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复习方法>

鄂教版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以及方法

时间: 素雯896 分享

  以往介绍的都是各个年级的复习方法,此次来一个总括的复习方法的介绍。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小学语文总复习资料以及复习方法,希望对您有用。

  小学语文总复习一:提纲

  ABCD式的词语

  ABAB:修理修理 教训教训 整顿整顿 批评批评 考虑考虑 研究研究

  ABCC:喜气洋洋 得意洋洋 怒气冲冲 风度翩翩 文质彬彬 兴致勃勃

  ABAC:有声有色 可歌可泣 再接再厉 活龙活现 全心全意 作威作福 十全十美 AABC:格格不入、格格不吐、官官相护 欣欣向荣 窃窃私语 滔滔不绝 恋恋不舍 AABB: 干干净净 清清楚楚 实实在在 兢兢业业 安安稳稳 沸沸扬扬 千千万万 ABB:沉甸甸,白花花,绿油油 红彤彤 胖乎乎 绿油油 笑眯眯 金灿灿 水灵灵 黑洞洞

  引号的作用

  ①表示直接引用:②表示突出强调:③表示否定或者讽刺:④表示特定称谓:⑤用来引用俗语、谚语歇后语、古语等。

  省略号的作用

  ①表引文或引述的话有所省略; ②表重复词语的省略; ③表列举同类事物和序数词语的省略; ④表静默或思考;⑤表说话断断续续;⑥表语言的中断;⑦表话未说完,语意未尽。

  破折号的作用

  1.用以表示对上文的解释说明或补充。2.表示话题的转变。 3.表示话语的中断。4.表示声音的延长。5.表示引出下文。6.表示总结上文。7.分行列举,每个分列项前用破折号。8.用在副标题的前面。9.用于引文后标明作者。

  常见的说明方法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引资料等10种。

  (1)举例子。举出实际事例来说明事物,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以便读者理解,这种说明方法叫举例法。运用举事例的说明方法说明事物或事理,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适量性。

  (3)列数据。为了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具体化,还可以采用列数据的方法,以便读者理解。需要注意的是,引用的数字,一定要准确无误,不准确的数字绝对不能用,即使是估计的数字,也要有可靠的根据,并力求近似。

  (5)打比方。利用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作比较,以突出事物的性状特点,增强说明的形象性和生动性的说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6)下定义。用简明的语言对某一概念的本质特征作规定性的说明叫下定义。下定义能准确揭示事物的本质,是科技说明文常用的方法。

  句子成分

  句子的组成部分,包括主语、谓语、宾语、定语、补语、状语六种

  主语:1、定义:陈述或说明的对象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所说的是“谁”或“什么”。3、符号:双行线。

  谓语:1、定义:说明陈述或说明的对象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动词、形容词充当。 B、一般表示主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单行线。

  宾语:1、定义:表示谓语动词的涉及对象的语言单位。2、特点:A、经常由名词、代词、名词性短语充当。B、一般表示谓语“怎么样”或“是什么”。3、符号:波浪线4、凡能原动词,如“希望、想、可以、说”等词后面的一般都作宾语处理。

  一般完整的句子成分的排列为:

  定语(修饰主语)主语 状语 谓语 补语 定语(修饰宾语)宾语

  句子成分符号:主语 = 谓语 - 宾语 ~ 定语 ( ) 状语 [ ] 补语 < >

  词类说明

  实词 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

  虚词 分类:副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叹词 拟声词 。

  一、名词:

  表示人或具体事物:学生 河流 水果 衣服

  表示抽象事物:教育 交通 事物 战争 和平 语法 科学 民主 道德

  表示时间:昨天 晚上 黎明 秋天 将来 刚才

  表示处所:郊区 附近 到处 左近

  表示方位:东 西 南 北 中 里 外 上 下 前头 后头 东面 西方 上边 下边 以前

  二、动词

  A.表示动作.行为。例如:走 打 说 作 保护 分析 赞成 旅行

  B.表示存现.变化。例如:有 存在 出现 消失 发生 灭亡 增加 缩小 扩大 发展 下降

  C.表示心理活动。例如:爱 恨 想 忘记 觉得 感到 希望 羡慕 憧憬 回忆

  D.表示使令,简称使令动词。例如:使 叫 让 请 派 要求 命令 禁止 推选 委托 任命

  E.表示可能、意愿,简称能愿动词。例如:能 能够 应该 可以 必须 得(dei) 要 会 愿意 肯 敢 F.表示趋向,简称趋向动词。例如:来 去 回 上 下 出 进 起 上来 下去 回来 出去 进来 起来 开来

  G.表示行动始终。例如:开始 进行 停止 继续

  H.表示判断,简称判断词。只有一个“是”。

  三.形容词

  A.表示形状。例如:高 大 粗 细 圆 长 弯曲 宽广 鲜红 雪白 狭窄 笔直

  B.表示性质。例如:好 坏 优秀 恶劣 诚实 虚伪 狡猾 美丽 高尚 伟大 朴素

  C.表示状态。例如:迅速 敏捷 匆忙 平静 悠闲 混乱 愉快 轻松 痛苦 疲倦 急噪

  反问句改陈述句

  例句:(太阳)这么远,箭哪能射得到呢?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可以分成四个步骤:

  第一步:有“不”去“不”,没“不”加“不”。这样一改,句子就变成了“这么远,箭哪能射(不)到呢?”这时的句子根本就不通顺,但还没有完成,我不去管它。

  第二步:去除疑问词。这句句子里的疑问词是“哪能„„呢”,我把它们都用删除记号删去,句子就变成了“这么远,箭射(不)到?”

  第三步:把问号改成句号。句号表示一句话的结束,句子已经说完了,当然得加句号。到这一步,句子已经基本通顺了。

  第四步,也就是最重要的一步:把句子整理通顺。一般来说,反问句在文章中起到的是一个强调的作用,那么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时,最好也要加入一些表示强调的词语,这样,句子就可以变成“这么远,箭肯定射不到。”

  经过这样的四步,反问句就成了陈述句。掌握了这个方法,改句子就不难了。

  陈述句改反问句

  陈述句改为反问句的方法:

  1、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

  2、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等)。

  3、在肯定词或否定词前面加上“怎、怎么、难道、岂”等反问语气词。

  4、句尾加上疑问助词“呢、吗”等,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

  如:雷锋叔叔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改反问句时,将肯定词“是”改为否定词“不是”,在句首加上“难道”,句尾加上“吗”,句末的句号改为问号。这样,改成的反问句是:难道雷锋叔叔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吗?

  关联词语分类

  1.并列关系:

  表示各分句间所表示的意思、事件或动作是并列平行关系,有的分句分别说明描述几种情况,有的分句表示相对相反或同时发生的几种情况。

  有的„„有的,一方面„„一方面,有时候„„有时候,那么„„那么,既„„又,一边„„一边,也,又,还,同时。不是„„而是、是„„不是„„。

  2.递进关系:

  表示后一分句表示的意思,较前一分句的意思更进一层。

  不但(不仅、不只、不光)„„而且(还、也、又、更),而且,并且,况且,何况,尤其,甚至。尚且„„何况(更不用说),别说(慢说、不要说)„„连(就是)。

  3.选择关系:

  表示分句所说的事情不能同时并存,而是要从中选择一项。

  是„„还是,或者(或、或是)„„或者(或、或是),不是„„就是,要么(要就是)„„要么(要就是)。

  4.转折关系:

  后一分句(正句)表述的意思同前一分句(偏句)的意思相反或相对。

  虽然(虽是、虽说、尽管、固然)„„但是(但、可是、然而、却),但是(但),然而,可是(可),却。不过,只是,倒。

  5.假设关系:

  表示偏句提出假设,正句说明在这种假设情况下产生的结果。

  如果(假使、假如、要是、倘若、要是)„„就(那么、那、便)。如果引出的假设与正句结果一致。即使(就算、就是、哪怕、纵使)„„也(还是、仍然、还)。即使引出的结果与正句结果不一致。

  6.条件关系:

  偏句提出一个条件,正句说明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结果。

  只要„„就;(偏句指出充足条件,正句说明具备这种条件便能有的相应结果。)只有„„才,除非„„才;(偏句指出必要的条件,缺少了这个条件,就不能产生正句指出的结果。) 无论(不论、不管、任凭)„„都(总、总是、也)。(偏句表示排除一切条件,正句说明在任何条件下都会产生的结果。)

  7.因果关系:

  偏句说明原因,正句表示结果。

  因为(由于)„„所以(因此、因而),因此,因而;之所以„„是因为;既然(既)„„就(便、则、那么)。

  缩句方法

  “主、谓、宾”是主杆,“定、状、补”是枝叶 。“缩句”是小学生为进入初中划分句子成份的前期基础训练吗,“缩句”体会表示如下:

  一、确认句子成份在句中的位置

  含有主语部分和谓语部分的句子才成独立单句。指导学生先分清这两面部分之后,再找分句子主杆“主、谓、宾”,而后找出“定、状、补。”“定、状、补”也就是缩句时按删除的部分。“定、状、补”,它们在句中的位置是怎样的呢?它们处于的位置是:

  1、定语,它的位置有两处:一是在主语的前头,二是在宾语的前头,例:静静的小溪从村外缓慢地流向宽阔的潘阳湖。“小溪”为主语,“潘阳湖“为宾语,那么“静静”,“宽阔”分别为这个句子的定语。定语对中心 起了修饰和领属的作用。

  2、状语,它的位置也有两处,一处在谓语的前头,如上例子,缓慢地流,“流”是谓语,“缓慢”那就是状语,另一处在句子之首,表示时间和处所。例如,“从昨天开始”,“在学校里”。

  3、补语,它的位置同样是两处,一处在谓语的后头,表示程度和结果。例:我高兴得跳起来,“跳起来”为补语。一处是在宾语的后头,表示补充说明,我打了他三下,“三下”为补语。

  二、抓住句中的中心词,用设问的方法,找准句子主杆。

  例如,中国第一丹霞江郎山耸立在美丽富饶的浙西大地,在这个句中很容易确立“耸立”这个词是谓语,就可以用设问的方法找出主语和宾语。问:什么耸立:江郎山耸立。耸立在哪里:江山郎耸立在浙西大地,很明显,“主、谓、宾 ”就是“江郎山耸立浙西大地”,这是句子的主杆。其余的是枝叶,要删除去。这个方法,通过多项训练,学生就很快地掌握起来。

  三、 借助结构助词,找准句子的主杆。

  借助结构助词“的、地、得”为标志,寻找“主、谓、宾 ”就方便得多了。

  “的”字,是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主语、宾语)之间。

  例:小明的爸爸认真地审阅市政府的工作报告

  “爸爸”,“工作报告”前面有个“的”字,可以定为“爸爸”是主语,“工作报告”是宾语。 “地”字用在状语和中心词(谓语)之间。

  上例中,“认真地审阅”,“审阅“前头有“地”字,可以定为“审阅”是谓语。 “得”字用在谓语和补语之间。

  例:她笑得很开心,笑和开心之间在“得”字,那么“笑”字可定为谓语。

  我说的缩句练习三种方法是指一般的情况之下的训练,缩句的要求主要是让学生在理解句子中进行的,上叙所言,算是权宜之计。是自己的教学体会,难免存在片面性。“抛砖引玉”是笔者的本意,望同仁们指正。

  注:参考资料:现代汉语《辞海》

  字典查字类型

  1、音序查字法 是按照汉语拼音字母的顺序来查字的方法。多是在知道字的读音,不知

  道字形与释义的情况下用此种方法。

  步骤: 1、读准字音,根据该字音节确定应查什么字母。

  2.、在“汉语拼音音节索引”中找到这一字母,在这一字母相应部分找到该字

  的音节,看清这个音节旁标明的页码。 3、 按此页码翻开字典的正文,按四声顺序找出所要查的字。

  2、部首查字法 利用汉字的部首来查字,多用于知道字形、不知道读音和释义时应用。 步骤: 1、找出所查字的偏旁部首,数清部首笔画。

  2、在“部首检字表”的“部首目录”中找到这个部首,看清部首旁边标明

  的页码。

  3、按这个页码找到“检字表”中相应的那一项,并从这一页中找出要查的部首。

  4、数清所查字的笔画,(除去部首的笔画数),按这一部中笔画排列顺序找到

  所要查的字。

  (补充)部首查字法的运用:

  (1)部首的位置一般是:上、下、左、右、外;一般部首没有,可查中间。中间也没有

  可查左上角。

  (2)几个不受同时具备,可按下面顺序查:上下都有,查上不查下左右都有,查左不查

  右;内外都有,查外不查内。

  (3)独体字的查法:独体字是部首的查整体; 独体字不是部首的查起笔。

  3、数笔画查字法:根据汉字全字的笔画及起笔顺序查字典,多用于知道字形,不知道读音及部首时应用。

  步骤1 、 数清所查字的笔画数。

  2 、 翻到字典中的“部首检字表的第(三)部分“难检字笔画索引。”

  3、 按这个字的笔画数查出这个字来,看清字旁所标页码。

  4、 按此页码翻开字典正文,找到要查的字,即可查知该字的读音和意义。

  修辞手法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对比、引用等十种。此外,不常用的修辞:反复、反语、顶针、 互文、通感 、飞白„„

  1.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3.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修改病句方法

  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移(语序不当的)

  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简(修改应简要)

  经常出现的病句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成分残缺

  句子的基本成分是主语、谓语,有的谓语还带着宾语,如果一句话里缺少其中之一,就是成分残缺。成分残缺的句子结构不完整,意思不清楚。

  (二)用词不当

  我们在说话写文章时,应恰当地选用词语,特别要注意分辨一些近义词的细微区别,否则就会犯用词不当的毛病。

  (三)搭配不当

  句子中的词语要互相搭配正确,主、谓之间,谓、宾之间,主、宾之间,主要成分和附加成分之间,都要搭配正确。如果句子中的词语不互相搭配,就犯了搭配不当的毛病。

  (四)词序混乱

  一个句子在词语的排列上,要有一定的次序,这样才能表达明确的意思,如果词序改变了,句子的意思就会改变,或者使意思表达得不清楚。

  (五)指代不明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避免重复,我们常常使用一些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词语——代词。如:你、我、他、它、这、那等等。但是代词不能滥用,如果不该用的时候也用了,或者用得不正确,就会产生指代不明的毛病。

  (六)重复啰嗦

  句子既要完整、正确,又要简洁、明了。不恰当地连续使用几个形容词,或者堆砌一些不必要的附加成分,都会弄巧成拙,造成句子意思重复,啰嗦累赘。

  (七)分类不当

  有的时候,人们把有从属关系的概念并列使用,这就发生了分类不当的错误。(八)逻辑错误

  我们说话写文章,都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对客观事物进行正确如实的反映,或者作出正确的判断。如果句子内容不合实际,前后存在着矛盾,就会产生概念不清,逻辑混乱的病句。

  (九)用错关联词

  复句中,我们一般用关联词把各分句连接起来,表达一定的关系。如果不根据实际情况乱用,错用关联词语,也会造成病句。

  怎样判断是不是比喻句

  比喻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

  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

  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

  喻体 (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

  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等。

  应该注意: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有五种“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1、表示比较 2、表示举例 3、表示猜测 4、表示联想 5、表示说明

  那么,怎样识别“像”字句是否是比喻句呢?这就要看句子是否同时具备了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像”字前后要有两个不同类的事物;二是这两个事物要有相似点。如果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条件,那就是比喻句;否则,那就不是比喻句。

  直述句改转述句基本改法

  直述句改转述句,是句型训练的一个难点。直述句改转述句,从它的形式上来看,有比较明显的两个特点,一是标点符号的变化,还有一个是代词的变化。标点符号的变化:就是去掉引号,冒号变成逗号。而代词的变化就是一个特殊语境下产生的相应变化,这是比较复杂的。 从转述的那个人或者向谁转述上来分析有大致2种情况

  1、第二个人转述(转给第三个人)

  A对B说话,然后B转述给第三个人听

  妈妈对我说:“我明天还要去开会。”改为:妈妈对我说,她明天还要去开会。

  2、第三个人转述(转给第四个人)

  A对B说话,然后C转述给第四个人听。

  妈妈对爸爸说:“我明天要去开会。”改为:妈妈对爸爸说,她明天要去开会。

  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的方法

  1、把句中的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改为第一人称(我、我们)。

  (注:若句中有具体人名或第一、三人称的,要将具体人名或第一、三人称改为第二人称(你、你们)。)

  2、把句中“说”字后的逗号改为冒号并加上双引号。

  小学语文总复习二:拼音练习

  一、汉语拼音

  1、声母、韵母、声调一般说来,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节。绝大多数汉语的音节是由声母和韵母组成的。起头的音节叫声母,声母后面的音节叫韵母。

  声调是声音的高、低、升、降、曲、直的变化。普通话语音里有四种声调,叫做四声,它们的名称是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调号是标记声调的符号。用ˉˊˇˋ表示。口诀:有a不放过,无a找o、e,i、u并列标在后,单个韵母不用说,i上标调把点去,轻声不标就空着。

  (1)读读写写,认真复习下面的拼音字母及整体认读音节。

  声母:b p m f d t n I g k h j q x zh ch sh r z c y w

  单韵母:a o e i u û

  复韵母:ai ei ui ao ou iu ie ûe er

  鼻韵母:an en in un ûn ang eng ing ong

  整体认读音节:zhi chi shi ri zi ci si yi wu yu ye yue yin yun yuan ying

  (2)给下列词语的拼音标上调号。

  bing qing yu jie si kong jian guan lei ting wan jun mang ran ruo shi

  冰 清 玉 洁 司 空 见 惯 雷 霆 万 钧 茫 然 若 失

  2、字母表和大写字母字母表:

  Aa Bb Cc Dd Ee Ff Gg Hh Ii Jj Ll Mm Nn Oo Pp Qq Rr Ss Tt Uu Vv Ww Xx Yy Zz

  (1)读一读,在每个大写字母的后边写上小写字母。

  A()E()G()H()Q()R()F()D()L()N( )M()YY()T()J()

  (2)将下列字母排列顺序A E P J T Y M L D Q R G B

  3、变调

  在普通话里,有些音节的声调起了一定的变化,而与单字声调不同,这种变化叫变调。其中

  一、不的变调为特殊。

  以表说明:阴平阳平去声轻声一yī单念或用在词尾以及用在序数中yí在去声前yì在非去声前在相同的动词中间不bú在去声前bù在非去声前

  还有一种变调现象是出现在ABB叠词中,后面BB二字均念阴平声。如:亮晶晶(liàng jīng jīng)

  【练一练】

  给下面的加点字注音:

  看一看( ) 一下子( ) 一只( ) 一会儿( ) 一碗( )

  不会( ) 不能( ) 说不说( ) 不能( )

  软绵绵( ) 沉甸甸( ) 毛茸茸( ) 湿漉漉( )

  4、拼写规则

  (1)韵母除了和声母相拼不能省略跟别的声母相拼,都要省去两点,如nǚ(女)、lǜ(绿)、jū(居)、xū(虚)、yǔ(雨)。

  (2)a o e开头折音节连接在其他音节后面,如果音节的界限发生混淆,容易拼错的时候,就需要用隔音符号(")隔开,如:

  kù‟ài(酷爱)--kuài(快)xī‟ün(西安)--xīün(先)练一练(1)给下面的词语注上拼音,注意隔音符号。

  ( )() ( )() ( )()

  皮袄--飘 提案--添 激昂--将

  (2)将下列音节的错误改正过来。

  武:ǔ(wǔ) 有:yiǒu(yǒu)

  言:yián( ) 雨:yǚ( )

  约:yûý( ) 窝:uō( )

  女:nǔ( ) 预:ǜ( )

  屈:qǖ( ) 优:yiōu( )

  小学语文总复习三:复习方法

  一、让学生进行广泛地阅读,并有条理地加以归纳

  首先要熟读课文,查阅平时摘录的笔记,再次深刻地理解、巩固课本中的知识。为了能更好地掌握知识,在学生阅读、复习的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学会归纳知识并提供给一些线索。如:阅读本册所有的生字,记住它们的音、形、义。找出本册的重要作者,掌握他们的“名、时、地、评、作”等内容。理出本册所学的写作方法,并能举例加以说明。有了一定的线索,学生阅读复习时就能有的放矢,只要朝着这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去做,那么就会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又会有新的感受、新的收获,真正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

  二、背诵默写,积累佳句

  近年来,命题者非常注重对学生背诵默写能力的考查,为顺应这一考试发展趋势,在全面阅读全面复习的基础上,教师应要求学生勤于动手,把课文中学过的名言、警句、俗语、格言,以及篇段中的佳句摘录出来,并让他们认真地背诵,正确规范地书写。在读读、背背、写写的过程中使这些名言佳句变为自己的知识,以便在阅读和写作中都能运用自如。

  三、理解分析,举一反三

  理解分析是积累的进一步深化。教学生会读,读得流畅、通顺,背得熟练,还未达到积累的目的,我们还应指导学生细细地体味语言的内在含义。在复习时应注意引导学生理解一些关键性词句的含义,以及作者所要表达的某种思想感情,教师可以通过举例,让学生去理解去分析,启发学生“开动机器”,善于分析问题,善于通过表象看本质,练就一双慧眼。

  四、教给方法,学以致用

  积累的目的,在于运用。而运用的前提条件就是要掌握一定的运用知识的方法。所以,在全面复习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的指导,让学生真正掌握答题的方法,使他们在考试时能有“法”可依。复习说明文时,可以指导学生学会分析说明顺序的方法,让他们明白每一类说明文都运用了相应的说明顺序,并可通过抓住一些关键词句来确定文章所用的是何种说明顺序;复习关键词句所指代的具体内容时,可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词语所指代的具体内容往往在这个词的前一句话中掌握了解题方法,就能使学生在考试中得心应手,事半功倍。

  五、设计试题,查漏补缺

  在学生掌握了基础知识,学会了解题方法后,就要联系实际,认真考查他们的综合能力。考查的最好方式就是设计试题,进行模拟测试。

  1、教师让学生自己动手查找有关课本、练习,自己设计试题出一份试卷,并事先保存好答案。然后同学间相互交换试卷进行测试,考后让出卷的同学批改。这样做,既让学生在选择试题的过程中进行了一次综合复习,又使学生初步懂得了哪些知识是重点,应如何去掌握。在评改试卷时,还能发现他人的错误,以引起自身的警惕,真是一举两得。

  2、教师也可用模拟试卷或自己命题,对学生进行测试,来验证学生的能力达到了何种水平。但不管使用哪种方式,测试后,教师都要让学生及时纠正错误,查漏补缺,然后在复习时有针对性地不断补充,不断完善。

1757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