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课前预习 > 八年级下册语文部分预习学案

八年级下册语文部分预习学案

时间: 素雯896 分享

八年级下册语文部分预习学案

  八年级的下册语文主要学习什么呢?想要知道内容的同学可以提前看看老师给出来的预习学案。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八年级下册语文部分预习学案,希望对您有用。

  八年级下册语文部分预习学案:藤野先生

  预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2.学习文章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3.深刻体会鲁迅和藤野先生深厚的师生感情以及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感。

  4.品析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理解反语的运用。

  1.掌握本文生字新词。

  预习重点:

  1.掌握本文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线索,找出文中主要事例。

  3.学习文章通过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4.深刻体会鲁迅和藤野先生深厚的师生感情以及作者深厚的爱国情感

  预习任务:

  任务一:了解作者

  查阅相关资料,掌握作者的情况 任务二:读课文,查字典解决本课的的生字新词,注意以下字词:

  绯红( ) 不逊( ) 诘责( ) 匿名( ) 油光可鉴( )畸形( ) ......

  瞥见( ) 杳无消息( ) 深恶痛疾( ) 发髻( ) 抑扬顿挫( ) 驿站( ) ......

  任务三:再读课文,标注概括本文所写的事件,并思考:表现了藤野先生的什么精神品质。 预习诊断: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芦huì_____ nì_____名 托cí_____ 绯红_____ 不逊_____ 诘责_____ 油光可鉴2.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恰当解释。

  ①除下帽来,油光可鉴____________。 ②据说是穿衣服太模胡了____________。 ③在校已经一年,掌故颇为熟悉的了。____________

  ④成绩早已发表了,同学一百余人之中,我在中间,不过是没有落第。____________ ⑤一段落已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部时事的片子。____________

  ⑥于是点上一支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____________

  3.加点词语感情色彩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A、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B、爱国青年也愤然,然而暗地里却早受了他的影响了。

  C、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D、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5. 请写出下列语句的描写方法

  (1)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

  (2)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道:“我就是叫作藤野严九郎的„„”( )

  (3)但是我还不服气,口头答应着,心里却想道:“图还是我画的不错;至于实在的情形,我心里自然记得的。”( )

  (4)他的脸色仿佛有些悲哀,似乎想说话,但竟没有说。( )

  预习质疑:通过预习课文你还有哪些疑难问题?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问题。

  八年级下册语文部分预习学案:我的母亲

  预习目标:

  (1)解决字词

  (2)了解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3)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4)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预习重点:(1)理清文章结构,划分层次,概括内容。

  (2)理解文意。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预习任务:

  任务一:了解作者

  胡适(189l-1962),原名胡洪骅(xīng),字适之。笔名有天风、藏晖、铁儿等。安徽绩溪人。幼年在私塾学习。14岁到上海求学。1910年赴美留学。初学农学,后攻读哲学、文学。1917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同年7月回国。曾任北京大学教授、校长,国民党政府驻美国大使等职务。他早年积极提倡白话文,对新文化运动、新文学革命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主要著作有:《胡适文存》、《中国哲学史大纲》、《白话文学史》、《戴东原的哲学》等。和多篇辞赋散文。陶渊明的作品,现存诗120多首、散文6篇、辞赋3篇及其它韵文。 任务二:读课文,查字典解决本课的的生字新词,注意以下字词:

  A.质问( ) 广漠( ) B.野蛮( ) 绰号( )C.掷钱( ) 摹画( ) D.抽屉( ) 嬉戏( )

  任务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笔下的母亲是个什么形象?

  预习诊断: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2.下列句子无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B.我听了羞愧得面红耳热,觉得大失了“先生”的身分。

  C.她有时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污辱。

  D.如果我能宽怒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1)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 ..(2)在这广漠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管束过我。( ) ..4、介绍作者情况及时代背景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厌恶(wù) 管束(sù) 广漠(mî) 质问(zhì)

  B.责罚(zã) 眼翳(yì) 调度(diào) 轻薄(bï)

  C.庶祖母(zhã) 嬉戏(xī) 抽屉(tì) 野蛮(mán)

  D.文绉绉(zōu) 绰号(chuî) 牢骚(süo) 宽恕(shù)

  (2)为下列句子选择一个准确的词语,将字母序号填在横线上。

  ①我母亲待人最________________(A.慈详 B.仁慈 C.仁义),最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②在这_______________(A.广漠 B.茫茫 C.广大)的人海里独自混了二十多年,没有一个人______________(A.约束 B.管理C.管束)过我。

  (3)下列句子画线的词感情色彩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 )

  A.她们闹气时,只是不说话,不答话,把脸放下来,叫人难看。

  B.我小时身体弱,不能跟着野蛮的孩子们一块儿玩。

  C.小时不曾养成活泼游戏的习惯,无论在什么地方,我总是文绉绉的。

  D.但她有时候也很有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八年级下册语文部分预习学案:我的第一本书

  预习目标:

  1.解决生字词,了解作者

  2. 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3、抓住重点语句把握人物心情。

  预习重点:

  了解第一本书的深刻含义,感悟作者的内心情感

  预习任务:

  任务一:借助字典、书下注释及有关参考资料,完成:

  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迢迢( ) 晾晒( ) 掺和( )( )马鬃( ) 泪水盈眶( )哄堂大笑( )挎着( ) .任务二: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我的第一本书”仅仅指那半本书吗?你还可以做怎样的理解?

  2、作者是怀着怎样的一种感情追忆他的“第一本书”的?

  预习诊断:

  (1)下列加粗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凄惨(cǎn) 马鬃(zōng) 催眠(mín) 藏书(cáng)

  B.磨蹭(câng) 载成两半(cái) 脊背(jí) 梦幻(huàn)

  C.掺和(chün) 欣慰(wâi) 卜劳恩(bǔ) 翻来覆去(fù)

  D.嘲笑(cháo) 塾师(shú) 嵩敬(chïng) 冤枉(wǎng)

  (2)为下面的多音字注音组词。

  (3)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①他就地坐下,我磨磨蹭蹭,不想去拿,背书认字倒难不住我,我是怕他看见那本凄惨的课本生气。凄惨:

  ②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枉:

  ③我的童年没有幽默,只有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幽默:

  (4)对题目“我的第一本书”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

  A.“我的第一本书”仅指60年前小学一年级的国语课本。

  B.“我的第一本书”不仅指那半本课本,也指“我”人生的第一课。

  C.“我的第一本书”指父亲给“我”上的第一课。

  D.“我的第一本书”指“我”和乔元贞的友谊。

  (5)课文结尾提到“人不能忘本”中的“本”指什么? 对此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

  A.“人不能忘本”巧妙地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

  B.“本”在文中既指课本,也指人生成长历程中最初的最有价值的奠基性的东西。

  C.“本”指的是“书本”的“本”,意即不能忘记人生的第一本书。

  D.“本”在文中指的是知识的源头和人生的起点。

18566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