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学习方法>通用学习方法>学习方法指导>

数学物理方法学习指导方法有哪些

时间: 欣怡1112 分享

  很多同学都反映说初中数学和物理难学!它难在哪里,如何去克服呢?初中物理打好基础是关键,说到打基础,如何才能打好呢?以下是学习啦小编分享给大家的数学物理的学习方法的资料,希望可以帮到你!

  数学物理的学习方法

  如何学好数学和物理,结合我们整理的笔记,给大家一些实用的建议。数学和物理都是很强调逻辑强调推理的,学好数学和物理必须三条腿走路,第一是抓住基础知识点的掌握和解题方法技巧的积累,要在头脑中形成方法库、例子库,且绝对不能拘泥于常见的方法技巧,例如今年新课标全国卷物理就考到了动态圆法解决静力学力的变化问题这种问题。

  以今年那道物理选择题为例,高考的考试说明里说要考受力分析问题,但是并没有具体说明会用到什么方法,可以是动态三角形法,可以是动态圆法,也可以是正交分解法,函数解析法,甚至还有其他特殊的方法,但是考试说明里不会具体指明上述哪些方法是考纲要求的,只是说明受力分析是高考必考的考点而已,具体考题用到哪种方法就要看命题人的心情。所以,在牢牢掌握最常见的解题方法技巧的基础上,必须适当地进行扩充知识点和解题方法技巧,以应对高考的不确定性。

  所以,我们在各科笔记里也扩充了很多其他教辅书里不常见甚至是没有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技巧。例如数学的要用到罗必塔法则的参数分离问题,利用拉格朗日中值定理、泰勒展开与泰勒不等式证明不等式,椭圆抛物线双曲线特殊几何性质的结论、证明与应用,焦点弦焦半径焦点三角形在解析几何中的应用等等其他教辅书中不常见的问题。还有物理的自锁条件、摩擦角、动态圆法与正弦定理解析法判定力大小变化、第二第三宇宙速度的推导与应用、卫星发射变轨与追击相遇问题、机械能不守恒的典型情况、对称法割补法高斯定理法求场强、动态圆法处理磁场问题、牛顿第四定律(动量)法处理电磁感应问题等等这些其他教辅书中不常见的问题。

  当然,除了各科必要的扩充,对最基础最常见的解题方法技巧的归纳也是必不可少的。例如我们每一章每一课都会把这里会遇到的解题方法技巧归纳的很细致很全面,每一个专题后面还有对高考一类题型的解题方法技巧的整体归纳,例如数学笔记的不等式证明方法归纳、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导出方法归纳、排列组合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与概率分布列综合题解法归纳、几何法向量法在立体几何大题中不同情况下哪个更好用、不好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的立体几何题怎么强行建立坐标系用向量法让想要用几何法为难学生的命题人气死等等,物理笔记里除了每一课每一章的解题方法技巧以外更是按照物理模型对题型做了更详细的归纳,例如滑块问题、传送带问题、双杆切割问题、最小磁场面积问题、电容器充放电与接地问题、几个电学实验的电路图与变式误差分析实验创新等等。要学好数学和物理,必须要多对不同题型进行归纳,牢牢掌握各种解题方法技巧,并举一反三。我们整理的笔记里对常见的、不常见的解题方法技巧都做了梳理,例题选自近几年全国各地高考真题,推荐高一高二新课的学习和高三复习使用哦。

  第二条腿,就是刷题。看各种解题方法技巧的笔记和参考书是基础,其次还是必须要大量做题才行的。学习必须克服两个字:懒惰!有些同学问我你们高新一中的学生高三一轮复习时候做多少题啊?说出来真的吓死人,连我现在都不知道当时的那段时间是怎么度过的。我们一个人一科就有七八本一轮复习的练习册,而且都是题量很大的那种,比如《53》《高考题库》(约700页一科)《高考好题》(约500页一科)《600分700分》《一本》《步步高》《王后雄》等等,还有老师印的作业、网上下载的题,而且我们从一轮复习就开始隔几天各科做一份套卷,一直坚持到高考前,数学物理两科一天做的题目数量少于600道是不可能的。当然,我们也不是那些资料上所有题都做,也是挑着做,没见过的和很长时间没有做过的类似题目才会做一遍。有些同学每天写完老师留的作业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看笔记看参考书看不进去最好的方法就是刷题,刷到哪里卡住了就复习那块儿的知识,数学和物理两科没有至少两本自己的一轮复习练习册的同学的一轮复习绝对是有问题的,高一高二学新课时候没有两本自己的同步版的练习册也是有问题的,我们学校的同学从高一就开始很少买同步版的练习册了,从高一就开始做高三一轮复习的练习册了。一轮复习做多少题都不为过,多多益善。

  第三条腿就是纠错,英数理化生五科必须要有自己的错题本,错题本制作方法请在公众号里回复“纠错本”哦,微信会自动回复往期关于纠错本制作方法的原创文章。我们整理的《高中经典易错好题》里的题目就是来自于我们高中三年做过的浩如烟海的练习册里我们做错的题目、典型题、好题等等,以及近几年全国各地模拟题中的新题、好题等等,也正是因为我们当年做了很多题,所以我们在做题上最有经验了。高中经典易错好题有一定难度和综合性,适合高二党和高三一轮复习做练习用。

  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技能

  (1)矢量三角形法

  该法是利用矢量三角形与几何图形的相似关系,或者矢量三角形与方位三角形之间的相似关系,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在力学与运动学中,常用该法解决力矢量和速度矢量的合成与分解。例如,当物体受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保持平衡时,可以将该三力首尾相连构成一个封闭三角形,如果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可以利用止、余弦或止、余切关系解决问题,若此三角形为普通三角形,则可先推断几个角的值,然后利用止弦定理或拉密定理求解。另外,在运动学中,速度、加速度的合成或分解与受力分析非常相似。

  (2)正交分解法

  就是利用直角坐标系,把各个共点矢量分解在两个相互垂直的坐标轴上,从而把矢量运算简化为代数运算的方法。该法主要适用于静力学中多于三个力作用的平衡问题和动力学中多于两个力作用的问题。

  止交分解法的主要技巧在于如何建立直角坐标系。坐标系建立的最根本原则就是使未知力落在坐标轴上,并尽可能使较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从而方便计算。一般来说,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应与一个坐标轴一致,因为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在静力学中,水平面上的物体一般取水平方向为x轴更加方便。

  (3)作图与列表

  这种方法就是利用物理模型,把已知条件转换成简单的图表,形象地描述山问题的情境或过程,通过分析比较或简单运算,从而获得止确结论的方法。例如,把实验的数据填入表格或者标示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上并且描出变量之间关系的曲线,从而发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具体关系。

  (4)估算法

  就是根据一定的物理模型,对物理问题的结果进行大致推算的方法。例如,在热学中我们要估算分子的直径,我们采用的是“油膜法”,将一滴油滴到水面上让它尽可能地铺开,使它形成一层单分子油膜,测山油膜的面积,最后用油滴的体积除以油膜的面积即得到油分子的大致直径。表面看来,估算的时候,仿佛条件不够,但实际上已经反映出了其主要物理特征。

  (5)微分析法

  微分析法又叫微元法。就是先将研究对象分割成许多微小的单元,或从研究对象上选取某一“微元”加以分析,从而解决问题的分析方法。微分析法的优点在于化曲为直、化变量为常量,并使难以确定的量转变为容易确定的量。例如,在静力学中求均匀分布的铁链中的张力;求磁场或电场中圆环形导线中的张力;求流动的水或风转化为电能的功率的问题,都是运用微分析的方法求得的。

  (6)一题多解法

  一题多解法就是利用数学上存在的一题多解的现象来解决物理学中的一题多解的问题。物理运动的多样性,是物理问题一题多解的根本原因。在考虑一个问题是否多解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欠量在空间是否有存在多个方向的可能;标量是否有正、负区别;成像是否存在虚实;运动是否有重复性;图像是单调变化还是双向逼近;等等。例如,静力学中受静摩擦力作用的物体,由于静摩擦力有两种可能的方向,所以,与之对应的使物体保持平衡的外力也就有两个解;再如,求竖直上抛的物体距山发点距离为h时所用的时间,在这里距离达到h的点有两个,一个在抛出点的正上方,一个在抛山点的止下方,在止上方时还可能有往返的问题,所以,有可能得到3个时间值。

  中考物理指导方法

  1、重视观察和实验

  物理现象在自然界中很普遍,与同学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例如同学们游泳,就是利用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这一力学原理。例如同学们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大气压的帮助,才能“水往高处走”。同学们认真的想一想,我们所学的物理知识其实就发生在我们身边,在我们不经意的日常生活中。既然如此,那为什么我们还感到物理难学呢?这是因为平时我们对发生在身边的物理现象并不在意。就像一个人每天爬楼梯到楼上上课,问他楼梯有多少级,他不会知道,因为他重未留意。同样,平时我们不注意观察物理现象,当学到与之相关的物理现象知识时,就只有模糊印象,这很不利于理解抽象的物理概念。所以,平时细心地观察物理现象是学好物理的首要一步。

  但是,任何物理现象的发生,都有原因的,并不是凭空而来。究其原因所在,是学习物理的重点,也是难点。同学们往往就难在这个原因上。这就需要我们用一些手段和方法找出这个“原因”例如用数学的方法,逻辑的推理,实验的方法。其中许多原因是通过实验得出的,例如,通过“水的沸腾”实验研究得出:“气压不同,水的沸点不同;气压增大水的沸点升高;气压减小水的沸点降低。”又如在做串,并联电路的实验后得出的结论是:“串连电路的各处电流相等;并联电路的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的电流之和”可见,通过实验来弄清物理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很重要的。

  因此建议:老师做实验时,同学们应该认真观察,积极参与,不懂就问,把实验的来龙去脉弄清楚。有条件或者自己创造出条件把实验做一遍。由上知道,要学好物理知识,就要重视观察和试验。

  2、细心挖掘概念和公式

  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在物理教学中不少同学忽略了产生力的条件,物体间发生作用,同时产生了力,而是凭空想象一个物体也可以产生力。或认为物体间先发生作用,后才产生力。二是对概念和公式的一味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问题的联系。例如有一道浮力题:一个体重为10N的木块,体积为0.002m3,当它浸在水中时,受到浮力是多少?”有些同学认为:V排=V木,直接运用浮力公式F浮=p水gV排求出错误的浮力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物理公式的记忆。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在解题中应用呢?

  3、重总结想死的类型题目

  总结,很多同学以为这是老师的事,其实这个工作,不仅仅是老师的事,我们的同学也要学会总结。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了哪些常见的解题方法,还有哪些类型题不会做时,你才真正的掌握了物理这门学科的窍门,才能真正的做到“任它千变万化,我自岿然不动”

  当然,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好,越学就会越不懂的该如何去做了。同学们会发现,有一部分同学天天做题,可成绩不见进步,有的不升反降,其原因是什么呢?就是,他们天天都在做重复的工作,很多相似的题目反复做,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却不能专心攻克。久而久之不会的题目还是不会。

  因此,做好总结和归纳,将题越做越少,不懂就请教老师或会做的同学,或寻找参考资料,将一个个新问题拿下来,这才是最好的物理学习方法。

  4、收集典型错误和不会的题目

  我们都懂得在学习中最难面对的,就是自己的错误和困难,但这恰恰又是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我们在做题时,有两个重要的目的:一是,将所学的知识点和技巧,在实际的题目中进行演练。另外一个是,找出自己的不足,然后弥补自己的不足。而我们在做习题时,只追求做题的数量,随便应付作业了事,而不是追求解决问题所出现的方法,更不用说收集自己在解题中的错误了。因此有些同学说:“老师,平时的练习或测试我一看好像会做的,但要写出时就是不会下手,你一提示我就会了。”

  主要原因是没有做好收集自己的典型错误和不会做的题目的工作,一旦你做好了收集的工作,你就会发现,过去自己有很多的小毛病,而这些毛病反复在出现;过去你认为不懂的那些问题,现在就会发现原来是这几个关键点没有解决。

  因此,我要说:做题就像挖金矿,每一道错题都是一块金矿,只有发掘冶炼你才有收获。

  5、不懂的问题积极提问

  一个人不可能对任何问题都懂得,但当我们发现了不懂的问题,一定要积极向他人请教,这是很平常的道理,古人还不耻下问呢,而我们很多同学就是做不到,原因可能有两方面:一是对问题的重视不够,不求甚解,或教师明天还会讲的二是,不好意思,怕问老师被训,问同学被同学看低。抱着这样的心态,学习任何东西都不可能学好。其实老师或同学都会很乐意帮你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你要正确的面对自己。

  我的意见是:和老师同学们一起讨论是一种非常好的学习方法。一个比较难的题目,经过与同学们讨论,可能就会获得很好的灵感,从对方那里学到好的方法和技巧。需要注意的是,讨论的对象最好是水平相当的同学,这样有利于大家相互学习,而“闭门造车”只会让你的问题越来越多,当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造成你对物理失去兴趣,直到无法跟上学习的进度,慢慢消沉下去。因此,“勤学是基础”,“好问是关键”。

  6、注重实战经验的培养

  考试本身也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一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会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安排不合理,总感觉时间紧,不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要注意调整,同时也要经历考试来磨练。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合适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而做题速度慢的问题,就需要在平时的做题中解决。自己平时做题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完成的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张。

  建议是:把“做作业”当成考试,把“考试当成做作业”。

  阅读物理教材也是掌握物理知识的非常重要的方法。只有真正阅读了物理教材,才能较好的掌握物理语言,提高自学能力,一定要改变只做题不看书,把课本当成查公式的词典的不良倾向。阅读课本,也要争取老师的指导。阅读当天的内容或一个单元、一章的内容,都要通盘考虑,要有目标。

  一切物理知识都来源于现实生活中,同时,现实生活中许多问题都要用到物理知识来解决。任何方法的使用,最重要的是有效。同学们在学习中千万要避免形式化,一定要追求实效。当你有了丰富的经验和扎实的物理基本功,一定可以学好中学物理。

3685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