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致辞讲话 > 会议发言稿 > 市委书记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稿

市委书记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稿

时间: 佩珊807 分享

市委书记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稿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下面就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市委书记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稿,仅供参考。

  市委书记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稿(一):

  同志们:

  这次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认真学习贯彻海西发展《规划》,深入实施环三战略,奋力开创“十二五”良好开局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后,市委、市政府组织安排了多次调研,召开多场专题座谈会,在此基础上,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福建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的实施意见》,这份文件有不少含金量高的政策措施,指导性、操作性都很强,是指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也为这次会议的召开奠定了坚实基础。

  人人享有优质教育,是党委政府为民负责、改善民生的重要标志,也是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教育事业发展,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不断加快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步伐,取得了良好成效。 “十一五”期间,新建、改建、扩建中小学校舍39万平方米,教育环境逐步改善,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全市小学入学率和初中保留率分别达99.99%、98.42%;初中生入学率和学前三年入园率分别达91.2%、90%;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和高考录取率分别达81.1%、75%,与20xx年相比均有了显著提高。尤其振奋人心的是,宁德师专升格为宁德师范学院,结束了我市无全日制本科大学的历史,翻开了宁德高等教育发展的新篇章。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惠民政策和海西跨越发展机遇综合作用的结果,是环三战略深入实施、引领效应凸显的结果,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长期奋战在教育工作战线的同志们致以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刚才,廖小军市长作了一个很好的报告,总结了过去、部署了未来,讲得很具体很全面,我完全赞同,大家要认真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对教育事业的重要性要有更充分的认识

  教育事业,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关民生改善,关乎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

  1、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重要决策部署。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去年以来,中央和省里相继召开教育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目标任务,颁布实施了一系列政策文件。今年4月24日,胡锦涛在庆祝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深刻阐述了加快教育发展的重大意义。这些重要精神,都为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全市上下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立足当前,展望“十二五”,把思想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心无旁骛地推进教育事业发展。

  2、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是宁德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基础保障。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超常规、高速度发展,更是经济社会的统筹协调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当前,全市上下正在抢抓海西发展《规划》获批的重大历史机遇,深入实施环三发展战略,以“弯道超车、越位赶超、跨越发展”的气魄,全力推动宁德加速崛起。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越是“黄金发展期”,我们越需要各类杰出人才的支撑,越需要劳动者素质的提高,这就离不开教育事业的大发展。一旦离开教育事业的基础保障,发展就成了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唯有统筹发展、加快发展,才能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目的。

  3、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是提高全市人民幸福指数的重要途径。幸福指数,是社会运行状况的“晴雨表”,也是民心向背的“风向标”。对人民群众而言,教育事业承载着大家对自身幸福生活和下一代美好未来的期盼。从宁德市情看,虽然我们的教育事业“十一五”期间发展很快,但与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比如, “双高普九”任务艰巨,全省有18个县(市、区)未通过,我市就占了7个;还有,教育领域经常“留不住人”,高端人才流向省城和发达地区。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一定要树立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围绕“学有所教”的目标,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推进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二、教育先行,为环三跨越发展提供更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持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优先发展教育,是党和国家提出并长期坚持的一项重大方针,我们一定要始终坚定不移地抓紧抓好。

  1、要牢牢把握教育优先发展这一战略。坚持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至关重要。教育发展要优先规划。市里根据全国、全省《教育规划纲要》精神,提出了“三年迈上新台阶,五年打翻身仗,十年超越全省平均水平”的目标,力争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行列。各级各部门都要结合“十二五”规划实施,加强规划引领、项目带动,把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体现到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上来。教育资金要优先保证。要舍得为教育花钱,市里研究决定,市、县(市、区)土地出让金不低于5%用于教育设施建设。要突出“三个重点”,即大幅度增加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通过3年的努力,使生均公用经费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加大教师队伍建设投入,为大规模培训培养教师、大力引进高层次教育人才提供有力保障;加大对少数民族学校的倾斜和扶持。要做到“三个确保”,就是要确保财政教育拨款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确保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教育资源要优先配臵。要集中更多的公共资源投入教育事业,引导各类社会资源支持办学、支持教育,逐步改善教学环境和配套设施。今年,全市“五大战役”中涉及教育的项目共有12项,各级各部门都要优先保障、全力推进。

  2、要紧紧抓住教育均衡化发展这一重点。人人享有受教育的机会,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要科学配臵教育资源。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的原则,合理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在城区新建、改建、扩建一批学校,在农村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撤并学生数少、办学效益低的学校,逐步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之间的差距。到20xx年,全市要基本完成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条件、办学经费、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要落实教育帮扶政策。健全完善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加大对农民工子女、留守儿童和残障少年儿童等困难群体的帮扶。在义务教育阶段,重点提高生活补助标准,解决贫困学生的后顾之忧;在非义务教育阶段,通过政府补助、扩大助学金规模和覆盖面、完善助学贷款政策等办法,加大对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总之,无论哪个教育阶段,都要确保每个孩子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要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基础教育要突出“优质发展”,通过公办民办并举,加强规范管理,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幼儿园“入园难”问题,霞浦、柘荣、福安、福鼎和寿宁、周宁、屏南分别于今年和明年实现“双高普九”目标。职业教育要突出“创新发展”,尤其要面向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的需求,加快电机电器、船舶修造、汽摩配件、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医药、石化化工、钢铁冶金、新能源、装备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家政、物流等高技能服务产业人才培养,服务宁德发展。高等教育要突出“提速发展”,宁德师范学院、宁德职业技术学院都要立足宁德,面向海西,承担更多科研任务,采取联合办校加快人才培养,使之成为宁德高质量的人才培养基地和科技创新基地。 3、要持续强化教育改革这一动力。教育发展,生机活力在改革,根本出路也在改革。要切实理顺教育管理体制。各级要以简政放权为核心,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综合运用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等手段,把该管的管好,该放的放开,减少和规范对学校的直接干预,逐步改变各类学校实际存在的行政化管理模式。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关系,创新办学模式,鼓励合作办学,引导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参与办学兴教。要切实抓好教育示范工程。今年启动实施的“宁德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工程”,通过教育质量、创新能力、教师素质、基础设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强县等6个子工程和26个示范项目,具体抓好全市教育。这种项目带动的新理念、新思路,我觉得很好,承担具体任务的县(市、区)和有关单位一定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在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为教育改革提供保障。同时,要及时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建立改革跟踪评价体系,发挥好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的滚动效应。

  三、强化领导,为教育事业加快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保障

  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既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需要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

  1、要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把教育事业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与经济工作一起动员、一起部署、一起督查、一起落实。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负总责,分管教育工作的领导要具体落实,经常关心过问,听取情况汇报,研究工作安排,解决困难问题,确保政策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要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把教育事业发展的实绩作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指标,作为领导班子、领导干部会不会抓统筹发展和协调发展的能力来考核,做到奖优罚劣,推动工作,促进发展。

  2、要加强队伍建设。要加强教育领域的党建工作,抓好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特别在高校,尤其要注意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群众工作,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导权,用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对教育工作者,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多一点理解、多一点关爱、多一点扶持,多办实事好事,不断改善学校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对那些专业型、技能型人才,要加大政策倾斜和激励力度,真正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适当的待遇留人。

  3、要优化社会环境。要以海西发展《规划》获批和环三战略深入实施为平台,大张旗鼓地宣传中央、省市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划纲要》和相关政策,重点宣传教育工作一线的先进工作者和典型事迹,在全社会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要积极引导全市上下,都来关心教育,形成全民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同志们,教育事业是做“人”的工作,以人为本、以民为重,是事业发展的真谛。我们一定要牢记中央、省委的叮嘱和要求,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团结拼搏,奋发进取,不断开创全市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不断为宁德人民谋幸福,努力为环三战略深入实施,为宁德“弯道超车、越位赶超、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委书记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稿(二):

  同志们:

  在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生态型强市名城进程的重要时期,在全面落实科教兴聊和人才强市战略、力争 “十二五”良好开局的关键阶段,市委、市政府隆重召开这次教育工作会议,目的是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统一认识,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把聊城建设成为教育强市、人力资源强市。借此机会,谨向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下面,我着重讲三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重大意义

  胡锦涛指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聊城市素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教育摆到重要战略位置,大力实施科教兴聊和人才强市战略。近年来,坚持不断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全力加强学校规范化建设,教育公平迈出新步伐;全面实施免费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大力整合职业教育资源,加强地校合作,支持聊城大学、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东昌学院和技师学院的发展,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国民教育体系;教育改革不断深化,素质教育扎实推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稳步提高,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

  当前,我市已经进入“十二五”发展的新时期,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深刻认识做好教育工作的重大意义,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长期坚持的重要方针,以教育的优先发展促进全市经济社会的又好又快发展。要充分认识到,加快我市由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跨越,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关键靠人才,基础在教育;要充分认识到,加快我市转方式、调结构步伐,打造山东东引西拓“桥头堡”,必须加快推进教育发展方式转变,把教育打造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桥头堡”;要充分认识到,教育既是国计,也是民生,必须积极促进教育公平,解决好教育领域群众关心的突出问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全市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抢抓机遇,加快发展,努力开创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二、全力推进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总的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扎实贯彻落实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我市《实施意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到2020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进入教育强市、人力资源强市行列。重点把握好以下方面:

  (一)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科学发展的动力。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改革创新。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办学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大胆创新,努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教育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注重统筹各类教育发展,高质量普及基础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大力推进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重视发展职业教育,完善技能型人才培养机制,特别重视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培训,为农民致富创造条件;以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为素质教育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努力培养造就更多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水平人才。

  (二)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基本教育政策,着力促进公共教育资源配置公平和制度规则公平。一要以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实施聊城城区中小学改扩建工程,重视城乡新建居民小区配套学校建设,解决城区中小学班额过大问题;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发展机制、城市支援农村的教育工作机制,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确保到20xx年,区域内实现均衡发展。二要以惠民政策保障教育公平。健全完善政府资助政策体系,继续实施特殊群体接受义务教育扶持工程,解决好残疾学生、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等入学问题,确保特殊群体孩子受教育的权益。三要以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加强学校规范化建设,依法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

  (三)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科学发展的核心任务。各级和有关部门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建立科学规范、符合实际、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质量标准体系。认真制定科学的教育政绩评价体系、学校工作评价体系和教师工作评价体系,把素质教育实施情况作为考核评价党政领导及教育行政部门政绩的重要指标。加强学校基础能力建设,逐步实现教育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管理的现代化。

  (四)把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作为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以高校为依托,重点建设教师教育基地,全面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加快建立科学有效、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足额配备教师,解决教师的老龄化和结构性缺编问题。完善中小学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核定的总编制内,统一调配教师。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工作,鼓励优秀教师和大学毕业生到农村任教,对在农村地区长期从教、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奖励。逐步提高教师的地位和待遇,充分调动广大教师投身教育事业、推动教育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五)把加大教育投入作为教育科学发展的坚强保障。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研究制定配套政策,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需要,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三、凝聚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实现教育改革发展目标,需要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教育事业,共同担当培育下一代的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握方向,制定政策,营造环境,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共同推进教育改革发展。要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切实把优先发展教育体现在政策制定、体制改革、基础建设、经费保障、环境营造等各个方面,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层面。要提高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在各级党委和政府政绩考核中的比重,并使之制度化。要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改进和完善对县级政府教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制度和对县级政府及主要负责人的教育督导考核制度。各级人大、政协要关注教育事业,及时了解情况,发现问题,提出建议,加强监督;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指导,主动参与,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各新闻媒体要加强宣传,积极营造兴教助学无尚光荣的氛围,形成人人关心教育事业、人人支持教育发展的生动局面。

  同志们,做好教育工作,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全市上下要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全力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切实加快向教育强市、人力资源强市迈进的步伐,为建设生态型强市名城实现新跨越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市委书记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稿(三):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届五中全会、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加快富裕文明和谐新**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首先,我代表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向各获奖的学校和教师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提高思想认识,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企盼。强国必强教,强国先强教。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特别是今年7月13日至14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北京召开了全国教育工作会议。胡锦涛、温家宝、副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9月6-7日,自治区党委、政府于在南宁召开了全区教育工作会议,郭声琨书记和马飚主席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郭声琨书记的重要讲话,从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大意义,全面分析了当前广西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推动广西教育改革和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号召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共同为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而奋斗。马飚主席的重要讲话,进一步强调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谋划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进行了全面部署,提出要立足当前,全力组织实施广西教育改革的“十项重点工程”和“十项改革试点”。中央、自治区领导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思想深刻,内涵丰富,充分体现了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度重视,为推动新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是党中央、国务院着眼于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全局作出的战略决策,规划了未来十年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蓝图,是符合我国国情、体现时代特点、反映人民意愿的好纲要,必将对教育改革和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自治区党委、政府结合全区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的实施意见》、《广西教育发展重点工程和体制改革试点总体方案(20xx—2020)》,即将颁布《广西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2020年)》等政策性文件,必将把教育改革和发展引向深入。11月4日,自治区党委、政府召开了全区教育布局调整工作部署会暨学校布局调整综合改革试点启动会,正式启动“十项改革试点”之一的全区学校布局调整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充分显示了自治区党委、政府优先发展教育的决心和力度。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的相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自治区的决策部署上来。

  **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素有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新中国成立后,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全民支持教育,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市委、政府始终把教育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大力实施“科教兴梧”战略,以普及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为重点,全面促进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相互衔接,协调发展,各级各类教育迈入了加速发展的“快车道”:2007年全市实现“两基”目标;2006年成为全区率先实现每县1所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的目标,优质普通高中基本实现县域均衡发展;普通高中教育质量长期位居全区前列,高考成绩连续十年保持领先地位;职业教育快速发展,基础能力建设显著增强,并逐步探索出职业教育集团化连锁化、中高职相互衔接的办学之路;高等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学院、**职业学院的建设取得新进展;教师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整体素质明显提高;教学改革创新扎实推进,教育科研成果成绩突出;教育惠民工程全面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教育投入不断加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教育资源和布局结构不断优化,教育均衡稳步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工作扎实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受教育的权利,为提高人口和劳动力素质、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作出了重要贡献。

  我市教育事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党中央、国务院、自治区党委政府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和推动的结果,是全市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倾力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更是教育战线的同志们辛勤耕耘、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委、政府,向全市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向关心和支持我市教育工作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市教育事业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教育发展还存在四大突出矛盾亟待解决:一是实现教育公平的要求与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平衡的矛盾。城乡、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特别是广大农村的教育相对薄弱滞后,不能满足广大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我市56个乡镇的221所乡镇幼儿园中,公办幼儿园共16所,比例仅为

  7.23%;农村中小学校教师队伍结构和学历层次不合理,农村专任教师中级以上职称不足40%,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初中只占86.31%,小学占69.74%。二是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与现有教育供给的矛盾。 “有学上”的问题基本解决,但“上好学”和“大班额”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学校规划、配套建设跟不上城镇化进程的需要,城市改扩建和新建学校的压力和任务日益增大,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也比较突出。全市义务教育“大班额”比例大大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其中全市和城镇初中大班额比例分别高出全区平均水平23.38和18.8个百分点,在全区分列第3和第4位,有的县(区)大班额比例甚至超过90%;全市仅有特殊教育学校1所,难以满足全市近2000名残疾儿童的就近入学的需求。四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人才的培养不足的矛盾。三是教育事业大发展对条件保障的需求与公共教育资源投入不足的矛盾。财政投入、教育设施、教师配备、安全保障等还跟不上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需要。2009年,“三个增长”中,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拨款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和预算内教育经费支出占财政支出总额分别较2008年减少9.98%和3.79个百分点,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增长也仅为0.27%。我市中小学麻雀学校众多,除县级高中之外,其余各层次学校校园占地面积均未能达到建设标准规划指标,其中农村学前教育学校生均校园占地面积2.58平方米,为标准的18%,城市小学和初中分别为4.04平方米和11.20平方米,仅为标准的16%(生均7.9平方米)和33%(生均9平方米)。全市仍有约45万平方米的中小学校舍需要改造,在编教职工仍缺编2011人。四是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与人才的培养不足的矛盾。职业教育基础能力还较弱,高等教育不足,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与发达地区还有较大的距离,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对创新型、实用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2009年全市中职学校的 “双师型”教师比例偏低仅占24%,在全区排名最后,是全区唯一一个比例低于30%的地市,且与全区平均水平的46%差距较大。职业学校适应我市“两城市一基地”建设需要的交通运输类、商贸与旅游类和社会公共事务类毕业生只占毕业生人数的13%左右,资源与环境类专业招生2007、2008年为零。要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就必须主动适应社会的新发展和人民群众的新期盼,着力解决这些社会关注度高、群众反映强烈的矛盾和问题。

  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广西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关于中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的指导意见》的深入实施、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如期建成,尤其是《若干意见》把**定位为“一带两地一枢纽一园区”,我市在广西区域经济布局中的战略地位得到提升,进入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全方位开放合作的新时期。当前,**“两城市一基地”建设全面展开,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迫切需要教育提供强大的人才保证和人力资源支撑。随着《教育规划纲要》的颁布与实施,**的教育事业迎来了快速发展的良好机遇。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加快跨越发展步伐,优先发展教育,坚持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提高质量为核心,推动我市教育事业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为我市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和智力支撑。

  二、明确工作目标,狠抓重点工作的落实,力争在全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推动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全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教育规划纲要》,坚持“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教育工作方针,坚持胡锦涛提出的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五个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走出一条具有**特色的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之路,到2020年,全面完成《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各项主要发展指标,力争在全区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全区人力资源强市行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这里,我想就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强调五个要点。

  (一)统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未来10年我市教育的发展任务是在办好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现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实现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这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形成学习型社会的基础,也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多方面人才、保障人民群众受教育权利、满足人民群众接受更多更好教育的内在需要。要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提高教育普及程度、提高普及教育的水平和完善教育体系。要保持学前教育良好发展态势,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实现城乡学前教育服务网络全覆盖。要进一步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普及水平和办学质量,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要加快发展普通高中阶段教育,满足初中毕业生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需求,大力支持示范性普通高中建设,加强独立高中建设,实现完全中学剥离初中教育。要继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巩固和扩大职业教育攻坚成果,推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试点工作,形成全面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要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适度扩大高等教育规模,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专业设臵,加快**学院高水平特色地方大学的建设,并以做大做强**职业学院—为着力点,努力打造广西一流的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着力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要重视特殊教育,加快发展继续教育,重视和支持民族教育。

  (二)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的公平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确保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念在教育领域落到实处。促进教育公平,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和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根本措施是合理配臵教育资源。要进一步办好义务教育,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基础教育。要加大对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教育投入,实行城乡、区域之间教育对口支援,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要要把义务教育作为推动城乡、区域教育协调发展的重点,实施好中小学各项建设工程,积极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创造条件缩小师资队伍、教育经费、办学条件、信息化水平等方面的差距,进一步促进城乡、区域教育均衡发展。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益,改善农村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寄宿条件,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就学需要。要不断完善助学制度,加大贫困学生资助力度,进一步完善覆盖各级教育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做到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要建立完善体现规则公平的教育体制机制,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要进一步实施招生考试的“阳光工程”,建立完善中职学校和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坚决治理乱收费。要依法落实民办学校、学生、教师与公办学校、学生、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要在公平的基础上提高效率,通过提高办学效率更有效地促进公平,实现公平和效率的统一。

  (三)提高教育质量,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教育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基础。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教育发展不是简单的追求规模和搞外延扩张,要把教育事业的重心转到注重质量的内涵式发展上来。我们要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坚持规模和质量的统一,注重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和出名师、育英才。要注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臵与优化布局,注重教育事业的科学管理,注重发挥优质教育资源的带动作用,使有限的教育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要把教育资源配臵和学校的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尽快改变“学生学得苦、老师教得苦,家长管得苦”的应试教育倾向。要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和用人单位对人才结构培养质量需求变化情况,建立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教育质量评估和监管。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推动人才培养观念转变和方式方法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精神。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德育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的全过程,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管理、学生生活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学生的共产主义理想和信念,培养学生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良好品质,树立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理念。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质量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着力提升教师素质、优化队伍结构、培养名师名家,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并依法保障和提高教师待遇。

  (四)加强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衔接沟通的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是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要以终身学习理念引领学校教育改革和发展,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纵向衔接、横向沟通,构建灵活开放的终身教育体系。要加快发展继续教育,探索更加灵活多样的教育形式,搭建终身学习的平台,提供多次选择机会,满足个人多样化的学习和发展需要,使人人享有终身受教育的机会,努力做到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协调发展、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相互沟通、职前教育职后教育有效衔接,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五)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建立充满活力的现代教育。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做到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促进人人成才,形成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要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根本出路在改革创新。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关键是更新教育观念,核心是改革人才培养体制,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水平。这就要求我们要树立全面发展观念、人人成才观念、多样化人才观念、系统培养观念、终身学习观念,形成体系开放、机制灵活、渠道互通、选择多样的人才培养体制。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决破除不利于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办学方式、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允许和鼓励各地进行探索和试验。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改变单纯灌输式的教育方法,注重学思结合、知行统一、因材施教,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要探索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和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落实学校的办学自主权。转变政府职能,简政放权,提高公共教育服务水平。进一步落实义务教育“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创造条件,将市区初中下放给城区政府管理,推进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要加强以面向东盟和泛珠三角为重点的教育国际及区域交流与合作,力争把**建设成为面向东盟和泛珠三角的教育国际及区域交流与合作新高地。要重视改革的系统设计和整体安排,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通过改革创新,使教育事业和人才培养更加适应扩大内需、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等战略任务的新要求,更加符合广大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殷切期望。

  三、加强组织领导,凝聚教育新发展合力,共同为实现**教育现代化努力奋斗

  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是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根本保证。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公共教育职责,加强对教育工作的领导,把教育改革发展任务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

  一要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公平接受教育的机会,是政府的职责。各级政府部门要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进一步转变职能,改进作风,真抓实干,特别要发挥政府在规划指导、政策引导、试点推动和督查落实四个方面的职能作用,多办一些人民群众看得见、得实惠的实事好事,多办一些为教育发展增添动力的事情,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优先发展教育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把研究解决教育工作中的困难问题摆到重要议事日程,把是否重视教育工作作为衡量领导干部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标准,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必须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对教育事业进行超前部署,切实做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的“三个优先”。要加强教育宏观政策和发展战略研究,制订符合我市实际的教育发展规划和措施,特别是要组织力量落实好国家的规划纲要、我市的实施意见和改革试点任务。要明确责任、强化考核,调动各地各部门和各级领导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

  二要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要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着力扩大党组织的覆盖面,坚持和完善公办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加强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班子建设和党员干部队伍建设,不断夯实基础、激发活力、提升水平,把教育系统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成为忠于党的教育事业、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骨干力量。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加强和改进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教育广大师生。要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完善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坚决纠正教育领域损害群众和学生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

  三要动员全社会重教兴教。教育振兴,全民有责。要引导全社会支持和参与教育事业发展,完善政策、加强管理,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积极利用社会力量监督和评价教育、参与教育管理,广泛汲取民智、聚集民力,支持教育、投入教育、兴办教育,形成全民的广泛共识和全社会的实际行动,为繁荣我市教育事业提供深厚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基础。

  四要激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感。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努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使教师这一崇高职业为世人敬仰。广大教师要增强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加强师德建设,大力弘扬优良教风,努力提高业务水平,践行胡锦涛关于“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泊名利,自尊自律”的教诲,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永当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五要营造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大力宣传优先发展教育的重大意义,宣传深入实施科教兴梧和人才强梧战略的重大意义,宣传优秀教师的先进事迹,宣传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成果,为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舆论环境,形成敬教劝学、兴贤育才的氛围和机制。要深入开展平安校园、文明校园、绿色校园、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校园和周边环境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维护师生人身安全。

  同志们,教育是千秋伟业,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使命光荣、任务艰巨。我们一定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继续发扬各级政府苦抓、人民群众苦干、社会各界苦帮、教育战线苦战的优良传统,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更加扎实的实际行动,克难攻坚、改革创新,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普及教育、覆盖全民的公平教育、资源共享的优质教育、伴随一生的终身教育和充满活力的现代教育,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实现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而努力奋斗!


  看过市委书记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稿的人还看了:

1.书记教育工作会议讲话稿

2.书记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3.关于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4.区委领导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5.书记教育工作会议讲话(2)

6.教育局长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294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