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诗经两首氓优秀教案3篇(3)

时间: 文娟843 分享

  诗经两首氓优秀教案3

  请同学们翻到课文的目录,来看看笔落惊风雨这个单元,编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编选教材篇目的。

  为什么把《诗经》和《离骚》放在了第一个部分呢,除了他们成书的时间最早以外,还有别的原因吗?让我们来看一下氓的注解一中关于《诗经》的文学常识介绍。用ppt补充介绍。

  二、文本

  (一)读

  1、对照文本纠音。

  2、看ppt朗诵,四言诗的断句,两两一断。

  3、齐读,一段一段进行纠音。

  (二)释义

  1、逐段释词,ppt上 将重点字词颜色标出,让学生对照注释通译,有问题的问。

  2、呈现翻译。

  3、背诵文段。

  补充:

  第一段里的“氓”有多种解释。从亡从民,流民。对男子的鄙称。民。这三种解释,我更倾向于流民。鄙称在这一段出现,不太合适,因为送子涉淇,又是一个尊称。此段是写两人情意正浓,所以,鄙贱不太合适。要注意整首诗歌是以女子的口吻进行创作,氓,也是女子对这个男子的称呼。在诗歌里,女子队男子的称呼有多种变化,可以进行关注。蚩蚩,也有说忠厚的样子。这个词语是文章里唯一一处地男子的肖像描写,也是两人在情感愉悦之时,女子眼中的男子的样子。

  第二段,围绕着复关,连写了好几句。复关表面上是地名,这里实质上是指男子。从第一段,我们得知,婚期的波折在于无良媒,那么第二段良媒了吗?分离重逢之后,结婚了。

  第三段,第一段写定情,第二段写成婚,第三段就马上直接接着写婚后吗?那写了什么?以一种过来人的身份,对男女之情谈了自己的体会。

  第五段,可以说是第四段,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的具体内容。这个段落每一句的结尾都有一个“矣”。可见,女子对这段婚姻的伤心欲绝,失望透顶。

  4、整篇文章的字词已经完全梳理好了,请同学们用一句话来概括故事情节。

  (三)手法

  1、请同学们背诵全文,观察文章里的哪些句子与记叙感情没有直接联系的,划出来?

  2、复习《诗经》六艺,解释赋比兴,对照课文,一二段的写作手法就是赋。

  3、用山歌解释比兴,将刚才的划线句子,对比课下注解,看看有什么不同。最有一句的“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没有提到比喻意义。所以,前面几句都是比兴,最后一句就是单纯的起兴。

  (四)分析人物情感

  《诗经》里面有众多的弃妇诗,为什么唯独《氓》备受推崇。一来,《氓》的故事情节非常完整,情节起伏,其他大部分的弃妇诗都是,直接从被休弃以后写起,哭泣,悲叹,怒骂,主要是一种情绪的抒发。不如《氓》赋的语言也非常精彩。二来,《氓》的女主角,非常吸引人。当代的学者鲍叔山甚至表达了觉得《氓》里的女性是最完美的女性,很多人也评价《氓》是最早的最好的弃妇诗。可见,女主人公的是非常有魅力的。我们来看一看。

  1、在这段感情里,女主得到的经验教训是什么?——“无与士耽”。

  2、“耽”字何解?——沉溺,沉迷。也就是说,女子认为自己在这段感情里面失去了理性。

  3、文章中哪些地方的句子体现了女子的在感情里的“耽”。

  1)无良媒

  2)子怒——暴

  3)不见复关——既见复关

  这时候,再来看兄弟的咥,就可以看到,或许,在出嫁之前,娘家人可能已经不置可否,而女子的一意孤行。

  4、恋爱中的女子,婚姻初期的女子的性格,我们已经有所了解,当发现这段感情不尽人意之时,女子又做出了什么决定。我们来仔细品味“及尔偕老,老使我怨”。这两句话中的“老”怎么解释。当然第一个老很明确,就是至死。第二个老呢?有些地方解释为,女子人老珠黄了,有些地方解释为承前,到了老年的时候。大家品味一下,这两种解释有什么细微的差别。我个人更喜欢后一种解释,这种解释和最后一句“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正好搭配,看到一个果敢决绝的女性,她不愿耗尽自己的人生,当爱情不在之时,就毅然了断。

  5、总结,女子的性格。

  (五)积累文章成语
看过" 诗经两首氓优秀教案3篇 "的还看了:

1.氓公开课优秀教案

2.高一语文诗经教学反思

3.北大国培研修心得体会

诗经两首氓优秀教案3篇(3)

诗经两首氓优秀教案3 请同学们翻到课文的目录,来看看笔落惊风雨这个单元,编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编选教材篇目的。 为什么把《诗经》和《离骚》放在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662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