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教学方法>

新人教版压强教学设计(2)

时间: 芷琼1026 分享

  【教学过程】

  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播放一段风光片:金色的海滨,松软的沙滩,人们的身后是一串串大小不等、深浅不同的脚印。

  让学生同时捏住圆珠笔的笔尖和笔帽,认真体验手的感觉。

  3.鼓励学生从看到的、感觉到的现象中,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通过观察和体验,提出自己想知道的问题,如

  问题一:沙滩上为什么会留下脚印?

  问题二:脚印的深浅为什么不同?

  问题三:捏住笔时,手为什么会感到疼痛?

  问题四:为什么捏笔尖的手感觉更疼一些?

  ……之所以创设这样的教学情景,一是帮助学生消除压力都是由重力产生的、大小总等于重力的误区;二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感受压力的存在与作用效果的不同;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1.解决初步问题

  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及知识储备,初步解决上述问题。

  2.明确探究课题:

  教师引导:既然上述现象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引起的,那么现在,你最想了解的问题是什么?

  3.猜想假设

  引导学生根据问题情境或生活经验进行猜想。

  4.设计实验

  引导学生回顾“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确定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

  5.进行实验

  巡回指导,鼓励学生从课桌上已备的器材或身边的一些物品中自主选择器材,来验证猜想。

  6.分析论证

  引导学生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

  7.交流评估

  鼓励各小组展示各自的实验方案,并对自己及他人的实验提出评估意见。

  8.教师小结

  表扬各小组的创新设计,提出改进意见或期望,并板书实验结论。经讨论交流,使学生认识到沙滩上留下脚印是因为沙滩受到人的压力,手感到疼是因为手受到了笔的压力,而脚印的深浅不同,手的疼痛感觉不同,都是由于压力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不同。

  提出探究课题:压力作用的效果跟哪些因素有关?

  大胆猜想并交流

  经讨论,明确实验方案:让受力面积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的关系;让压力一定,研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的关系。

  相互切磋,合理分工,共同实验,研究发现。

  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各小组边演示边讲解, 相互交流、取长补短。

  倾听、感悟。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这里不需对压力下定义。

  层层引导、步步深入,学生从自己的求知愿望出发提出了探究课题,必能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授之以渔”,注重对学生进行方法指导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体验“瓶瓶罐罐当仪器,拼拼凑凑做实验”的乐趣。

  培养学生的归纳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及语言表达能力。

  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

  温故、知新

  建立

  概念1.围绕实验结论,引导学生思考:当物体表面受到的压力和受力面积均不同,将如何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

  2.引出压强的概念:

  3.利用课件将速度的概念与压强概念进行对比,运用类比的方法找出压强的公式和单位。

  4.简介帕斯卡在力学方面的突出贡献。

  5.例题应用

  课件出示课本例题,巡回指导,及时反馈小组讨论,寻找方法:比较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理解基础上记忆。

  思考并回答。

  倾听并感悟。

  学生独立解答。由浅入深,使学生逐步建立压强的概念。

  渗透类比及比值定义的学习方法。

  激发学生对科学家的崇敬和热爱之情。

  加深对压强概念的理解。

  学以致用指导生活1.引导学生将桌上的图钉按入木块,体验后,提出问题:你希望钉尖对木块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希望钉帽对手的压强大些还是小些?

  2.课件展示8组生活图片,引导学生分析:

  (1)哪些生活场景需增大压强?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增加压强?(2)哪些生活场景需减小压强?人们通常用哪些方法减小压强?

  3.小游戏:全体立正,如何迅速增大你对地面的压强?认真体验并交流

  学生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分类和归纳。

  有的迅速改为单腿站立,有的脚尖踮地,有的迅速抱起桌上的书、书包等物品……使学生对生活中增大压强和减小压强的意义有了深刻的感知

  充分体现了物理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情感。

  既考查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又很好的调节了课堂气氛。

  畅谈收获系统升华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从知识与技能的获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三方面畅谈自己的收获和体会。一起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强化过程与方法的体验,促进情感的提升。

  课后延伸思维拓展课件展示汽车超载、国道破坏的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课后通过采访、调查、网络查询等多种途径,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分析道路破坏的原因,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以“国道不堪重负”(或其他)为题,写一篇科学小论文。培养学生获取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体现“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

  【板书设计】

  第一节 压强

  一、探究压力的作用效果

  压力一定,受力面积越小

  受力面积一定,压力越大三、增大压强:F大或S小

  减小压强:F小或S大

  二、压强

  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

  1Pa=1N/m2

  新人教版压强教学反思

  讲授了《科学探究:液体的压强》,在教后我体会很深,现结合这次课程培训,将教学体会总结如下:

  在本节课中,体现了新课改教学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经历了“观察----猜想----探究-----应用”的物理科学探究过程,在探究过程中我比较恰当的把握学生的经历水平、反应水平、领悟水平。在教学中基本做到了三讲三不讲,注重了规律、思路、技巧和方法的教学。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方法上,注重了利用已有知识进行理论推导,又用实验验证结论的可靠性。结果是异曲同工,从而使得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大提高。

  此外,我觉的在各个环节的过渡上基本做到了衔接紧密。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得相对轻松,能从兴趣出发,敢于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组内积极讨论,做到在交流中学习,在实验操作中认真谨慎,分析论证结论比较准确。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

  本节课的教学总体是成功的,但仍有不足之处:

  1、在制作课件上不够完美。

  2、在理论推导过程中应给学生再多一点时间,充分让学生进行展示。

  3、在知识的应用,特别是拓展应用-----液体压强的传递这个环节,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多举例,或老师提供给学生更多的素材。

  4、在有些环节中我的语言不够简练。

  5、这节课的内容比较多,在处理连通器和帕斯卡原理时时间比较紧张在授课时将本节课分为两节课,我自己觉得对这一部分处理的不太好。

  努力的方向:

  如果再让我讲这节课,我会进一步研究教材,充分了解学生的学情,从学生的兴趣和已有的更贴近的感知水平出发,设计更合理的教学环节,在教授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自主高效,多维互动”的开放式创新性课堂教学体系;删去无效课堂环节,进一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突出因材施教;使师生的合作学习活动更默契。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为学生创设更感兴趣的情景,使学生从身边的生活实例中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再利用所学知识从物理走向社会。同时还要加强学生思维的发散,使之学习、掌握、应用多种科学探究方法,做到“授之一渔胜过授之一鱼”;在学生的探究实验中要加强对学生的实验指导,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的轻松气氛中学习;注意学生的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全面提高课堂效益。


猜你感兴趣的:

1.液体的压强教学设计 液体的压强说课稿

2.八年级物理压强教案

3.初二上册物理大气压强教案

4.串联和并联教学设计 串联和并联说课稿

2862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