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高效课堂 >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现状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现状

时间: 素雯896 分享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现状

  高效课堂的大概概念我们是清楚了,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具体的实施带给了学生怎样的学习效果。下面就让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现状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现状篇一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1)国内外研究历史与现状

  有效教学的理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一直是语文教学领域和语文教学实践亘古常新的论题,也是一个难题。国内有效教学的研究始于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崔允漷教授写的《有效教学理念与策略》。崔教授对“有效教学”的内涵、核心思想作了清晰的界定,提出有效教学的理念:一是“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进步或发展”,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二是“有效教学关注教学效益,要求教师有时间与效益的观念”;三是“有效教学更多地关注可测性或量化”,如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四是“有效教学需要教师具备一种反思的意识”;五是“有效教学也是一套策略”。在有效教学的行动研究中,我们认为叶澜教授的“新基础教育”实验独树一帜,经过长达10年研究形成的报告及叶澜教授完成的《重建教学价值观》《重建教学过程观》《重建教学评价观》,对有效教学的研究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讲效益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教学的优劣也应从效益角度来衡量。

  (2)选题意义

  在课程改革轰轰烈烈展开的时候,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有很多精彩的教学范例。我们不禁自问:我们的教学有效吗?什么样的教学是有效的教学?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让我们的教师掌握课堂有效教学策略,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难题。据此,我们提出了“农村小学教师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这一课题,在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有效的教学评价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试图通过研究,实现课堂教学策略最优化。

  2.课题研究的意义

  本课题着重从我校教学实际出发探讨有效教学策略,侧重于“教”的行为,探讨的是教师教学策略,从转变教师行为方面提出“什么是有效教学策略”。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全面提升全体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全面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通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初步建立学生有效学习,教师有效教学的实践体系,从而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最大吸收率,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

  1.通过研究,进一步充实我校的“六步阳光”教学模式,探索出一些师生互动、高效的小学课堂教学新策略,形成学校有效教学特色。

  2.通过研究,引导学生掌握有效学习的策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多样性,确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步缩小学生间的差异,从而全面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与水平。

  3.通过研究,努力实践“以学定教,以教促学”的基本理念,不断整合和优化各种教学方式,抓住课堂教学这个关键,有针对性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真正实现“为学而教”。

  4.通过研究,更新教师观念,让教师主动成为行动研究者,促进教师形成反思意识,从而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造就一支较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三、课题研究的内容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有效教学的评价体系研究两个方面。

  1.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

  教师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是课题研究的重点,主要有四个方面:①有效的情境创设策略,课堂教学的情境创设要以真实性前提,并要以“发展性”作为情境创设的价值导向。在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实际生活经验以及教学内容而创设恰当的情境,使学生在情境中乐学、爱学,从而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②有效的课堂提问策略,面对教学内容,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能引起学生学习、思考、探索的提问,提问时还要兼顾问题的宽泛性和指向性,既要符合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生活经验,又要紧紧指向预定的教学目标,还应适时、适度地使用探询性问题,确保提问的有效性。③有效的活动教学策略,教师要从“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④有效的课堂练习策略,课堂练习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检查自己教学效果及时调控教学的有效手段,对我们提高教学质量来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向课堂40分钟要效益,让课堂练习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优化课堂练习,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2.农村小学课堂有效教学评价体系:

  课堂教学评价一直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表现出“以教为主,学为教服务”的倾向,课堂教学评价的关注点都是以“教师”为主。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定教,教为了促进学”的响亮口号,课堂教学评价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能使学生学有动力、学有方向、学有方法,使教师教有主导、教有指向、教有成效。为了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实现“主动发展”,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我们将实施有效的评价。听课教师在课堂上关注的目标将不一样,有的关注教师的教学设计,有的关注课堂上学生学习是否紧张有效,有的关注课堂检测是否有效到位。这些活动旨在有效地提高老师们的课堂效率,促使教师们在课堂教学中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最有效的教学良方。

  四、课题观点

  1.主要观点

  通过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的研究,初步建立学生有效学习,教师有效教学的实践体系,并且变“横向评价”为“纵向平价”,更加关注学生每一天的收获与进步,从而实现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最大吸收率,真正实现高效课堂的目标。

  2.拟创新点

  本课题研究将立足于农村小学教学实践,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农村教育环境,以现代教学理论为指导,系统借鉴、整理、选择已有的教学经验,对成功的有效教学经验进行分析与整合,在有效的教学策略、有效的教学评价上取得突破,形成有效教学策略体系和评价体系,努力铸造承留二小有效教学特色。

  五、课题研究阶段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4月-------20x年6月)

  (1)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成立课题研究小组,制定课题方案及实施计划,进行研究工作的分工。撰写课题申请书并进行课题申报。

  (2)在课题申报期间,课题组成员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反思当前课堂教学,做好研究的理论准备工作,并准备好课题论证的相关材料。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6月-------20xx年4月)

  (1)学习理论、问卷调查、应用研究,探索各科有效教学的策略。

  (2)深入课堂,通过听课、评课等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研究典型案例,探讨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

  (3)举行一次中期研究成果报告会,撰写中期报告。

  (4)撰写论文,每学期根据研究专题撰写课题论文,不断充实专题论文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4月-------20xx年6月)

  (1)收集整理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在全校加以推广,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2)撰写课题结题报告。

  (3)进行研究结论的最终论证,组织专家鉴定。

  (4)做好课题研究成果的宣传推广工作。

  六、研究的方法

  1.实践研究法。紧扣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文本解读、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开展积极有效的尝试与实践。

  2.文献研究法:查找已有的与有效教学策略相关的文献、资料、成果,进行验证和实践。

  3.调查研究法:对教师课堂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提供事实性依据。

  4.观察研究法:通过观察,了解教师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教学,对教师教学策略的变化作出客观的评价。

  5.实践研究法。紧扣教学内容的选择与整合、文本解读、教学方法以及评价方式等开展积极有效的尝试与实践。

  七、课题开展条件及准备

  1、课题的前期准备工作

  课题的主持人有多项研究课题和从事教学研究的经验,对有效教学策略的认识已与所有参与教师达成共识,课题组其他教师也都长期关注、研究目前的课堂教学。课题组成员多次研究当前我校的教育教学现状,为我们的研究方向提供现实基础,另外我们还查阅了大量的文献著作,搜集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资料信息,因此前期的调研、分析工作开展比较顺利、充分。

  2.完成研究任务的保障条件

  制度保证:建立课题定期活动制度,加强课堂教学实践。根据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组织学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尝试;积极开展校本教研,结合课堂教学实际,定期开展说课、听课、评课活动,探讨实践中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积极反思总结,及时开展交流;每学期都对教学实践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并相互交流,深入理论提升,认真撰写论文。

  经费保障:学校领导对课题研究工作极为重视,如果课题能得到批准通过,相关的研究经费将由学校全部承担,并将积极安排参与教师外出学习,学校会尽最大可能保障课题顺利实施。

  研究资料获得:学校图书中相关教育教学书籍齐全,有很高的利用价值,为教师的理论学习及解决教研中遇到的问题提供了方便。学校拥有十多台教师电脑,老师可以随时上网查询。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现状篇二

  一、课题的提出

  我校自20xx年9月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至今有6年多时间。新课程突出学生的人文情怀,主张以人为本,关注学生个性发展,课堂教学效益已有较大提升。但我们看到大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是停留在技术操作层面,对新课程理念理解、领会有偏差,在教学中关注比较多的还是自己的教学设计,忽视了学生身心自然、和谐发展。32%课越来越花哨、越来越复杂;27%课弱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18%课教学目标不集中、不明确,脱离文本,转移目标,内容庞杂,操作随意;67%课观念陈旧,方法的养成与能力的培养被淡忘。形式化多了,热闹的课堂背后却是教学实效的缺失,使得教学费时多、效率低的现象长期困扰着我们。因此,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便摆在我们面前,当前教学是否真的高效?是高效,还是低效?于是教学的高效性问题便被凸现出来。

  上述问题的存在,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质量,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就是要系统地研究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高效课堂策略体系,指导学生进行高效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在“引领幸福人生”的办学宗旨下,我们发扬“0+1→1+99→100+1,即标新立异→百炼成钢→追求卓越”的学校精神,提出了“构建高效课堂,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教育思路,确立了“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的实验课题,试图开拓一条有关高效课堂的校本研究与实践之路,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初步取得一定教学效果,实现学生负担轻、教学效果好的目标,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我校全体教师、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师、学生的共同成长注入新的活力。

  二、课题的界定

  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是指教育教学效率或效果能够有相当高的目标达成的课堂;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高效课堂是有效课堂的最高境界,高效课堂基于高效教学。

  高效课堂教学,就是最大程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与作用,在课堂规定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新课程三维目标落实的最优化,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教学效益的最好。

  构建初中高效课堂要回答的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这节课学生获得什么?获得多少?(目标问题)这是一个老师在备课和上课一开始就要考虑并告诉学生的问题,也就是明确目标的问题。这个目标包括国家课程标准、学校课程标准、本班课程标准。所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不但有质的要求,还要有量的要求。通过老师的教学目标,就能看出这节课的容量和效率。第二个问题:学生用多长时间获得?(效率问题)。课堂效率是与时间挂钩的,离开了时间就无所谓效率高低。我们说的提高课堂效率是向每节课40分钟或45分钟要效率,每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当堂要完成的任务,而不是24小时要完成的任务。第三个问题:学生怎样获得?(方法问题)。“先学后教”是主张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也就是说只要学生自己看书能解决的就要让学生看书,老师不要急于讲;学生不会的可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学生实在不会的老师再点拨,老师一定要退到最后一步。“先教后练”是一开始老师就讲,讲概念、讲例题,讲完了让学生练习巩固。我们衡量一堂课的效率高低,不但要看学生是否当堂掌握了,还要看学生是怎样掌握的,是老师灌输给他的还是通过他自学掌握的。这有本质的不同。

  三、理论依据与国内外相关研究

  (一)理论依据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学最优化理论”。

  1、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建构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是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建构新的理解。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强调学生是学习活动不可替代的主体,在学习活动中,学生具有主动选择、发现、思考、探究、应答、质疑的需要与可能。建构主义理论阐述了学习者学习的自我建构的可能性和重要性。

  2、教学最优化理论。早在20世纪七十年代,前苏联教育学家巴班斯基就提出了教学最优化理论。他指出,要更完善地描述教学过程的“各组成部分”,提高教学效果的“措施体系”,在此基础上探讨“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方法;既能提高教学效率,又能防止过度消耗教师、学生的时间和精力。面对现代社会对教育的迫切要求,改革目前存在的陈旧的课堂教学,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便成了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

  (二)国内外对本课题及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综述

  1、国外的研究

  在1972年美国的乔依斯与威尔的《当代西方教学模式》、赞可夫的教学发展理论、布鲁纳的学科结构理论及发现法、罗杰斯的人本主义教学理论、美国兰布德、布莱克伍德等提出的探索性教学模式及保加利亚洛扎洛夫创立的开放性教学模式中,对高效课堂教学理论研究都有涉及。特别是前苏联教学论专家巴班斯基的教学优选法理论,为世界范围内课堂教学实践的高效改进,以取得高效率的课堂教学,提供了宝贵的理论解释和指导。

  2、国内的研究

  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倡导课堂教学要体现出“自主性、探究性与合作性”的高质量、高层次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成为时代所需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的指导下,各地对高效课堂教学也有所研究,其中以上海为最突出。特别是对高效课堂的理论研究为高效教学的研究打下了基础,如孔企平教授在《新课程理念与小学教学课程改革》一书中,论述了高效课堂与学生参与的关系。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崔允漷在《高效课堂策略的构建》中,对高效课堂策略的理论和教学阶段的实施策略作了一定的阐述。张海晨、李炳亭所著《高效课堂导学案设计》一书中,把对高效课堂的评价概括为“二二六”评价原则,即促进“两个发展”,落实“两个转变”,体现“六个维度”。

  以上这些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理论对本课题研究具有直接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但案例研究和行动研究尚不够具体深入,亟待进一步研究。因此,如何在初中学校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很值得我们去探索。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与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调查分析影响课堂教学效益的主要因素,反思并更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理念。

  2、通过该课题的研究,能探索出符合新旧教育观念碰撞时期的高效课堂教学策略,从而归纳出有一定规律的优质高效的学科教学形式,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培养一支科研型教师队伍。

  3、通过该课题的研究,制定出一套相应的学科高效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用客观、准确、科学的评估手段促进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

  4、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优化学生的学习方式及方法,发展学生个性,培养符合时代需要的高素质学生。同时,在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指导下,做到高效的教的策略和高效的学的策略的互动促进。

  5、通过课题研究,进行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探索与实施,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构建新型的符合本校教学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其个性,推进学校课程改革进程,形成本校大面积优质高效教育的办学特色。

  (二)研究内容

  1、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通过调查研究法,对本校教师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课堂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探索改善教学行为、实施高效教学的策略、方式和途径。

  2、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教学的内涵、要素与基本特征的理论研究

  通过文献研究法,探索新课程背景下高效教学的内涵、要素、特征,提炼出高效课堂教学的要素和特点,为克服低效教学、实施高效教学、追求高效教学提供理论支撑。

  3、新课程背景下高效课堂教学的基本策略研究

  (1)积极探索“高效课堂”的基本课型

  认真学习和研究高效教学理论,深入分析当前课堂教学效率不高的原因,研究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关键因素,根据新课程标准探索不同学段、不同学科“新授课、复习课、自习课、讲评课、实验课”等高效课型的结构特征和教学要求。

  (2)认真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行为

  高效教学行为是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与发展并有利于教师自身专业成长的教学行为。影响高效教学的关键性行为是备课、上课和评价。因此,高效备课策略、高效上课策略和高效评价策略是“高效课堂教学”研究的重点内容。

  ①高效备课策略。具体来说,备课时必须解决下列问题:教学目标的确定与阐述、教学材料的处理与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教学行为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要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学情学法等方面探索提高备课质量的高效途径,把集体备课与说课、上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努力推出一些科学实用高效的集体备课模式。教师个体要根据自己的教学个性和本班级学生的实际,对集体备课的“通用教案”进行“个案补充”,设计出富有个性特色的教学方案,灵活多变地应用于课堂教学。

  ②高效上课策略。“高效上课策略”即“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课堂内外的一系列行为。要研究高效施教,探讨新课程背景下课堂教学的基本趋势、总体思路、高效策略;研究教师讲课的方式、风格、节奏、语速、仪表等;研究学生兴趣的激发、情知互促的措施、教学情境的创设、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学手段的恰当运用等;研究高效提问与倾听、问题设计的深度与难度、提问的类型与时机等;研究高效课堂教学的目标整合策略、教学组织策略、方法优化策略、鼓励评价策略、情境设计策略、主体参与策略等。

  ③高效评价策略。主要是指对课堂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一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高效评价策略主要涉及到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与教师教学专业活动的评价。要研究教师教学热情的激发与维持,要求教师能唤起学生求知的兴趣,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要研究教师对学生的期望效应,倡导教师用教学行为来表达对学生的高期望,为学生提供成功的机会;要研究教师对学生的可信任感,指导教师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让学生对教师产生信赖心理。

  (3)努力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模式

  任何高效的课堂教学都有其规律可循。前一阶段,我们通过全校教师集思广益,提出了“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的教育理念,归纳提炼了课堂教学要求:“教师主导,学生主体为基础;学生自主,教师引导为根本。围绕目标,精设巧导,以情激趣,学练议讲,堂事堂清。”以此来引导教师构建新型课堂,追求高效教学。各年级、各学科要根据课堂教学理念,探索符合各学科特点的高效课堂教学的一般流程,形成便于操作、易出成效的课堂教学模式。

  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现状篇三

  一、情况分析

  经过三年多的积极学习实践与创新,我校 “先学后导、问题评价”的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取得了可喜成绩,形成了以导学案为主线的导学评价“三为主”的高效课堂教学新模式:即为,一是打破传统教学束缚学生思维发展的模式,凸显“二元”目标(学会、会学)为主导向;二是遵循“五”字授课流程(导、学、展、评、练),体现“五课”课堂形式(精彩设疑的问题课堂;激情奔放的情感课堂;教与学相对应的实效课堂;倾听为中心的静思课堂;展示问题解决的能力课堂)为主要手段;三是以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作为教学的重点,意在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切实落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主目标。这种新模式已经被教师完全接受,并能熟练操作,其理念的先进性、导学案方法能力训练的指导性、实用性、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新颖性和课堂评价的激励性,与新课程标准的理念要求完全吻合,已被广大教师认可并推广,高效课堂新模式将成为未来教学的主流,它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潜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最终成为具有较强“学力”和能力的人。

  课堂教学改革的目标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实现教学的“轻负担、高质量;低耗时、高效益” 目标。但在这一教学模式的推进中,我们也遇到好多困惑、问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课前先学流于形式,学生预习只是表面完成习题,不能深入文本,其效果不佳;

  2、导学案编写容量大、形式化,多数教师只为完成编写任务而编写,深入思考研究的少;各环节学法指导没有操作性。

  3课堂教学过程追求流程模式完整,各环节闪电式推进,形式为高效,实则为夹生效果。

  二、原因分析

  1、老师们基本已认同了这一模式,爱琢磨、爱研究的老师,进步得就快、取得的成绩就好。部分老师怕动脑筋、怕下功夫,在新生事物面前有畏难情绪,对这一模式浅尝辄止,研究得比较肤浅,碰到一些难题与阻力就退缩不前。如在引导学生结构化预习上,未真正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更重要的是预习习惯养成、评价不能常态化坚持,总是走走停停。

  2、全校还没有形成浓厚的教改氛围,传统模式课堂与新模式课堂在教学中还并存博弈。首先教师的思想认识不深入,学习研究反思不能自觉化;其次教师对于本学段、学科直至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不明确,定位不到,导致一节课的问题容量大,尤其是语文学科,将两三课时的内容纳入一套导学案(三单)中,每一节课要解决四到六个或更多问题,且各个问题大展示;再次导学案中对于学法指导环节,操作性不强。

  3、从“三为主”高效课堂学校管理和教师操作技术上看。学校只流于追求导学案编写模式环节,预习交流----分解问题---合作讨论---展示汇报—总结拓展等流程的齐全、每周编写任务是否完成;教师在每一环节有效组织上驾驭艺术不高,教后反思研究得还不深、不透、不经常。

  三、应对措施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行为习惯,是高效课堂改革成功的关键。

  “高效课堂”的关键环节是预习,只有独学任务完成了,课堂教学才能高效,独学可以掌握教学任务的50%-60%,使学生得到学习方法,树立学习信心,培养学习行为习惯。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将为其以后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并终生受益。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尤其是自学能力的养成必须从小抓起,从一次次的预习实践中抓起。据有关研究表明儿童养成好的某一习惯,需要21次行为重复。而小学生正是各种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

  这就要求教师要依据“结构化五字诀”(读、注、做、解、提)预习方式经常化扎实推进。即“结构化预习五步法”,具体为:第一步:详读文本(仔细阅读教材):第二步:标注重点(动笔圈点);第三步:操作实践(动手实践);第四步:尝试解决(例题习题);第五步:再提问题(难点质疑)。再细化如语文学科“六动法”。即:动口读课文、动笔划重点、动脑思难点、动手查资料、动心记情节、动情写感悟。数学学科“五步法”。即:多看主题图、细读课本题、详标重难点、试解例习题、勇提不解疑。英语学科“六字决”。即:查着工具读、划着重点读、写着词义读、记着要领读、学伴交流读、思着情境读等。为此,教师一定要坚持不懈的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将其固化为学生学习的行为习惯,这种行为习惯将是孩子终身受益。

  另外为使学生每次预习具有激励性实效性,就得坚持督查多元评价其学习效果,对于学生结构化预习的评价,家长、教师、学科长、学伴可以采用常态化的日检查、随机口头评价,也可以启用预习晋级评价记录表(预习星、预习周冠军、预习月冠军、预习能手等)这一直观性、竞争性较强的连环评价方式,多种方式交替应用,让孩子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二)教师忙于课前,充分准备,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高效课堂的保障。目前教师编写的导学案环节齐备(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自学导航、方法指导、知识链接、合作探索、达标训练),能够面对中下学生编写,然而课内知识容量大,一节课难以完成任务,学法指导流于形式,导学案操作性、实用性不强。

  为此,教师课前充分的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的必要条件。正如宝鸡市教研室主任李栋梁所说:教师在课前编写导学案(单)时要做到“三学习”、即学习新课标、学习教材-----整合挖掘教材资源,学习新的知识。“ 三研究”,即研究教情,集体备课、同伴互助;研究学情,解放学生,相信学生、成长学生、关注学生生成问题,引导学生走进文本;研究课题、解决课堂问题的能力、方式,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课后要做到“三反思”,即反思教育观念,反思教学方法、反思教学效果。

  因此我认为教师要编写好导学案首先要定好每节课的教学目标。A熟悉课标,把握纲领,是确立课堂教学目标的基本保障;B熟读课本,正确把握单元、本节课目标;C深入研读文本确定整合一节课的重难点目标,要整合恰当、取舍有度;依据文本目标,合理划分课时,安排好一节课的“量”,用纲领性重点目标以点带面,你才会重点突出,得心应手,切记面面俱到,贪多求全,没有重心。

  其次,教学目标的定位不仅要选准、定量,还要把握好难易适中度。这就跟打篮球一样,篮筐太高了学生再怎么努力也投不进,自然就丧失了信心;而篮筐太低了,学生就会轻而易举地灌进篮筐,当然也就没有战胜困难的喜悦。为此,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到三维目标的统一。教学目标的制定也要兼顾好、中、差三个层次的学生。根据因材施教以学定教原则、因人而异,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求达到的目标也各不相同,要避免一概而论。 再次切实做好学法指导,是其真正具有操作性、指导性,真正授人以渔。


看了高效课堂的策略研究现状的人还看:

1.浅谈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2.全国九大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解读

3.如何打造高效课堂的几点举措

4.高效课堂课题研究报告

5.怎样打造高效课堂的措施

1840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