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复习方法>

中考语文复习方法有哪些

时间: 欧东艳656 分享

  经过高一高二的扎实有效的学习,语文学科中的大部分知识都已掌握并且内化,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那么中考语文复习方法有哪些呢?

  一、个人计划和总体方案点面结合的原则

  中考是一场漫长而又艰巨的攻坚战,在这场千军万马相互搏杀的争夺战中,如果没有“指挥员”整体的战略布署和具体的战术安排,整个“战局”将是一盘散沙,进攻乏力。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复习之初制定一份统观全局而又详细周密、切实可行的面向全体考生的复习预案尤为必要。

  同时,在实际复习进程中,还应当根据复习内容和学生情况适时调整、增补和完善相关预案。对于学生来讲,除了紧跟老师的步伐外,还应当私下拟订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复习方案。即“点”的自主复习方案。个性化复习安排可采用经纬交织、纵横叠加的复习思路。即以时间为经为序,以考点为纬为靶,清楚每一月、每一周自己要干什么,复习哪些内容,每一个考点包含哪些知识点、能力点,有何具体要求。只有积极应对中考,清醒拷问自己,才能做一个“胸中有丘壑”的复习者。

  二、夯实课内和使用资料双管齐下的原则

  在语文复习中,不少教师和学生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偏颇甚至极端的备考认识:语文课本经过两年多时间的集中学习,已无大用,且有专门的复习用书作为蓝本和凭借,大可厚彼薄此,弃之不理。不可否认,复习用书因其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编排的逻辑性、条理性和使用的便捷性而备受师生的青睐和推崇,但如果我们能在轻视课内、一心向外,抛弃教材、钟情资料的浮躁心态之下,多情而又理性的蓦然回首一番我们早已厌倦和熟悉的课本,我们会惊奇地发现原来如弃草芥的竟是一座“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资源宝库。

  对教材的回归,对文本的关注,首先应在“夯实”二字上大做文章。比如字音、字形的识记,词语(成语)的掌握,名句名篇和文学、文化常识的温习都与中考考点及其能力要求密切相关。

  尤其是课本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等相关语言知识,翻译技能的演练,更是中考古诗文阅读所需知识的泉源,所备能力的直接生发点。那种脱离教材和文本,好高骛远似的文言文复习之举是舍本逐木、缘木求鱼的低效劳动甚至无效劳动。其次,深入“挖掘”文本固有信息是我们应当树立的又一教材使用策略。文章不厌百回读,常读常新收获多。

  比如,我们可以再次挖掘文中人物、事件的全新内涵,丰富作文素材,以此来诠释、支撑相应的作文话题或主题;也可挖掘、借鉴文本中适用于中考作文的构思、立意及表达的技法,还可从课后练习中挖掘、归纳出一些阅读理解的常见题型、解题思路和方法。总之,偏重课外复习用书,而又始终不废教材,课内课外双管齐下,彼此兼顾,应当成为我们复习时恪守的基本原则。

  三、轻松阅读和艰苦练习相互调剂的原则

  在语文复习中,练习是掌握知识点、提升能力点的一种必不可少的常规化手段,但切不可“剑走偏锋”,执其一端。复习中,我们常可目睹到这样的景象:老师窗前青灯黄,漫卷练习喜欲狂。却看学生愁何在?惬意阅读早成空。

  造成学生被动练习有余,而主动阅读不足的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诸如教师漠视阅读,疏于指导,学生时间紧张,无暇阅读,但不管如何,这种认为语文复习即为简单的讲练和考试,阅读可有可无的急功近利的复习指导思想应该予以彻底摒除。坚持阅读和练习并行不悖的原则至少有以下益处。首先,阅读和练习有机结合,能相互调剂,彼此按摩,从而舒缓复习压力。初三练习是水波不兴、枯燥无味的复杂智力活动,而阅读是心灵的徜徉,是自由的漫步,以洒脱无羁的精神之旅来点缀艰辛、疲惫的“跋山涉水”,既可释压,又可怡神。如此张驰有道,复习效率更佳。

  其二,阅读也是一种有效的备考手段。阅读自然科学和社科类作品,能够扩展视野,增加知识储备,提升作文的文化品位;阅读时文报刊,可以引进时代活水,积淀大量新鲜、生动的事例材料,解决作文“无米下锅”的尴尬窘境;阅读经典美文、热点评论,可以丰富我们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不同感悟和体验,拓宽我们认识问题的角度和方向,培养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思考问题的广度和深度,不仅有助于养成深度阅读的阅读品质,而且还能力避中考作文“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低幼化倾向。

  第三,阅读本身既是一种学习途径,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作为一种增强语文综合素养的学习手段,不仅高一、高二要读,初三仍不可弃;作为一种提升人文素养和促进人长远发展的生命关怀、生存方式,不仅在校学习要读,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后仍须要读。显然,我们切不能因眼前暂时的中考而人为的自我割裂或被迫剪断这一永恒的阅读链条中的某个节点。当然,处于备考阶段的初三,究竟读什么,如何读,有何要求和目标,则应因人而论,因考制宜,切不可一种模式,一种标准,也不可不加选择,泛泛而读。总之,腹有诗书,读能致用,培养习惯,涵养精神,是初三阅读的现实要求和长远目标。

  四、“五点”渐进和一线串珠整体推进的原则

  “五点”即试卷结构中的五大考点:语言基础知识,文学常识和名句名篇,古诗文阅读,现代文阅读,语言运用。“一线”即以写作为主线。语文复习既要按考点板块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使零散、杂乱的知识得到梳理,从而系统化;使薄弱、低下的能力得到训练,从而强劲化,同时,又要依据写作自身构成要素(如审题立意,材料选择与运用,体式包装,语言表达等)和中考作文评分标准(如基础和发展等级),把写作备考贯穿于复习的全过程,作为一条主线串联起其他所有考点和环节。

  坚持点线结合、双线交织的复习思路,理由如下:首先由作文自身的难易性所决定。写作水平的提高,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必须持之以恒,常抓不懈。那种认为写作可以速成,读几篇满分佳作或平时宿构或考场套作几篇经典例文就可以抱打天下、高枕无忧的过分乐观的心态是幼稚而可笑的。当然,那种一味崇拜灵感,自信临场发挥便能应对一切而从不扎扎实实苦练内功的侥幸心理,更是一种浮躁文风的表现,其后果是不言自明的。其次,中考作文近年有增无减的诱人分值不容小视。

  作文分值在中考试卷中的比重已达40%,有的省份几乎呈现出平分天下的旺势,可见作文之地位和价值。面对如此重要的“镇卷之宝”,如果考场写作一旦发生偏差,造成失误,其后果不堪设想,其损失难以估量。因此,对于考生而言,加强审题立意、切合文意的写作训练,养成规范为文、凸现文体特征的入格意识,提高运用发散思维认识问题的思维水平,是必须自始至终、不遗余力地关注和强化的三大作文能力。因为中考作文失分常常是由审题不严、偏题、跑题,文体不明、体式杂糅,认识表象化、缺乏理性思辨这三大硬伤所致。

  第三,作文的综合性特点决定了它对各项知识和能力的包容性、反映性。作文是系统工程,一篇文章是字、词、句、段等语言单元的有机组成和建构。毫不懈怠地抓作文其实就是特殊同归地提升学生基本考点的掌握能力。从作文错别字的有无多寡,可以清晰地判定出其字形部分掌握得如何,从语言表达是否正确、规范,是否生动、有文彩可以大致推断其词语或熟语、病句、修辞、名句名篇等知识点是否过关。由此观之,具有实践性、综合性特质的作文其实是巩固考点知识和能力的常态手段,是一把度量检测学生薄弱环节的可信标尺。

  五、及时查漏和间时回头两时呼应的原则

  经过高一高二的扎实有效的学习,语文学科中的大部分知识都已掌握并且内化,听说读写综合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鉴于此,在初三复习中,考生应联系自己语文学习的实际,进行查漏补缺、对症下药的针对性复习,如此方可在内容繁多、时间紧迫、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习而有获,日日而进。

  如可依据历次月考或平时检测为凭借,看看哪些题目得分较低,哪此知识点、能力点还有待加强,哪些题型未掌握答题技巧与要领,从而及时制定出详细复习对策与目标,重点突破,逐一解决。那种不分轻重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的全面出击式的复习之举,高耗低效,实为不取。常言道:舍得舍得,不舍何得?“舍得”的辩证法思想应当成为指导语文复习的重要策略之一。

  对于易混难记的知识点,如字音、字形、熟语、名句背诵部分则应在复习之后随时回顾,间时巩固,对于诗歌鉴赏、文言文翻译和现代文阅读这三大难点则应每隔一段时间进行适量的间时练习,在多次间时练习中,逐步提高评鉴、翻译能力和答题技巧与规律。

  心理学研究表明,间时复习比不间时复习的效果好。越是较难的材料,间时复习的效果越比不间时复习好。因此,化整为零、日积月累的间时复习策略应当成为化解疑难、夯实基础的复习智慧和方法。

3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