斯柯尔尼科夫来说,如果甘愿做逆来顺受的“平凡的人”,那么等待他的是马尔美拉陀夫的悲惨结局。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罪与罚的学生读后感800字大全5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罪与罚的学生读后感800字

罪与罚的学生读后感800字篇1

围绕着灵魂的拷问和救赎,《罪与罚》开始了直逼人心的解剖。冷峻峭厉的文笔,让人读得异常艰难;深入骨髓的文字,无情地展示人性的虚伪、冷酷、残忍和搏斗。

19世纪的俄国文学灿烂辉煌、光彩夺目,涌现出像普希金、屠格涅夫、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等享誉世界的文学大师,让后人敬仰不已,陀思妥耶夫斯基就是其中非常杰出的一位作家,他们被冠之以批判现实主义作家。笼统地讲,这大体不错;但从细微处看,从文字魅力看,从语言的圈套来看,从人物塑造来看……从各个方面来看,用心品鉴,我觉得这远远概括不了陀氏的风格。

有人说《罪与罚》,是一部卓越的社会哲理小说。与许多俄国同时代的小说一样,作者在《罪与罚》反应了俄国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探讨了贫穷与犯罪等一些社会问题。

有人说《罪与罚》,是一本社会心理小说。小说以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及犯罪后受到良心和道德惩罚为主线,展现了拉斯科尔尼科夫在杀害了放高利贷的老太婆及其妹妹丽莎维塔后挣扎、焦虑、忏悔、亢奋、抑郁、颓废的复杂内心,复杂的心理活动交织出现,呈现出令人难以想象的巨大心理落差和事件的跌宕起伏,让人惊愕与困顿……

然而,我倒觉得《罪与罚》是对人类灵魂的拷问和救赎,是对不合理现实的控诉和愤懑,更是对人类自身的前途和未来进行了艰难的探索与瞭望,正是对人类命运前途的不懈揭秘才更显得谜团重重,深陷其中难以自拔……从这维度上来说,撼人心魄的心路分析使之具有了更为形而上意义上的文学价值和享受。

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人有三个层面——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本我(ID)是在潜意识形态下的思想,代表人最为原始的、属满足本能冲动的欲望,如饥饿、生气、性欲等;本我为与生俱来的,亦为人格结构的基础,日后自我及超我即是以本我为基础而发展。本我只遵循一个原则——享乐原则(pleasureprinciple),意为追求个体的生物性需求如食物的饱足与性欲的满足,以及避免痛苦。弗洛伊德认为,享乐原则的影响化是在人的婴幼儿时期,也是本我思想表现最突出的时候。

自我(EGO)是人格的心理组成部分。这里,现实原则暂时中止了快乐原则。由此,个体学会区分心灵中的思想与围绕着个体的外在世界的思想。自我在自身和其环境中进行调节。弗洛伊德认为自我是人格的执行者。

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的管制者,由完美原则支配,属于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份。在弗洛伊德的学说中,超我是父亲形象与文化规范的符号内化,由于对客体的冲突,超我倾向于站在“本我”的原始渴望的反对立场,而对“自我”带有侵略性。

围绕着主人公——拉斯科尔尼科夫,陀思妥耶夫斯基塑造的一系列人物极其形象鲜明地呈现了出来。

杀死放高利贷的老太婆表面上看没有明显的动机,而实际上拉斯科尔尼科夫则认为她是社会的毒瘤,铲除她理所当然,客观上无意识中又杀死无辜的丽莎维塔,这既是逻辑的圈套,也是语言的圈套,更是生活的圈套,还是作家的圈套。

表面上看来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作为一个救助者出现在马尔美拉多夫的家中,他先是把受伤了的马拉美拉多夫护送回家;在其死后又出资帮助其孤儿寡母安排葬礼;在索尼娅受到陷害时又助其洗清冤屈。卡捷琳娜甚至将其当成家里的靠山和救星,指望着他能够帮助她开办女子寄宿学校,从而彻底摆脱贫穷悲惨的命运。而实际上马尔美拉多夫一家才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拯救者。当拉斯科尔尼科夫救助重伤的马尔梅拉多夫后,之前痛苦不堪的心灵却因一个怜悯和救助而有了全新的感觉,心中产生了一种生命感和力量感,觉得自己的生命并未和那个老太婆一起死去。而索尼娅正是他最终获得拯救的“圣母”。

斯维德里盖洛夫,这是一个老__巨猾的享乐主义者,所做的每一件事情,哪怕去栽赃陷害别人,只要对他有利他就去做,而从斯维德里盖洛夫的行事说话来推断,他很可能年轻时和拉斯科尔尼科夫一样,曾经很狂热,也很聪明博学,但当一切梦想破灭后,他所选择的道路就是纵欲和享乐,但是当他对漂亮女人的无限欲望在杜尼亚那里受到挫折之后(他甚至想强__杜尼亚,但最后一刻放弃了),他就意识到自己的生命终归虚无。

卢任要娶拉斯科尔尼科夫的妹妹杜尼亚就是因为她贫穷而且美丽,所以能把她很方便收做自己的奴隶,并且还要她感激他,把他当作恩人。

陀氏的小说世界,揭示了一个残酷扭曲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面充满着人和人之间的对峙和战争,伴随着吵闹和咒骂,甚至是癫狂的呐喊,无怪乎鲁迅这样的作家也说妥思妥耶夫斯基太伟大,但是只敬服,却总不能爱。

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事》一文里,鲁迅说:“一读他二十四岁时作的《穷人》,就已经吃惊于他那暮年似的孤寂。到后来,他竟作为罪孽深重的罪人,同时也是残酷的拷问官而出现了。他把小说中的男男女女,放在万难忍受的境遇里,来试炼他们,不但剥去了表面的洁白,拷问出藏在底下的罪恶,而且还要拷问出藏在那罪恶之下的真正的洁白来。而且还不肯爽利的处死,竭力要放它们活得长久。而这陀思妥耶夫斯基,则仿佛和罪人一同苦恼,和拷问官一同高兴似的。这决不是平常人做得到的事情,总而言之,就因为伟大的缘故。但我自己,却常常想废书不观。”

眼下,艰难地阅读这本小说,正暗合了某种心理,在这种心理和生活的压迫下,《罪与罚》刻骨铭心,这是很多年轻人无法理解的,也许有些书注定要用心才能读得通……

罪与罚的学生读后感800字篇2

接触陀思妥耶夫斯基从《罪与罚》开始,初读的时候觉得人物心理刻画精彩,而且情节跌宕紧凑,如同在观看一部犯罪电影。但过分关注和沉溺于故事之中时,便忽略了外延的一些东西。继而看了《白痴》、《卡拉马佐夫兄弟》以及茨威格的《三大师》以后,对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与宗教观有了渐渐明朗的线索。

跨越

拉斯柯尔尼科夫把世间的人分为平凡和不平凡,前者循规蹈矩、逆来顺受,后者倾向于违法和破坏,前者是被压迫者,后者是统治者、主宰者。为了检验自己是否属于拿破仑类“不平凡的人”,他进行了一场杀人形式的实验。拉斯柯尔尼科夫这个人物形象具有矛盾性,一方面他是位善良而且乐于助人的年轻人,另一方面他却又是残酷、嗜杀的罪犯,这种二重性格这也是他不断动摇自己的“理论”和举动反复无常的根源。茨威格在《三大师》中谈到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物时说道,“只有当他的人物具有使自己生命增强而且成为分裂的表现形态的时候,只有当他的任务还是将要变成命运的混论状态的时候,陀思妥耶夫斯基才爱他们”。诚然,陀思妥耶夫斯基力图打破统一性,创造混合的、模糊不清的、不和谐的人物,在其肉体里,上帝和野兽毗邻而居。

在思想的驱动下,拉斯柯尔尼科夫杀死了当铺老板娘和她的异母妹妹,同时他好像“用剪刀把他与一切人和一切事物都剪断了”。他走到了一条界线旁边,突然止步,跨还是不跨?他一直在纠结,并充斥了一系列的疑问“我是像大家一样,是个虱子呢,还是一个人?我能跨越过去吗,还是不能跨越过去?”那些所谓的“不平凡的人”,对这类坏事恶行根本不屑一顾,并且毫不犹豫地跨越过去。拉斯柯尔尼科夫却仍然留在了这边,痛苦而不幸,但“跨过去呢,也许会更加不幸”。因为跨越过去的不只是两具死尸,而是拉斯柯尔尼科夫自身的人性、原则、道德。通过他的经历,陀思妥耶夫斯基想传达的是,不能用作恶的方式反抗黑暗,毁灭是双方的,内心的惩罚终其一生。拉斯柯尔尼科夫为了实践自己的哲学,却坠入了黑暗的深渊。参考尼采《查拉图斯特拉》中苍白的罪犯一篇,犯罪心理包括事后的疯狂,“人们总抱有侥幸心理,以为在他身上的特例会变成法则”,但拉斯柯尔尼科夫试图建立自己的法则却无法承担。另外还有事前的疯狂,“你们要深深地透视这个灵魂”,拉斯柯尔尼科夫的毁灭也是与“真实的自我”进行搏斗的结果。

新生

结尾拉斯柯尔尼科夫自首入狱,但他并未认罪,“痛苦和眼泪——这也是生活嘛。然而对自己的罪行,他并无悔过之意”,而把一切归咎于没能经受住考验和没能跨越过去。但索尼娅的陪伴改变了他的思想,“难道现在她的信仰不能成为我的信仰吗?至少她的感情,她的愿望”。而且拉斯柯尔尼科夫是在比法律更深的层面上认罪了,获得了最彻底的救赎。在《卡拉马佐夫兄弟》的结尾,阿廖沙建议米卡越狱时说,“你想用承受苦难的方法使自己重新做人,我看呀,不管你跑到哪里,只要你一辈子永远记住你重新做人的决心,能做到这样也就够了。”拉斯柯尔尼科夫永远困顿在“一俄尺见方的空间”的愁苦里,感受到承受十字架的大苦难,也是获得真正的新生。

“在这两张仍然带有病容的、苍白的脸上已经闪烁着获得新生的未来的曙光。爱情使他们获得了新生,这一个人的心包含有另一颗心的无穷无尽的生活源泉”,但这一刻的光亮似乎穿透了整本书的黑暗。

罪与罚的学生读后感800字篇3

我们知道,拉斯科尼科夫和他同病相连,他们虽然杀人动机不同,但面对的良心的惩罚确是一样的。他们都没有真正越过良心的障碍,我觉得这是好事,最起码他们还没有完全泯灭人性。斯维里加洛夫面对良心的痛苦和煎熬,失去了活着的希望,最后以自杀结束自己的生命。如果没有看过小说,我们或许会问,拉斯科尼科夫的命运也会和斯维里加洛夫一样吗?没有希望了吗?

小说中,拉斯科尼科夫没有自杀,他最后活了下来。他不是战胜了内心的恐惧,他也不是越过了良心的障碍,像有些我们所崇拜的人那样。让他活下去的是爱,人性最大的光辉和最高贵的属性是爱。是爱给了他希望,是爱给了他新生,他复活了。拉斯科尼科夫在索尼娅“爱”的力量下终于溃败下来。是爱不断的把他从泯灭人性的路上慢慢拉回。仿佛在他们中间有一股看不见的力量在角力。拉斯科尼科夫决定还要在较量一番,与自己的良心较量。一个要战胜良心的人不能动感情,否则怎么能跨过障碍呢?一旦动了感情,怎会泯灭人性呢?拉斯科尼科夫一方面很需要索尼娅,因为他的痛苦需要索尼娅分担。另一方面,他也有点怕见索尼娅,因为她的爱让他更痛苦。爱是战胜无情的大敌。索尼娅的爱不断的刺激他的良心,爱不断的渗入到他的心中。终在索尼娅爱的力量下,拉斯科尼科夫重新拾得感情,重获人性,重新有了爱,做回真正的人。爱真的是人性中最宝贵的东西,人良心中的明珠。

当拉斯科尼科夫告诉索尼娅是他杀了丽莎维塔的时候,索尼娅的反应让拉斯科尼科夫震惊。索尼娅不但没有痛恨和弃绝,反而去拥抱拉斯科尼科夫。索尼娅看到的不是拉斯科尼科夫的丧心病狂,而是他的可怜不幸与痛苦。因为她真正理解一个人在罪中的痛苦和良心的煎熬。所以她可以生发出如此强烈的接纳与包容。这就是爱,不管你多么不堪,无条件的爱。这爱超越了情欲,超越了自私,是纯洁的爱。这爱是无条件,完全为着别人益处的爱。这爱的力量无坚不摧,使根本不配被爱,封印自己感情的拉斯科尼科夫留下了泪水。也彻底改变了他的生命。

神就是爱,他是爱的源头。他爱我们,爱到一个地步,从他荣耀的宝座上来到人世间。万物的主宰,宇宙的王,甘愿道成肉身,成为一个人。他爱我们到一个地步,甚至为我们的罪甘心死在十字架上,并且受尽人的羞辱和辱骂。上帝竟愿为罪人而死,上帝为我们竟愿受如此大的羞辱。他可是宇宙的君王,万物的创造主啊。这样的爱何等震撼!这样的恩典何等奇异。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或多或少都犯过错,也都造成了不可弥补的后果。你的良心真的平安吗?还是说,你已经把良心封印起来,变得没有人性。一个没有良心的人,我们能称他为人吗?我们会说,你不是人,是恶魔。人死不能复生,过错也不能挽回。欠下的罪债如何偿还?不安的良心如何慰藉?

福音好消息就是,上帝的独生子亲自成为了那替罪的羔羊。亏缺的良心在基督里得到医治,不安的良心在基督里得到了安息。因为你的罪行,他已为你承担。你的审判,他已为你承受。你的死亡,他已为你代替,在他里面有真正的平安。

罪与罚的学生读后感800字篇4

一个有良心的罪人,在杀死一个无辜之人时,也杀死了他自己

---《罪与罚》

这是一部浸透着血与泪的社会悲剧,这是一部综合了愁与苦的精神巨著,这更是一部探知人性本源的哲学之思,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名作《罪与罚》,必将雕刻在世界文化的长廊,让万千后人去景仰!

这本书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的故事:大学生拉斯柯尼柯夫穷困潦倒,无力支付学费,只好辍学。在如蚁穴般的出租屋内,他冥思苦想,得出了一种理论——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真正的人”,是不受任何束缚,想杀人就杀人。而另一种人是“低等的人”,他们只是前者繁衍的材料,是无用的虱子。为了论证这个观点,以及证明自己是第一种人,拉斯柯尼科夫,手持利斧砍死了一个敲骨吸髓的放高利贷的老太婆与她无辜的妹妹。案发之后,大学生有出人意料的全身而退。然而,真正的审判——良心的处罚来了。人性与理论,美好与恶念,周围的恶人与好人,时刻都在争斗,让大学生心中恍若炼狱。最后,大学生在同学,家人与恋人的爱的感召下,在看透了世态炎凉人心叵测后,投案自首,故事就此戛然而止。

看完这篇小说,我久久不能平静。

本书正如其名,描述的是罪恶与惩罚。罪恶是什么?是大学生用颤抖的斧头砍杀了老太太,是大学生病态的想法,更是书中许多的市脍中人性所流露出来的邪念与罪。而罚又是什么?是法律的罪罚,也更是人性的惩罚。人性,是贯全书的永恒话题,大学生因它创造罪恶,也因他重拾良心,在这本书中所描述的社会,仿佛是一杆秤,一边是不齿的罪恶、而另一边就是人性,也是因为如此,世界才能平衡,社会才能平衡,明天才能公正的成为未来,而不是今日堕落的明日重现。人性的重要,可见一斑。

提到人性,又不得不提起拉斯柯尼科夫病态的理论。很多人认为,作者就是为了此理论而著该书。其实恰好相反,而这种病态的思想又毫无依据吗?每个时代的每个人,都有大学生所云的“第一等人”,他们残暴,黩武,又为了自己的凌驾万人的地位,而不惜泯灭人性,说出这种荼毒众人的言论,把自己捧上了神座、而这些“第一等人”,却必死无疑。从____到拿破仑,从成吉思汗到皇太极,无一幸免。就此而言,人性的重要,可见一斑!

在拉斯柯尼科夫的人性中,善良与残忍,平静与疯狂,柔弱与倔强,热情与冷血,在一个个登场。这个作品中充满挣扎与崩溃,拉斯柯尼科夫也是如此,在无数次良心崩溃的边缘徘徊,挣扎。最后在恋人索尼娅的感召下自我救赎重新得到正义与善良。也许拉斯柯尼科夫如一个投影仪,映出来的是这个社会,它绝望,残忍,毫无人性,可在某个未知的事物的作用下,他必定回归美好。在谁的感召下呢?作者认为是十字架,是上帝。而我认为,是在社会上的每一个人,当每个人都忏悔,都重拾久违的人性时,罪与罚将消失,善良终会回归!

在浩如烟海的世界名著中,《罪与罚》凭借高超的描写,完美的剖析以及深度的思考占据了首位。我年龄尚小,等以后,我必会在此书中,洞悉人性的善,生活的美与恶,领悟这本书的真谛!

罪与罚的学生读后感800字篇5

罪与罚,是一本非常卓越的小说,这是以前我表哥跟我说的,我一直不相信,直到表哥拿了罪与罚这本书给我看后,我就被这本罪与罚给深深吸引了。

罪与罚书本中最吸引人的就是陀思妥耶夫斯基对拉斯科尔尼科夫犯罪前后的心理描写。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一个典型的具有双重人格的形象:他是一个心地善良、乐于助人的穷大学生,一个有正义感的青年,但同时他的性格阴郁、孤僻。他在公园碰见被人骚扰的年轻女子,他用他自己仅剩的几个钱为她付车费送回家。

在马尔美拉陀夫被马车撞伤的时候,他把他送回家,看见他们连举办葬礼的钱也拿不出来,又拿出母亲今天刚寄来的钱送给他们一家孤儿寡母。要知道那些钱是来之不易的,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母亲以养老金作抵押向别人借的,是他所有的钱。但同时他又是一个让人难以琢磨的人,阴郁、孤僻···他让贫穷给压垮了,他欠了女房东一身债,怕和她见面,甚至害怕见到任何人。总是像猫儿样从楼梯上悄悄地过去,偷偷溜掉,让谁也别看见他。这个年轻人心里积聚了那么多愤懑不平的怒火,他蔑视一切,所以尽管他有青年人特有的爱面子心理,有时非常注意细节,可是穿着这身破烂儿外出,却丝毫也不觉得不好意思。

表面上看来拉斯科尔尼科夫是作为一个救助者出现在马尔美拉多夫的家中,他先是把受伤了的马拉美拉多夫护送回家;在其死后又出资帮助其孤儿寡母安排葬礼;在索尼娅受到陷害时又助其洗清冤屈。卡捷琳娜甚至将其当成家里的靠山和救星,指望着他能够帮助她开办女子寄宿学校,从而彻底摆脱贫穷悲惨的命运。而实际上马尔美拉多夫一家才是拉斯科尔尼科夫的拯救者。当拉斯科尔尼科夫救助重伤的马尔梅拉多夫后,之前痛苦不堪的心灵却因一个怜悯和救助而有了全新的感觉,心中产生了一种生命感和力量感,觉得自己的生命并未和那个老太婆一起死去。而索尼娅正是他最终获得拯救的“圣母”。

这就是罪与罚,这本书里的一切都深深的吸引着我,而我能够看到这么卓越的小说,我也举得非常的开心。

1803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