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在线阅读 > 读书笔记 > 读书笔记有哪些作用

读书笔记有哪些作用

时间: 宁静642 分享

读书笔记有哪些作用

  读书笔记有助于注意力的集中

  单纯的阅读是不够的,最好的方法是你随时把阅读时的想法记录下来。

  写读书笔记的过程,是眼、脑、手同时并用的过程。不知你是否有这样的体会:有时候虽然眼在看是,可是大脑却在想着别的事情,特别是长时间看书会发生此事,如果你在阅读的时候能够手、眼、脑并用,开小差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

  所以说,写读书笔记有助于集中阅读的注意力,提高阅读效率。

  读书笔记有助于理解

  作读书笔记必须在认真阅读之后,因为作读书笔记不是抄书,必须以对所阅读的内容有清楚的理解为前提。阅读后就要好好想想究竟哪些内容值得记,应该记。这样,就不能只看一遍,而且要看两遍、三遍,通过作笔记,又促进了对文章内容的更深入理解。特别是有的学者主张“博览、精摘、勤思”,把一些带有哲理性的警句、精彩的锻炼摘录下来,不经过反复、多次思考,不对所读的内容透彻的了解是不成的。

  所以,作读书笔记是一种读书与思考过程的产物。通过做笔记,可以促使阅读者更好的把握问题的重点和实质,这又可以锻炼判断和概括的能力。通过作读书笔记,头脑中模糊的问题可以变得清晰起来,零乱的东西可以变得有条理。

  总之,作读书笔记,是加强思维能力的一种有效的辅助手段,也是加深理解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读书笔记有助于积累资料

  有人打个比方,读书不作读书笔记,犹如“熊瞎子掰包米,学多少仍多少;记笔记就像“燕子垒窝”,点点滴滴积得牢牢实实。这形象地说明,记不记笔记,效果绝不一样。

  积累资料是学习、工作和研究必不可少的一项基本功课。大凡做学问和善于读书学习的人,都非常重视累积资料。“读书应做有心人。”要善于在平时逐渐搜集对日后有用的资料,把它们写成笔记。有各种各样的笔记:有些是简单的摘录;有些是加了自己的见解,成了创作的半成品;而另一些则是相当完整的精美短篇。零件概备,大器何难!一但需要时,就可以把它们组织起来,使之成为有价值的著作。

  我国古代医药学家李时珍,24岁便开始行医,研读《内经》、《伤寒论》、《本草经》等医学书籍,一边读,一边把书中哪些对、哪些错、哪些需要验证、哪些需要补充的地方,都一一记录下来。他还把历史、地理、文学书籍中有关于医学方面的知识,反复推敲并做成详细笔记。在近30年的时间里,他参阅了800多种书籍,走了几万里路,请教过上万人,亲手累积了大量单方、验方和医案、读书笔记等,记下了几百万的笔记。

  他将搜集的资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整理、压缩、修改、核定、终于写成了举世闻名的有190万字、11000多幅插图的中药学巨著《本草纲目》。该书已翻译成拉丁、英、法、日、德等多种文字,在世界广泛流传。

  鲁迅先生也很重视资料累积。为了研究中国小说史,他从上千卷书中寻找所需要的资料,《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等书就是他辛勤辑录的结果。正如他自己所说:“废寝辍食,锐意穷搜。”鲁迅积累资料的勤奋和认真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积累资料是一项长期工作,要从点滴积累,不能靠突击。在读书时,最好随身携带一些空白卡片,无论是听报告、看展览还是上书店、到阅览室,随时可以记下所需要的东西,十分方便。如果一天累积十张八张,一年就是几千张,几年下来,就有上万张;一张平均100字,就有上百万字的资料,这是相当可观的。所以,现在还没有作笔记习惯的人,应赶快养成这种良好的习惯。应该说,要想“做学问”,这种习惯是非养成不可的。

  读书笔记有助于记忆

  人的记忆力是有限的,读书笔记则是弥补这种脑力不足的最有效的办法。读书笔记是人们记忆力的延长,是人脑有效的外存贮器。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眼过千遍,不如手抄一遍。清代史学家、思想家章学诚在他的《章氏遗书》中说,读书不及时作笔记犹如雨落大海没有踪迹。因为经过作笔记,思维经过加工整理、头脑里形成了系统的思路和表现形式,因而不易遗忘。特别是某些头脑难以精确记忆的数字、公式,有了文字的记载,也便于查找和回忆。

  所以,即使记忆力很强的人,也从不放过利用笔记等方式来进一步加强自己的记忆力。

1993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