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法律网>司法考试>司法大全>

虚假出资在法律上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时间: 李婉24 分享

  在生活中,虚假出资的商业案件很多,因此在法律上,对虚假出资的构成要件也有相关的规定。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虚假出资的构成要件,希望能帮到你们。

  虚假出资的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的客体是侵犯了国家公司资本管理制度。为了稳定公司的注册资本及其正常运作,国家特地通过公司法对我国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出资方式、额度、转移出资或抽回股本的原则作了规范性规定,以实现国家对《公司法》规定的各类公司的监督管理。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特殊主体,即公司发起人或者股东。所谓公司发起人是指依法创立筹办股份有限公司事务的人。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是不确定的社会公众,不仅人数多,且相互间关系非常松散,并有随股票转让的可变性,所以,创设股份有限公司时,不可能存在全体股东共同协商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情况。必须有一些人或单位依照法律的规定,筹办创立股份有限公司所需做的各项事务,如向国务院授权的部门或省政府报批、制订公司章程、举行创立大会、公告招股说明书、签订承销协议等等。这些人和单位就是公司发起人。

  四、主观要件

  本罪的主观方面只能由故意构成。即故意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对于由于某种过失造成虚假出资的,不应作为犯罪处理。例如对非货币出资的评估出现一些误差造成的虚假出资等。这是因为货币以外的财产价值不能自我表现,且经常在变动中,有些工业产权和非专利技术本身的使用价值和经济效益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于种种原因造成评估误差较难避免,只要不是故意的,都不能追究其刑事责任。

  虚假出资罪的立案标准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

  第四条 [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案(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者未转移财产权,虚假出资,或者在公司成立后又抽逃其出资,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超过法定出资期限,有限责任公司股东虚假出资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并占其应缴出资数额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东虚假出资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并占其应缴出资数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二)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抽逃出资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并占其实缴出资数额百分之六十以上的,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股东抽逃出资数额在三百万元以上并占其实缴出资数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三)造成公司、股东、债权人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四)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致使公司资不抵债或者无法正常经营的;

  2.公司发起人、股东合谋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

  3.两年内因虚假出资、抽逃出资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的;

  4.利用虚假出资、抽逃出资所得资金进行违法活动的。

  (五)其他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虚假出资的认定标准

  1、本罪与虚报注册资本罪的界限

  二者都是违反公司的行为,并且都有虚假出资欺诈行为,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

  (1)犯罪主体不同。本罪的犯罪主体是公司的发起人、股东;而虚报注册资本罪的犯罪主体是申请公司登记的人;

  (2)诈欺的对象不同。本罪诈欺的对象主要是本公司的其他股东或发起人、认股人;而虚报注册资本罪的诈欺对象主要是公司登记主管部门;

  (3)行为方式不尽相同。本罪的行为方式除有虚假出资外,还包括抽逃出资行为;而虚报注册资本罪者,没有抽逃出资行为;

  (4)行为发生的时间不同,本罪行为既可能发生在公司成立之前、也可能发生于成立之后;而虚报注册资本罪的行为只能发生在公司登记过程之中、成立之前。

  2、本罪与诈骗罪的界限

  本罪是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规定的出资义务,未出资或抽逃出资而欺骗其他股东、债权人和社会公众、虚假或抽逃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情节严重的欺骗行为。诈骗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二罪在隐瞒事实真相、骗取他人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在犯罪特征上有本质的不同。

  (1)在客体方面,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司或债权人的权益及公司财产管理制度。而诈骗罪侵害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

  (2)在犯罪对象上,本罪只是行为人自己应缴纳的资产份额,具有特定性;诈骗罪则是公私财物,具有不特定性。

  (3)在客观方面,本罪行为人的欺骗行为是为了使他人相信自己已履行法定出资义务,因此并不表现为非法占有的直接目的;而诈骗罪的诈骗行为在于让财物所有人或占有人“”自愿“将财物交给行为人,表现出非法占有的目的。

  (4)在主体方面,本罪为特殊主体,即公司发起人、股东;而诈骗罪为一般主体。

  (5)在主观方面两罪虽同为故意,但其动机和目的有所不同。

  3、本罪与职务侵占罪的界限

  本罪与职务侵占罪在犯罪主体上有相似之处,在犯罪客体方面都侵犯了公司的财产权,并损害了其他股东、债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合法权益,但二者在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1) 犯罪对象有所不同。本罪所侵犯的对象为本公司的注册资本,具有特定性;而职务侵占罪所侵犯的对象为本公司、企业的财物,这里的财物不限于本公司,还包括非公司化的本企业,这里的财物泛指一切有经济价值的钱财和物质,包括有形的,无形的(如电、煤气等)动产、不动产等等。

  (2)在客观方面,本罪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公司法的规定虚假或抽逃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而职务侵占罪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为。

  (3)在主体方面,二者虽同为特殊主体,但其特定范围有所不同。本罪主体是公司发起人、股东;而职务侵占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范围较前者要广得多。

  (4)在主观方面,二者都出于故意,但本罪没有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已有的目的,职务侵占罪则有此目的。

  4、本罪与挪用资金罪的界限

  本罪与挪用资金罪在犯罪主体、客体及主观方面有相似之处,但二者在本质上有区别:

  (1)在主体方面,本罪主体为公司发起人、股东;而挪用资金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范围较前者要广。

  (2)在主观方面,二者同为直接故意,但挪用资金罪有非法暂时取得本单位资金使用权的目的,而本罪无此目的。

  (3)在客体方面,两罪同样侵犯了公司的财产权,但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公司的注册资本,而挪用资金罪侵犯的是本单位的资金,包括流动资金、固定资金。

  (4) 在客观方面,本罪表现为行为人虚假出资或抽逃出资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而挪用资金罪表现为行为人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款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行为。

  虚假出资罪的量刑标准

  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自然人犯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假出资金额或者抽逃出资金额2%以上10%以下罚金。

  单位犯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猜你感兴趣:

1.公司注销需要什么手续

2.非法讨债要负法律责任吗

3.案例论文范文(2)

4.浅论虚假信息产生的原因及治理

5.股东出资不到位要负什么法律责任

虚假出资在法律上的构成要件是什么

在生活中,虚假出资的商业案件很多,因此在法律上,对虚假出资的构成要件也有相关的规定。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虚假出资的构成要件,希望能帮到你们。 虚假出资的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的客体是侵犯了国家公司资本管理制度。为了稳定公司的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侵占罪在法律上的认定方式是什么
    侵占罪在法律上的认定方式是什么

    在法律上,罪行有很多种,而认定方式也都不同,因此,侵占罪的认定方式也不一样。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正确认定侵占罪的方式,希望能帮

  • 老师打学生在法律上是如何规定的
    老师打学生在法律上是如何规定的

    在生活中,老师打学生的事件频频发生,但是,其实在法律上,对老师打学生是有相关规定的。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师打学生的相关法律规

  • 包庇罪的相关法律条文规定
    包庇罪的相关法律条文规定

    每种罪行在法律上都有相关的,而包庇罪也一样,可是,很多人都不了解包庇罪在法律上是如何规定的。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包庇罪相关的刑

  • 包庇罪的构成要件都有哪些
    包庇罪的构成要件都有哪些

    在法律上,包庇罪是诈骗罪的一种,同时也有相关的构成要件。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包庇罪的构成要件,希望能帮到你们。 包庇罪的构成要件

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