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复习方法 >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有哪些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有哪些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有哪些

  生物关于了解人的身体,学习人和环境之间关系的科目。想要学好生物,最主要的还是知识点的积累,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生物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希望大家喜欢!

  生物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一

  1、光合作用的概念:(78页)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变成贮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

  公式:二氧化碳+水 有机物+氧气

  2、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87页)主要是淀粉

  3、绿色植物为所有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99页)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像一个巨大的能量转换站,把光能转变成化学能贮存在植物体内的有机物中,养活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物。

  4、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和过程:(91页)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和水,并释

  放能量。植物体的各种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如细胞分裂、根吸收无机盐等)所需要的能量都是来自呼吸作用。公式:有机物+氧气 二氧化碳+水

  5、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的碳氧平衡:(103页)生物圈中的各种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人类的生产、生活等需要燃烧煤、石油等,也要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则通过光合作用影响氧循环。在这过程中,植物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使生物圈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处于相对平衡。

  6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95页人们通过调控温室中的光照、温度和二氧化碳浓度,为植物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给大田温室里的农作物施用二氧化碳的方法称为气肥法,二氧化碳又被称为“”空中肥料“。以上都可以促进光合作用的进行。

  7、青春期发育特点:(9-10页)身高和体重突增。青春期的性发育包括生殖器官的生长发育和第二性征的发育。青春期也是个体心理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

  8、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20-23页)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糖类是主要的供能物质。

  9、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26-27)消化道包括:囗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包括:在消化道内的唾液腺(分泌唾液)、胃腺(分泌胃液)、肠腺(分泌肠液),在消化道外的: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 其中胆汁不含消化酶,只能将脂肪乳化成小颗粒脂肪。

  10、食物的消化过程:(28-29页)食 物中的蛋白质、,不淀粉、脂肪等大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被消化道吸收,它们必须经过消化,由大分子物质变成易吸收的小分子物质,才能被吸收。食物的消化与消化 液中的酶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一定的条件下,消化酶的作用像剪刀,可将大分子物质分解为小分子物质。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咀嚼和搅拌的过程是物理性消化。食物在 消化液的作用下逐步分解的过程是化学性消化。

  蛋白质、淀粉、脂肪的具体消化过程见29页图,淀粉从口腔开始消化,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初步消化成麦芽糖,蛋白质在胃里开始消化,脂肪在小肠开始消化。淀粉、蛋白质、脂肪最终在小肠分别消化成葡萄糖、氨基酸、甘油+脂肪酸。

  11、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30-31页)小肠的内表面有皱襞和绒毛,小肠绒毛内有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小肠绒毛壁、毛细血管壁和毛细淋巴管壁都很薄,仅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因此小肠是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小肠的皱襞和绒毛等结构使小肠吸收营养的内表面积扩大了600倍。

  12、食品安全:(34-35页)

  13、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53-54页)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使进入的气体温暖湿润),咽(既是空气的通道又是食物的通道),喉(仅是空气的通道,还能发出声音),气管(内表面有黏膜,能分泌黏液,粘连空气中的小颗粒,形成痰,并经咳嗽咳出体外)。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场所。在细支气管的末端形成许多肺泡,肺泡壁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每个肺泡的外面都缠绕着许多毛细管,这有利于肺泡和血液之间进行气体交换。

  14、人体肺部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过程:(58-60页)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肺泡里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经过肺泡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较多的动脉血,经过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含氧较多的动脉血变成含氧较少的静脉血。

  15、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

  16、血液的组成与功能:(38-40页)包括血细胞和血浆,血浆约占血液总量的55%,其中90%以 上是水,其余为蛋白质、葡萄糖、无机盐等,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等。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数量最多,无细胞 核,含血红蛋白,容易与氧结合,所以有运输氧的能力,当红细胞或血红蛋白含量过少时,人会贫血。白细胞较大,但数量少,有吞噬病菌的能力。化验时白细胞过 多,身体可能有炎症。血小板是体积最小的,有凝血功能。

  17、血管的种类:(46页)动 脉: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全身各部分的血管,管内血流速度最快。静脉: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送回心脏的血管,管内血流速度较慢。毛细血管是连接最小的动脉和静 脉的血管,它很细,红细胞只能单行通过,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流速度最慢,是血液和组织细胞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

  18、心脏的结构与功能:(47-48页)心脏分四个腔:左心房(与肺静脉相通)、左心室(与主动脉相通)、右心房(与上、下腔静脉相通)、右心室(与肺动脉相通),心室厚于心房,左心室厚于右心室。

  19、血液循环的途经:(49-50页) 含 氧较多,颜色鲜红的是动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的是静脉血。体循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经 过体循环,血液由颜色鲜红的动脉血变成颜色暗红的静脉血。肺循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室,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颜色鲜红的 动脉血。

  20、血型、输血原则、血量:(40-41页)血型:O、A、B、AB,输血原则以输同型血为原则,只有在没有同型血且十分紧急的情况下,才能输入异型血,在这种情况下,O型血可以输给各类血型的人,AB型血的人可以接受任何血型的血液。血量,人一次失血不超过总量的10%(400ml),对身体健康就没有太大的影响,但超过30%(1200mL)就会有生命危险。

  21、泌尿系统的组成:(67-68页)肾(形成尿液)、输尿管(输送尿液)、膀胱(贮存尿液)、尿道(排出尿液),肾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肾单位,每个肾有100万个肾单位。肾单位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球)、肾小囊、肾小管(外面环绕丰富的毛细血管)

  22、尿的形成:(72页)当 血液流经肾小球时,除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外,血液中其他成分都能透过肾小球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内,形成原尿,这称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原尿 中的葡萄糖等有用物质在流经肾小管时,会被重新吸收进入毛细血管,称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通过重吸收作用,原尿中所有的葡萄糖、大部分的水和部分无机盐 被重新吸收进入血液,剩下的便是尿液了。

  23、尿的排出:(72页)尿液从肾小管流入集合管并汇入肾盂,再经过输尿管进入膀胱,经尿道排出。

  24、人体对外界环境的感知:(91-95页)视觉的形成:(92页)外界光线→ 角 膜→瞳孔→晶状体的折射→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物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光的刺激产生兴奋→大脑皮层视觉中枢形成视觉。近视的成因:眼球的前后径过长或晶状 体的凸度过大,使远处来的光线形成的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因而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这样的眼叫近视眼,可佩戴凹透镜。听觉的形成:(94页)外界的声波→外耳道→鼓膜→三块听小骨→耳蜗内听觉感受器→相关的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形成听觉鼻、咽、喉发炎时,病菌易通过咽鼓管侵入中耳,引起中耳炎。皮肤上分布多种感受器,能感知多种信息的刺激,皮肤感觉主要有四种:解压觉、痛觉、冷觉和热觉。

  25、神经系统的组成:(83-85页)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和它们发出的神经。脑和脊髓称为中枢神经系统,它们发出的神经称为周围神经系统。

  神 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神经元由细胞体和突起构成。突起分为树突和轴突,树突短,分枝多,能接收其他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兴奋,并传给细胞体。轴突 长,分枝少,能够传导细胞体发出的神经兴奋。轴突和树突称为神经纤维。神经纤维末端的分枝称为神经末梢,许多神经纤维集成一束外面包结缔组织膜构成一条神 经。

  在脑和脊髓中,神经元的细胞体集中部分色泽灰暗称为灰质,神经纤维集中的部分色泽亮白称为白质。脊髓中央是灰质,外围是白质,大脑表层是灰质,又叫大脑皮层,上有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运动中枢等,是调节人体生命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平衡,使运动协调准确。

  脑干有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管理人的心跳、血液循环和呼吸等生命活动。

  26、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85-87页)基本方式是反射,人和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接收的信息作出的反应称为反射。分为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是天生就会的,条件反射是在生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以非条件反射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比较复杂的反射活动,是后天性反射。膝跳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刺激(食物)与条件刺激(铃声)的多次结合是建立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且是暂时的。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能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等信息发生反应。

  27、激素调节:(78页人体的内分泌腺有:垂体、甲状腺、胸腺、肾上腺、胰岛和性腺(睾丸和卵巢)等。 甲状腺激素是由甲状腺分泌的,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缺碘会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导致甲状腺肿大。又称“地方性甲状腺肿”,平时 可多吃海带、紫菜等含丰富的食物。如分泌过多,则代谢增强,出现多食、多汗、消瘦等症状,称为甲亢。幼年是时分泌不足会得呆小症。

  胰岛素是散布于胰腺中的胰岛细胞分泌的。主要功能是加速血糖的分解,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当胰岛素分泌不足时,血糖浓度会升高,肾小管则不能将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重新吸收进入血液,从而使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形成糖尿。,得了糖尿病可注射胰岛素制剂来治疗,但最重要的是要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饮食,适量运动、减轻体重。

  生物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二

  1、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气体交换 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20、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2、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26、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

  34、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

  35、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

  36、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9、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0、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46、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48、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49、恒温动物 哺乳动物

  鸟类

  50、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生物八年级下册复习提纲三

  一、植物的生殖 1.无性生殖的意义: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2.选材 ⑴扦插:剪取某些植物的茎、叶、根、芽(插穗),或插入土、沙中,或浸泡在水中,等到生根后就可栽种,使之成为独立的新植株。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⑵嫁接: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时应当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接穗成活。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⑶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组织→形成愈伤组织→长出丛芽→生根→移栽成活。既能在短期内获得大批同种植物,又能防治植物病毒侵害。 3.会判断有性和无性生殖的区别: 生殖,也称繁殖,生物孳生后代的现象,生命的基本特征之一。生殖方式可分为两类,即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精子和卵子)结合成受精卵,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二、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过程 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2.特点: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3.完全变态:受精卵→幼虫→蛹→成虫 (如:家蚕、蜜蜂、菜粉蝶、蝇、蚊) 4.不完全变态:受精卵→若虫→成虫 (如:蝗虫、蟋蟀、蝼蛄、螳螂) 由受精卵孵出的幼虫,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相似,只是身体较小,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仅有翅芽,能够跳跃,这样的幼虫叫做若虫。若虫经5次蜕皮,不经过蛹期,发育成有翅能飞的成虫。 5.防治害虫的最佳时间:幼虫时期。

  三、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的概念: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生活在水中,只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辅助呼吸的一类动物

  2.行为表现: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成蛙

  3.生殖特点: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生殖和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幼体要经过变态发育才能上陆生活。(这是导致两栖动物分布范围小、种类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4.种类: 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四、鸟的生殖和发育

  1.鸟卵的结构: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胚盘内含有细胞核;卵黄外的卵白含有营养物质和水分,供胚胎发育的需要;卵壳和卵壳膜起保护作用。

  2.鸟的生殖过程的行为表现: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

  五、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1.基因:DNA分子上有遗传效应的片断。是决定生物性状的基本单位。

  2.性状:形态结构特征、生理特性(如人的ABO血型)、行为方式(如各种先天性行为)等。

  3.显性形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交一代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4.隐性形状:具有相对性状的亲本杂交,杂交一代没有表现出来的那个亲本性状。

  5.相对性状: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如:豌豆的圆粒与皱粒,西红柿的红果与黄果,兔的白毛与黑毛,鸡的玫瑰冠与单冠,人的直发与卷发,A型血与B型血。

  6.性染色体:与性别决定有关的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7.性别决定: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8.变异的特点:不同种类之间,不同个体之间的差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关系。但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果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因,就不会遗传给后代。

  六、生物的进化

  1.生命的起源: 无机小分子物质 生↓成 场所:原始大气 有机小分子物质 形↓成 场所:原始海洋 有机大分子物质 组↓成 场所:原始海洋 多分子物质 演↓变 场所:原始海洋 特点:原始界膜和原始的物质交换 原始生命

  2.米勒试验:一种模拟在原始地球还原性大气中进行雷鸣闪电能产生有机物,以论证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过程的实验。

  3.生物进化的历程: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陆生。 过度繁殖(现象)→生存斗争(过程)→遗传和变异(基础)→适者生存(结果)

  4.进化的证据:化石。

  5.进化的原因: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下来,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6.自然选择: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灭绝。各种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这一过程,叫自然选择。

  七、健康生活

  1.传染病的概念: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常见的有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传染病、血液传染病、接触传染病。

  2.传染病特点:要经过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三个环节。

  3.预防传染病的措施:保护易感人群、切断传播途径、控制传染源。

  4.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5.病原体: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6.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如:空气传播、饮食传播、生物媒介传播。

  7.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8.免疫:

  9.人体免疫的三大防线:

  一、皮肤和粘膜 阻挡、杀菌,清扫 人的免疫

  二、体液中的 杀菌物质 溶解 非特异性免疫/先天性免疫 (人的三道防线) 吞噬细 吞噬

  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 产生抗体 特异性免疫/后天性免疫 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

  10.免疫的功能: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治疾病的产生;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

  11.计划免疫:预防传染病的一种简便易行的手段,对于保护儿童的健康和生命,提高人口素质,造福子算后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八、用药和急救,了解自己增进健康

  1.安全用药

  ⑴安全用药:根据病情需要,在选择药物的品种、剂量和服用时间等方面都恰到好处,充分发挥药物的最佳效果,尽量避免药物对人体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或危害。

  ⑵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的处方才可以购买,并按医嘱服用的药物。

  ⑶非处方药:不需要凭借医师处方即可购买,按所附说明服用的药物。

  ⑷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在使用之前都应该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了解药物的主要成分,适应症、用法与用量、药品规格、注意事项、生产日期和有效期等。

  2.急救措施

  ⑴拨打120或999急救电话。注意要通报姓名、急救地点、联系方式、病人目前的病情机应急措施。

  ⑵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包扎止血等。

猜你喜欢:

1.八年级下册生物重点知识点

2.八年级上册生物复习要点

3.八年级生物复习要点

4.人教版八年级下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5.八年级上生物复习提纲

373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