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态度 > 初中学生常见学习问题

初中学生常见学习问题

时间: 威敏1027 分享

初中学生常见学习问题

  初中是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重要时期, 也是心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下面学习啦小编收集了一些关于初中学生学习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学生学习问题 :自身因素

  (一) 自控能力弱

  自控能力不能理解为消极的自我约束,它是一种内在的心理功能,使人自觉地进行自我调控,积极地支配自身,排除干扰,使主观恰当地协调于客观,并采取合理的行为方式去追求良好的行为效果。

  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起来的。儿童的自我控制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也非后天自然习得,它是以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前提,在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在实践活动中,随着知识经验的积累和能力的增强,通过专门的实践锻炼而逐步形成的。

  常见的学生自控能力薄弱的现象有一下几点:

  1. 上课不注意听讲

  许多学生精神不易集中,往往刚上课时能够认真听讲作笔记,但持续时间并不长,有时自己都说不清刚刚在想些什么;还有些学生前一天晚上开夜车到很晚,白天上课更不能以最佳的精神面貌迎接新的学习任务,甚至因为睡眠不足而在课堂上打盹;有些学生为了完成其他学科的作业等学习任务,就利用第一节课或其他自己认为不重要的课堂上完成这些事情,也有学生干脆做学习以外的事情。

  2. 一心二用

  一些学生在做作业时习惯性听歌、看电视,认为自己能一心二用,或是认为这样能有助于更好学习,却没有意识到自己已经在欣赏音乐观看比赛的过程中受到影响。

  3. 易被外界事物影响

  网络让对新鲜事物感兴趣的青少年有着极强的吸引力,这让学生容易沉迷网络游戏、聊天,花费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对学习影响很大;漫画、小说给予学生精神上的放松,流行八卦新闻让学生有了娱乐的话题,这让一些学习自制力差的学生成绩下滑。

  (二) 学习方法不科学

  不少学生在方法上听其自然,看不到科学学习方法的作用和意义,没有尝到正确方法所带来的甜头,以为磨刀误了砍柴工,因而不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认真研究和掌握先进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几种常见的不当的学习方法:

  1. 死记硬背,理论与实际脱离

  死记硬背是一种最低级的学习形式,它常常使记忆内容相互混淆,而且不能长久记忆,当学习内容没有条理,或学生不愿意花时间去分析学习内容的条理和意义时,学生往往会采用死记硬背的方法。依赖这种方法的学生会说:“谢天谢地,考试总算结束了。现在我可以把那些东西忘得一干二净了。学生往往只满足于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不善于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运用,不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表现为动手能力差,不喜欢实验课和操作课,不关心现实生活。

  2. 不注重知识点归纳总结

  学过的知识没有合理的结构,只能像一盘散沙,无法发挥出它们应有的功效。有的学生单元测试成绩很好,可一到综合考试就不行了,其原因也往往在于它们没有掌握知识间联系,没有形成相应的知识结构。这种学生对所学内容与学科之间,对各章节之间不及时总结归纳整理,致使知识基本上处于“游离状态”。这种零散的知识很容易遗忘,也很容易张冠李戴。

  3. 时间分配不合理——学习无计划,学习时不会科学利用时间,不注意劳逸结合,经常开夜车,上课时常常犯困。

  (三)、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

  学习方法除了要适应学习特点外,还要适应个体特征。如果学生对自身的状况和条件认识不足的话,则很可能造成方法不当,因为正确的方法首先是适合自己的方法。对自身认识不足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目前的学习状况没有客观、清醒的认识。二是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认识不清。学生如果对自己的个性特征认识不清,在学习方法上就很有可能盲目模仿别人,强己所难,身心棋疲。所以,可以说,认识自己是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前提。

  (四) 学习动机缺乏

  动机缺乏的学生没有学习动力,缺乏学习热情,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在学习中没有目标,得过且过,其学习行为完全是一种被动的应付。表现在方法上,必然会死记硬背、投机取巧、没有计划。一个丧失学习动机的学生,必然丧失深究学习方法的兴趣。因此,那些在学习中无精打采、大叫“没劲”的学生,十有八九方法不当。

  (五) 意志薄弱

  掌握和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时,需要一定的自制力。特别是纠正一些不良的、已经形成习惯的学习方法,更需要毅力和恒心。有的学生有掌握科学方法的愿望,但在运用过程中因意志薄弱而半途而废,造成有目标无结果,有计划无行动。在学习上跟着感觉走,自然要省力得多,但学习效果也会糟糕得多。因此,学生在运用科学学习方法的过程中,需要教师、家长或同学多鼓励、多督促、多提醒,依靠外界力量的支持来克服意志的薄弱状态。

  初中学生学习问题 :外界因素

  (一)家庭教育——父母高要求但缺乏有效教育

  学生的父母大多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能够有好的前途,在“我们都是为了你好”的话语模式下对孩子提出要求。在小学阶段,孩子能够比较听话,加之学习难度较小,能够满足父母的要求。学生也就把自己学习的目标理解为是“父母让我学习好的,我学得好他们会高兴”。进入初中,一方面学习的难度增加,学生压力增大,另外一方面学生自我意识增强,父母的权威性变弱,当父母只一味高要求,却缺少有效的沟通去建立好的亲子关系,更缺少有效的引导去帮助孩子面对困难时,学生“为父母而学习”的动机就显得很弱小,学生一下子丧失了有动力的学习目标或者学习理由。

  (二)周围学习氛围不良

  班级学习氛围不够浓厚,周围同学朋友学习气氛不浓,成绩都不出众;家庭环境不适合学生学习,家庭环境比较嘈杂,父母经常外出,容易让学生感到孤单,易产生厌学情绪。
猜你感兴趣:

1.初中学生学习问题

2.初中生学习问题及技巧

3.初中生不爱学习怎么办

4.初中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

5.初中生学习方法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6.中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的方法

3095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