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课前预习>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繁星预习教案

时间: 素雯896 分享

  想要好好引导初一的学生学好繁星这篇课文,教师需要提前做好预习教案以及预习题目,方便同学们的预习。下面是由学习啦小编整理的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繁星预习教案,希望对您有用。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繁星预习教案篇一

  教学目标:

  1.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2.学习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

  3.学习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

  教学重点、难点:

  1.由景物引发的联想、感受

  2.运用比喻、拟人生动、形象、恰当地表达感情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熟读课文

  2.向学生提供以下资料:①作者介绍 ②写作背景(见附一、二)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介绍作者

  繁星是常见的,引起过古今中外无数人的遐想,你一定也观察过天上的繁星,你是怎样观察的?有什么感受?(学生回答)好,下面我们来看看著名作家巴金是怎样观察繁星的,有哪些感受。(板书课题)指名学生介绍巴金和写作背景(口述)教师亮标。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

  1.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其余同学:

  ①用波浪线勾画出写巴金观察繁星的感受的词句 ②思考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用横线化出相关的词句

  ③理清文章结构

  2.学生分小组讨论课文

  参考答案: ①“望着星天,我就会忘记一切,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的。”“好象它们就是我的朋友,它们常常在和我说话一样。”“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在星的怀抱中,我微笑着,我沉睡着。我觉得自己是一个小孩子,现在睡在母亲的怀里了。”“那四颗明亮的星星是头,下面几颗„„看,那个三人还在跑呢!”

  ②按时间顺序。标志有“从前”、“三年前”、“如今”、“有一夜”

  ③第一部分(第一段):描写“我”最爱看繁星,回忆从前在家乡夜晚望星天的情景和感受。

  第二部分(第二段):描写“我”三年前在南京读书时看望繁星的情景和感受。 第三部分(第三~第四段):描写“我”在海上观看繁星的情景和感受。(如学生将第3,4段内容分开为“在海上的每一天观看的情景与感受”,“有一夜看到的情景与感受”,也应加以肯定、认可)

  三、合作探究

  1.研究比较三次看繁星的情景与感受有什么不同。讨论为什么不同。参考答案:这个不相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精微了。

  2.作者把星天比作母亲,把星星比作朋友,并和它们说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把繁星比作朋友,是为了突出作者看繁星时亲密投机的伙伴之感,觉得它们正友好地对“我”霎眼,同“我”小声地说话,突出了舒心、安详、陶醉之感,表达了作者对星空、繁星(即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美好生活的向往,童心、童趣不减。

  3.阅读第5段,思考并回答问题:

  ①“那个天上的巨人”指什么?

  ——指英国人指给“我”看的天上那个像巨人般的星座。

  ②怎样理解“?”

  ——一是那个星座有着像巨人在跑似的形状,二是因为“船在动,星也在动。”(此题如学生提出其他理由,只要合理亦可)

  4.体会“看,那个巨人还在奔跑呢?”中“看”和“呢”的表达效果。

  苏教版初一上册语文繁星预习教案篇二

  设计理念

  通过资料收集、美文诵读、音乐欣赏、讨论分析、写作训练等方式,使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得到综合的训练,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提高分析表达能力,发展联想思维,在审美的愉悦中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本课的性质和地位

  本课是初一语文教材的第二课,担负了激发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培养学生感悟及表述能力的任务;本课紧呈第一课的修辞练习,是学生加深对修辞手法的认识的好机会;同时,作为一篇教材建议略读的课文,本课应以练习为主,是放手让学生锻炼、展现语文素质的舞台。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收集关于课文作者、背景及相关修辞手法的资料,学习本文修辞的

  运用。

  2、诵读欣赏课文,理解作者观察繁星的感受,产生欣赏星空的共鸣,树立热爱

  大自然的思想。

  3、仰望星空,发挥想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完成写话练习。

  重点:发挥想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完成写话练习。

  难点:理解、感悟作者观察繁星的感受。

  重点的实现:通过预习与检测巩固学生对修辞的认识,通过朗读、思考、讨论、分析使学生明确作者感情的基调,再通过欣赏音乐与图片使学生产生感悟与联想,激发创作欲望,达到教学目的。

  难点的解决:引导学生注意抓住课文的细节,对重点的句子仔细分析、讨论,联系学过的内容与自己的经历理解作者的感受。重点的词汇通过词汇联想练习加以感悟。

  给学生的学习建议:A.认真做好课前预习与资料收集,可以先做一点修辞练习

  B.在欣赏中注意用心去感悟和思考,在讨论中求同存异

  C.发挥联想与想象,思维活泼开放

  指导思想

  倡导学生主动收集相关资料,在学习中发挥自主意识;在对问题的分析和解决过程中发扬合作精神;在思考与创作过程中体现出个人独特的感悟,鼓励学生提出探究性的新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课前预习

  课前请同学通过网络或书籍,获取关于巴金的情况和创作背景。

  回顾第一课学习的修辞手法,复习它们的概念,观察本文使用的修辞手法。

  有兴趣的同学写一首关于星星的小诗或一段关于星空的文字。

  二、导入与预习成果的展示

  请同学朗诵自己创作的关于星星的诗歌或文段,引出课题:繁星

  请同学展示自己收集的巴金生平、代表作品、本文的创作背景等资料,老师加以补充。

  请学生指出本文使用的修辞手法,说出它的概念,并造一个使用该手法的句子。如:“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使用了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排列在一起),例句:“阅读文学作品,是一种文化的积累,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是一种智慧的积累,也是一种感情的积累。”

  三、朗读比赛

  指导学生使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品味作者流露的思想感情。邀请学生分别朗读第三段,比一比,谁读得更有感情。

  四、讨论与分析

  思考:文中写了作者几次看星?每次看星的时间、地点怎么样?作者看到的星空是什么样的?思考的结果请学生以表格形式写在黑板上。

  注意仔细阅读课文,抓住课文细节,通过这一环节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熟悉程度,对于看星是三次还是四次的争论,鼓励有不同的意见。

  讨论:作者每次看星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些不同?

  第一个问题学生可以利用原句回答,应注意引导学生注意作者观察与感受变化的规律。

  第二个问题可启发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来谈,还可以联想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中的内容,得出感受随环境、心情、修养、阅历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适当联系第一单元的作文指导思想:有感而发)

  分析:课后第三题列出的重点语句,在这些句子中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鼓励学生抓住重点词汇,进行跳跃式的联想,如看到“母亲”就联想“摇篮”、“温馨”、“安详”或“家园”、“故乡”、“祖国”等,从词汇练习中明确作者的感受,分析中请学生保持求同存异。

  五、感悟与联想

  欣赏关于星空的不同风格音乐(温柔浪漫的、平静自然的、凄楚哀伤的),注意用心感悟音乐中流露的情感,听完后发表自己的感悟。

  看星空图片,充分发挥联想和想象,结合音乐欣赏中的感悟,运用学到的修辞手法,完成以繁星为主题的写话练习。

  设计特色: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实践,从听说读写等多方面锻炼学生能力。不拘泥于知识的系统与完整,强调联想与感悟,课堂开放而有活力,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19285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