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方法百科>保健治疗方法>

皮肤血管炎治疗方法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皮肤血管炎多发生在青壮年,那么,对于这种疾病往往有哪些治疗呢?下面学习啦小编就和大家分享皮肤血管炎治疗的相关知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皮肤血管炎症状

  皮肤性血管炎损害均先见于两小腿,尤其是小腿的下2/3,呈散在分布,不限于伸面或屈面。在反复发作过程中逐渐累及大腿和臀部,偶有累及前臂者,以大腿下部两侧为多。患者先感局部疼痛和压痛,而后触及皮下结节,数目常在10 个以内,当其他部位受累时,不仅损害数目增多,并因部位不同,损害形态亦稍有变异。一般约为蚕豆至杨梅大小,边缘可触及,中等硬度。

  初发损害较小而位置较深,故多呈肤色,或为淡红色至鲜红色,随着持续时间延长,红色可加深。在3~4 周内,红色先退,残留轻度色素沉着斑,而结节损害完全消退则较晚些。有一种比较特征的损害,其持续时间较长,较前述损害稍大些,呈紫红或暗红色,中央皮肤光滑发亮,甚至脱屑,或有柔软感,但从不破溃,吸收后亦无皮肤萎缩凹陷现象。臀部和大腿损害位置均较深,一般较硬,皮肤不红或呈淡红色,多数只可触及。外踝后损害为扁平状的圆形硬结,皮肤颜色为淡红,周围组织水肿明显。所有损害均散在分布,少见扩大融合倾向者。

  全身性症状依发病缓急而不同,一般是困倦不适,或食欲不振。多数病例不发热,少数病例下午低热,劳累后升高;或有在结节发作之前后几天内高热的。较特别的是少数患者午后畏寒甚至寒战,继以发热,午夜出汗退热,次晨如常。无持续高热病例。在损害发作期下肢酸软无力,肌肉胀痛。若损害数目较多,小腿下部可出现轻度水肿。四肢大关节游走性疼痛,以膝关节为多,无红肿及功能障碍。

  皮肤血管炎西医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1.皮质类固醇激素 常服用泼尼松40~60mg/d,待病情得到控制后,可逐渐减量至维持量。

  2.抗生素 可选用红霉素、氨苄西林、先锋霉素等抗生素治疗。

  3.免疫抑制剂 可口服环磷酰胺1~3mg/(kg?d),常与皮质类固醇激素并用。

  4.其他 对治疗效果不显著者,可应用氨苯砜,100~150mg/d,口服。

  皮肤血管炎的中医治疗方法

  (1)辨证诊治

  1)湿热阻络证:以皮肤损害为主,表现为紫癜性丘疹、血疱、溃疡,伴有关节疼痛,大便溏薄,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治宜清热利湿,解毒通络,方选四妙散、四妙汤加减。若皮疹色紫红、热象明显者加紫草、茜草凉血清热;下肢肿胀明显者加车前子、泽泻、泽兰利水消肿。

  2)热毒聚结证:发病急骤,下肢、躯干泛发紫癜样丘疹、坏死性溃疡,色紫红、灼热疼痛,伴有发热、乏力、咯血、便血,舌质红绛,苔黄燥,脉数,治宜清热解毒,凉血化瘀,方选犀角地黄汤加减。若下肢肿胀加土茯苓、生薏苡仁除湿利水;关节疼痛者加海风藤、秦艽祛风清热利湿;腹痛明显者加延胡索、川楝子行气止痛;溃疡脓多者加黄连、蒲公英、白花蛇舌草、天花粉清热排脓。

  3)气虚血瘀证:皮疹反复发作,留有色素沉着、萎缩性瘢痕,或溃疡经久不愈,腐肉不脱,新肉难生,伴有气短、纳少、倦怠、头晕,舌淡或有瘀斑,脉细涩无力。治宜益气化瘀,清解余毒。方选补阳还五汤合四妙勇安汤加减。伴有结节久不消退,加川贝母、夏枯草、白僵蚕化痰散结;若溃疡痛甚者加乳香、没药活血止痛。

  4)阳虚寒凝证:病程日久,反复发作,畏寒肢冷,面色苍白,皮疹颜色灰暗,结节日久难消,脓液稀薄,新肉不生,下肢浮肿,腰膝酸软,舌质淡胖,苔白滑,脉沉细,治宜温阳散寒,利湿化瘀,方选阳和汤合参苓白术散加减。若溃疡脓液稀薄日久难敛,肉色灰暗,宜加鹿角霜、阿胶、龟甲胶温阳和血生肌;若脓液秽暗而腥臭者加忍冬藤、土茯苓以解毒利湿。

  (2)外治疗法红斑、风团、丘疹、紫癜者用三黄洗剂外搽;溃疡面可涂以生肌玉红膏或外敷朱红纱条(朱砂、红粉);结节用紫色消肿膏或黑布药膏敷患处。

  在变应性皮肤血管炎治疗上采取缓急三期分治的原则,即急性活动期治以祛邪法,好转缓解期治以活血生新法,恢复稳定期治以扶正康复法。奚老认为,皮肤变应性血管炎的发病与邪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在治疗上不能单纯从血瘀的表象出发,而应穷本溯源,明辨治疗上的关键“邪”。本病大多为风热、血热、湿热之邪人络为患,邪盛致瘀,最终导致血络受损,脉络痹阻,气血瘀滞而引发各种血管炎症状。证属风热者多兼夹关节肿痛;血热者以紫斑、血瘀为主;湿热者多表现为肢体肿胀、渗液。三邪可单独致病亦可相互兼夹为患。进而总结指出了变应性血管炎“因虚招邪,因邪致瘀,因瘀致损”的病理演变规律。

  在急性进展期,紫红斑块、水疱、血疱、溃烂、渗液、烧灼痛、风团等皮损呈急性进行性加重,甚至发生出血性水疱、大疱、坏死性皮炎,并伴有发热、关节痛、头痛等全身症状,证属“邪盛”为主,宜辨邪的性质为主。好转缓解期,血管炎变化趋向好转缓解,水疱、血疱逐渐吸收,渗液减少,溃疡、坏死局限稳定,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此期为邪退生新、正虚邪留阶段,宜辨虚、邪的性质为主。恢复稳定期,血管炎变化大部消退仅遗留瘀斑、结节、溃疡,经久不愈,并伴形体消瘦、四肢乏力等全身症状,本期为邪去正虚,旧病未净阶段,宜辨虚与瘀的性质为主。

  审因论治,祛邪为先,急性期以祛邪为先,邪不去则瘀不止,而损愈甚,符合中医学“急则治标”的原则。风热重者,宜祛风清热,药选青风藤、徐长卿、青蒿、金雀根、僵蚕、蝉蜕等。热毒重者,用清热解毒、具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如白英、白花蛇舌草、蛇蜕等,以抑制变态反应。血热蕴毒所致者,宜用凉血清络法,用凉血解毒类药物为主,如生石膏、水牛角片、生地黄、赤芍、牡丹皮、槐花、紫草等。奚九一认为清血热必须先清气分热,故常用大量生石膏,使热从气分解。他还常用咸寒的水牛角片凉血、清热、散瘀。另外,大剂量的生甘草有清热解毒的功效,实验表明,其有类似激素样作用,能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湿热盛者,宜用清热利湿解毒法,药选茵陈、胡黄连、垂盆草、黄柏、苍术、紫花地丁、七叶一枝花等。

  对急性期所表现的虚证及瘀证,他强调不必骤补,活血止痛更应慎用,否则会加重病情。急性期是治疗成败的关键,祛邪务尽,以遏其病势,尽快控制病情,减少皮损。

  好转缓解期大多为正虚病留,余邪未清,治疗以化瘀与扶正为主,兼清余邪。若邪已渐去,祛邪药中病即减,不可长期使用,以免伐伤正气。此期主张应用偏凉性的活血化瘀通络药,如丹参、桃仁、益母草、土鳖虫、水蛭、穿山甲等;扶正以补阴药为主,耗伤气阴者,药选太子参、党参、石斛、玄参、生地黄、麦冬等。

  恢复稳定期多为正虚而旧病未净,治疗以扶正固本为主,兼以化瘀活血。邪退病缓仍有旧瘀,治疗宜温、宜补,补其化瘀之力,以助陈瘀之通消,剂量不宜过大,应依据各类活血与化瘀之药性偏差选用。药物多选偏温性活血化瘀药,如当归、赤芍、鸡血藤、红花、三棱、五灵脂、三七等。扶正药根据个体的不同,如气虚者选加黄芪、党参、白术、刺五加、仙鹤草等健脾益气之品;阳虚者选加淫羊霍、补骨脂、肉桂等;血虚者选加紫河车、阿胶、鹿角胶等血肉有情之品及四物汤;阴虚者可选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长期服用。

  外治疗法在本病急性期的合理应用,对疾病的转归有着重要作用。方选云南白药酒精调糊外涂,疮周红肿感染者围敷将军散(大黄、玄明粉等)以清热消肿止痛,能有效减轻血管炎所致的组织损害,使坏死局限,促其干敛。好转缓解期可根据创面的不同情况选用外用油膏,如脓腐较多或有黑痂者选用捞底膏(当归、生地黄、川乌、木鳖子等)掺提毒粉外盖创面以化腐提脓;待创面腐去新生时选用新生肌玉红膏外敷;创面干净选用疮疡膏(郁金、苍术、黄柏、泽兰等)以生肌长皮。

  皮肤血管炎预防保健

  1、玉米中含有高纤维、钙、赖氨酸等多种成分组成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达75%以上,主要为油酸,可有效的预防心血管病症的出现。

  2、苹果中含多糖果酸及维生素C,可使积于体内的脂肪不断的进行分解,以免身体发胖,减轻肝脏的负担。另外,苹果还能有效的提高肝脏的解毒功效,从而降低了和血脂含量。

  3、海带含有大量的牛磺酸,从而降低了高血压及胆汁中的胆固醇;也可抑制胆固醇的完全吸收,并且促使新陈代谢的形成。


看了皮肤血管炎治疗方法的人还看:

1.网球肘的自我治疗方法

2.心悸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3.癔症的治疗方法

4.常见的养病及其防治方法

5.家庭常见小疾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082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