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教学方法 >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时间: 威敏1027 分享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九年级数学学习是初中的关键时期,也是中考数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下面学习啦小编为你整理了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北师大版初三下册数学教案:位似

  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操作、思考活动认识位似形.

  2.会利用位似形原理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

  4.懂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理解位似是由位似中心和相似比决定的.

  难点:作位似图形以及求位似图形的相似比.

  一预习展示:

  1.课本110页数学实验室.

  2..课本110页实践与思考.

  二探究学习:

  1.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用尺规将它放大,使放大前后的图形对应线段的比为1∶2.

  2.如图,已知O是坐标原点,B、C两点的坐标分别为(3,-1)、(2,1).

  (1)以O为位似中心在y轴的左侧将△OBC放大到两倍(即新图与原图的相似比为2),画出图形;

  (2)分别写出B、C两点的对应点B‘、C‘的坐标;

  (3)如果△OBC内部一点M的坐标为(x,y),写出M的对应点M’的坐标.

  3、在AB=30m,AD=20m的矩形ABCD的花坛四周修筑小路.

  (1)如果四周的小路的宽均相等,如图(1),那么小路四周所围成的矩形A′B′C′D′和矩形ABCD相似吗?请说明理由.

  (2)如果相对着的两条小路的宽均相等,如图(2),试问小路的宽x与y的比值为多少时,能使小路四周所围成的矩形A′B′C′D′和矩形ABCD位似?请说明理由.

  三课堂作业:

  1.用作位似图形的方法,可以将一个图形放大或缩小,位似中心位置可选在 A.原图形的外部 B.原图形的内部 C.原图形的边上 D.任意位置

  2.两个图形是位似图形,则它们一定相似,反过来,两个图形相似,则它们

  A.一定位似 B. 一定不位似 C.不一定位似 D.对应点的连线交于一点

  3.如图,矩形OABC的顶点坐标分别为O(0,0),A(6,0),B(6,4),C(0,4),画出以点O为位似中心,矩形OABC的位似图形OA’B‘C’,使它面积等于矩形OABC面积的 ,并分别写出A’、B‘、C’三点的坐标.

  4.印刷一张矩形的广告牌,如图,它的印刷面积是32dm2,上下空白各1dm,两边空白各0.5dm,设印刷部分从上到下的长为xdm。四周空白处的面积为Sdm2.

  (1)求S与x的关系式;

  (2)当要求四周空白处的面积为18dm2时,求印刷这张广告牌的纸张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3)在(2)的条件下,内外两个矩形是位似形吗?说明理由.

  北师大版初三下册数学教案:图形的旋转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变换;培养动手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以及数学说理的习惯和能力。

  2、通过各种图形的旋转,体验感受图形旋转的主要因素是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物体的平行移动外,我们还可以看到许多物体的旋转的现象:宇宙中的星球运动 ,微观世界里的粒子运动 ,生活中的运动。

  在下图中图形都可以看成是由一个或几个基本平面图形转动而产生的奇妙画面。

  这些图形有什么特征?

  这些图形都可以看成是一个图形绕着某一点旋转而形成的新图形。

  如图,单摆上小球的转动,由位置P转到位置P′,像这样的运动就叫做旋转,这悬挂点就叫做小球旋转的旋转中心

  旋转的概念:

  注意:图形旋转时,每个点都按相同的方式旋转相同的角度 ,但每个点所经过的路线不同。

  练习:1、下列现象中属于旋转的有( )个

  ①地下水位逐年下降;②传送带的移动;③方向盘的转动;④水龙头开关的转动;⑤钟摆的运动;⑥荡秋千运动。A.2 B.3 C.4 D.5

  2、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中央的紫荆花图案由5个相同的花瓣组成,它是由其中一瓣经过几次旋转得到的?

  二、探究归纳

  如图(1),点A绕着点O转过80°到了点A′的位置,那么点A′与点A称为对应点,点O就是旋转中心,而∠AOA′的度数等于旋转角度80°。

  如图(2),线段AB绕着点O转过60°到了线段A′B′的位置,那么线段A′B′和线段AB称为对应线段,而点B′和点 是对应点。

  如图(3),△AOB绕着点O旋转45°到了△A′OB′的位置,那么图中旋转中心是点 ,旋转的角度是 ,对应点是 ,对应线段是 ,∠A与∠A′称为对应角,图中对应角还有 。

  归纳 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 ,图形的旋转是由 、 和 决定的。

  三、操作探索活动

  1、将△ABC绕点O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到△A ′ B′ C ′的位置,度量∠AOA′ 、∠BOB′ 、∠COC′的度数, 线段AO与AO′,BO与BO′,CO与CO′的长度。

  你发现了什么?△ABC与△A ′ B′ C ′是全等三角形吗?

  思考:图形的旋转和图形的中心对称有什么关系?

  四、实践应用

  例1已知A点与点O,画出点A绕着点O旋转30°后的点A′

  1、已知线段AB与点O,画出线段AB绕着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80°后的图形。

  2、已知△ ABC和点O,画出△ ABC绕着点O按逆时针方向旋转80°后的图形。

  3、若改成多边形呢?你能总结出旋转作图的方法吗?

  完成课本P58“例1、例2”

  例2思考课本P60“交流与发现”,并完成“例4”

  练习:如图,△ABC是等边三角形,D是BC边上一点,△ABD经过旋转后到达△ACE的位置。

  (1)旋转中心是哪个点?(2)旋转了多少度?

  (3)如果M是AB的中点,那么经过上述旋转后,点M转到了什么位置?

  五、巩固提高

  1、课本P74练习第1,2,3题

  2、如图,△ABD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成△ACE,写出图中的对应顶点、对应角、对应线段以及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并试着写出图中相等的线段,相等的角(指两个三角形中的边和角).

  3、 长方形ABCD中,连结BD,将△ABD旋转到△CDB处,写出旋转中心和旋转角度。

  六、课堂小结

  由师生共同归纳出图形旋转的有关要点:

  (1)图形的旋转是将一个图形绕着一点顺(逆)时针转过某个角度;

  (2)旋转中心在旋转过程中保持不动;

  (3)图形的旋转是由旋转中心和旋转的角度决定的。

  七、作业布置

  课本P78习题15.2第1,4题。

  北师大版初三下册数学教案:圆的有关性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旧知:

  1、角平分线及中垂线的定义(用集合的观点解释)

  2、在一张透明纸上画半径分别1cm,2cm,3.5cm的圆,同桌的两个同学将所画的圆的大小分别进行比较(分别对应重合)。并回答:这些圆为什么能够分别重合?并体会圆是怎样形成的?

  二、 讲授新课: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木条照课本演示圆的形成,用圆规再次演示圆的形成。

  分析归纳圆定义:

  在一个平面内,线段绕它固定的一个端点旋转一周,另一个端点随之旋转所形成的图形叫做圆,其中固定的端点叫做圆心,线段叫做半径。

  注意:“在平面内”不能忽略,以点O为圆心的圆,记作:“⊙O”,读作:圆O

  2、进一步观察,体会圆的形成,结合园的定义,分析得出:

  ① 圆上各点到定点(圆心)的距离等于定长(半径)

  ② 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都在以定点为圆心,

  定长为半径的圆上。由此得出圆的定义:

  圆是到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的点的集合。

  例如,到平面上一点O距离为1.5cm的点的集合是以O为圆心,半径为1.5cm的一个圆。

  3、在画圆的过程中,还体会到圆内各点到圆心的距离都小于半径,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都在圆内。

  圆的内部是到圆心的距离小于半径的点的集合。同样有:圆的外部是到圆心的距离大于半径的点的集合。

  4、初步掌握圆与一个集合之间的关系:

  ⑴已知图形,找点的集合

  例如,如图,以O为圆心,半径为2cm的圆,

  则是以点O为圆心,2cm长为半径的点的集合;

  以O为圆心,半径为2cm的圆的内部是到

  圆心O的距离小于2cm的所有点的集合;

  以O为圆心,半径为2cm的圆的外部是到

  圆心O的距离大于2cm的点的集合。

  ⑵已知点的集合,找图形

  例如,和已知点O的距离为3cm的点的集合是以点O为圆心,3cm长为半径的圆。

  5、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点在圆上,点在圆内,点在圆外。

  点与圆的位置关系与点到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如下:

  设圆心为O,半径为r,点P到点O的距离为d,则有

  点P在圆内 OP>r

  点P在圆上 OP=r

  点P在圆外 OP

  例1:求证:矩形的四个顶点在以对角线的交点为圆心的同一个圆上。

  〈分析〉证明多点共圆,由圆的定义知道,即要证明点A、B、C、D到点O等距离。

  三、 巩固练习:

  1、已知△ABC中,∠C = 90 ,AC = 2cm,BC = 4cm,CM为中线,以C为圆心, cm长为半径画圆,则A、B、C、M四点中在圆外的有

  在圆上的有 ,在圆的内部有 。

  2、课本P

  3、我们学过的所有顶点共圆的图形还有那些?

  33.5 O

  四、课后小结:

  1、圆的两种定义

  2、圆的内部,圆的外部的定义

  3、点与圆的位置关系

  4、点与圆的位置关系和点到圆心的距离的数量关系

  5、多点共圆的证法

  五、布置作业:

  课本P 1、(1,2)、2、3、4

  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主要是通过圆的概念的探讨,深入地了解圆的形成,从而使学生脱离在小学时的对圆的肤浅认识,掌握圆在初中的知识里更完整的定义。

  在教学重点上关键让学生了解圆的两点,简单的说,到圆心距离等于半径的点在圆上,圆上的点到圆心的距离等于半径,在圆的概念的引入时,首先利用集合的语言去解释圆,例如像前面学过的角平分线及中垂线的集合定义,然后利用图形的画法理解圆的定义,这样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数形结合的思想。

  在教学的讲授中,先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演示圆的形成,要了解画一个圆的两个必需条件:定点和定长;让学生自己去体会圆的概念,同时,还会体会到圆的内部和外部的意义,并能等同的用集合的定义解释内部和外部,从而又能引出一个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那么,学生会在一系列的过程中更清楚的认识圆的定义,更完整的了解圆。例题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多点共圆必须要以定义为依据,并能探索其他的所有顶点共圆的图形。

  总之,本节课主要是以教师的引导和讲授为主,通过学生的自我演示去了解圆的形成,培养学生总结归纳的能力,提高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上总的框架先探索研究后理解应用.
猜你感兴趣:

1.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2.北师版九年级数学下册教案与圆有关的位置关系

3.北师大版1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4.北师大版初中数学九下第三章圆教案

5.北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

6.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7.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案汇总

2986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