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指导 > 《塞翁失马》公开课优秀教案(2)

《塞翁失马》公开课优秀教案(2)

时间: 炎婷817 分享

《塞翁失马》公开课优秀教案

  二.初读(6分钟)­——读准确,读通畅

  学习文言文,同学们可能感到有些困难。但“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反复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途径。这篇课文同学们作过预习,现在,老师检查一下朗读的情况。

  1.学生齐读一遍课文。要求字正腔圆,即要求字音准确,发音饱满。

  展示课件三:

  塞(sàì)翁失马 此何遽(jù)不为福乎

  其父(fǔ)曰 父(fù)子相保

  其马将(jiāng)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hào)骑 此独以跛(bǒ)之故

  堕(duò)而折(shé)其髀(bì)

  2.老师范读,学生再读。

  要求读得抑扬顿挫(要注意停顿,要分出轻重,读出语气)。

  展示课件四:

  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 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此/何遽/不为福乎?↗ 丁壮者/引弦而战

  三.再读(8分钟)——通文意,析情节

  要理解寓言故事,首先必须疏通文意,了解故事的内容。

  1.通文意:对照注释疏通文意,在自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学习。如有不懂的问题可提出来,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解决。强调下面重点词语(古今异义)的意义:

  展示课件五:

  马无故亡(逃跑)而入胡 人皆吊(安慰)之

  居(经过)数月 其马将(带领)胡骏马而归

  其子好(喜欢)骑 死者十九(十分之九,绝大部分)

  2.理关系:理清人物之间的关系。

  请指出“塞翁”、“善术者”、“其父”、“其子”、“父子”各指代谁?(如果能

  启发学生自己提出,并由此引起争论效果就更好)

  3.析情节:此故事情节可分为几个部分,请同学们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情节各部分的内容:失马——得马——折髀——相保

  4.复述故事:采用比赛形式,让学生对照图片进行复述(创造性的复述)课文,以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和故事情节,为下面研读课文作准备。

  (1)展示课件六 请男生对照“失马”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2)展示课件七 请女生对照“得马”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3)展示课件八 请男生对照“折髀”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4)展示课件九 请女生对照“相保” 的图片进行复述课文;

  四.研读(15分钟)——提问题,探寓意

  这篇古代寓言故事讲述了一个塞翁失马得马、儿子折髀、父子相保的故事,那么这个故事寄寓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味深长的道理呢?

  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分组合作讨论来探究寓言的寓意。

  1. 教师指示思考的角度

  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从塞翁对这件事的态度来看,从坏事和好事之间的关系来看。

  2.合作研讨,全班交流。

  学生可能研讨的角度:

  (1)从寓言故事情节的发展来看(福祸得失的一系列变化说明了什么道理?)

  讨论、点拨:任何事物都是发展变化的。因为祸中往往隐藏着福的因素,福中也常常预伏着祸的先机。福与祸、得与失、好与坏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应当用辩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2)从“塞翁”能沉着冷静的静观事情的变化来看(面对一系列变化,塞翁为什么能处变不惊?)

  (紧紧抓住“塞翁”那三句话来思考。也可让学生读读那三句反问句,通过揣摩语气来达到目的。)

  讨论、点拨:因为塞翁是一个“善术者”,能推测人事的吉凶祸福,他好像洞悉人间世事的变化之玄机,懂得祸福相依,利害相伴,且能转而相生的道理。因此,面对这一系列变化,他能处变不惊,沉着冷静,乐天知命,不因祸福而悲喜,不以得失为怀。正因为如此,我们认识事物应当把握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

  (3)在“塞翁”看来,坏事能变成好事,好事能变成坏事,难道就不要一定的条件就可以转化的吗?

  讨论、点拨:转化是需要一定的条件的。如果胡人居住的地方没有马,坏事能变成好事吗?如果“塞翁”之子不喜欢骑马,好事能变成坏事吗?如果胡人不入侵边境,坏事能变成好事吗?“胡人居住的地方有马”,“‘塞翁’之子喜欢骑马”,“胡人入侵边境”,这些正是好事和坏事相互转化的条件。

  由此我们可知:这则寓言通过假托“塞翁失马”的故事,寄托了这样一个寓意——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好事也可以变成坏事,世上的任何事物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简要板书,见上)

  老师可以顺势点拨:这就是“塞翁失马”这个成语的意思。与此相关的有老子所说的“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还有俗语“塞翁失马,焉(安)知非福”。(黑体字板书)

  3.质疑或激疑:

  (1)在塞翁看来,好事可变成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给我们的感觉好像好就是坏,福就是祸,难道两者之间就没有区别了吗?

  点拨:是的,尽管“塞翁”能洞悉事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但他混淆了事物之间的界限,否定了衡量事物的客观标准,陷入了相对主义的泥淖。同时,他那种随缘自适、随遇而安的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也是不宜提倡的。

  (2)尽管那些“近塞之人”他们不知道祸福相互转化的道理,但我总觉得文末以“近塞之人死者十九”来反衬“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格调低。

  点拨:当外敌入侵时,那些“近塞之人”能拿起武器,以死报国,死得光荣。而“塞翁”之子“以跛独存,父子相保”显得消极不可取。这是作者的局限性所在。

  (如有学生提出诸如此类的质疑,老师要大加表扬,因为此时正是学生迸发创造火花的时候,要备加爱护,给予肯定。)

  五.联读(5分钟)——联生活,谈体会

  你是否也有过类似“塞翁失马”的经历?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则寓言还可以给我们哪些启示。(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多角度理解寓言的寓意。)

  六、讨论、小结

  塞翁失马课后反思案例

  语文新课表明确指出:语文教育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运用规范的同时,要有意识地增强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味,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全的人格。传承民族文化,吸取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华,应是文言文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出于功利的目的,较长时期以来,教师对文言文教学以古汉语知识的传授为主要目标。在这种目标下教学形式基本上是串讲,逐字翻译,逐句讲解,然后分析课文内容。因而钱梦龙先生认为:“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面对文言文教学如此现状,那么在小班化成为当今发达教育的一种共同趋势下,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文言文教学呢?我结合《塞翁失马》这节课的教学,提出以下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情趣导入,激发兴趣

  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而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好的课堂导入能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学习动机,引起学生注意,迅速集中思维。孔夫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而课堂的导入至关重要。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我没有特别的天赋,我只有强烈的好奇心”。我们的教学对象是十三四岁的少年,他们求知欲望强,喜欢新鲜,喜欢探究,喜欢竞争。在本课教学的引入环节,我利用寓言图片导入新课。抓住中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采用竞赛方式,让学生抢答。而形象生动的图片又为他们所喜闻乐见。上课伊始就营造了活跃的学习气氛,同时激活学生的知识积累,驱动本节课的任务完成。这样,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课堂,从而激发学生的兴奋点,为学生进入新一轮学习打下了良好的认知与心理准备。

  二、反复吟诵,读出情趣

  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最佳方法。通过反复吟诵,在诵读过程中感受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悠悠古韵,体会先人们流淌在血脉里的绵绵情怀。古人早就说过: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朱熹对此也有过精辟的解释:“大凡读书,须是熟读,读熟了自精熟,精熟后理自见得。如吃果子一般,劈头方咬开,未见滋味便吃了;须是细嚼嚼烂,则滋味自出,方始识得这个是甜、是苦、是辛,始为知味。”所以说,文言文的课堂教学必须加强诵读教学,并把其作为重中之中,要从以老师讲解为主转变为学生练习诵读为主,把讲翻译、谈语法转移到指导学生诵读上来。如果让学生事先对课文进行了熟读,甚至达到了成诵的程度,他们自会从诵读中感知和领悟。在本课教学时,我采用了不同的朗读方式:组内自由朗读,全班大声齐读,一生范读;加标点读,去句读读。在反复诵读中去体味语言的韵味,训练语感;在反复的诵读中,让词语、句篇进入头脑中的语言仓库。

  学生在读的过程中理解语音、语义,在读的过程中增强语感,在读的过程中熟悉文章的内容要点,在读的过程中逐渐体会作品的艺术形象和思想感情。为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

  三、小组合作,自主学习

  美国学生行为咨询专家格拉塞指出:学校是满足学生需要的最主要场所,学生到学校里来学习和生活,主要的需要是自尊和归属。小班化教学,为充分展示学生自己独特的才能和个性创设了舞台,更好地促进了学生自由、主动、健康地发展。文言文由于和时代相距甚远,晦涩难懂,加上需要学生识记的知识点比较多,学生学习起来有很大的困难。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文言文,相对来说可以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减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畏难情绪,小组学习能充分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在学习《塞翁失马》一文时,我先把学生按照语文基础好、中、差有机组合,高层学生带动低层学生,利用小组采用不同形式诵读全文,并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自主学习。小组内成员利用各种参考串译全文,合作疏通全文的词句。课堂中,教师只是解难释疑者,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平等的对话者之一,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帮助者。

  小组合作互动学习取代教师的单向讲解,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四人小组内不同层次学生的互帮互学,给他们提供开展互助学习的场所和机会,在小组中相互交流、彼此尊重。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求知欲,培养自学能力,从而保证小组协作学习的顺利进行。

  四、授之以渔,实践迁移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有“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能运用已学过的文言文知识,形成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文言文教学中,更注重学法的指导,注重知识的迁移。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文言文知识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系统。在课堂教学时,要及时归纳总结,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如学生在翻译“丁壮引弦而战”的“引”时,引导学生回顾曾经学过的《陈太丘与友期》中的“下车引之”的“引”意思相同,均是“拉”之意。并让学生明白将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时,要将省略的部分要补充完整。长此以往,学生就会打下坚实的文言文基础。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把课内学到的文言文知识运用到课外,学会迁移,才能够较好地阅读其他浅易文言文。因此要适量地选取浅显的有意义的课外文言短文作自我训练。课外阅读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加固和补充。完成了教学任务后,应注重教给学生辨析的方法,总结规律,选择一些与课文深浅程度相当的有注释的文言作品,作为课外阅读材料要求学生阅读,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文言知识迁移到阅读实践中。经常积累,课外文言文阅读能力定会有所提高。

  当然,文言文教学更要注重“言”“文”并行,在本堂授课中,有文言割裂之嫌。文言文要教得基本到位,“言”和“文”一定要融合在一起。本课教学时仍是先梳理文言知识,然后再读、赏、悟。而在主题的挖掘上,也未对塞翁的思想的局限性进行有效地引导。

  文言文教学任重道远,需要我们不断摸索创新。


猜你喜欢:
1.大班公开课天气优秀教案

2.大班《我长大了》优秀教案设计

3.大班活动《迎国庆》优秀教案

4.《从现在开始》优秀教案设计

5.爱莲说优秀教案设计

1580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