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法律网 > 劳动法 > 工资福利 > 加班费 >

加班费支付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时间: 俏霞20 分享

  劳动者在规定的工作时间以外,延长工作时间的就是加班,那加班费是怎么支付的?职工计算的法律依据是什么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加班费支付的法律依据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加班费支付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一条 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条 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即平时晚上的加班费是本人工资的150%,双休日是200%,国家法定休假日是300%。但这只是国家规定的比例,加班费发放额的关键是工资基数。

  不支付加班费的处理

  加班却没有拿到加班费,应及时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举报,在提出维权主张时,要注意收集加班证据。如果拿不到加班费,劳动者可以通过两种途径维权:

  第一,向当地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投诉,由其进行查处。

  第二,因支付加班工资发生争议的,可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申诉,请求裁决用人单位支付加班加点费用及法律规定的经济补偿金。依法维权时,劳动者一定要注意收集加班证据,例如考勤卡、单位就餐记录等。如果申请劳动仲裁,要注意千万不能超过一年的仲裁时效。此外,针对个别单位为加班的职工发“红包”,并且把“红包”视作职工的加班工资的现象,“红包”是单位对员工一年工作表现的肯定和褒奖,类似于年终奖,但并不能代替节日期间的加班工资。如果单位拒不支付加班工资,劳动者可准备好加班记录、劳动合同、书面材料等,向劳动保障监察机构举报。

  加班时间的限制规定

  我国法律保护劳动者的权利,那么法律对加班时间有哪些限制呢?

  1、 实行标准工时制的员工一般每日加班不超过1小时,特殊情况每日不超过3小时,每月累计加班不超过36小时。

  2 、员工月累计双休日加班时间达24小时以上的,部门应安排其换休。

  3 、各部门应合理控制员工的加班时间,保障员工的身体健康。

  4 、不安排女员工在怀孕期或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期间加班。


猜你喜欢:

1.计算加班工资的法律依据

2.事业单位加班费的法律依据

3.加班费计算依据法律是怎么规定

4.劳动法关于加班工资计算基数的规定

5.加班费的核算办法规定是什么

26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