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 >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冀教版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冀教版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冀教版

  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作为基础性学科,以培养学生积极学习信息技术知识,提高信息处理能力,养成良好的信息意识为主要目标。接下来学习啦小编为你推荐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冀教版,一起看看吧!

  初中信息技术说课稿冀教版

  一、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信息技术学科是学科中最年轻的工具性学科,同时又是知识技能更新最快的学科。《信息与信息技术》这一节是初中信息技术教材的第一册第一章第一节的内容,教学对象是七年级的同学,它是教材关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初步认识。

  本节是基础性的纯理论的内容,所介绍的一些有关信息的知识以激发学生兴趣为主,可以为进一步学习后续内容打下基础,也是形成学生“了解熟悉---基本技能---综合运用”这一合理知识链的必要环节。 新的学科的学习,对学生充满着挑战,能够让学生在现有基础上产生一种求知的冲动。正是这种冲动,导致学生的理想和实际技能的不平衡。

  基于此点,从信息技术本身学科特点出发,结合与生活实践的整合理念,设计这一课时,目的在于让学生知道现今是信息高速发展的社会,了解“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的这一社会现实,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学情分析:学生对微机充满了向往,甚至用“崇拜”这词决不过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每次上信息技术课之前,学生在机房门口早已排好了长长的队伍,穿好了鞋套,等着老师的到来。特别是第一次接触计算机的同学,用手摸一摸显示器都会欢欣鼓舞)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内容作了一些调整,我想在学生初步建立信息技术中“信息”的感性认识后,能亲自在网上根据特定的任务,搜索一些信息,来加深理解,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本节课的内容:了解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表达方式;

  重点:信息的特征;

  难点:培养能从各种途径获取信息的思维习惯,以及培养辨析信息的能力。

  二、说目标:

  1、一个指导思想:

  “使学生明白,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活动的终极目标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对推动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

  2、两个学会:学会信息的特征和信息的流程;

  3、一种体验和一种培养:

  以信息处理为主线,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以及获取、分析、处理、传递、运用信息的意识,体验信息从获取到运用的全过程,并在其中享受快乐;

  4、多种收获:

  养成在获取信息到运用信息的思维习惯,通过聆听、理解老师的想法,提高学生的听力;通过阅读提高学生的自学、自悟的能力;通过对学生的上机姿势矫正、上机时间和休息时间的合理分配,使学生养成劳逸结合的习惯。通过对信息的正确判断,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

  三、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任务驱动:

  结合信息技术本身的特点,要求我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应以“典型任务”为主,突破一个个“思维障碍”,因此本课采用建构理论下的主体教育模式,通过学生已储备的书本知识和生活经验,设置一个个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任务中,自己思考,主动探究,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发展能力。教师在整个过程中起到组织、引导、协调、控制、咨询的作用。启发、诱导贯穿其中,创建自我探究的学习的平台。

  (2)、讲解演示法:投影一部分图片,其中包括生活中常见的,也包括学生只要稍稍动脑就能马上反应过来的,结合课本插图来共同讨论。

  2、学法指导:

  教学活动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基础之上,教学过程应赋予学生最多的思考、讨论的时间和空间,应此在讨论的过程中,重在学生说出他的“亲眼所见、亲身经历”。

  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逐步对问题“深层次”的思考。在情境中感悟,在解决问题中交流探索,在实践中内化、自悟。

  四、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的设置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具体感受信息的获取方法,二是,“自悟”,针对不同的任务有很多种不同的方法,根据现有条件,选择最佳。三是:“尝试”,通过动手操作来体现通过信息技术获得信息的优越性。

  过程设置分为:创设情境,以境激趣----合作讨论,自主探究----归纳总结,体验成功

  1、创设情境:

  一公司贴出招聘广告,广告上只有公司名称和该公司所需的聘用职位(仅限三人),其他的信息都没有,如果你是一名应聘者,你该如何处理呢?

  目的:创设美好的情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有明确了任务,利用学生对虚拟生活情境的向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情境中主动接受任务,从而乐学。

  2、合作讨论、自主探究:

  本环节从三个层次展开:

  第一层次: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了解信息的普遍性和对不良信息的正确识别;

  (1)、相邻两个同学相互讨论,举手发言,你能在生活中发现获得信息的途径吗?(交通标志、阅读等等)

  第二层次:怎样识别不良信息

  (1)、手机短信:“某某中了大奖后?”

  (2)、讲一个小故事来激趣:“包不掉毛和毛掉不包”说明怎样去识别信息的好与坏。

  (3)、让学生自己搜索记忆,你知道哪些与此类似的事例;

  本环节的安排是让学生明白:信息是普遍存在的,但也有优劣之分,培养学生的辨析信息的能力。(借此告诉学生,天上不会掉馅饼)

  第三层次:学生上网查找我们学校的主页(投影出上网的基本步骤和查找的关键字),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某些同学上机的操作姿势和不良习惯;对学生的活动过程做科学有效的控制;这一过程还要注意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选择不同的手段和方式进行辅导。

  分层次的教学的运用,使全体学生能够在自己的起点上得到发展,从而突出了课堂的重点,分散了难点。特别是最后的上机操作,让学生过了一把瘾。

  3、总结归纳,体验成功:

  (1)、交流学习心得,各自说说本节课学了哪些内容?

  (2)、教师帮助学生梳理知识,归纳总结。

  4、设疑,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当一辆汽车突然从我身边驶过,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

  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本节课后能自主思考做到知识的迁移;

  5、作业布置:

  课后调查:无论通过什么合理的途径,了解一些社会上的通过误导信息来骗人的实例。要求讲出你获得该信息的途径。

  五、设计理念:

  本节课在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过程中学,让学生自主体会信息技术的普遍性这一特征,在“讨论和实际操作”中体验信息的获得和信息的正确辨析,正是在辨析过程中,提高了分辨能力。提高学生更大的兴趣,是我这堂课的最终目标。

  初中信息技术习题

  1.填空题

  (1)当前,人类社会正由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信息资源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信息技术已成为当今社会开发和利用信息资源的关键技术之一。_________能量和物 质被称为当代社会的三大资源。

  (2)信息必须借助于种物质载体才能得以呈现:闹钟、红绿灯、电视、报纸 等都是信息的__________。

  (3)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文化信息,可以转化为知识和技能;天气预报信息,可 尽量避免或减少自然灾害带来的损失等,这些都说明信息具有_________。

  (4)信息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甚至完全失效。

  (5)我们在生活中要正确、合法地使用和传播信息,注意信息的________和______ ,防止伪信息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选择题

  (1)以下不属于信息的是( )

  A.一段天气预报 B.一张报纸 c.一份学生成绩单 D.一则寻物启事

  (2)所谓信息的载体,是指( )

  A.表示和传播信息的媒介 B.计算机中输入和输出的信息

  C.计算机屏幕显示的信息 D.各种信息的编码

  (3)通过分享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能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这说明信息具有( )

  A.价值性 B.时效性 C.共享性 D.载体依附性

  (4)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信息可以被多个信息接收者接收并且多次使用

  B.信息具有时效性

  C.同一个信息可以依附于不同的载体

  D.获取了一个信息后,它的价值将永远存在

  (5)下列对信息处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信息可以进行压缩、存储、整理

  B.信息处理包括信息的收集、加工和输出等操作

  C.计算机是非常有效的信息处理工具

  D.信息查询属于信息处理的手机阶段

  (6)关于信息的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信息能够独存在 B.信息的价值是一成不变的

  C.信息不能分享 D.信息需要依附于一定的载体

  3.判断题

  (1)一则商品广告属于信息。( )

  (2)未经允许,通过网络获取他人的私人信息是一种非法的行为。( )

  (3)随着信息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越越大,人们的信息安全意识会越来越淡薄。( )

  (4)有一些信息不需要载体就可自行传播.( )

2810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