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在线阅读>读书笔记>

茶花女读书笔记3000字两篇

时间: 陈平653 分享

  《茶花女》为读者塑造了一些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而其中最突出、最令人难忘的自然是女主人公茶花女,玛格丽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茶花女读书笔记3000字,共两篇,希望大家喜欢。

  茶花女读书笔记3000字

  巴黎,深秋季节。一个云淡风轻的日子,我独自一人走进蒙马特公墓,沿着铺满枯黄落叶的小路,一直来到这片墓地的一个偏僻的角落。这里有一座白色大理石砌成的坟墓,同它四周的那些设计精巧、风格别致的各式墓冢相比,这座墓的外观显得简朴而又单调。不过引人瞩目的是,在它的右侧上方镶嵌着一个透明的塑料小盒子,里面放着一束人工制作的茶花。墓的两侧刻着相同的一句碑文:“阿尔丰西娜。普莱西(1824.1.19—1847.2.3)安眠于此。深切怀念你”。

  无论是在法国还是中国,如今知道阿尔丰西娜·普莱西这个名字的人也许为数并不太多,但是读过《茶花女》这部作品、了解《茶花女》这个故事的却大有人在。而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就是举世闻名的法国文学名著《茶花女》中的女主人公玛格丽特。戈蒂埃的原型人物,那个动人的、催人泪下的茶花女的爱情故事,就是根据她的经历演化、创作出来的。

  我在这座墓前徘徊良久,浮想联翩,我想起了阿尔丰西娜。普莱西的一生命运,想起了法国著名作家小仲马以及他的那部不朽的作品:《茶花女》。

  这书我自己也买了,看了好几遍,因为我不会对书做什么评论,才疏学浅的原因,所以只好转帖别人的一些评论的.至少我为这本书感动也悲哀.

  一

  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在这个世界上只生活了二十三个年头,但人们可以说她既尝遍了生活的辛酸凄苦,也享尽了人间的奢华逸乐。然而她却始终是一位不幸的姑娘,在她短短的二十多年的人生历程中,她从未得到过真正的幸福。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出身微贱,这位诺曼底姑娘家里祖祖辈辈都是贫苦的农民,她的母亲是一位心地善良、克勤克俭的农妇;父亲是一位不务正业的农村巫师。也许是由于生活的艰难,她的父亲性格古怪,脾气暴躁,在家里终日打骂妻子。妻子不堪忍受丈夫的虐待,被迫离家出走,去给一个有钱人家做帮工,后来又跟着这家主人离开了法国,到瑞士去谋生。而这时,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尚不满十岁,但是她的父亲已经让她到农庄里去干活了。

  从现有的资料中,我们知道阿尔丰西娜大约在十五岁的时候离开故乡来到巴黎。有人说是她母亲的一位亲戚帮助她离开诺曼底的,也有人说是她的父亲把她卖给了一帮波希米亚人,而这帮四海为家的流浪汉又把她带到了巴黎。不管怎么说,阿尔丰西娜。普莱西来到了一个新的天地,开始了一种新的、却依然是不幸的生活。她起先在一些店铺里打工,过着清贫的日子。然而,聪明的阿尔丰西娜很快地发现,她虽然一贫如洗,却拥有一笔非常可观的、得天独厚的“资本”,那就是她的美貌。这位具有稀世姿容的少女开始涉足巴黎各大跳舞场,并立即成为那些公子哥儿、阔老阔少们竞相追逐的目标。她结识了不少男友,也做过普通商人的情妇,后来又同一位非常阔绰的时髦青年同居了一个时期。这位年轻人就是日后的德。格拉蒙公爵,在法兰西第二帝国时期还曾一度出任外交大臣。虽然这位花花公子当时的地位尚未如此显赫,但他已经是巴黎社交界上的一位极为活跃的人物。正是靠着他以及像他这样一类人物的“提携”,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大踏步地跨进了巴黎的上流社会,并很快地成为巴黎社交场上的一颗耀眼的明星。那些王公贵族、百万富翁们纷纷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争先恐后地为她一掷千金,提供豪华住所,购买各色珠宝,并满足她的一切欲望。而她则来者不拒,巧为周旋,以她的容貌和肉体为代价,换来了无比奢华的生活。她不仅彻底摆脱了穷困,而且似乎也同贫贱的往昔一刀两断了,她改换了名字,昔日的阿尔丰西娜。普莱西变成了如今的玛丽。杜普莱西。

  玛丽·杜普莱西无疑是一位天资出众、聪颖过人的姑娘,她不仅具有艳丽的姿容和轻盈的体态,而且风度雍容大方,谈吐高雅不俗。凡是同她接触过的人,都惊奇地发现她在社交场合里始终表现得仪态庄重,对应机敏,从未流露出丝毫的庸俗和浮夸。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同社交场上的其他女性相比,玛丽。杜普莱西具有相当广博的知识和较深的艺术修养。

  她在同客人们谈古论今,点评某些文学、音乐、绘画以及其他门类的艺术作品时,往往会出人意料地发表出一些独到的见解。许多人对此感到困惑不解,像她这样一个出身贫寒、从未受过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正规的学校教育的风尘女子,何以会具有如此端庄凝重的气质和不同凡俗的教养?这个答案直到玛丽去世以后才为人们所发现。人们在清理她的财产时看到她的书房里摆满了诸如拉伯雷、莫里哀、卢梭、夏多布里昂、雨果、大仲马、拉马丁、缪塞以及塞万提斯、拜伦、司各特等许多著名作家的作品,可见玛丽。杜普莱西是一位勤于读书,善于思考的姑娘。倘若命运为她提供某种机遇的话,她是完全可能走上另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成为一个颇有出息,颇有成就的新女性的。这也多少能够说明为什么当时法国的许多著名的作家、诗人、画家、音乐家都倾心仰慕她,并千方百计地设法同她交往,这些人在玛丽死后还写下了许多纪念的文章,其中充满了对她的赞美和怀念。可见,在玛丽。杜普莱西身上的确具有某种独特的魅力,而这种魅力是那些仅仅脸蛋漂亮的姑娘难以具备的。

  但是玛丽。杜普莱西不过是一个风尘女子,她有过许多情人,其中有两个人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一个是一位年过半百的俄国老人德。斯塔凯尔贝克伯爵,他是一位老外交官,曾经做过俄国驻维也纳大使。据说他之所以喜欢玛丽是因为后者很像他的一个去世不久的女儿,他是以父亲待女儿的深情去爱玛丽。杜普莱西的。这显然是无稽之谈,事实上这位伯爵是一位情场老手,他“爱”玛丽当然是为了她美貌。玛丽在巴黎豪华住宅区玛德莱娜大街上的那幢住房便是这位老外交官为她购置的,而在相当长的一段日子里,玛丽过着贵妇人一般的奢华生活,她每天的大笔大笔的开销也大都是由这位老人支付的。另一个是一位年轻人,也是一位贵族,名叫德。贝雷戈伯爵,他也许是玛丽。杜普莱西生前最后一位关系密切的男友。他不仅成为玛丽的情人,而且甚至打算娶她为妻。一八四六年年初,他们两人一起前往伦敦,在那里办理了结婚登记手续,但是不知为什么,他们的婚礼却迟迟没有举行。这可能是因为玛丽。杜普莱西的健康急剧恶化,但更重要的原因,也许是由于玛丽的家庭背景。在当时的那种社会环境里,像玛丽这种出身卑微的“下贱女人”是不可能跨进贵族的家门,成为这类高贵门第中的家庭成员的。也正因为如此,他们在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后不久,关系便逐渐疏远了,但仍然保持往来。而且从现存资料来看,他们的婚约似乎也没有解除。

  由于童年时代艰辛生活的折磨,再加上到巴黎之后纵情声色,追求享受,整日不分昼夜地沉湎于饮酒、跳舞、看戏和男欢女爱的逸乐中,玛丽的身体健康受到了严重的戕害。她染上了肺结核,经常发烧、咳嗽、吐血,即使在接待客人的时候也常常咯血不止。按照玛丽当时的经济条件,如果她对自己能够稍加节制,安心调养,她的健康也许会很快地恢复,至少她的病情可能得到适当的控制。但是她却没有这样做,也许她认为来日无多,应该抓紧时间寻欢作乐,所以她常常以玩世不恭的态度对待男人,对待人生;也许她想尽快地结束自己的生命,有意使用各种手段损害自己的健康,所以人们在她的微笑中,常常会发现一丝忧郁的阴影,其中蕴含着对生活的厌倦和感伤。总之,她的健康迅速恶化,终于在一八四七年二月三日不治而亡。她死后,贝雷戈伯爵在蒙马特公墓里为她买下一块地皮,她身后的葬事既简单又冷冷清清,一切事宜都是由贝雷戈伯爵和斯塔凯尔贝克伯爵两人操办的。一代佳丽,就这样香消玉殒了。

  阿尔丰西娜。普莱西——我们还是使用她的真实姓名吧——是一位不幸的姑娘,也是一个堕落的女人。关于她的不幸和堕落的原因,留待社会学家们分析探讨去吧。这里我想说的是,类似阿尔丰西娜。普莱西这样身世的女性,在古今中外的民间野史上是不乏其人的。在中国,人们往往会用“红颜薄命”这四个字来概括她们的命运,而一提起她们,便会情不自禁地洒下一掬同情之泪或感慨叹息一番。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她们的姓名连同她们的花容月貌以及她们的悲惨身世都早已湮没在那些荒丘野蔓、黄土残碑之间了。谁还会再记起她们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同那许许多多沉殁在历史尘埃中的同命运人相比,阿尔丰西娜。普莱西毕竟又是一位幸运者。关于她的故事被演绎成小说,话剧和歌剧,她的一切都同一个举世闻名的艺术形象“茶花女”连在一起。这是因为她同法国文学史上一位重要的作家有过一段感情纠葛,这位作家便是亚历山大。仲马,而中国的读者更习惯于把他称作“小仲马”。

  茶花女读书笔记3000字2

  她,静静地坐在窗前,望着窗外的大千世界,眼神里充满了迷茫和愤恨。多少次床上肉体的挣扎使她逐渐麻木,为了金钱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在这个烟雨淅沥的傍晚,也许她,依旧静静地坐在窗前。太多的喧嚣使她逐渐忘却了平静的滋味,而今晚,不同于任何一个疯狂之夜。她手执一朵白色的山茶花,望眼欲穿,盼着他心爱的阿尔芒……

  也许跟小仲马自身的经历有关,在他细腻的笔下成功地塑造出了一位圣洁的女性——玛格丽特。也许很多人也并不相信,一位如此风流的女性,竟然会拥有那么纯洁圣贞的爱情。也许,玛格丽特根本就不属于那个年代,她是独特的。但被-迫走上一条肮脏的道路,心却始终追随着圣洁。在那个金钱,肉-欲横飞的年代,她不得不这样做来维持自己的生计。

  可是,她也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权利!爱的权利!但那个年代禁锢了她,使她再也无法逃脱那一个牢笼——金钱,权力,虚伪的牢笼。玛格丽特就好像一直被束缚了的金丝雀,即使打开了鸟笼,他最终还是会淹没在社会的舆-论,别人不平等的眼光和唾弃声中。

  玛格丽特从一位质朴的乡下姑娘为了谋生来到巴黎,不幸落入了滚滚红尘,沦为一位风流婀娜的妓-女,染上了随意挥霍金钱的恶习。她疯狂的寻欢作乐麻痹自己,忘却自己的行径,但内心却始厌恶极了这种空虚,伪装的生活。玛格丽特好似在一条荆棘丛生的沼泽里挣扎,保持有纯洁心灵的女子,她渴望真正的爱情,纯洁的爱情,一切善良美好的东西。终于,她遇到了阿尔芒,那个善良,风度翩翩的小伙子。玛格丽特第一次看到别人会为她的病痛掉眼泪,她也第一次受到无微不至的关切。

  他们相爱了,爱得那么真,那么美,没有一丝一毫的尘埃。玛格丽特动心了,因为她自己始终都有一颗纯真的心,只不过被尘世所封-杀了而已。她跟随着阿尔芒逃离了那个烟雾迷茫的城市,到乡村过起了美满的田园生活。然而,这只不过是一个很美很美的梦幻,玛格丽特把这个肮脏的社会想得太简单了。

  当玛格丽特心灵的创伤刚刚开始愈合的时候,阿尔芒的父亲无情的再一次撕碎了玛格丽特的美梦,揭开了她的伤疤。现实社会的虚伪,金钱,权力再一次把玛格丽特推入茫茫无边的灾难之中。她被-迫离开了阿尔芒,受尽了阿尔芒的误解与屈辱,最终含恨黄泉。啊,如此传奇的一个女子,在我的心中,它比任何一朵山茶花都要纯洁,美丽。

  世界上最难做到的不是任何一次的成功,而是始终追随自己的心,追随着纯洁与美丽。在如此繁乱的社会里,玛格丽特做到了,她始终追随着自己的心。她是那样的善良,没有将阿尔芒父亲对他的侮辱透露给阿尔芒一个字;她是那样的坚强,对于阿尔芒的侮辱始终默默地承受,没有告诉自己心爱的人离去的原因;她是那样的伟大,那样的圣洁……

  美丽的玛格丽特,我愿在你的唇旁啜饮你的泪水,让你不再悲伤;我愿牵起你可爱的小手,拉住你去寻找阿尔芒;我愿触碰你的心灵,轻轻为你抚平创伤;我愿在你的墓旁,放上一朵你最爱的白色山茶花,因为,你是最圣洁的姑娘。若要有人将你中伤,那他一定是世界上最蠢的阿尔芒。安息吧,玛格丽特,最美的白色山茶花,你看,你看,这里的天空多么明亮,多么富丽堂皇……

  你在终夜看守着这脆弱的生命,

  你在你的肉体里还留存着偎抱中所灌输的温和的柔情;

  你紧紧的对着那默静无言的唇,

  这也是你爱阿尔芒而给阿尔芒的爱的初吻。

  无情的风,无情的雨,

  再加上一个无情而柔弱无力的黄昏;

  你为了青春你牺牲了你的青春,

  一个不可超越的身体,便会有忧闷,悲苦,和消灭的温存。

茶花女读书笔记3000字两篇

《茶花女》为读者塑造了一些生动、鲜明的艺术形象,而其中最突出、最令人难忘的自然是女主人公茶花女,玛格丽特。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茶花女读书笔记3000字,共两篇,希望大家喜欢。 茶花女读书笔记3000字 巴黎,深秋季节。一个云淡风轻的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茶花女读书笔记摘抄好句好段两篇
    茶花女读书笔记摘抄好句好段两篇

    《茶花女》就是根据小仲马亲身经历所写的一部力作,这是是发生在他身边的一个故事。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茶花女读书笔记,共两篇,希望大家喜欢。 茶花

  •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25篇
    骆驼祥子读书笔记25篇

    《骆驼祥子》全书充满了北京地区的生活风光,不少描写点染出一幅幅色彩鲜明的北京风俗画和世态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骆驼祥子读书笔记,共25篇,希

  • 有关骆驼祥子的读书笔记4篇
    有关骆驼祥子的读书笔记4篇

    《骆驼祥子》是一篇赋有哲理的小说,意味深长,让人回味无穷。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有关骆驼祥子的读书笔记,共4篇,希望大家喜欢。 有关骆驼祥子的读

  • 关于骆驼祥子的读书笔记6篇
    关于骆驼祥子的读书笔记6篇

    《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之一。是以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人生变化为主线,以二十年代末期的北京市民生活为背景,以祥子的坎坷、悲惨的生活遭遇为

31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