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作为教学准备工作之一,教学设计对课堂教学具有定向作用。教学设计就是我们教师为达到教学目标而对课堂教学的过程与行为所进行的系统规划。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10月10日下午两点半,还是在师大附中的多媒体大教室,胡明道老师开始了我们期待的专题讲座,专题是《高效课堂的教学行为设计》。

  因为胡老师还要晚上到徐州坐火车赶回武汉,所以事先争求大家的意见:中间不休息了,争取五点多一点结束讲座,大家看可行?一位年事已高的老人愿意争分夺秒,希望多给我们学员一些指导,这份真情多么可贵!我们感动中自然要接受,于是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胡老师高兴地结合她的教学研究,开始了事例详实、深入浅出且极具感染力的讲座。

  她先明确了几个概念:高效、教学行为和设计。所谓“高效”指效果、效益上的高;教学行为指在教学中受思想意识支配的行为;设计指在语文课堂上为获得高效而进行的教学行为方面的设计。

  然后,胡老师通过一个个的情景再现般的课堂教学案例,让我们明了课堂教学设计的种种缺憾。如《金色花》课堂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产生对文中的“我”是好孩子还是坏孩子的辩论,并把这种生成的辩论再以法庭辩论的方式呈现一遍,耗时23分钟。这就是教学行为设计的空泛偏移。如,阅读课上只讲知识,而抛弃文本的情感价值,这导致阅读教学的情智分裂。再如,在课堂上无探究价值的教师提问,是一种变式灌输。还有固守僵化的教学行为设计、违背规律的教学行为设计等。

  接下来,胡老师还是以一个个情景再现的生动教学案例,引发我们的反思,来归因探源,明白它们的根源。如有的老师在教学设计上只偏重学生“认识”层面的设计,这是教师的教学价值观尚未根本转化。它导致教学目标窄化,导致“文本”与“学生”主客体的异化,导致教学价值局限于当前考试和未来中高考的功利化等。如有的老师学生的现代学习方式不够明了,导致现代的学习方式不能在课堂上准确倡导。胡老师说,现代学习方式的特点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以问题性呈现,学生的学习要有过程性,要体现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或合作性,还要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性。再如,有些老师的课堂教学设计显示出教师的角色尚未彻底更新,老师在课堂上应是指导者和促进者身份。

  再接下来,胡老师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不同的教学设计所呈现的不同教学现场,让我们领悟明白几种教学现场模式,进而获得启示,理解什么是真正的高效课堂。胡老师以图表的方式直观地解说了灌输式教学现场、串问式教学现场、诱答式教学现场和互动式教学现场的不同表现和效果。她说互动式教学现场是能产生高效的课堂。所谓“高效课堂”指单位时间内产生高效益的课堂,即指教学双重主体在民主平等基础上相互交往、积极对答、共同探究,不断生成有效资源的教学过程;也是一种能更大程度地促进全员学生构建新知、习得能力、提升情感,从而获得生命整体发展的教学活动。

  胡老师反思式、层进式地一步步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高效课堂,然后胡老师给了我们一些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策略。

  一、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指南与根基。

  1、教学价值的认定,课程理念的导航。

  胡老师说,要树立起以“生”为本的教学价值观,它的理念支撑有四个方面:一是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二是关怀生命的整体性,三是理解生命的生成性,四是赞赏生命的独特性。

  这种价值认定和理念支撑下的教学:就是面向人的生活世界的实践活动,是有听说读写议思辩的实践;就是生命整体均衡发展的过程;就是尊重自主、开发潜能的学习过程;就是开放的、复杂的对话过程。

  2、准确解读文本,创意发现三维。

  胡老师说,这里有三个“标高”:一是文本解读要准确;二是文本解读要深刻,能读懂文本背后的东西;三是文本解读要有创见,能敏锐地发现可以切开全篇的点,如《社戏》那戏的“好”与“不好”,《岳阳楼记》中的“异”。

  3、认真研究学情,确定切入方向。

  胡老师说,同一篇课文,针对不同学情的学生,它的课堂教学设计应有不同。只有充分把握住学情,才可能找准教学的切入方向,设计出能实现高效课堂的设计来。

  二、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原则与特征

  1、原则有四条:

  知、能、情意过程化,

  过程学习活动化,

  活动内容问题化,

  问题探究实践化。

  2、特征有三个:

  (1)动力性:设计要有能推动生成的动力。它能为三维目标的动态达成铺设过程,它能让有不同差异、不同层次和不同特长的学生都能参与,它必须为教学过程中师生都能发挥创造思维搭建平台,它必须能让教学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同内容、不同方向、不同维度的信息都能互相碰撞、交流。

  (2)立体性:教学设计中的问题,其解决的路径不是唯一的,应如立交桥一样,有多种渠道,让学生都能思考进去,能发挥不同学生的不同特长。

  (3)弹力性:教学设计中要有留白,不要设计得太全太细,要有一定的弹性空间。

  三、高效课堂教学设计的框架与内容

  1、设定目标,架构环节:

  目标的设定不是要把三维目标截然分开,而是在目标中能体现出三维。目标要含有四个要素:主体、过程、内涵、程度。

  环节有层进式,总分总式等。在架构环节时要注意:围绕目标、逻辑推进、动静搭配、分合有致、环环相扣、动态达成。

  2、着眼细节,精心预设:

  预创问题情境,做幽默的引趣人;

  拟定探究问题,做智慧的导航员;

  策划学习活动,做机智的组织者;

  计导学习方法,做聪明的好学长;

  链接深度拓展,做温馨的建议者;

  整合有效资源,做灵巧的梳理师。

  由于时间紧迫,胡老师虽一再简化事例,讲到这里也已到五点半了,只好不舍地无奈结束。

  一连三个小时,七十多岁的老人激情始终,声音一直响亮、抑扬顿挫,而且几乎都是站着讲的、几乎没喝一口水。不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支撑,怎么能做到这样?我能强烈地感受到,胡老师想把教学的火种尽量多地撒给我们,想多给我们一些指导和鼓励。这就是老人热爱语文、躬耕教育的情怀使然,是老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崇高境界所驱。

  多么可亲可敬可爱的胡明道老师!胡老师,经久不息的响亮的掌声就是所有恭听者对您真诚的感谢和深受的感动。我们懂得您的拳拳之心、眷眷之情。正如您上午寄语,我们会做好自己,且行且思且珍惜。

  中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中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建立在下面三个基本点上:

  一、理解数学,主要是对数学的思想方法及其精神的理解,对数学知识中凝结的数学思维活动方式和价值观资源的理解。教好数学的前提是我们教师自己先学好数学。只有我们教师自己对数学的思想、方法和精神有较高水平的理解,才能在教学中自觉地把数学的精神传达给学生,真正发挥数学在学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只有我们教师具有展开数学知识中凝结的数学思维活动的能力,善于挖掘知识中蕴涵的价值资源,才能保证数学知识教学、能力培养和价值观教育的三位一体、有效整合。

  二、理解学生,主要是对学生数学学习规律的理解,核心是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规律。只有深入了解学生的数学思维规律,才能知道应采取怎样的教学措施引导学生的数学思维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

  三、理解教学,主要是对数学教学规律、特点的理解。数学是思维的科学,数学学科的特点决定了数学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只有遵循了这些规律、反映这些特点,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益才能真正得到保证。

  中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有两个关键:

  一、提好的问题。“好问题”有两个标准,即:有意义,并且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有意义”就是所提问题要反映当前学习内容的本质;“在学生思维最近发展区内”的问题才能形成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激活思维,才能使学生的心理保持积极的、适度的求知倾向。

  二、设计自然的过程。这是数学知识发生发展的原过程(再创造过程)与学生数学认识过程的融合。一般地,“自然的过程”是一个从知识的背景到典型具体事例的分析,再到具体事例共同特征的概括得到猜想,再到猜想的证明得到新知识(定理、公式、法则等),再到新知识的应用、反思和再概括的过程。

  中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有一个核心。

  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的核心,而概括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基础。所以,数学教学设计的核心是设计概括过程:根据学生数学思维发展水平和认知规律,以及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设计课堂教学进程,以问题引导学习,尽量采用“归纳式”,让学生经历概念的概括过程,思想方法的形成过程,这是基本而重要的。要做到“讲逻辑又讲思想”,引导学生通过类比、推广、特殊化等思维活动,促使他们找到研究的问题,形成研究的方法;促进学生在建立知识之间内在联系的过程中领悟本质。教学过程中,要在关键点上给学生提供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并让他们自己概括出数学的本质,使他们始终保持高水平的数学思维活动。

  中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还需从理解数学入手。

  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因素众多,但从当前实际情况看,首要的还是我们教师的数学理解不到位导致数学教学的:不“准”——数学概念、思想方法教学不准确,有的甚至教错了;不“精”——没有围绕概念的核心和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教学;不“简”——纠缠于繁琐的细枝末节,简单问题复杂化。因此,我们教师要下功夫于中学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及其结构体系的理解,努力提高揭示数学知识所蕴涵的科学方法和理性思维过程的能力,想方法使核心概念,思想方法在数学课堂中得到落实,是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的突破口,同时也是数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抓手。

  例:向量的核心概念、思想方法。

  与学生熟悉的数一样,向量也是一个“量”,不过这个量有些特别,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引进一个量,就要研究它的运算;向量如果没有运算就只是一个‵路标′”。研究向量的运算,可以把数及其运算作为类比对象,通过这种类比,可以使学生明确平面向量研究的基本问题及其研究方法,为向量的学习提供一个有力的知识、方法的认知固着点。

  向量具有明确的几何背景。向量及其运算(运算律)与几何图形的性质紧密相联,向量的运算(包括运算律)可以用图形直观表示,图形的一些性质也可以用向量的运算(运算律)来表示。例如,平行四边形是表示向量加法和减法的几何模型,而向量的加法及其交换律(a+b=b+a)又可以表示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在平行四边形ABCD中,AD∥BC,AB∥CD,△ABD≌△CDB).这样,建立了向量运算(包括运算律)与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后,可以使图形的研究推进到有效能算的水平,向量运算(运算律)把向量与几何、代数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几何中的向量方法与解析几何的思想具有一致性,不同的只是用“向量和向量运算”来代替解析几何中的“数和数的运算”。这就是把点、线、面等几何要素、直接归结为向量,对这些向量借助它们之间的运算进行讨论,然后把这些计算结果翻译成关于点、线、面的相应结果。如果把坐标法简述为:

  〔形到数〕——〔数的运算〕——〔数到形〕,

  则向量法可简述为:

  〔形到向量〕——〔向量的运算〕——〔向量和数到形〕。

  概括以上所述,可得如下关于向量的核心概念、思想方法:

  代数角度

  引进一个量,必须要有运算——向量如果没有运算就只是一个路标;

  类比数及其运算,研究向量的线性运算(包括数乘向量运算) ——以定义向量加法为出发点;

  数量积——从物体受力做功的物理模型中得到启发;

  引进一种运算,就要研究运算律——结合律、分配律、交换律等。

  几何角度

  数乘向量的几何意义——直线的向量表示,与数轴类比;

  向量加法的几何意义——平面的向量表示,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数量积——与几何度量、位置关系相关,使角度和距离这两个基本几何量得到向量表示;

  向量法——核心思想是“三步曲”;向量法是坐标法的返璞归真,例如,“根据条件建立适当的坐标系”的向量含义是“适当选择基向量”。

  关于概念的核心、思想方法的教学设计示例。

  传统上,我们数学教师编制教案(也叫课时教学计划)一般要经过如下几个环节:钻研教材、了解学生、确定教学目的、选择材料、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明确教材的系统和主次、选择教学方法、编写教案。教案一般包括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具、教学进程(包括复习旧课、引入新课、新知讲解和应用举例、练习、小结、布置作业等)。本着继承与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我们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检验的基础上,确定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教学内容及其解析(概念的核心);目标和目标解析:教学问题诊断;教学过程设计;目标检测的设计。

  下面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设计为例,阐释在上述框架下的教学设计基本方法和步骤。

  一、 教学内容及其解析

  这一栏目的要点是:阐述教学内容的内涵;在揭示内涵的基础上说明本课内容的核心所在;必要时要对该内容在中学数学中的地位进行分析;明确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此基础上确定教学重点。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内容解析。

  前面已经学习了向量的概念,研究了向量的线性运算及其几何意义:加法——平行四边形法则;数乘向量——相(位)似变换。本课学习了平面向量基本定理:平面内任一向量v必可唯一地表示为某一组基底{a,b}的线性组合v= a+ b.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表明,有了加法运算和数乘向量运算,平面内任一向量都可以唯一地表示为某两个不共线向量的线性组合,由此,平面内的点就成为可“操纵”的对象,从而通过向量代数运算解决平面几何问题的思想也就得以实现。因此,将这一定理冠以“基本”二字是当之无愧的。顺理成章地,取基底{e1 ,e2}为直角坐标系的x轴、y轴方向的单位向量,那么平面上任一向量a就可唯一地表示为a= xe1 +ye2 ,于是向量a可以用坐标(x,y)表示,由此可以进一步地将向量运算彻底推向“有效能算”的形式——数的运算。所以,平面向量基本定理是沟通几何与代数的关键性桥梁,是向量中承前启后的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意义和作用。

  二、 目标和目标解析。

  为了更加清晰地把握教学目标,以给课堂中教和学的行为做出准确定向,需要对教学目标中的关键词进行解析,即要解析了解、理解、掌握、经历、体验、探究等的具体含义,其中特别要明确当前内容所反映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目标。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目标:

  理解平面向量基本定理。

  目标解析:

  ⑴运用向量的加法和数乘向量研究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经历将某一向量在一组基底上唯一分解的过程;

  ⑵初步理解根据问题特点选择适当基底的重要性,体会基底的作用;

  ⑶了解向量的“唯一分解”与实数对(坐标)的“一一对应”关系,知道这是向量的坐标表示的基础,从知识联系中体会化归思想。

  三、 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我们教师根据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对学生认知状况的分析,以及数学知识内在的逻辑关系,在思维发展理论的指导下,对本内容在教与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进行预测,并对出现困难的原因进行分析。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指出教学难点。

  “平面向量基本定理”的教学问题诊断和教学难点:

  本节内容围绕向量在两个基底上的唯一分解展开。其认知基础,既有物理中的力、速度等矢量的分解、合成的经验,也有向量线性运算的经验。但对于引入基底这个概念的意义,需要在后续学习中才能提供理解的平台,而选择、运用基底进行运算求解的能力则需要在后续训练中才能形成。所以应当设计对基底的作用及意义的说理过程。虽然从形式上看,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不难理解,但对其中蕴涵的基本思想——用基底表示几何基本元素,基本定理的作用等,需要一个渐进过程才能有深入了解,这也需要我们教师有意识地安排循序渐进的体会过程。

  教学难点:基底的作用和意义;基底的选择;定理中蕴涵的基本思想。

  四、 教学过程设计。

  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如下问题需要予以关注:强调教学过程的内在逻辑线索;

  要给出学生思考和操作的具体描述;

  要突出核心概念的思维构建和技能操作过程,突出思想方法的领悟过程分析;

  以“问题串”方式呈现为主,应当认真思考每一问题的设计意图、师生活动预设,以及需要概括的概念要点、思想方法,需要进行的技能训练,需要培养的能力,等。

  另外,要根据内容特点设计教学过程,如基于问题解决的设计,讲授式教学设计,自主探究式教学设计,合作交流式教学设计,等。

  五、 目标检测设计

  一般采用习题、练习的方式进行检测。要明确每一个(组)习题或练习的设计目的,加强检测的针对性、有效性。练习应当由简单到复杂、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地进行。当前,要特别注意去除“一步到位”的做法,过早给综合题、难题有害无益,基础不够的题目更是贻害无穷。题目出不好、练习安排不合理是我们老师专业素养低的表现之一。

  综上所述,围绕数学核心概念、思想方法进行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改进教学方式的切入点。这也是我们中学数学的高效课堂教学设计应该关注的地方。

  对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方法的几点探讨

  在新的形势下,课程标准发生了变化,作为课标的实践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必然要相应地改革。新课程理念的实施,依赖于课堂教学的改革。课改首先要从思想改起,相应地,课堂教学设计原则就要进行变化。高效的课堂毫无疑问是老师和学生所想要的,那么如何使得课堂高效呢?笔者认为关键在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教学是老师说、学生听,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能得到很好的发挥。高效课堂则是要让学生能在有相同的单位时间内学到更多知识。为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注意课堂教学的设计原则

  1.探究性原则。认真解读初中数学教学标准,我们不难发现其对课堂的要求: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积极倡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思考、亲自动手实践、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获得知识,课堂决不能局限于被动地记忆、接受、模仿和练习。一句话,这是要求学生的求知方式要转变。学生不能主动地转化,只有靠老师来带动。如何带动呢?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课堂时心中必须有“探究”二字,要有一个适合学生学习方式的课堂构架,这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新课标的要求。

  2.参与性教学原则。新课程改革下,教师已经从圣坛上走了下来,需要对自己的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更多的是扮演说和表演的角色,现在则是参与者。新课改要求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习伙伴或者学习合作者。“填鸭式”的单向交流不再适应新的要求。教师不再简单地以知识的传授者而存在,更多地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协调者、协助者。换句话说,在新课程改革下,教学活动的双方中教师要有与学生合作的精神。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要到学生中去。所以,参与性的教学原则在新课改下必不可少。

  3.情境教学原则。有的教师有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总是认为谈情景是文科的事,理科不讲那些花架子,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初中数学教学的基本目标之一。理科注重的是实实在在的知识,这种认识是错误的。学生的学习,不仅需要智力因素的参与,而且需要非智力因素的参与,有时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也很重要。学习需要各方面能力的配合。具体到数学学习中,大致需要形成以下能力:运算求解能力、逻辑概括能力、空间思维能力、数字处理能力等。然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这些能力,离不开学生的观察、发现、判断。如何让学生的头脑长久地保持高速运转呢?答案是,学生需要有持久的动力。这个动力情景可以提供。当我们通过具体的实例引入课堂时,学生感觉到了数学是活生生的,不再是几个抽象的图形和数字或者符号。这时再引导、启发学生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说,数学也需要情境教学。

  二、如何打造高效课堂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说,数学是很枯燥乏味的。学习数学时,他们往往不积极参与,这其中有不会也有不愿的原因。但是,课堂要高效却必须解决这个问题。试想,一个学生不动起来的课堂会是高效的课堂吗?笔者认为,解决这个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高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此进行了探索后认为,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以小组的方式组合学生。小组合作首先要进行科学分组。在分组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1)人数适中原则。小组的人数不宜过多,多了会给管理带来不便。一般来说以4到7个为宜。(2)实力均衡原则。分组之后要让学生学习有兴趣,有很多因素,但是小组实力均衡是很重要的。具体到分组时要将尖子生、中等生、后进生搭配在一起。这样学生之间可以优势互补、取长补短。分好小组后,教师要通过观察和数据(如各组的平均分)等调平学习小组的水平。这样,尖子生可以帮助和带领中等生和待进生。尖子生可以得到充分发展,增强学习信心和责任感;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可以得到及时指导,解决课堂上遗留下来的问题;中等生则可以找差距,一步一步向尖子生靠拢。

  2.实践操作。比如笔者在讲“因式分解”一课时,将其分为直接运用公式、提取负号后再用公式、公式套公式、分解其中某项后在用公式几个部分。我将学生分为6个组,要求每个组派一个后进生上黑板板演完成一道题,下面的同学独立完成。板演完了之后由本组的中等生先来改,如果改不了尖子生再出马。对改讲解后,让各组成员先看书,自己独立思考总结出黑板上题目的特点,总结完成后,由尖子生进行总结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我欣喜地发现,学生的学习热情非常高。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我引导他们总结出一些规律:一提(公因式)二套(公式),细看几项不离谱,两项只用平方差,三项十字相乘法,阵法熟练不马虎,四项仔细看清楚。若有三个平方数(项),就用一三来分组,否则二二去分组,五项、六项更多项,二三、三三试分组,以上若都行不通,那么拆项、添项就要看清楚。这节课上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上该放手时就要大胆地放手,相信学生,他们一定会给你惊喜。当然,教师得做适当引导,放手不是放任。

  实践证明,合作学习是新时代的要求,也是课堂教学进行改革的要求。在教学中只要我们遵循行之有效的原则,就能够大大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建设高效课堂的一个有效途径。当然,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念,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发展。

369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