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必修二诗经两首教案范文

时间: 文娟843 分享

  诗经两首是高中语文必修二必修的古诗文,诗经两首《关雎》和《蒹葭》的语言富有建筑美和音乐美。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必修二诗经两首教案范文,仅供参考!

  必修二诗经两首教案范例一

  设计理念:这是一节学法指导课。教师指导学生通过朗读、整体把握、技巧鉴赏、联想比较,掌握古诗阅读的一般方法

  教学步骤:?

  告诉学生这是一节有关古诗的学法指导课。整堂课分为四个教学板块:

  一、美读古诗,品尝诗“味”。

  1.教师进行配乐范读,学生听音正字,明白朗读节奏、语气语速、感情基调,感受诗中的美妙意境。

  2.学生领读、齐读。

  3.教师进行朗读指导。

  划准朗读节奏:《关雎》是四言诗,《蒹葭》以四言为主,应该是两字一顿(《蒹葭》中“宛在水中央”句的节奏应该是“宛在/水中央”);诗句回环往复,要读得音韵和谐,有一唱三叹之妙;这是两首古典爱情诗,传达的是上古纯洁健康的爱情,要读得声情并茂。

  处理好轻重读:《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第一节音调舒缓平正,要读出对“窈窕淑女”的赞叹和思慕,“好逑”宜重读。第二节是以荇菜流动从而比喻淑女的难求,仍要读出对“窈窕淑女”的渴慕,但有一丝淡淡的哀愁,要读得“哀而不伤”。第三节要读出繁弦急管的促迫,读出求之而不得的忧思。第四、五节要读出求而得之的喜悦,“友”、“乐”都宜重读,要读得“乐而不淫”。

  把握情调:《蒹葭》共三节,起句都是“蒹葭……,白露……”,要读出凄清落寞的情调 ,其他诗句既要读出主人公对“伊人”的执着追求,又要读出追求而不得的焦急、惆怅,一节比一节要读得感情浓烈,从语速方面而言,第一节宜平缓,第二节宜稍快,第三节宜先快后缓。

  4.学生美读。采取领读、男女生交叉朗读、二重读等方式,让学生美美地朗读品味。

  二、整体把握,品悟诗“情”。

  1.教师指导整体把握古诗的一般方法:

  可以从意境、情感方面把握诗歌的情、景。杜甫的诗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写景之中包含着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而“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则借景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忧虑和对家人的思念。

  可以从思想哲理方面把握,如《登鹳雀楼》表现了盛唐时期人们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与登高以望远的人生哲理,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在对西林的景物描绘之后发表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还可以抓“诗眼”,如《天净沙 秋思》的“诗眼”是“断肠”,《静夜思》的“诗眼”是“思故乡”,《钱塘湖春行》的“诗眼”是“爱”。

  2.点朗读较好的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想像诗中的美好画面,思考:两首诗各描写了怎样的情景?抒发了怎样的感情?

  3.学生回答,教师明确。

  《关雎》写一个男子思慕着一位美丽贤淑的少女,由于爱恋的深切,这位少女的形象反复在他脑中出现,使他难忘。他幻想着终有—天,能与这位少女结为永好,过上和谐美满的幸福生活。诗中抒发了对恋人的热烈追慕之情。

  《蒹葭》写金秋早晨,芦苇染霜。这时主人公来到河边,翘首伫望河对岸──“伊人”居住的玉宇琼楼,朦胧而缥缈。主人公反复去寻求“伊人”,而“伊人”却可望不可及。主人公一忽儿逆水而上,一忽儿顺水而下,但都无法一睹芳容。咫尺天涯,惆怅万千! 诗中抒发了对恋人的那份“朦胧的爱”和“求”之不得的落寞之情。

  三、赏析技巧,品悟诗“美”。

  1.教师先提示鉴赏方法,作示范性鉴赏。

  提示:可以从诗歌的构思、语言、意境、手法等角度鉴赏。

  如《蒹葭》妙用赋中见兴的手法。“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两句营造出迷人的诗境:秋水茫茫,芦苇苍苍,那晶莹透亮的露珠已结成霜花,那微微的秋风送着习习的寒意。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恋人的心境。具有“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的天然风致。

  2.学生模仿鉴赏。

  如《关雎》和《蒹葭》的语言富有建筑美和音乐美。这两首诗每节的结构相同,句式整齐优美,架构精巧玲珑,像两座精美小巧的建筑。而重章叠句、双声叠韵词(如“参差”是双声,“窈窕”是叠韵;“辗转”既是双声又是叠韵)、叠词(如“关关”“苍苍”)的运用,使诗歌音韵铿锵悦耳,如鸣珮环,具有音乐的美感,还增强了描写的生动性,表现了古典诗歌淳朴自然的风格。

  四、联想比较,提升境界。

  1. 学生分小组探究:《关雎》与《郑风·溱洧》,《蒹葭》与《邶风·静女》艺术特色的不同。

  2. 教师巡回指导,提示比较的角度,如情感、内容、手法、语言、侧重点。

  3. 小组推举发言人发表探究成果,教师明确:

  《关雎》与《溱洧》比较:《关雎》重叙事,描述了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个曲折的故事,情感直白热烈。《溱洧》写一对青年男女春游时欢乐的情景。诗中主要通过写他们的对话,生动地反映出男女自由相爱的欢乐,她们热情、亲昵,但不轻佻;全诗句式参差,节奏轻快,极富情趣。

  《蒹葭》与《静女》比较:《蒹葭》重抒情,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因距离而产生的“朦胧的爱”,情感含蓄深沉。《静女》是一首写情人幽会的诗,它把民间青年男女在一起时的那种天真活泼、互相逗趣的情景写得活灵活现。一个故意惹逗,一个语带双关的凑趣,其开朗的性格,深厚的感情,愉快的情绪,跃然纸上。全诗基调快乐而幽默。

  五、教师小结。

  附: 静 女

  《诗经·国风·邶风》

  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yuè)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注释:爱:隐藏。说怿:喜爱。荑:白茅,象征婚媾。

  溱 洧

  《诗经·国风·郑风》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蕑[1]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2]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

  溱与洧,浏[3]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注释:溱、洧:河名。 [1]:一种兰草。 [2]:广大无边。 [3]:水深而清

  [第二方案]

  设计理念:教给学生背诵诗词的方法,高效背诵,达到深入解读文本的目的。

  教学步骤:?

  一、感知“背读”。

  1.学生大声诵读课文,8分钟之后,当堂检验背诵效果。

  2.请背得好的同学传授背诵“秘诀”。

  二、学会背读。

  1.教师引领学生理解诗的主题、情感、意境,并要求学生标出每首诗的首字、韵脚。

  2.教师示范背诵,结合课文传授背诗的方法:

  ①理解诗的大意和思路;②明了诗的结构:这两首诗都是四字一句,记住上句,就容易记下句;③重视诗的首字和韵脚;④心想(即脑海里浮现诗中的“关关雎鸣”“河中小洲”“蒹葭苍苍”“秋水长天”的画面)、耳听、眼看、手写、口念结合;⑤同学互动对背,你背上句,我背下句。

  三、高效背读。

  1.学生背诵比赛。

  2.学生根据背诵体验说理解文本的话,说发现文本“美点”的话。

  3.学生小结学习收获。

  必修二诗经两首教案范例二

  ?一、教学内容

  ?理解《伐檀》《硕鼠》的诗句含义和表现手法,体味这两首诗所抒写的思想感情,领会《诗经》中民歌的艺术特点和现实主义优秀传统。

  ?二、课时安排

  ?1.课时:两课时

  ?2.课型:比较阅读课

  ?三、预习要求

  ?反复吟咏《伐檀》与《硕鼠》,领会这两首诗的思想感情,品味艺术技巧。预习时还要对照课文注释,疏通词义,并把握其章法特点。

  ?四、教学蓝图

  ?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不同角度的比较方法以加深对这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和各自特色的理解与把握,重在对学生进行古诗鉴赏方法的指导。

  ?五、教学过程

  ?1.讲清比较阅读的意义

  ?这篇课文由《伐檀》和《硕鼠》两首诗歌组合而成,可一篇一篇地教学,也可将两首诗糅合在一起进行比较阅读。本教学设计采用的则是后一种教学思路。《伐檀》与《硕鼠》均选自《诗经·魏风》,属古代民歌系列,两诗都有很高的思想价值,体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两首诗又都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它们俱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在结构上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可见两首诗在诗体、语言、表现手法和风格上有显明的共性。也正是如此,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可以分辨它们的同中之异,加深理解,更好地体味和把握这两首诗的“个性”。

  ?2.强调作好比较阅读的前提

  ?要作好比较阅读,首先要十分熟悉所阅读的作品,否则,以其昏昏,难以作好真正的比较。因而应先要求同学反复吟咏《伐檀》与《硕鼠》,对这两首诗的基本内容、基本特点做到娴熟于心。其次要扩大阅读面,因为比较除了“横比”(即《伐檀》与《硕鼠》作比较),还有“纵比”(如将《诗经》与其他时代的古诗相比),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宽泛的阅读面和阅读积累,否则就无法完成多层面的比较阅读。再则,要启发学生掌握多种比较阅读的方法和手段。

  ?3.指点比较阅读的方法

  ?这是本课教学的主要环节。教读这两首诗,一般可作这样三种比较:

  ?(1)对不同时期的诗歌进行比较。例如将《伐檀》《硕鼠》与《涉江》作比较,可以看到《诗经》的国风真实地反映了时代风貌和人民生活,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感受、情绪和愿望,是我国古代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起点;而以伟大诗人屈原的诗歌为代表的《楚辞》,表现出诗人鲜明的个性,诗人运用丰富瑰丽的想象,把地上和天国、人间和幻境、现实和理想交织在一起,可谓我国古代诗歌浪漫主义传统的先导。在形式上,《诗经》是以赋、比、兴为主要表现手法,以四言为主的诗体,结构上多采用重章叠句;而《楚辞》则吸取了南方歌谣的形式,以比喻、夸张、象征为主要表现手法,将四言发展为六言为主的杂言诗体。又例如,将《诗经》与乐府诗《孔雀东南飞》作比较,《孔雀东南飞》十分明显地继承了《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揭露了封建家长制和封建礼教摧残男女青年幸福生活的罪恶,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刘、焦爱情悲剧的同情;而在形式上较之《诗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它把赋、比、兴手法糅合在一起,发展成为以五言为主的长篇叙事诗。当然,还可以将《诗经》与唐诗作比较,将《诗经》与宋词作比较,等等。

  ?(2)对同一时期的诗歌进行比较。例如将《伐檀》与《硕鼠》作比较,可以看出它们在表现形式上同中有异:《硕鼠》通篇采用“比”的手法,《伐檀》则采用“赋”和“兴”的手法;《硕鼠》是四言诗,排列整齐,感情强烈、直露,《伐檀》句式长短不齐,用“兮”字舒缓语气,感情含蓄,语带讽刺。在内容上,这两首诗都深刻地反映了奴隶制社会尖锐的阶级对立情况,反映了奴隶们的痛苦生活和思想感情,所不同的是“伐檀”则有更多的伐木场景的描写,勾画了伐木者劳动的艰辛。

  ?(3)作比较阅读时既要比“异”,又要比“同”。上面谈到《伐檀》与《硕鼠》作比较时比较多的是比“异”,其实,作比较阅读时也要注意到比“同”。仍以《伐檀》和《硕鼠》来说,它们相同之处颇多:首先是两诗都选自《诗经·魏风》,均属《诗经》中的民歌类作品,文风明快,语言通俗,直接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其次是两诗的题材和主题有接近之处,两诗都揭露了奴隶主阶级的剥削本质,都反映了劳动人民对于奴隶主们不劳而获、巧取豪夺的愤恨,都表现了奴隶们对摆脱剥削的美好愿望。再则两首诗的语言风格和表现形式也颇多相似之处,语言自由活泼,幽默诙谐,讽刺性极强,在表现形式上都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以及重章叠句的结构处理。这些相同处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诗经》的整体把握。而这,也正是教材编写者之所以将这两首诗组合成一篇课文的目的之一。

  ?[创意说明]

  ?一般对古诗作品的教学侧重于词义疏通、句意解析、诗境的领会,这自然不失为一种教学方法。但本教学设计却不停留于对教材作一般的讲解和诠释,而是将课文中的两首古诗有意识地糅合起来,引导同学进行比较阅读,这对于提高学生的独立解析、鉴赏古诗水平很有帮助。学生学习古诗最缺的不是知识,即使有关的知识不够,一般也有能力通过课文注释、提示或查找有关工具书和资料解决相当一部分的问题。他们最缺的是一些学习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层次较高的学习方法。这份教学设计旨在通过种种比较让学生在探究、思考的基础上掌握赏读古诗作品的方法,就很显出教法上有创意。而一般的比较阅读往往侧重于“辨异”,这份教学设计不仅指导学生“辨异”,而且注重指导学生“辨同”,这对锻炼学生的多角度、多元化的思维方法很有帮助。
看过" 必修二诗经两首教案范文 "的还看了:

1.诗经两首氓优秀教案

2.诗经两首优秀教案范例

3.诗经两首教学反思范文

必修二诗经两首教案范文

诗经两首是高中语文必修二必修的古诗文,诗经两首《关雎》和《蒹葭》的语言富有建筑美和音乐美。以下是学习啦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必修二诗经两首教案范文,仅供参考! 必修二诗经两首教案范例一 设计理念:这是一节学法指导课。教师指导学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175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