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法律网>司法考试>司考资料>

刑法知识测试的相关试题

时间: 李婉24 分享

  其实,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刑法学可以有效的抑制犯罪现象的成长,并且对于百姓也能够预防犯罪。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提供的刑法知识测试卷,希望对你有帮助。

  刑法知识测试卷选择题

  1、属于我国刑法适用中最高原则的是( A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适用刑法平等原则 D、明确性原则

  2、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我国刑法中关于刑法适用空间效力的规定( D )

  A、属地原则 B、属人原则 C、保护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D) A、犯罪客体 B、犯罪主体 C、犯罪主观方面 D、犯罪时间、地点

  4、下列不属于不作为的特定法律义务有(D)

  A、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 B、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C、先行行为引起的义务 D、刑事政策规定的义务

  5、完全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阶段是(D)

  A、13周岁 B、14周岁 C、15周岁 D、16周岁

  6、间歇性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 B )负刑事责任

  A、不 B、应当 C、可以 D、不一定

  7、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表述中,错误的是(C)。

  A.法律明文规定单位可以成为犯罪主体的犯罪才能成为单位犯罪

  B.单位犯罪中的单位不包括几个自然人投资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

  C.高等院校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D.对单位犯罪的两罚制是既处罚单位又处罚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负责人员

  8、下列关于紧急避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C)。

  A.紧急避险的前提条件是出现了不法侵害以外的危险

  B.紧急避险必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

  C.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可以小于或者等于所保护的 利益

  D.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主体范围一致

  9、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预备犯罪过程中

  B.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着手实行犯罪以后

  C.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行为实行终了以前

  D.出现了损害结果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10、甲教唆乙杀文某,并指使丙为乙提供枪支,乙、丙按甲的要求实施了相应的行为。甲、乙、丙的犯罪属于( C )。

  A.必要共同犯罪 B.特殊共同犯罪 C.简单共同犯罪 D.复杂共同犯罪

  1、下列行为中,已满 14 周岁不满 16 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D )。

  A、故意伤害罪 B、盗窃罪 C、诈骗罪 D、抢劫罪

  2、间歇性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时,实施严重危害社会行为的( B )

  A.应当负刑事责任 B.不负刑事责任

  C.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待治疗痊愈后再追究刑事责任

  3、消防队员甲在执行灭火任务中,担心被大火毁容,逃离火灾现场。甲的行为(C)。

  A.属于紧急避险 B.属于紧急避险过当 C.不成立紧急避险 D.属于假想避险

  4、甲明知自己的枪法很差,但为杀乙,置乙身边丙的生命安全于不顾,向乙射击。结果没有击中乙,却打死了丙。对于丙的 死亡,甲的罪过形式是(B)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5、下列犯罪中,应当认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是( C )。

  A.甲乘坐外国轮船从中国港口出发,当行至公海时实施犯罪

  B.乙乘坐外国轮船前往中国,在公海上失手致中国公民落水而亡

  C.丙乘坐外国轮船前往中国,在公海上与同行的旅客斗殴,致其重伤,该旅客被送人中国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D.丁在其本国境内打猎,致正在该国旅游的中国公民死亡

  6、下列关于犯罪客体的表述,错误的是 ( B )。

  A.犯罪同类客体是建立刑法分则体系的主要依据

  B.犯罪直接客体就是犯罪行为直接指向的人或物

  C.犯罪直接客体是刑法所保护而被犯罪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

  D.一个犯罪可以同时侵犯数个直接客体

  7.间接故意与过于自信的过失区别的关键在于行为人(A )。

  A.对危害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不同 B.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因素不同

  C.对危害结果发生是否积极追求 D.对危害结果发生是否知情

  8、下列关于无期徒刑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B )。

  A.对不满 16 周岁的人不得适用无期徒刑

  B.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在判决执行以前的羁押不得折抵刑期

  C.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不得适用假释 D.对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人可以附加剥夺政治权利 10 年以上

  9、下列关于没收财产刑的说法,正确的是(C)。 A.没收财产前犯罪分子所负的任何债务都不能以没收的财产偿还

  B.对犯罪分子非法取得的财产应当适用没收财产刑 C.在判处没收财产刑时不得没收犯罪分子家属应有的财产

  D.对犯罪分子在犯罪中使用的本人财物应当适用没收财产刑

  10、下列行为中,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的是( C )。

  A.甲为劫财而将受害人骗到预定地点 B.乙为劫财而埋伏在阴暗处等候被害人出现 C.丙为劫财而在被害人饮料中投放麻醉药 D.丁为劫财而购买了一把匕首

  1.下列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 A

  A.对犯罪人适用事后法因为违反罪刑法定原则,因此是绝对禁止的

  B.由于立法解释是由立法机关本身对刑法条文所作的阐释和说明,所以,与司法解释不同的是,立法机关可以不遵循罪刑法定原则,进行类推解释

  C.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D.罪刑法定原则尽管要求司法官对刑法条文严格遵守,但仍然允许司法官作出超出刑法条文字面含义的解释

  2.下列关于中国刑法适用范围的说法哪一项是错误的?C

  A.甲国公民汤姆教唆乙国公民约翰进入中国境内发展黑社会组织。如果约翰果真进入中国境内实施犯罪行为,对仅仅在境外实施教唆行为的汤姆也能适用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B.中国公民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实施的犯罪行为,按照刑法规定的最高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也可以适用中国刑法追究刑事责任

  C.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侵犯我国国家或者公民利益的,即使所犯罪行按照我国刑法规定法定最低刑在3年以上,也有可能不适用我国刑法

  D.中国公民赵某从甲国贩卖毒品到乙国后回到中国。由于赵某的犯罪行为地不在中国境内,行为也没有危害中国的国家或者国民的利益,所以,不能适用中国刑法

  3、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犯罪成立的必备要件(D)

  A、犯罪客体 B、犯罪主体 C、犯罪主观方面 D、犯罪时间、地点

  4.下列甲乙丙丁的行为,谁的行为是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 B)

  A.甲有梦游症。一日晚睡在朋友张三家,梦游时将张三打伤

  B.乙和张三有仇。一日,乙在公开场合对朋友李四说:“你看着吧!一个月内我非把张三弄死不可!”

  C.张三以打算绑架丙的儿子(2岁)相要挟,要求丙三天内到银行窃取10万元。丙无奈,到银行窃得10万元交给张三

  D.丁是火车站扳道工。一日正要出门上班,遇到歹徒张三入室抢劫。张三将丁绑在柱子上。丁眼睁睁看着上班时间已到,未能扳道,导致进出站两辆列车相撞

  5、甲教唆乙杀文某,并指使丙为乙提供枪支,乙、丙按甲的要求实施了相应的行为。甲、乙、丙的犯罪属于( D )。

  A.必要共同犯罪 B.特殊共同犯罪 C.简单共同犯罪 D.复杂共同犯罪

  6.一日晚,甲驾车在某地停车场停车时与另一驾驶员乙为争车位发生争执,随后双方发生拉扯。甲打了乙一耳光,乙未站稳,后仰倒在水泥地上。倒地时,头部先撞在自己驾驶的轿车车门上,然后着地。乙倒地后昏迷,后被他人送往医院抢救。经查,其脑组织挫裂和颅内出血。住院5天后死亡。甲对乙的死亡结果持何种心理态度?A

  A.疏忽大意的过失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间接故意 D.意外事件

  7.以下关于刑法因果关系的说法哪一项是正确的?C

  A.甲在某堆满材料、极其混乱的建筑工地门口将乙砍成重伤,乙不久就因颅内出血,陷入昏迷状态(3小时后必死)。后来,由无法查明的第三人顺手拣起建筑工地的装修材料,击打乙的身体,导致其提前死亡。乙的死亡和甲的杀害之间没有因果关系

  B.赵某因琐事与陆某(50岁)发生争执,向陆某的胸部猛推一把,导致陆某心脏病发作,救治无效而死亡。赵某的行为与陆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否承担刑事责任则应视赵某主观上有无罪过而定

  C.王某向蔡某的茶杯中投放某种毒药2克。恰巧那天蔡某醉酒回家,喝下茶杯里的水后中毒死亡。经法医鉴定认为,该种毒药的致死量为5克,2克本不会致人死亡。但是在严重醉酒的作用下,会导致死亡。王某的行为和蔡某的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D.黄某持刀追杀郑某,将其逼至某8层高的大楼顶楼。为逃避追杀,郑某无奈跳楼,当场摔死。黄某的行为与郑某的死亡结果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8、下列关于紧急避险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B )。

  A.紧急避险的前提条件是出现了不法侵害以外的危险

  B.紧急避险必须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能实施

  C.紧急避险所造成的损害可以小于或者等于所保护的利益

  D.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主体范围一致

  9、下列关于犯罪中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A.犯罪中止可以发生在预备犯罪过程中 B.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着手实行犯罪以后

  C.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犯罪行为实行终了以前 D.出现了损害结果就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10.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C

  A.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B.拘役的缓刑考验期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个月

  C.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内,遵守有关缓刑的规定,只要没有再犯新罪的,缓刑考验期满,原判刑罚就不再执行

  D.虽然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低刑为3年有期徒刑,但只要符合缓刑条件,仍然可以适用缓刑

  刑法知识测试卷简答题

  1、简述我国《刑法》关于溯及力问题的规定。 解:从旧兼从轻。

  2、简述特殊正当防卫的适用条件。

  解:对正在进行的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

  1、简述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的概念及区别

  解:在意志要素上,故意是持希望或放任态度,过失是抵触态度;在认识要素上,故意是明知的,过失是已经预见但轻信可以避免或根本没有预见

  2、简述共同犯罪成立的条件

  解:二人以上;共同故意;行为结成一个整体。共同过失不成立共同犯罪故意内容不同不成立共同犯罪

  刑法知识测试卷论述题

  1、请问降低刑事责任最低年龄的门槛有无必要?为什么?解:不可以降低门槛,因为这是根据我国人口发展的整体水平而确定的。

  2、请问通过本学期的刑法学习,你对刑法有了哪些体会以及仍然存在的困惑?

  解:对于刑法总则部份有一个基本认识,扫除了一定的法律盲点对于共同犯罪部份仍然不够清楚

  1、缓刑的适用条件及其法律后果

  解:被判处拘役或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人;根据犯罪人的犯罪情节和悔罪表现,适用缓刑确实不致再危害社会;必须不是累犯

  2、犯罪未遂的概念、成立条件及处罚

  解: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犯罪未得逞;犯罪未得逞是由于意志以外原因。

猜你感兴趣:

1.刑法知识期末考试都有哪些题目

2.刑法基本知识的相关考试题目(2)

3.普法知识考试的相关选择题汇总

4.法学知识竞赛题库及答案

5.刑法法律知识考试题目都有哪些

刑法知识测试的相关试题

其实,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因此,刑法学可以有效的抑制犯罪现象的成长,并且对于百姓也能够预防犯罪。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提供的刑法知识测试卷,希望对你有帮助。 刑法知识测试卷选择题 1、属于我国刑法适用中最高原则的是( A )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精选文章

  • 2017公共基础知识题库的题目
    2017公共基础知识题库的题目

    在生活中,公共基础知识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因素之一,因此,对于公民来说,普及相关的知识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2017公共基础知识

  •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的题目
    公务员法律知识考试的题目

    法律知识,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因素之一,因此,对于公务员来说,基本的法律知识是必须掌握的。下面是学习

  • 法律基础知识练习的相关题目
    法律基础知识练习的相关题目

    普及法律知识,是提高公民法律素质的基础,建设公民心中的法律知识体系,从而远离犯罪。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的法律基础知识练习卷,希望对你

  • 安全生产法律基础知识题库的题目
    安全生产法律基础知识题库的题目

    对于企业来说,以安全生产化的理论和标准体系为基础,是提高企业盈利的方式之一。因此,企业必须掌握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知识。下面是学习啦小编为

17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