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法律网 > 司法考试 > 司考动态 >

保密法法律知识的测试题目和答案(2)

时间: 李婉0 分享

16、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有下列 (ABCDE)违反保密规定的行为:

A、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 B、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

C、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

D、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

E、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

17、在国内传递涉密载体必须通过( ABD )传递;在市内传递机密级、秘密级涉密载体,也可通过机要交换站进行;向境外传递涉密载体,应通过外交信使传递。

A、机要交通 B、机要通信 C、邮寄、托运 D、专人专车

18、涉密信息系统与公共信息系统的区别在于 ( ABCD )。

A、信息内容不同 B、设施、设备标准不同

C、检测审批要求不同 D、使用权限不同

19、机关、单位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国家秘密事项,或任用、聘用的境外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报( AB )批准,并与对方签订保密协议。

A、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 B、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

C、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上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20、涉密会议、活动的保密管理应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涉密会议、活动的主单位应采取的保密措施包括 ( ABCDE )。

A、严格参加人员审查 B、严格涉密载体管理 C、严格场所设备检查

D、严格保密要求 E、严格新闻报道审查

21、机关、单位确定保密要害部门、部位应坚持( BD )原则。

A、谁使用、谁确定 B、分级确定

C、最大化 D、最小化

22、涉密人员应当具有 ( BCD )。

A、良好的人际关系 B、良好的政治素质

C、良好的品行 D、胜任涉密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

23、涉密人员按照涉密程度分为: ( ABC )。

A、核心涉密人员 B、重要涉密人员

C、一般涉密人员

24、涉密人员保密管理主要包括 ( ABCD )。

A、分类管理 B、上岗审查培训

C、出境管理 D、脱密期管理

25、国家工作人员或者其他公民发现国家秘密已经泄露或者可能泄露时,应当 ( AB )。

A、及时报告有关机关、单位

B、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C、立即作出处理

26、有( ABCDEFGHJ )行为之一的,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A、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载体的;

B、买卖、转送或者私自销毁国家秘密载体的;

C、通过普通邮政、快递等无保密措施的渠道传递国家秘密载体的;

D、邮寄、托运国家秘密载体出境,或者未经有关主管部门批准,携带、传递国家秘密载体出境的;

E、非法复制、记录、存储国家秘密的;

F、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的;

G、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的;

H、将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接入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的;

I、使用非涉密计算机、非涉密存储设备存储、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

J、将未经安全技术处理的退出使用的涉密计算机、涉密存储设备赠送、出售、丢弃或者改作其他用途的。

27、机关、单位违反《保密法》规定,( AB ),由有关机关、单位依法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给予处分。

A、发生重大失泄密案件

B、对应当定密的不定密,不应当定密的事项定密,造成严重后果的

C、发生泄密隐瞒不报

28、军事禁区和属于国家秘密不对外开放的其他场所、部位,应当采取保密措施,未经有关部门批准,不得擅自决定 ( AB )。

A、对外开放

B、扩大开放范围

C、有条件开放

29、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 BC )国家秘密。

A、绝密级

B、机密级

C、秘密级

30、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 ( ABD )。

A、绝密级不超过三十年 B、机密级不超过二十年

C、机密级不超过十五年 D、秘密级不超过十年

31、涉密信息系统应当按照国家保密标准配备保密设施、设备。保密设施、设备应当与涉密信息系统 ( ACD )。

A、同步规划 B、同步投资

C、同步建设 D、同步运行

保密法考试试卷判断题

1、法律法规规定公开的事项,应当依法公开!( √ )

2、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和工作秘密。( × )

3、新修订的保密法从行政层级和密级两方面对定密权做了限定,不再授予县级机关定密权,取消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机关绝密级定密权。( √ )

4、国家秘密的知悉范围,应当根据工作需要限定在最大范围。( × )

5、绝密级国家秘密载体应当在符合国家保密标准的设施、设备中保存,并指定专人管理;( √ )

6、禁止在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或者未采取保密措施的有线和无线通信中传递国家秘密。( √ )

7、办案过程中的密级鉴定由国家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鉴定。( √ )

8、机关、单位负责人及其指定的人员为定密责任人,负责本机关、本单位的国家秘密确定、变更和解除工作。( √ )

9、根据新保密法规定,县级机关、单位拥有定密权。( × )

10、机关、单位对在决定和处理有关事项工作过程中确定需要保密的事项,根据工作需要决定公开的,正式公布时即视为解密。( √ )

11、中央国家机关、省级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可以确定绝密级、机密级和秘密级国家秘密;设区的市、自治州一级的机关及其授权的机关、单位只能确定秘密级国家秘密。( × )

12、新保密法规定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内部四级。( × )

13、军事方面的国家秘密及其密级的具体范围,由中央军事委员会规定。(√ )

14、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已满的,经定密机构审定后方可解密。( × )

15、机关、单位对外交往与合作中需要提供国家秘密事项,或者任用、聘用的境外人员因工作需要知悉国家秘密的,应当报市级有关主管部门批准,并与对方签订保密协议。( × )

16、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脱密期管理。(√ )

17、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对存在泄密隐患的设施、设备、场所,应当要求其采取措施,限期整改。( × )

18、省、自治区、直辖市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可以鉴定有关事项是否属于国家秘密以及属于何种密级。(√)

19、不准在私人交往和通信中泄露国家秘密。(√)

20、国家秘密事项的密级和保密期限一经确定,就不能改变。(× )

保密法考试试卷简答题

1、什么是保密法?

答:人们在涉及国家秘密活动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都称为保密关系。保密法就是调整保密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2、制定《保密法》的宗旨是什么?

答:制定《保密法》的宗旨是:为了保守国家秘密,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保障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3、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分别是什么时间颁布的?

答:《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于1988年9月5日通过,自1989年5月1日起施行。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于2010年4月29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通过,自2010年10月1日起实施。

4、《保密法》的适用范围是什么?

答:适用于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公民。

5、这次保密法修订主要增加了哪些内容?

答:这次保密法修订的幅度较大。修订后,保密法共6章53条,新增加1章,增加18条。在总则部分,强调了国家秘密受法律保护、依法管理等原则,同时,还规定了信息资源合理利用和依法公开原则。在定密方面,规定了定密权限、定密责任人、解密审查、定密监督等内容。在保密措施方面,增加了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保密要害部门部位管理、保密审查、涉密人员分类管理等规定。在监督管理方面,规范了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在规章制定以及组织开展保密宣传教育、保密检查、保密技术防护和泄密案件查处等方面的职责。在法律责任方面,增加了机关、单位发生重大泄密案件的责任和定密不当的责任,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等。

猜你感兴趣:

1.保密知识的相关测试题目以及答案

2.保密法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3.中国普法考试的试题和答案是什么

4.保密法知识测试的题目和答案

5.保密法律知识的相关测试题和答案

21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