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法律网 > 法律视野 > 防骗手册 >

老年人生活防骗的方法都有哪些

时间: 李婉0 分享

  对于老年人来说,防骗意识过于薄弱,往往就成为骗子诈骗的目标,那么,究竟老年人该如何防骗呢?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提供的老年人防骗的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老年人防骗的方法

  第一招

  外出散步,如突然有人自称是您或家人的熟人,主动与您握手、拥抱时,应留意您的金银首饰或财物,防范被窃取、抢走。

  第二招

  在自己家或在路上,遇有和尚、尼姑、道士打扮的陌生人敲门或打招呼,并极力向您讨好、求救时,您千万不可轻信或带其进家门。

  第三招

  若有残疾人到您家或店铺兜售物品、求助时,您一定要谨慎,严防被假象迷惑而被侵财。

  第四招

  平时自己的身份证、户口簿、房产证或其他证件应妥善保管,万不可转借他人。

  第五招

  有人向您兜售金银财宝或文物、古董时,一定要警惕。

  第六招

  无意中发现地上有贵重财物,同时又有人要与您平分时,您一定要头脑清醒,也许这正是诈骗分子设下的圈套。

  第七招

  当您带有钱财准备购物、看病时,不要与陌生人搭腔,也许他将以有生意要合作,以高额回报为诱饵,把您骗至人烟稀少的地方,然后在与同伙配合,实施抢、骗或偷盗您的财物。

  第八招

  从银行或邮局支取现金时,一定要谨慎,谨防有人窥视您。如有人提示您钱掉地上了,您一定要警惕,防止卡被人调包,取钱后若有人主动跟您搭话,应及时脱身或报警求助。

  第九招

  一旦有人向您兜售假币、残币、错版币、外币时万不可轻信。

  第十招

  如有人摆地摊卖药,周围又有人称效果不错等,您要小心了,这有可能是托儿在诱骗您。

  老年人常见的陷阱

  陷阱 一

  免费医疗找专家 保健药品把口夸

  近年来,老年人购买保健品被骗的新闻常见报端。不法商家,为了骗取老年人的信任,打消老年人的顾虑,利用健康知识讲座,知名教授免费体检等方式向老年人推销保健品,在讲座、体检的同时夸大老年人的病情,诱导老年人高价购买保健品。

  由于老年人所购买的保健品并非经过正规渠道购买,没有签订购买合同,也没有正规的发票,老年人发现保健品存在质量问题,要求退货或者要求赔偿将会异常困难。

  陷阱 二

  保险公司帮理财 高额回报是虚假

  在“全民理财”、 “退休的同时,退休金不退休”等口号和理念的推动下,大多老年人成为理财的主要对象,很多保险公司也都盯上了老年人这一群体。

  然而 ,每一次的投资危机爆发,首当其冲的往往就是这些毫无风险防范意识的老年人。

  陷阱 三

  飞来大奖莫惊喜 让您掏钱无底洞

  很多人都接到过中奖电话或者短信,大多人可能不会轻易相信天上掉馅饼的好事,但是面对骗子层层陷阱,信以为真的老年人也大有人在,最后落入骗子设计的陷阱中。

  陷阱 四

  虚假“便民”常出现 放松警惕就中招

  这类陷阱最典型的案例就是冒充燃气公司的工作人员,为用户统一安装“防煤气泄漏报警器”。

  老年人热情地将骗子请进门。骗子将一个白色的小盒子安装到厨房后索要 “安装费”,但不开具发票。后拨打燃气公司电话确认,却被告知没有此事。

  陷阱 五

  “公检法”常来电 一不小心就被骗

  犯罪分子冒充公检法工作人员拨打受害人电话,以事主身份信息被盗用“涉嫌贩毒、洗钱”等犯罪为由,要求将其资金转入所谓的“安全账号”配合调查。

  老年人受骗的原因

  原因1:年纪越大就越倾向于相信别人

  随着年纪增大,老年人的知识、信息结构明显跟不上社会的发展,对社会中很多复杂的现象知之不多,知觉反应迟钝,轻信花言巧语,加之与社会接触较少,分析判断能力减弱,对花样日益翻新的骗术不易识别,易被歪门邪说所迷惑,便往往成为犯罪分子诈骗的目标。

  原因2:物质、健康需求增大

  部分老年人退休或下岗后经济状况不够稳定,常期望能有机会意外致富,因此容易上假广告和推销商的当,损失钱财。另外,随着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病痛增多,他们对晚年生活的不确定感以及对死亡的恐惧感会增强,这个时候,他们会特别迷信各种“神奇”的疗法,以求“不得病”,一些江湖骗子就利用部分老年人的心理,打着祛病强身、偏方有奇效等幌子进行欺骗。

  原因3:与亲人缺乏沟通、联系

  照理说,老人阅历深,更应该识破骗局,为什么受骗上当的偏偏是他们?感到失落、孤寂,是许多老年人的心理状态。他们非常需要精神慰藉和与人交流。然而,多数子女忙于工作,有的还远在国外,对老人难免疏于关心照顾。在这种状况下,热情似火、甜言蜜语的诈骗者很容易乘虚而入,博得老人的好感,使有些老人宁可相信喊“叔叔、阿姨”的推销员,却听不进亲生儿女的劝告,不惜用大半辈子省吃俭用的积蓄去买一堆堆没什么用的废品。

  人到了晚年,就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怀,而一旦跟家人、亲戚的亲密联系不足,面对陌生人递过来的“关爱”橄榄枝,老年人很难去设防,要被欺骗很容易。在很多的保健产品诈骗中,骗子就对老人关怀备至,嘘寒问暖。另外诈骗者通过电话等手段谎称自己是老人的儿孙,并且用自己遇到急事为由头要一大笔钱。看似简单的手段,却因为被骗者独居、与儿孙联系少,一时情急,屡屡得手。

  原因4:诈骗的形式越来越专业化

  对老人进行诈骗的形式一直在变化,在物价、医疗上涨等背景下,老龄人的安全感降低,很容易陷入到许以重利等融资投资中去。老年人是投资理财风险防范最弱的群体,投资理财知识缺乏,获取市场行情信息的渠道窄,再加之耳根软,爱贪便宜。而一些不法份子就利用老年人的这些“特点”,设下投资理财陷阱,引诱老年人上当受骗。

  原因5:老人自身健康问题

  除了需要情感上的慰藉,老人同样关心自身的健康。但过于专注,使老人思考问题容易偏颇,固执,认死理。有些经济状况不太好的老人,总担心医疗保险费不足以支付去正规医院看病的开销,便对骗子们声称花钱少的偏方土药情有独钟;有些老人病痛缠身,久治不愈,便病笃乱投医,明知有些药无益,也心存指望买来一试,给江湖骗子开生财之道。

猜你感兴趣:

1.老人日常防骗小技巧

2.老年人防骗的安全知识

3.日常生活防骗的小妙招有哪些

4.老年人防骗的小妙招有哪些

13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