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复习方法 >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复习重点(3)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复习重点(3)

时间: 素雯896 分享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复习重点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古诗文复习重点第三部分

  《岳阳楼记》

  一、词语:

  1)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封建官员降职或远调

  2)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越:到了。明年:第二年。具:通“俱”,全,皆。

  3)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 乃:于是。制:规模。

  4)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于:在;其:它的。

  5) 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通“嘱”,嘱托。予:我;以:来。

  6) 予观夫巴陵胜状 夫:那。胜状:胜景。

  7) 衔远山,吞长江 衔:衔接。

  8) 横无际涯,朝晖夕阴 涯:边。晖:日光。

  9)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大观:雄伟景象。

  10) 前人之述备矣 述:描述。备:详尽

  11)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然则:既然这样,那么„„。极:尽。

  12) 迁客骚人 迁客:降职远调的人;骚人:诗人。

  13) 淫雨霏霏 淫雨:连绵的雨。 霏霏:雨或雪繁密的样子。

  14) 连月不开 开:放晴。

  15) 薄暮冥冥;去国怀乡 薄:迫近。去:离开。国:京城。

  16) 春和景明;沙鸥翔集 景:日光。集:鸟停息在树上。

  17) 岸芷汀兰;此乐何极 芷:香草的一种;汀:小洲。极:穷尽。

  18) 宠辱偕忘 宠:荣耀。偕:一起。

  19) 把酒临风 把:持。 临:面对

  20)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求:探求。古仁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

  21) 或异两者之为 或:或许。为:指两种心情。

  22) 庙堂:在朝廷上做官。江湖:不在朝廷上做官。

  23)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先:在„„之前。后:在„„之后

  24) 微斯人,吾谁与归 微:没有;斯:这。归:归依。

  25) 若夫:像那。 至若:至于。 嗟乎:唉。

  26) 不以物喜 以:因为。 心旷神怡 怡:愉快。

  二、句子翻译。

  1)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

  2)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这洞庭湖上。

  3)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被降职外调的官员和不得志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4)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遭到诽谤和讽刺的心情,抬眼望去,尽是萧条的景象,必将感慨横生而十分悲伤的了。

  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一切荣辱得失都被置之度外,于是在春风吹拂中举杯痛饮,高兴到了极点。

  6)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两者之为,何哉? 我曾经探求过古代品德高尚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跟上面说的那两种表现不同,这是什么缘故呢?

  7)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

  8)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在朝廷上做官就为平民百姓忧虑,退处江湖就替君主担忧。

  9) 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大概人们一定会说“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吧。

  三、 【通假字】(1)属予作文以记之 属同“嘱”,嘱托。 (2)百废具兴 具同“俱”,全。

  四、中心思想:本文以作“记”为名,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

  五、

  ① 滕子京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② 作者写本文的原因是:属予作文以记之。

  ③ 表现洞庭湖“胜状”或“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④ 前人之述备矣中“前人之述”指:唐贤今人诗赋。

  ⑤ “迁客骚人”览物之情有两种:悲和喜;作者认为览物之情应该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⑥ 登斯楼也中的“斯楼”是指“岳阳楼”。

  ⑦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

  ⑧ 在句子“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之为”是指: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

  ⑨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指:居庙堂之高;“退”指:处江湖之远。

  ⑩ 在句子“是进亦忧,退亦忧”中,“进亦忧”指: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退亦忧”指: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⑾、本文中能表现作者阔大胸襟的句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⑿、本文中能表现作者政治抱负的句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⒀、句子“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是指:古仁人。

  ⒁、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是: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⒂、《岳阳楼记》中最能表达作者政治见解的句子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⒃、“迁客骚人”抒发“览物之情”的句子有:一、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二、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醉翁亭记》

  一、词语解释:

  1. 环滁皆山也 环:环绕。

  2. 望之蔚然而深秀者 蔚然:茂盛的样子。秀:秀丽。

  3. 泻出于两峰之间者 泻:飞泻。 于:从

  4. 翼然临于泉上者 翼然:像鸟张开翅膀的样子。临:靠近。

  5. 名之者谁 名:给„„命名。

  6. 饮少辄醉 辄:就,总是。

  7. 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情趣。

  8. 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寓:寄托。

  9. 云归而岩穴暝 归:聚集。 暝:昏暗

  10. 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归:回家。从:跟从。

  11. 吾谁与归 归:归依。

  12.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芳:香花。秀:茂盛,繁茂。

  13. 至于负者歌于途 负者:背着东西的人。

  14. 休于树 于:在。

  15. 山肴野蔌 肴:野味。蔌:菜蔬。

  16. 宴酣之乐 酣:尽兴的喝酒。

  17. 非丝非竹 丝:弦乐器。竹:管乐器。

  18. 弈者胜 弈:下棋。

  19. 觥筹交错 觥:酒杯。筹:酒筹。

  20. 颓然乎其间者 颓然:醉醺醺的样子。乎:于。

  21. 树林阴翳 翳:遮盖。

  22. 鸣声上下 上:树的上部。下:树的下部。

  23. 太守谓谁 谓:是,为。

  二、句子翻译:

  1)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顺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又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峰之间飞泻而下,这就是酿泉。

  2)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绕过山峰,走了一段曲折的路,看到一座四角上翘像鸟张开翅膀样子的亭子,座落在泉水边上,这就是醉翁亭了。

  3)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给它命名的人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给它命名的。

  4) 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太守跟宾客到这里来喝酒,他喝得很少却总是喝醉,年纪又最大,因此给自己起了个别号叫“醉翁”。

  5)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的心意不在酒上,而在秀丽的山水之间。

  6) 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7)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 像那太阳出来了,林间的雾气逐渐消散,烟云聚拢来,山谷洞穴就变得昏暗起来。这明暗交替的景象,就是山间的清晨和傍晚。

  8) 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早晨进山,傍晚回城,四季的景色不同,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9)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 宴会喝酒的乐趣,不在于音乐。射的射中了目标,下棋的下赢了,酒杯和筹码杂乱交错,人们时起时坐,大声喧哗,这是宾客们欢乐的场景。

  10)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一个面容苍老、满头白发的人,昏昏欲倒的坐在众人中间,这是太守喝醉了。

  11)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不久,太阳落在西山,人影散乱,这是宾客们跟着太守回去了。

  12)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这时树林里变得昏暗了,上上下下一片鸟啼声,游人离去后,鸟儿欢乐起来。

  13)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人 们只懂得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懂得太守心中自有他的乐趣。

  14)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喝醉了能和大家一同享受快乐,酒醒后又能用文章来表述这种快乐的,就是太守。

  三、文章内容理解:

  《醉翁亭记》描写了醉翁亭的秀丽环境和变化多姿的自然风光,并勾勒出一幅与民同乐的图画。前人说本文“句句是记山水,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

  1. 全文的主旨是:与民同乐。“乐”字贯穿全文。

  2. 文章的名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①、醉翁亭命名的缘由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

  ②、解释“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句子是: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③、写山间早晨景色的句子是:日出而林霏开;

  ④、写山间傍晚景色的句子是:云归而岩穴暝;

  ⑤、写春景的句子是:野芳发而幽香;

  ⑥、写夏景的句子是:佳木秀而繁阴;

  ⑦、写秋景的句子是: 风霜高洁;

  ⑧、写冬景的句子是:水落而石出者;

  ⑨、第三段写游琅琊山的情形,一共写了四个场面:1、滁人游,2、太守宴,3、众宾欢,4、太守醉。 ⑩、表现本文主旨的句子是: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⑾、表现禽鸟乐的句子是:树林阴翳,鸣声上下。

  ⑿、照应“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的句子是: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

  ⒀、从句子“水落而石出者”中找出一个成语:水落石出。

  ⒁、“醉翁之意不在酒”现在通常用来表示什么意思? 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

  ⒂、太守之乐其乐中的太守的“乐”是指什么? “寄情山水之乐,与民同乐之乐。”

  ⒃、对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范仲淹以天下为忧。

  《满井游记》

  1. 恶能无纪 恶:怎样。纪:通“记”,记载。

  2. 冻风时作 作:起。

  3. 局促一室之内 局促:拘束。

  4. 波色乍明,鳞浪层层 乍:初。

  5. 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乍:突然。

  6. 柔梢披风 披:分散。

  7. 毛羽鳞鬣之间 鳞:指鱼类和爬行类动物。鬣:指马一类动物。

  8. 夫能不以游堕事 堕:耽误。

  9. 麦田浅鬣寸许 鬣:像兽颈上的长毛一样。

  10. 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 泉:用泉水煮。茗:煮茶。罍:端着酒杯。蹇:骑驴。

  11. 而此地适与余近 适:正好

  12.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鸽。 高大的柳树分立在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稍微湿润,放眼望去,空阔的景象,感到自己像笼子里逃出的天鹅。

  13.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在这时,薄冰开始溶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一样的波浪一层层的,水清澈看到河底,亮晶晶的,好像镜子刚刚打开冷光突然从镜匣子里闪射出来一样。

  14.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柳条将要舒展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头在风中散开,麦田里低矮的麦苗才一寸左右。

  15.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游人虽然不多,但是汲泉水来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穿着红装骑驴的,也经常有。

  16. 风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戏水的鱼儿,都悠闲自在,羽毛鳞鬣中间,都充满了欢乐气氛。

  17. 这篇游记通过对满井早春二月自然风光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置身于大自然时舒畅欣喜的心情,也流露出对官场沉闷生活的厌倦。

1819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