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 >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案及原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案及原文

时间: 欣欣861 分享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案及原文

  《我爱故乡的杨梅》是人教版第六册第五组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描述了江南杨梅树的美丽和杨梅果的可爱,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热爱之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推荐关于《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案和原文朗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教案

  一、本课的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的13个生字,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内容。

  2、朗读课文,形成以读悟情的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对植物的热爱之情。

  3、让学生明白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杨梅的,各写了杨梅的哪些特点,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进而形成根据相应语句概括特点及意思的能力。

  4、在读书、理解、美读、感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杨梅的,各写了杨梅的哪些特点,是怎样把它写具体的。

  2、在理解课文以及美读的基础上,流畅地背诵课文。

  三、教学时间:2课时。

  四、教学方法:感情朗读,讲解、指导法,探究法,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搜集杨梅生长过程、品种特色等有关资料,制作电脑课件。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带几个杨梅果到课堂上来,边观察实物,边上课。

  六、教学过程:

  我打算依据下列程序进行这篇课文的分析与教学。

  (一)、首先范读课文,使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接着学习生字词,解决课文朗读过程中的障碍。

  (二)、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初步熟练程度,同时正音,为后面的感情朗读、美读品味打下基础。

  (三)、抓住杨梅树的特点和美丽可爱以及杨梅果的形、色、味三方面展开美读、理解、感悟。首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从“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等语句中感悟杨梅树的勃勃生机和美丽可爱。接下来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此段,达到熟读成诵,同时指导学生感悟这段文字写得美在哪里。

  (四)、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4、5、6自然段,让学生说出每个自然段中所写的杨梅的特点。让学生明白“摘一颗放进嘴里,舌尖触到杨梅那平滑的刺,使人感到细腻而且柔软”这一语句是从作者的触觉方面写出了杨梅的特点,领悟作者对杨梅形的喜爱,同时,抓住杨梅的大小和小刺的特点领悟杨梅的可爱以及随着生长过程的变化而变化,从而知道植物的生长规律。下面的第五、六两个自然段可安排学生自学,小组探讨,交流,从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基本上对学习描写植物的课文有一个比较清晰的印象,这样,学生学习自读课本中的相关文章时,就会有的放矢,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在接下来的学生自学过程中,我打算做巡回指导,一是观察学生讨论、学习情况,二是及时调控学生的学习状态,三是及时回答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使自己下一步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

  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我将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汇报、总结、并指导学生要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前提下,重点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美读课文,从而达到背诵下来的程度。

  在总结的时候,要使学生明白“你轻轻咬开它,就可以看见那新鲜红嫩的果肉,嘴唇上舌头上同时染满了鲜红的汁水”是从眼睛看到的方面来描写杨梅果肉、果汁的特点;“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叫人越吃越爱吃。”中从味觉方面介绍了杨梅果的可口以及作者对杨梅的喜爱之情。另外,让学生懂得“我才知道杨梅虽然熟透了,酸味还是有的,因为它太甜,吃起来就不觉得酸了。吃饱了杨梅再吃别的东西,才感觉到牙齿被它酸倒了。”这一段话是写作者的生活经验或者说是作者在吃杨梅过程中的深切感悟。提示学生我们在观察事物时,也要像作者一样,从不同方面详细、有条理地介绍,并要加上自己的感悟,或所得,使读者能清楚地从你的作文中见到你所写的事物,以及你对所写事物所寄予的情感。

  (五)、在学生对课文内容全面理解的情况下,我将指导学生背诵课文,同时,给学生指出背诵的一些技巧,并运用各种激起方法,激发学生的背诵兴趣和背诵效果。

  (六)、最后,对本课进行适当的总结,布置学生观察我们这里的一种特产,写一两段话,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能正确运用在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水平。

  《我爱故乡的杨梅》的原文

  过完了长期的蛰伏生活,眼看着新黄嫩绿的春天爬上了枯枝,正欣喜着想跑到大自然的怀中,发泄胸中的郁抑,却忽然病了。

  唉,忽然病了。我这粗壮的躯壳,不知道经过了多少炎夏和严冬,被轮船和火车抛掷过多少次海角与天涯,尝受过多少辛劳与艰苦,从来不知道颤栗或疲倦的呵,现在却呆木地躺在床上,不能随意的转侧了。尤其是这躯壳内的这一颗心。它历年可是铁一样的。对着眼前的艰苦,它不会畏缩;对着未来的憧憬,它不肯绝望;对着过去的痛苦,它不愿回忆的呵,然而现在,它却尽管凄凉地往复的想了。

  唉,唉,可悲呵,这病着的躯壳的病着的心。尤其是对着这细雨连绵的春天。这雨,落在西北,可不全像江南的故乡的雨吗?细细的,丝一样,若断若续的。故乡的雨,故乡的天,故乡的山河和田野……,还有那蔚蓝中衬着整齐的金黄的菜花的春天,藤黄的稻穗带着可爱的气息的夏天,蟋蟀和纺织娘们在濡湿的草中唱着诗的秋天,小船吱吱地独着沉默的薄冰的冬天……还有那熟识的道路,还有那亲密的故居……

  不,不,我不想这些,我现在不能回去,而且是病着,我得让我的心平静:恢复我过去的铁一般的坚硬,告诉自己:这雨是落在西北,不是故乡的雨─—而且不像春天的雨,却像夏天的雨。不要那样想吧,我的可怜的心呵,我的头正像夏天的烈日下的汽油缸,将要炸裂了,我的嘴唇正干燥得将要进出火花来了呢。让这夏天的雨来压下我头部的炎热,让……让……唉,唉,就说是故乡的杨梅吧……它正是在类似这样的雨天成熟的呵。故乡的食物,我没有比这更喜欢的了。倘若我爱故乡,不如就说我完全是爱的这叫做杨梅的果子吧。

  呵,相思的杨梅!它有着多么惊异的形状,多么可爱的颜色,多么甜美的滋味呀。

  它是圆的,和大的龙眼一样大小,远看并不稀奇,拿到手里,原来它是遍身生着刺的哩。这并非是它的壳,这就是它的肉。不知道的人,—定以为这满身生着刺的果子是不能进口的了,否则也须用什么刀子削去那刺的尖端的吧?然而这是过虑。它原来是希望人家爱它吃它的。只要等它渐渐长熟,它的刺也渐渐软了,平了。那时放到嘴里,软滑之外还带着什么感觉呢?没有人能想得到,它还保存着它的特点,每一根刺平滑地在舌尖上触了过去,细腻柔软而且亲切─—这好比最甜蜜的吻,使人迷醉呵。

  颜色更可爱呢。它最先是淡红的,像娇嫩的婴儿的面颊,随后变成了深红,像是处女的害羞,最后黑红了─一不,我们说它是黑的。然而它并不是黑,也不是黑红,原来是红的。太红了,所以像是黑。轻轻的啄开它,我们就看见了那新鲜红嫩的内部,同时我们已染上了一嘴的红水。说他新鲜红嫩,有的人也许以为一定像贵妃的肉色似的荔枝吧?嗳,那就错了。荔枝的光色是呆板的,像玻璃,像鱼目;杨梅的光色却是生动的,像映着朝霞的露水呢。

  滋味吗?没有十分成熟是酸带甜,成熟了便单是甜。这甜味可决不使人讨厌,不但爱吃甜味的人尝了一下舍不得丢掉,就连不爱吃甜味的人也会完全给它吸引住,越吃越爱吃。它是甜的,然而又依然是酸的,而这酸味,我们须待吃饱了杨梅以后,再吃别的东西的时候,才能领会得到。那时我们才知道自己的牙齿酸了,软了,连豆腐也咬不下了,于是我们才恍然悟到刚才吃多了酸的杨梅。我们知道这个,然而我们仍然爱它,我们仍须吃一个大饱。它真是世上最迷人的东西。

  唉,唉,故乡的杨梅呵。

  细雨如丝的时节,人家把它一船一船地载来,一担一担的挑来,我们一篮一篮的买了进来,挂一篮在檐口下,放一篮在水缸盖上,倒上一脸盆,用冷水一洗,一颗一颗的放进嘴里,一面还没有吃了,一面又早已从脸盆里拿起了一颗,一口气吃了一二十颗,有时来不及把它的核一一吐出来,便一直吞进了肚里。

  “生了虫呢……蛇吃过了呢……”母亲看见我们吃得快,吃得多,便这样的说了起来,要我们仔细的看一看,多多的洗一番。但我们并不管这些,它成了我们的生命,我们越吃越快了。“好吃,好吃,”我们心里这样想着,嘴里却没有余暇说话。待肚子胀上加胀,胀上加胀,眼看着一脸盆的杨梅吃得一颗也不留,这才呆笨地挺着肚子,走了开去,叹气似的嘘出一声“咳”来……

  唉,可爱的故乡的杨梅呵。

  一年,二年……我已有十六七年不曾尝到它的滋味了。偶而回到故乡,不是在严寒的冬天,便是在酷热的夏天,或者杨梅还未成熟,或者杨梅已经落完了。这中间,曾经有两次,在异地见到过杨梅,比故乡的小,比故乡的酸,颜色又不及故乡的红。我想回味过去,把它买了许多来。

  “长在树上,有虫爬过,有蛇吃过呢……”我现在成了大人,有了知识,爱惜自己的生命甚于杨梅了。我用沸滚的开水去细细的洗杨梅,觉得还不够消除那上面的微菌似的。于是它不但更不像故乡的,简直不是杨梅了。我只尝了一二颗,便不再吃下去。

  最后一次我终于在离故乡不远的地方见到了可爱的故乡的杨梅。然而又因为我成了大人,有了知识,爱惜自己的生命甚于杨梅,偶然发现—条小虫,也就拒绝了回味的欢愉。现在我的味觉也显然改变了,即使回到故乡,遇到细雨如丝的杨梅时节,即使并不害怕从前的那种吃法,我的舌头应该感觉不出从前的那种美味了,我的牙齿应该不能像从前似的能够容忍那酸性了。

  唉,故乡离开我愈远了。我们中间横着许多鸿沟。那不是千万里的山河的阻隔,那是……唉,唉,我到底病了。我为什么要想到这些呢?看呵,这眼前的如丝的细雨,不是若断若续的落在西北的春天里吗?


猜你感兴趣:

1.《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案及原文

2.《观舞记》人教版教案及原文

3.高一语文《声声慢》的教案及原文

4.高二语文《项羽之死》教学设计及原文赏析

5.《滕王阁序》的教学设计带原文

6.六年级语文《跨越百年的美丽》教案及原文

7.高一语文《阿房宫赋》教学设计及原文

1405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