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课前预习 > 初一第七课最后一课预习教案(2)

初一第七课最后一课预习教案(2)

时间: 素雯896 分享

初一第七课最后一课预习教案

  初一第七课最后一课预习教案第二课时

  一、预习

  1.细读课文,从韩麦尔先生的言行分析韩麦尔的人物形象。

  2.思考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四题。

  二、导人

  上节课,我们分析了小弗朗士的思想感情发生的变化以及变化的原因。其中变化的原因之一是他有一个好老师——韩麦尔先生的一言一行对他有着巨大的教育作用。这节课我们重点从韩麦尔先生的言行,分析这个人物的形象。

  三、正课

  1.质疑:在最后一课里韩麦尔先生为什么穿上了他那件挺漂亮的绿色礼服,打着皱边的领结,戴着那顶绣边的小黑丝帽?

  讨论并归纳: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时,穿上节日盛装,是为了纪念这最后一课,是为了表示对就要失去的国土的敬意。他在就要离开自己服务了四十年的学校,他和自己的学生就要对自己祖国的语言做最后的告别时,他是万分悲痛的,但他在强大压力之下保持着自己的镇定,维持着自己完美形象,表现了他高贵的气度。

  2.质疑:韩麦尔先生对小弗朗士的迟到,不会背分词用法也不责备,而是深深的自责,并对阿尔萨斯人的直率批评表现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韩麦尔对大家的批评以及深深的自责,还有对孩子们的谆谆告诫,表现了韩麦尔先生恪尽职守、道德高尚,有着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感情。

  3.质疑: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又说“我们必须把它记在心里,永远别忘了它,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韩麦尔先生高度赞美法国语言表现了什么?监狱大门比喻什么?钥匙比喻什么?全句的含义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韩麦尔先生高度赞美法国语言,表现他的爱国感情。“监狱大门”比喻普鲁士侵略者对法国人民的统治和封锁;“钥匙”比喻法国语言。这句话的含义是:掌握祖国语言,可以激起人民的爱国意识。从而团结起来,打击普鲁士侵略者,求得民族的解放。

  4.质疑:听了韩麦尔先生的这两句话,你对自己的母语有什么新的认识?

  参考答案:这段话包含几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民族语言是一个民族的标志。亡了国的人民,如果还说着自己的语言,保留着自己的文化。实际上就说明这个民族没有彻底灭亡,还在以自己的方式生存着。如果一个民族完完全全丧失了自己的语言,那么,它就几乎失去了它生存的土壤。 ’

  其次,民族语言还能使民族内部产生凝聚力。人们把一个民族在千百年共同生活经历中形成的语言称做“母语”,意味着语言对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的哺育作用。亡了国的人民,如果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守住自己民族独特的文化,这个民族的人民之间就永远存在向心力,不论异族的统治多么严酷,这个民族的人民怎样被分离,民族的精神文化随时可以把他们团结到一起来。侵略者只能奴役其身,不能奴役其心。正因为如此,普鲁士政府在军事占领阿尔萨斯与洛林之后,就马上强迫当地学校取消法语教学而改教德语;同样,在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占领我国东三省之后,也是不遗余力地大肆推行日语教学。他们都是出于同样的目的——在军事占领之后开始语言文化的侵略奴役!因此,可以说对一个民族的军事占领还不是真正的占领,只有通过语言文化的殖民化才能实现对一个民族真正的占领和征服。但这,往往是最困难的。

  这就是韩麦尔先生所说的这句话的重要意义。

  5.质疑:“我每次抬起头来,总看见韩麦尔先生坐在椅子里,一动也不动,瞪着眼看周围的东西,好像要把这小教室里的东西都装在眼睛里带走似的”,猜想一下,韩麦尔先生此刻在想些什么?

  讨论并归纳:这是他服务了四十年的地方,他对这周围的一切,对这些天真无知的孩子,对最明白、最精确的法语怀着深深的眷念之情,他多么舍不得离开这里。然而普鲁士侵略者强迫阿尔萨斯和洛林人民学德语并赶走他,这些侵略者多么可恶!这使韩麦尔先生对侵略者怀着强烈的愤怒之情。

  6.质疑: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课为什么‘‘从来没有这样耐心讲解过”“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东西在他离开之前全教给我们,一下子塞进我们的脑子里去?”

  讨论并归纳:表现韩麦尔先生恪尽职守,具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责任感,表现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7.质疑:下课时,韩麦尔先生为什么“脸色惨白”?

  讨论并归纳:脸色惨白是他内心悲痛的表现,因为,教堂的钟声宣告最后一课的结束,号声暗示着德语将要代替法语,这两点是对韩麦尔先生的沉重打击。所以他脸色惨白。

  8.质疑:÷他转身朝着黑板,拿起一支粉笔,使出全身的力量,写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韩麦尔先生写两个大字,为什么要使出全身的力量?

  讨论并归纳:因为他把对祖国强烈的爱、对国土沦亡的无比悲愤都融进这两个字,感情极为强烈,它集中体现出韩麦尔先生的爱国主义精神,表现了他对祖国必胜的信念。

  9.质疑:韩麦尔先生下课时为什么“呆在那儿,头靠着墙壁,话也不说。只向我们做了一个手势”?

  讨论并归纳:因为韩麦尔先生面对祖国被占领的残酷现实陷入极大的痛苦之中。

  10.质疑:小弗朗士为什么感到先生形象“从来没有这么高大”?

  讨论并归纳:小弗朗士从韩麦尔先生的言行,感到他对祖国的热爱,对失去祖国的痛苦心情。韩麦尔先生的爱国精神,使小弗朗士觉得他的形象高大了。小弗朗士感受到韩麦尔先生不仅是一位好老师,而且是一位伟大的爱国志士。

  11.质疑:文中多次提到普鲁士兵的操练,镇公所的布告牌,普鲁士兵的号声,描写这些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讨论并归纳:这是环境描写,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普法战争。

  四、小结

  本文是一首爱国主义的交响曲。对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的描写是这首交响曲的主旋律。文章通过对小弗朗士和韩麦尔先生言行、心理的描写,刻画了两个人物的典型形象.他们是千千万万普通法国人民的代表。在他们身上,表现了法国人民同仇敌忾,抗击敌人的决心和信心,反映了法国人民深厚的爱国感情。

  五、作业

  1.完成课后研讨与练习二、三、四题。

  2.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初一第七课最后一课预习教案相关文章:

1.2017七年级语文第11课窃读记预习教案

2.《最后一课》优秀教案设计

3.初中语文课文第九课预习教案

4.最后一课的优秀教案

2325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