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学习方法 > 通用学习方法 > 学习方法指导 > 说屏教学反思

说屏教学反思

时间: 慧珍791 分享

说屏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对不言而喻,每位教师都应该从每一节课程中总结反思,获取经验和教训!以下是由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的《说“屏”》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说“屏”》教学反思(一)

  《说“屏”》是一篇科学小品文,而且可以说是散文化的说明文。\'屏风\'这种事物,在我们现代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常见了,但是在古代,屏风却是一个既具有实用功能,又具有审美艺术性的一种事物,想通过学习此文,让学生了解古代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为了达到以上几点要求,首先,在备课环节,我明确了两个目的:第一,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有关\'屏\'的知识;第二,明确说明文的相关知识,提高阅读说明文的能力。因此,在开课,就创设了很好的情境,我出示了故宫博物院太和殿(金銮殿)朱漆方台上雕龙御座及其背后雕龙屏的图片,接着又出示了一组屏的图片,并让他们谈感受。这一环节,不仅让学生对屏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激起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兴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语言组织、运用和表达的能力。 其次,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以强来带弱。例如,在探讨文章的说明方法这一环节,我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组织讨论,互相交流研究,并辅以一定的鼓励措施(小组加分),这样,凭着集体的力量,不仅可以节省去指点每个不懂的学生的时间,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在学习中的团结合作精神,自主探究的意识。 最后,在教学中,能与学生进行平等的对话,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尽量表现得和蔼亲切,语言上尽量做得柔中有刚,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松、活跃的语文课堂气氛,同时,这样一种氛围也是给学生的很好的鼓励和动力。

  本节课也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屏风的图片后面的同学看不太清楚,同时在这一环节上花的时间也稍多了一点。在朗读这个环节上,我采取的是教师配乐朗读全文而没有给学生机会去锻炼自己的朗读,正因为学生没能充分的读,在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上也受到了影响。在这个环节,如果能教师范读一段或两段,剩下的部分让学生自己来完成,我想,这种效果会更好,课堂气氛也会更热烈。在学生质疑、解疑过程中,教师干涉得过多,如果能放手让学生自己纠正错误,那样彼此的印象会更深刻。 语文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要教好语文,学生更要学好语文,“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愿在以后的自我改善中取得进

  《说“屏”》教学反思(二)

  《说"屏"》是一篇自读课文,是园林艺术专 家陈从周教授为现代中国的建筑师、家具师们写的,希望他们“能有超越前人的创作”,故特别强调屏风的文化价值,这在文末一节就有明白的交代。作者和编者都在告诉我们,这篇文章不是一般的说明文,它有强烈的抒情性,又富有文化内涵,谈的是器物文化,就是“先人善于在功能与美感上做文章”,这正是本文的艺术个性所在。所以本文的重点不是“知识”而是“诗意”。

  文中已指出,中国的屏风富于文化内蕴,就是实用性与艺术性并重,这反映了中国的民族文化特性。课前学生还没有接触过说明文,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注意对课文“浓郁的抒情笔调”的关注,在我看来,本文的特点就在于作者将屏风放在自己从小到大的生活情境中写,并总是尽可能与自己对屏风的感受处处联系,所以感性的因素在文中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在指导学生时,我主要抓住以下三:一、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二、感受文中浓浓的诗意和韵味;三、感受作者对屏的深厚情感。

  让学生对屏风特征的把握,我特别创设了情境。重要的是,我要设计好引导学生思考的问题。注重引导。让课文的学习更加的简单化,条理化,深刻化。在感受文中浓浓的诗意和韵味时,课前我让学生查阅并搜集有关屏风的图片和诗词,在赏析完文中的诗文后,当堂诵读、点评。目的是让学生再次认识并感受屏风之美、诗文之美。而本文作者的情感的感受可以让学生通过具体语境去体会。

  《说“屏”》教学反思(三)

  因为受昨天运动会影响,今天我改变了教学进度,先教学《说“屏”》。

  因为多媒体出现故障,我没有按集体备课的设计教学。《说“屏”》是一篇自学课文,教学中我分四步进行。

  第一:学生自学,掌握字词,独立思考课后第一题两个题目,并把答案写在题目后。

  第二:小组讨论,利用报纸《说“屏”》课文助读解决自己的问题。

  第三:老师讲两个地方,进行说明文方法指导。

  第四:完成练习。

  在教学中,我只讲了两个地方:

  其一、“屏风”有什么特点?我指导学生抓住这句话:“因为研究古代建筑,接触到这种似隔非隔、在空间中起着神秘作用的东西,更觉得它实在微妙。我们的先人,擅长在屏上做这种功能与美感相结合的文章,关键是在一个“巧”字上。”抓住这句话中“这种东西”和“这种文章”的修饰语,准确把握“屏风”的特点。

  其二、“屏风”的作用。我指导学生抓住这句话:“既起分隔作用,又是艺术点缀,而且可以挡风。而空间上还是流通的,如今称为“流动空间”。抓住其中的关联词,把握室内置屏的四个作用。

  我认为自己这堂课讲得很少,可指导很到位。说明文语言准确,我认为说明文教学应指导学生抓住说明文中的一些关联词,修饰词是把握说明文内容的一个好方法。

775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