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知识大全 > 方法百科 > 保健治疗方法 > 预防丙肝要注意些什么

预防丙肝要注意些什么

时间: 羽彤 1138 分享

预防丙肝要注意些什么

  丙肝是一种传染力很强的肝病,所以生活中我们应该学会预防丙肝,下面就由小编来讲一下预防丙肝的注意事项吧!

  预防丙肝的注意事项

  1、不共用牙刷

  专家表示,牙刷可能会受到血液的污染。口腔溃疡与牙龈出血的人,其牙刷上很容易沾上血液。大多数人不会与别人共用牙刷,但有些人却不在乎。给自己定一个规则吧:忠于自己的牙刷。可以很好的进行丙肝预防。

  2、禁止毒品

  丙肝预防,还要注意禁止毒品。如果静脉注射毒品,要注意不共享针头或其他工具。如果需要静脉注射或其他医疗用途,要使用无菌注射器。静脉注射与一半以上的新发丙型肝炎病例有关,不使用不洁的注射器是制止丙型肝炎扩散的较好办法之一。

  3、使用安全套

  通常来说,性传播丙型肝炎的几率很低。但是当有多个性伴侣时,感染的机会随之增加。同样,感染艾滋病与其他性传播疾病的几率也会增加。所以为了自己的安全,较好使用安全套。

  4、不共用剃须刀

  比起共用注射器,用自己的物品,像剃须刀、牙刷、指甲剪可以降低感染风险。但是,只要存在血液,就有感染丙型肝炎的危险。因此,日常还是不要与他人共用剃须刀才好。

  5、去正规的地方纹身

  文身与穿洞并非感染丙型肝炎的高危活动。但是,如果使用的注射器或其他的一起并未正确消毒,同时感染疾病的人使用过,就很容易患上通过血液传播的疾病,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艾滋病。专家提醒,丙肝主要传播途径不是性是不安全注射。

  治疗丙肝的误区

  误区一:丙肝患者少

  因为丙肝检查并不在常规体检的范围内,所以很容易漏诊。另外,有三分之一的丙肝患者转氨酶并不高,但是这并不代表丙肝患者少,只是没有发现而已。目前全球HCV感染约为1.6亿,每年导致25万人死亡。我国的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目前约有4000万名丙型肝炎患者,人群丙型肝炎感染率高达 3.2%,每年新发病人超过10万。

  误区二:丙肝没有乙肝危害大

  错以为丙肝没有乙肝危害大,用不着多加防范。其实不然。与乙肝相比,丙肝具有更强的隐蔽性,且更容易慢性化。丙肝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比例也都在乙肝之上。

  误区三:丙肝只是通过输血传染

  这是一种传播误区,其实还有一部分丙肝患者并无输血史。除了输血或使用血制品,丙肝的传播途径还有:破损皮肤、黏液、性行为和母婴传播。

  值得注意的是接吻、拥抱、喷嚏、咳嗽、食物、饮水、共用餐具和水杯、无皮肤破损及其他无血液暴露的接触一般不传播HCV。

  检查丙肝要做的检查

  一、尿常规尿:胆红素和尿胆原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肝炎”的简易有效方法,同时有助于”黄疸”的鉴别诊断。”肝细胞性黄疸”时两者均阳性,”溶血”性黄疸时以尿胆原为主,”梗阻性黄疸”以尿胆红素为主。深度黄疸或”发热”患者,尿中除胆红素阳性外,还可出现蛋白质、红、白细胞或管型。

  二、血常规:急性肝炎初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略高,一般不超过10×109/L,黄疸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稍低,淋巴细胞相对增多,偶可见异型淋巴细胞。重型肝炎时白细胞可升高,红细胞下降,血红蛋白下降。肝炎”肝硬化”伴脾功能亢进可有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减少的“三少”现象。

  三、肝功能检查:1、血清蛋白;

  2、血清酶测定;

  3、凝血酶原活动度(PTA) PTA高低与肝损程度成反比。《40%是诊断重型肝炎的重要依据,亦是判断重型肝炎预后的敏感指标;

  4、血氨 肝衰竭时氨的能力减退或丧失导致血氨升高,常见于重型肝炎。肝性脑病患者;

  5、胆红素 急性或慢性黄疸型肝炎时血清胆红素升高,活动性肝硬化亦可升高且消退缓慢,重型肝炎常超过171vmol/L。一般情况下,肝损程度与胆红素含量呈正相关。直接胆红素在总胆红素中的比例尚可反映淤胆程度。

  四、病原学检查

  五、肝纤维化指标:一些检测项目已在临床上应用,如3型胶原体,4型胶原、层粘连蛋白、透明质酸、脯氨酰羟化酶等,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有一定参考价值,但缺乏特异性。


猜你喜欢:

1.病毒性肝炎的护理措施

2.hcv暴露后的预防

3.丙的肝基本常识

4.丙肝通过什么传染

5.丙肝有什么危害

3845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