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课前预习>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小男孩预习教案(2)

时间: 素雯896 分享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小男孩预习教案第二课时

  一、课文学习

  1、作者简介和题目解说

  【明确】本文作者魏志远,1952年出生,四川成都人,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以为你不在乎》等,本文就是选自这部集子。

  小男孩是小说的主人公,他是一个天真善良、聪明细心而又寂寞、孤独、无助的儿童形象。本文以小男孩的行踪为线索,清晰详细地小男孩在妈妈的逼迫下不得不去找爸爸要生活费的全过程,反映了当今社会父母离异给孩子心灵上带来的伤害和生活上的困苦。

  2、本文的作者仿佛是在不动声色地讲述一个与他毫不相干的故事,你认为是这样的吗?说说你是从课文的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明确】 此题重在理解本文写法上突出的特点:一、是采用第三人称;二、是在写作中不动声色、不加渲染地叙述。具体理解如下:

  (1)选取恰当的叙述角度。

  爸爸妈妈离婚了,妈妈要九岁的小男孩去爸爸那里要生活费,妈妈说,要是爸爸不给钱,我们连这个月的生活费都没有,为此小男孩被妈妈逼着去向爸爸要钱。这是一个凄楚、悲凉的故事。按一般的写法,都会将作者的同情融入到作品的叙述之中,流露在纸面上,然而本文则不然,作者把这种同情深藏在故事背后,采用第三人称,客观地、不动声色地记录事件的过程。因为作者知道故事本身准会赢得读者最大的同情,任何过分的渲染和抒情都是多余的。

  (2)注重细节描写。

  作者选取第三人称,不动声色地作客观叙述,按常理来说,很难打动读者,可由于作者叙述中始终关注每个细节,不惜笔墨写好每一个细节,时故事越发真实感人。比如写小男孩初次来到九号门前那种紧张的心理:就要见到爸爸了,一面是默默念妈妈的话,生怕完不成任务,一面是害怕见到爸爸生气的样子,矛盾心理使他的心跳很快。这里作者没有一丝多余的渲染,但恐怕任何一个读者读到这里都不能不为小男孩此时的孤独无助、身陷两难而生恻隐之心。小说的结尾,是飘着雨的天气,小男孩是“抹着脸上的雨水往回走”,由于没有要到生活费,他知道无法面对妈妈,只得睡在菜场的凉棚里。这一细节更突出了小男孩有父有母却近乎孤儿的悲苦命运。其实像这样的细节打开作品俯拾即是。作品正是靠这些真实而典型的细节迸发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3、在小说中多次写到小女孩和小女孩的妈妈,这对表现小男孩有什么作用?

  【明确】起衬托作用。借小女孩的幸福反衬小男孩的悲惨。

  4、文中的小男孩没有要到钱,其悲剧是怎么造成的?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认识。

  【明确】其悲剧是因为父母的离婚,也是父母没有责任感造成的。现实生活中不少离婚夫妻,只顾自己另寻新欢,不顾他们的孩子,在道义和法律上都是不可容忍的。

  5、结构分析

  (1)划分本文层次,并概括大意。

  本文共21个自然段,可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故事的起因,写小男孩在妈妈的逼迫下,不得不去向爸爸索要生活费。

  第二部分(2-11):故事的发展。写小男孩去找爸爸的路上的情景。

  第三部分(12-20):故事的高潮。写小男孩在二幢四单元九号楼找爸爸的情形。

  第四部分(21):故事结局。写小男孩因没有要到生活费而不能回家,晚上只能露宿菜市场凉棚。

  (2)结构图表:

  ┏起因――妈逼孩向爸要钱┓

  ┃发展――找爸路上的经历┃ 无所依靠

  小男孩 ┫高潮――楼上楼下找爸爸┣ 近似孤儿

  ┗结局――不能回家住凉棚┛


看过“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小男孩预习教案”的人还看了:

1.九年级上语文第七课预习教案

2.九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日出预习教案

3.语文第九课鲸的预习教学设计

4.初三上册语文第一单元预习学案以及练习题

5.人教版语文课文幸福是什么预习教案

2478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