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知识大全>方法百科>保健治疗方法>

多发性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

时间: 朝燕820 分享

  胆囊息肉是指胆囊壁向囊腔内呈息肉样隆起的一类病变。那么,对于多发性胆囊息肉要怎么治疗呢?接下来,学习啦小编就和大家分享多发性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多发性胆囊息肉的西医治疗方法

  手术治疗:

  手术指征方面颇多争论。Moriguchi等报道的8例恶变者中,7例息肉直径>10mm,1例首次B超检查为5mm,半年后复查长至10mm。故多数人主张以直径≥10mm的PLGs作为手术指征,对<10mm者须保持警惕性。Chijiiwa等认为息肉>10mm、单个、年龄>60岁者应高度怀疑为胆囊癌,均应及时手术。Terzic等的100例PLG手术经验,恶性病人73%>60岁,多数为单个,88%的病变>10mm。因此,认为>60岁、有胆石共存、>10mm的单个病变,即使无症状也应作胆囊切除。Yang等制定的手术指征与Chijiiwa相同,只是将年龄改为>50岁。Koga认为最重要的指标应为PLG的大小,因而凡>10mm者均应手术。Wolper持同样观点,认为>10mm的PLG作预防性胆囊切除是合理的。

  Masi等甚至强调任何PLG均有恶性可能,一经发现均应切除。Lshikawa等97例切除标本中67例有蒂,9例(13%)为癌;30例无蒂,10例(33%)为癌。无蒂癌最大直径平均为(14±4)mm,显著小于有蒂癌(22±8)mm。8例无蒂癌已浸润至肌层外,其中2例直径仍≤10mm,2例有蒂癌浸润至肌层外,最大直径均≥30mm。认为最重要的指标是无蒂而不是大小。凡发现为无蒂PLG,即使<10mm也应立即切除。而有蒂PLG,则可掌握为>10mm时施行手术。

  邓绍庆综合PLG的6个肿瘤高危因素为:单发、>10mm、广基或蒂粗大、病变增长、年龄>50岁、合并结石。但也强调对<10mm不能放松警惕,必须定期随访。Kubota对PLG采用3种不同的胆囊切除术,即在胆囊结缔组织层中剥离的单纯胆囊切除术、切除全部胆囊结缔组织的全厚胆囊切除术(full thickness cholecystectomy)与加作胆囊床部分肝组织的扩大胆囊切除术。根据术前判断的PLG性质加以选择。就癌肿而言,<18mm者仍有早期癌的可能,仍可经LC作全厚胆囊切除术。若术后病理证实已浸润至浆膜下,则可作二次探查术。但若直径>18mm,即有晚期癌的可能性,应直接开腹作扩大的胆囊切除,甚至加作广泛的淋巴结清扫。

  多发性胆囊息肉的中医治疗方法

  在这里提醒大家,并不是什么中药都适合胆囊息肉的患者,最好到医院咨询一下医生后再服用。现在就为患者介绍一些治疗胆囊息肉的偏方:

  乌僵薏柴汤

  乌梅、僵蚕、枳壳、白芥子,薏苡仁,柴胡、法半夏、三棱,白芍、连翘,甘草。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或做成药丸,每次9克,一日3次,一个月为一疗程。

  四君子汤

  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黄芪,鹿角霜, 黄芩,蒲公英,柴胡,枳壳,白芍。

  山药,茵陈蒿,乳香,没药,丹参。

  以上药方服6剂后诸症明显缓解。

  药方分析:

  在这里用黄芪在于补气升阳,脱毒生肌治疗胃溃疡,尤其鹿角霜对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辩证为脾胃虚寒的久不愈合患者有奇效。黄芩、蒲公英、茵陈蒿清热利湿除黄疸,解酒毒,乳香、没药消肿生肌、活血止痛,“丹参一味代四物”,活血祛瘀。四逆散调和肝脾、缓急止痛。诸方合用,针对患者的体质(本)和病因(标),所以收效明显。

  双花连胆汤

  金银花、野菊花,柴胡、白芍、厚朴、青皮、制香附、元胡、茯苓、茵陈,黄连、龙胆草、甘草。每天1剂,分3次服,疗程为30天。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禁食肥猪肉及蛋类食品等。

  功效:

  该方中柴胡疏肝解郁,疏通肝络;白芍、甘草柔肝缓急止痛,枳壳行气化滞;薏苡仁具有化痰软坚作用,可治疗多发性息肉。
看了"多发性胆囊息肉的治疗方法"的人还看:

1.胆囊息肉如何治疗 胆囊息肉最佳治疗方法

2.胆囊息肉吃什么好

3.胆囊息肉什么原因

1489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