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复习方法>

人教版中考文言文复习方法有哪些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对于语文学习,曾有学生戏言: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不只学生怕,文言文的复习也是让老师们头疼的一件事。为此,以下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中考文言文复习方法,希望大家喜欢!

  中考文言文复习方法

  1.内外勾联。加点字的解释很可能是课内知识在课外的迁移,例如调考中“或以钱币乞之”的实词“或”在课内理解为“有的人”,而“或”这个字在我们学过的文章中还有两种解释,在《三峡》中“或王命急宣”理解为“有时”,在《岳阳楼记》中“或异二者之为”理解为“或许”,比较后我们不难发现课外文章中“或牵手来责蹊田者”应理解为“有的人”。只有多比较,常联系,多积累,常训练,灵活运用,才能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具体语境中的含义,虚词的用法也可按此方法进行训练比较、辨别。

  2.组词解释。例如《东施效颦》“效”字与课文《出师表》中“不效则治臣之罪”、“讨贼兴复之效”将两个“效”的意思“见效”“重任”代入原文中都不合适,怎么办?建议尝试组词解释法,比如组词为“效果、效仿”同样代入原文法检查,可知“效仿”最恰当。

  3.抓关键字、特殊句式。文言文翻译应遵循“信、达、雅”的原则,运用语句翻译的方法,找出语句中的关键词语,明确其含义,把握句式特点,正确地翻译出来。

  4.重点语句的分析。例如《小石潭记》中)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作者因被贬永州,小石潭虽美但作者怀才不遇而内心孤凄悲凉。《右溪记》中“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因无人赏爱而怅然,两篇文章作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5.整体感知课内内容。通过刚才的梳理已一目了然,也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中考文言文复习答题方法

  (一)文言实词的理解

  文言实词的理解,主要指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实词,这些词语都有内在的规律可掌握,复习时应从归纳复习并加以识记。

  1、通假字

  古今通假,就是两个字通用,两字之间只是语音相同或相近,并没有意义上的联系。如“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中,“辩”通“辨”。通假字的复习没有捷径可走,主要靠平时的积累。

  2、古今词义

  从古至今,大多数词义发生了变化,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

  (1)词义扩大。如“江”“河”在古代一般专指“长江”“黄河”,而现在成为河流的统称。

  (2)词义缩小。如“妻子”古代指“妻子”和“儿女”,现在仅指“妻子”。

  (3)词义转移。如“牺牲”,古代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是名词;今天转移为“为了正义事业而献身”。

  (4)词义感情色彩的变化。如“先帝不以臣卑鄙”中的“卑鄙”,古义指地位低下,目光短浅,并非贬义。今义则指品行恶劣,十足的贬义。这类词应将古今词意结合起来记忆,在考试时才能准确辨别。

  3、一词多义

  古代的词以单音节为主,一个词往往有几个义项。许多时候,各个义项之间是有关联的。因此我们必须掌握最基本的义项,由基本义项而展开的引申义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掌握。如:

  间(1)中间。《送东阳马生序》“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2)参与。《曹刿论战》:“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3)隔开,隔绝。《桃花源记》

  “遂与外人间隔”

  (4)夹杂。《口技》“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当然,会有些和基本义项相去甚远的意思,这些特殊的义项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要把它作为重点并牢牢地记住。

  4、词类活用

  古汉语中,某些实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词句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名词作动词;

  (2)名词作状语;

  (3)动词作名词;

  (4)使动用法;

  (5)意动用法;

  (6)形容词作名词;

  (7) 形容词作动词。活用类的词本身意思并不难理解,关键在于要判断在句中是什么词性。因此,要了解常用的词性,如名词、动词、形容词、连词等。 (二)、文言虚词的作用

  初中文言文中,常见的是以下几个虚词“之、其、而、以、为、于、乎、焉、则”等。常见意义及作用见下:

  (1)以 :可译为“凭借、因为、用来、来、用、把、以致、相当于‘而’、认为、如”。

  (2)之:主要作用是助词、代词、介词。

  (3)其:主要作用是代词,指代的内容要视具体语境而定。

  (4)而:主要作用是表示顺承、并列、转折、修饰。

  (5)为:用作动词的基本词意是“做”,其它意思视具体语境改变;用作介词时译为“为了”。

  (6)于:可译为“对、对于、从、在、到、向、比、给”。

  (7)乎:可译为“呼、吗、于、对” 。

  (8)焉:主要作用有语气词,代词、兼词。

  (9)则,可译“那么、是、就是、原来是”

  (三)、文言句式

  1、判断句

  A、“„„者,„„也” B、“„„,„„也” C、“„„者也”

  有时还用“乃”、“为”、“则”、“非”等表肯定或否定判断,若确定了是判断句,翻译时应该加判断动词“是”。

  2、倒装句

  A、谓语前置 B、宾语前置 C、定语后置 D、状语后置

  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按现代汉语的表达习惯翻译。

  3、省略句

  A、省略主语 B、省略谓语 C、省略宾语

  翻译省略句时,应该根据语境,把省略的意思补全,使句子意思完整通顺。

  4、被动句

  用“为”、“为„„所”表示被动。 翻译时,一定要翻译成被动句的形式。

  (四)归纳答题方法及注意点

  1、课内字词的解释,注意别写错别字。

  2、归纳记忆。

  文言文字词的复习应在理解的基础上强化记忆,要结合语境理解词义,通过比较归纳,找出记忆的相关规律。课内的字词意思掌握是为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作最基本的准备。

  三、总结文言文断句复习要点和答题方法

  在了解基本意思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文言文的阅读。反过来,读得是否通顺,有没有读破句也是检查学生是否读懂文章的手段。文言文断句作为一种考查的形式,就是在这样的目的下体现了这种试题的必要性。解答文言文断句,理解文意是前提,在此基础上可遵循以下的规律来答题。 答题方法(断句的规律)

  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按词语断 例 :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2、主谓之间断句 例:潭中鱼/可百许头。

  3、发语词后停顿。例: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4、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 例: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5、介词前停顿。 例: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中考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总结

  1、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古义:这 今义:表示判断

  2、举: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古义:被举荐 今义:向上抬起

  3、征: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古义:表现 今义:征收

  4、豆:一箪食,一豆羹 古义:古代盛肉或其他食品的器皿 今义:豆类名称

  5、秋: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古义:时 今义:四季中的秋季

  7、义:引喻失义 古义:适宜,恰当 今义:正义,意义

  8、否:陟罚臧否 古义:恶,坏 今义:表示否定

  9、猥:猥自枉屈 古义: 辱,有降低身份之意 今义:卑鄙下流

  10、狱: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古义:案件 今义:监狱

  11、再: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古义:第二次 今义:表动作重复,又一次

  主人日再食 古义:两次 今义:表动作重复,又一次

  12、间: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古义:参与间隔 今义:空隙

  23、牺牲:牺牲玉帛 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今义:为正义事业而死

  24、可以: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能愿动词,可以,能够

  12、但: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古义:只 今义:但是

  13、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古义:逃跑 今义:死亡

  14、怜:楚人怜之 古义:怜爱,爱戴 今义:可怜,怜悯

  15、或: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古义:有的人 今义:或者

  16、往往:旦日,卒中往往语 古义:到处 今义:经常

  17、开张:诚宜开张圣听 古义:扩大 今义:指商店开始营业

  18、所以: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古义:……的原因

  今义:常与“因为”搭配,表因果关系

  19、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品质低劣

  20、晓畅:晓畅军事 古义:精通,熟练 今义:通顺

  21、布衣: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古义:平民 今义:用布做的衣服

  22、谨慎:先帝知臣谨慎 古义:严谨而慎重 今义:小心慎重

  25、交通:阡陌交通 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6、妻子: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妻子和子女 今义:专指男子的配偶

  27、绝境: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28、间隔:遂与外人间隔 古义:断绝来往 今义:隔开,不连接

  29、无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的关联词语

  30、走: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古义:跑 今义:走

  31、擅:擅齐之强 古义:拥有 今义:擅长

  32、兵:起冶铸兵 古义:兵器 今义:士兵

  33、贻:尝贻余核舟一 古义:赠送 今义:贻误

  34、去:委而去之 古义:离开 今义:往……走

  35、亲戚: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古义:内外亲属,包括父系亲属和母系亲属

  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36、池:池非不高也 古义:护城河 今义:水池

  36、唇:薄如钱唇 古义:边缘 今义:嘴唇

猜你喜欢:

1.初中生每天如何复习

2.中考文言文解题技巧:古诗词情感把握

3.中考语文古诗文背诵的五大技巧

4.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技巧

5.中考文言文专题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3750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