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实用范文>致辞讲话>会议发言稿>

各省农村工作会议讲话

时间: 佩珊807 分享

  农业农村发展的大好形势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提高领导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各省农村工作会议讲话,仅供参考。

  各省农村工作会议讲话(一)

  同志们:

  这次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贯彻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炳轩书记在省委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总结“十一五”时期农业农村工作,安排部署“十二五”时期特别是今年工作任务。会议召开前,炳轩书记、宪魁省长和宇新主席接见了全省农业和农村工作先进单位和个人代表,刚才又亲临会议颁奖,这对我们是极大的鼓舞。下面,受炳轩书记、宪魁省长的委托,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总结经验,进一步坚定抓好“三农”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十一五”时期,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多种自然灾害、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等复杂局面,各地各部门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迎难而上,奋力拼搏,科学应对,全省“三农”工作呈现出良好势头。

  一是粮食产量迈上千亿斤台阶,农村经济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去年粮食总产达到1002.6亿斤,连续7年获得大丰收,成为我省农业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粮食商品量在800亿斤以上,比上年增加130亿斤左右。预计全年销往省外粮食550亿斤以上,为粮食市场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启动实施了奶牛和生猪“双千万”战略规划,畜牧业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步伐加快,20xx年全省畜牧业产值达到960亿元,5年实现翻番。我省是全国两个没有发生重大动物疫病的省份之一,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提高。深入实施“打绿色牌,走特色路”发展战略,加快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步伐,全省绿色食品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以绿色食品为主导的农产品加工业快速发展,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已发展到1700户,完成销售收入1200亿元,实现利税105亿元。打造了“寒地黑土”等一批优势农产品品牌,提高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加快发展劳务产业,全省转移农村劳动力和实现劳务收入均创历史新高。去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210.7元,比“十五”末增加3000元。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的机遇,办了一些多年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实施了千亿斤粮食产能水利化工程、控制性枢纽和重点水源工程、民生水利工程、重点防洪工程和生态水利工程等5大类128项工程建设。全省开工建设了14个大型灌区工程和尼尔基一期骨干工程,新打灌溉水源井近70000眼,新建小型蓄水工程1745处,新增节水灌溉面积1870万亩。大力发展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引进一拖(黑龙江)东方红、山东金亿机械制造、常发佳联、东金戈梅利农机、格兰农机等5家农机装备制造企业,一期投资12.7亿元。20xx年全省农机生产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2.5亿元,比20xx年增加12.5亿元,增长62.5%。新组建投资1000万元的现代农业农机作业合作社440个,机耕、机播和综合机械化程度继续保持全国第一。水稻育苗大棚发展到51.5万栋,大棚育苗比例达75%以上。农业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去年,全省涉农资金投入总额达到613.1亿元,农民获得粮食直补、深松整地补贴、家电(汽车)下乡补贴、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财政补贴、农资综合直补、农机购置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水稻育秧大棚补贴、动物疫苗补贴、畜牧良种补贴、退耕还林补助等各类补贴资金142.2亿元。全省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达12.6亿元,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204.3亿元,各类金融机构支农贷款余额达到2835.4亿元。着眼于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大力实施城镇化建设试点工程,并纳入全省“十大工程”加以推进,初步形成了以城关镇为龙头、中心镇为重点的特色比较鲜明的新型城镇体系。全省46个县的城关镇已经成为当地政治、经济、文化中心,100多个农垦和森工小城镇快速发展,12个重点旅游名镇全力建设,一些加工型、商贸型、口岸型小城镇作用明显。

  三是农村改革继续深化,统筹城乡发展迈出实质性步伐。加快推进农民组织化步伐,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4000多个,进入全国前10位。大力发展农村金融,全省共组建村镇银行和县级农商行6家、小额贷款公司143家。开展农业政策性保险、土地承包权和林权等抵质押试点,种养业经营风险有效降低,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进展顺利。按照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构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大胆实践,积极探索,初步探索了垦区带动、林区带动、油区带动、矿区带动、口岸带动、交通水利带动、景区带动、龙头企业带动、比较发达的乡村带动、县城和有实力的乡镇带动“十条路子”,全省各地涌现出一大批先进典型,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

  四是农村民生改善力度加大,农村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在关系农民切身利益、基层群众热切期盼的重点领域建设迈出新步伐,农村公路、安全饮水、新型能源、扶贫开发、危房改造、文化教育和社会保障等事业加快推进。五年间,建成农村公路9.2万多公里,通畅率达到99.3%。解决了616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高到60%。完成泥草房改造84.2万户,农村泥草房减少了40%。建设大中型能源项目137个,受益农民14万多人。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中小学D级危房全部改造完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8.8%,门诊统筹达到100%,在30个县(市、区)开展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31.6%的农业人口纳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农村低保实现了应保尽保。启动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计划,150万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涌现出一批各具特色、因地制宜的示范村、示范片。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黑龙江的广袤农村正发生着深刻而喜人的变化。

  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突出成绩,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重要支撑,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得益于省委、省政府的科学决策,得益于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艰苦努力,也凝聚着农业战线干部职工和科技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在此,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农村工作战线的干部职工和科技人员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十一五”时期,是我省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农村改革取得阶段性突破、农村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进步的时期,是农业发展最快、农村变化最大、农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5年来的实践,我们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积累了解决“三农”问题的宝贵经验,必将成为加快推动黑龙江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动力。一是坚持强化领导,把“三农”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省委、省政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谋划“三农”工作,连续7年出台政策性文件,在工作安排、财力分配和资源配置等方面重点向“三农”倾斜,不断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各级党委、政府对“三农”工作高度关注,为“三农”发展提供支持,创造条件,形成了合力攻坚、共谋发展的良好局面。二是坚持科学发展,不断丰富和完善“三农”发展思路。省委、省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明确提出了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发展目标,深入实施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和新农村建设工程,加快建设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和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为全省农业农村加快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探索了一条具有黑龙江特色的现代化大农业建设路子。三是坚持统筹城乡,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方针,统筹推进城乡产业发展、劳动就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开展场县共建,加快推进县域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改革发展成果。四是坚持以人为本,全力改善农村民生。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优先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农民群众的物质利益和民主权利,在相信群众和依靠群众中增进农民福祉,在深入群众和尊重群众中把握农村工作脉搏,在扶农强农惠农护农中促进农村和谐稳定,实现农民安居乐业。我省农业农村发展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积累的经验尤为宝贵,值得倍加珍惜、认真总结。特别是实践证明行之有效、在干部群众中形成共识的一些好思路、好做法,要一以贯之,在坚持中不断完善提高。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尽管我省农业发展很快,但农民还不富裕,不论是农民收入水平,还是生产生活条件,都与城市存在较大差距。20xx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857元,而农民人均纯收入为6210.7元,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由改革开放初期的2.04:1扩大到现在的2.23:1。农村普通初中和小学校舍危房率达18.5%,比城镇高8.2个百分点,农村中小学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的仅为28.5%,比城镇低21.7个百分点。农村有线广播电视入户率34.2%,低于全省平均水平5.6个百分点。全省乡村医生和卫生人员数量仅占卫生技术人员的10%,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为0.86张,比全省平均水平少2.63张。

  农民不富裕,既有历史形成的城乡关系、城乡布局、城乡环境、城乡条件等二元结构的原因,又有政策造成的城乡户籍、城乡管理等体制机制上的原因,这些客观因素短时期内还不能全部解决。从我省农村发展实际来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民生活水平不高,主要有三个原因:一是产业化水平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农产品加工业链条短,精深加工程度低,农民主要靠卖粮收入。二是城镇化发展慢。城镇发展缓慢,产业发展滞后,基础设施薄弱,服务功能欠缺,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作用不强。三是商品化程度差。农村劳动力较廉价,农产品价格长期在低水平徘徊,难以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品。各地各部门要深刻认识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复杂性和做好“三农”工作的艰巨性,牢固树立“重中之重”战略思想,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推动全省“三农”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的战略部署,加快发展现代化大农业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发展中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这是党中央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与时俱进而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对新形势下工农城乡关系的深刻认识,对推动“三农”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强调,强农惠农的思想认识只能增强不能削弱,强农惠农政策力度只能加大不能减少。温家宝强调,要毫不放松地抓好“三农”工作,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在今年初的省委会上,炳轩书记就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作了重要讲话,明确了加快推进具有黑龙江特色的现代化大农业的思路。20xx年全省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炳轩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为战略任务,紧紧围绕农机化、水利化、科技化、商品化、产业化、城镇化目标,重点抓好粮食生产、优质畜牧业、农田水利工程、大农机工程、农业科学技术、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垦示范带动、深化农村改革等十项任务,努力实现“十二五”时期农业农村发展良好开局。

  一是确保粮食高产、高效、优质。尽管我省去年粮食总产量已经突破1000亿斤大关,但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仍然没有根本改变,必须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毫不放松地抓好粮食生产,要在确保高产的同时,努力实现高效、优质。要把粮食产量稳定在千亿斤水平,并力争每年有所增加。要着力发展高产高效优质农业,进一步优化种植结构,充分发挥水稻品质好、需求大、效益高的优势,加大“旱改水”力度,组织实施5000万亩水稻工程建设,争取到20xx年实现5000万亩水稻种植目标。继续扩大玉米种植面积,今年要达到8000万亩以上,比上年增加150万亩以上。大力发展优质粮生产,深入实施“打绿色牌,走特色路”的发展战略,加大绿色、有机、无公害食品种植面积。大力推进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在地域广阔、土质肥沃、人口集中、农业资源富集的两大平原,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农业,提高农业资源综合利用率和单位资源产出率,把两大平原区建成全省粮食生产核心区,把黑龙江建成国家稳固可靠的大粮仓,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二是大力发展优质畜牧业。我省地处世界“黄金玉米带”和“黄金奶牛带”,发展畜牧业资源丰富、环境良好。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转变,畜产品需求刚性增长,畜牧业发展潜力巨大。今后一个时期,要以建设质量效益型畜牧业为目标,全面推进畜牧规模化饲养、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努力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今年全省肉、蛋、奶产量要分别达到236万吨、114万吨和670万吨,同比分别增长12%、6%和12%,畜牧业产值要比上年增长10%。力争到20xx年,全省肉、蛋、奶产量年均递增14%、8%和12%,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超过50%,真正实现“半壁江山”的目标。要大力发展牧草种植,使之成为新兴产业、转型产业、富民产业。今年全省苜蓿种植面积要达到50万亩,力争到20xx年,建成苜蓿产业化生产基地1000万亩。今年全省治理“三化”草原255万亩,种植专用型青贮玉米420万亩,饲料产量达到670万吨。力争到20xx年,全省改良“三化”草原500万亩,建设草原围栏800万亩,退耕还牧还草100万亩,形成年产优质牧草500万吨的能力,饲料产量达到900万吨,把我省建成全国优质饲草料基地,为畜牧业发展提供重要的饲料支撑和良好的生态环境。

  三是大搞农田水利工程。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没有发达的水利,就没有现代的农业。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就必须大兴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彻底改变农业基础设施薄弱的局面,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旱能灌、涝能排,旱涝保收。近两年来,我省水利建设步伐加快、成效明显。去年全省水利建设投资达140亿元,重点建设了尼尔基引嫩扩建一期工程等控制性工程,新建续建85处大中型灌区及配套改造项目,节水灌溉面积达到1900万亩,投资规模、建设速度前所未有。要继续以防洪除涝、抗旱兴利、节水灌溉为重点,大力推进尼尔基引嫩扩建骨干一期工程的北引渠首、北引总干渠乌北段扩建以及5处灌区工程和14处三江平原灌区工程建设,切实抓好13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7处大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建设,建设以西部地区玉米膜下滴灌为主的旱田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建设44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完成150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建设3座大中型病险水闸除险加固工程,全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和水土流失治理,努力实现新增水田灌溉面积350万亩、水田工程节水灌溉面积100万亩、旱田节水灌溉面积400万亩、水土流失治理面积240万亩目标。到20xx年,使全省地表水调控能力从12%提高到15%,新增旱涝保收田4000万亩,把我省大部分农田建成旱能灌、涝能排的高产稳产田。

  四是大力推进大农机工程。目前,我省农村拖拉机保有量达134.7万台,大中型配套农机具达到76万台,联合收获机械达到6万台,水稻插秧机达到15万台。虽然我省田间作业机械化水平居各省区之首,但与现代化大农业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大马力机械少,机械不配套,还不能实现全程标准化作业。因此,要下大力气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尤其是大农机作业水平。组织实施农业机械化战略工程规划,重点装备深松整地机械、玉米收获机械、水稻插秧机械等先进配套农机具,提高我省大型农机保有量和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加快发展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业,提升我省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今年要组织进行哈尔滨、齐齐哈尔、佳木斯、大庆、七台河、农垦松花江农场等6个农机产业园区建设,努力实现规模以上新型农机装备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40亿元以上。争取到20xx年,全省农村农机总动力达到4700万千瓦,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2.5%,把我省建成东北地区最大、位居全国前列的新型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

  五是大力推广农业科学技术。进一步强化规范化栽培措施,推进各类高产栽培技术模式和管护措施的推广应用,重点研发种子醒芽、水稻超早育苗、玉米矮化高产栽培、冬小麦高产栽培、绿色植保防控等五项关键技术,建立起适于不同地区、不同作物和不同积温带农作物高产栽培技术模式。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的研究实验和推广,充分发挥农作物优良品种在农业生产中的核心作用,加快培育适合我省生产实际的优质高产玉米、水稻新品种。加快农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完善农技推广体系,建立起以县级推广中心为龙头、区域中心站为依托、农民专业服务组织和专业大户为补充的农技推广网络。组织农业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和推广部门合作共建,安排千名大学毕业生充实到乡镇技术推广队伍,组织万名技术人员深入生产一线,成立农业专家技术指导组,面对面给农民提供指导服务,落实各项增产技术措施。到20xx年,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要达到63%,成果转化率要达到80%。

  六是大力推进产业化发展。要以农业增效为抓手,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绿色食品为主体,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大项目建设,加速培育一批骨干龙头企业,带动全省绿色食品产业数量、质量和效益全面提升,推进农产品生产大省向农产品加工大省转变。今年全省农产品加工业要实现销售收入1600亿元,带动种植基地面积1亿亩,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户300万户,户均增收2300元。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要达到200个,10亿元以上企业要达到25个,50亿元以上企业要达到3个,100亿元以上企业要达到3个。重点抓好水稻、玉米精深加工、乳品食品系列加工和饲料生产等140多个重点项目,集中打造九三油脂、飞鹤乳业、完达山乳业、肇东中粮、北大荒米业、大众肉联、嵩天薯业等一批规模骨干型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创出一批国际知名的农牧产品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带动农业产业化快速发展。力争到20xx年,全省粮食加工量达到4000万吨,以绿色食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实现销售收入4500亿元,粮食实际加工量占粮食总产量的85%左右,农产品精深加工比重达到55%以上。

  七是大力推进城镇化建设。要以百镇建设为重点,以项目建设为牵动,以产业园区为支撑,以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目标,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步伐。围绕301国道打造以亚布力、海林农场、帽儿山、横道河子等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示范带,今年3月底前要完成第一批48个重点镇的规划编制和开工项目设计。加强城关镇和区域中心镇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事关民生的道路、供水、供热、供气、垃圾处理和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项目,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把农村泥草房改造同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统筹推进。积极探索垦区、林区、矿区、油区、景区与地方合作共建的新途径,打破界限和行政区划,科学合理规划公用设施跨区布局与建设,做到统一规划、协调推进、共建共享。研究制定我省城镇化建设试点工程“十二五”规划,科学规划各级城市功能定位和空间布局,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城市空间环境,建设低碳生态宜居城市,全面提高我省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八是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农村泥草房改造。今年全省要完成农村泥草房改造22万户、1820万平方米,力争五年内全部改造完毕。要加快农村公路建设,完成农村公路建设4000公里,到20xx年全省农村公路硬化路面达到11万公里。全面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强乡村供水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集中供水。解决农村15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到20xx年,解决农村80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农村饮水安全率达到85%以上。组织实施清洁能源工程,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沼气等新型清洁能源技术,努力实现由小型户用能向大中型集中供能转变,由单一沼气项目向秸杆固化气化、太阳能、浅层地热等多能源转变,由注重取暖做饭生活用能向发电、照明及生产等领域综合利用转变。建设农村大中型能源项目98个,受益农户达到1.3万户。加强农村服务设施建设,积极推进标准化学校建设,加强乡镇医院和村卫生所建设,加快集村务活动、培训教育、图书阅览、文体娱乐等功能配套的服务中心建设,搞好乡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不断提高公共设施建设水平。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探索农村新型社区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九是发挥农垦示范带动作用。依托农垦农业机械、农业技术、水利工程等优势,为周边农村代育、代耕、代种、代灌、代管、代收,采取单项合作、阶段合作或全程合作,推进土地规模经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今年,农垦要完成代耕、代种、代收面积4000万亩,确保裴德和双山两个场镇共建试点一期工程、兴凯湖旅游名镇总体规划和一期工程,以及农垦承担的黑瞎子岛开发和五大连池风景区建设工程顺利完工。按照省级新型工业化食品工业示范园区的发展定位,农垦建三江和九三两个经济开发区要加快建设,走在全省县域经济开发区的前列。要向地方农村推广科技、良种等社会化服务面积各4000万亩,实现农业保险覆盖地方面积3500万亩,农垦龙头企业拉动地方种植基地面积4000万亩,使全省1/3左右的农户纳入垦地共建产业体系,实现垦地互利共赢。要充分发挥垦区小城镇建设示范带动作用,按照城镇化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以发展特色经济为支撑,搞好小城镇产业发展规划,搞好以农场中心场部所在地为重点的城镇群建设,建设一批基础设施齐全、功能设备完善、居住环境舒适的高水平小城镇,为全省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作出示范。

  十是积极稳妥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这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农业生产特点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要毫不动摇地坚持。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推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近两年来,我省在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上进行了积极探索。依安县丰林村推进3800亩土地向合作社流转,实现了全村近1/3土地规模经营,平均粮食亩产增加120斤。克山县农村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近200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60%以上,500亩以上规模经营大户达到700多户。目前,全省农村200亩以上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3217万亩。实践证明,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化农业的必然要求,没有土地的适度规模,就难以建成现代化大农业,但一定要尊重农民的意愿,不能搞强迫命令。加强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依法保障农民对承包土地的占有、使用、收益等权利。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必须要有现代化的农村金融体系作支撑。黑龙江省现代农业特色鲜明,发展农村金融大有潜力,各级政府和各类金融机构都要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通过支持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探索出一条现代农业与金融产业互利共赢的发展之路。积极支持政策性和商业性农村信用担保机构建设,增加农村贷款抵押物和担保资金投放,建立健全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大力推进政策性和商业性农业保险共同发展,减少农业生产经营风险。推广和完善龙江银行农业金融产业链产品,加快开发面向农户和股份制形式的农机合作社业务产品。积极稳妥有序推进农信社改革。探索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积极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尽快在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一体化等方面取得突破,促进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推动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融合。

  三、加强领导,努力开创农业农村工作新局面

  农业农村发展的大好形势来之不易,要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断提高领导农业农村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一要提高对“三农”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三农”工作摆在全局工作的首要位置,在领导分工、机构设置、干部配备上真正体现重中之重的要求。各级党政领导要加强对“三农”工作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围绕农民持续增收、农业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和城乡一体化等重大任务,积极探索有效途径和办法。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已经下发,省委、省政府制定了实施意见,这次会议讨论后下发。各地、各部门要认真研究制定配套措施,发挥和放大政策效应。要进一步加大国家和省各项惠农富民政策落实力度,确保政策落实不走样、给农民的实惠不缩水,充分调动广大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二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的建设。各地要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和农民需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切实做好村级党组织改选换届工作,规范和推进“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选举方式,选好配强村党组织班子。强化乡村党组织班子建设和农村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农村党员干部培训,做好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落实好激励村干部发挥作用的各项政策。积极探索“支部加协会”、“党群致富联合体”等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实现形式,深入开展党员承诺制和党员代理制,进一步推行城乡党组织的结对帮扶,推动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不断取得新进步。推广“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全面推进农村基层党务公开和乡镇政务公开、村务公开,提升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水平。

  三要切实保障改善农村民生。保障和改善民生,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最需要关注的群体是农民。虽然这几年农民增收较快、农村面貌变化较大,但改善民生任重道远,绝不能有丝毫松懈。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和省人代会提出的加快解决农村民生问题的一系列新要求,加大工作力度,在教育、就业、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和医疗卫生等方面,扎扎实实办几件实事。今年三月底前,全省农村乡镇卫生院要全面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较大幅度降低农民在基层看病就医费用,要继续扩大新农保试点范围,全省力争达到50%,超过全国平均水平,农村老人集中养老的水平要进一步提升,努力使农民群众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

  同志们,20xx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使命光荣。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圆满完成今年农业农村发展各项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__周年!

  各省农村工作会议讲话(二)

  同志们:

  “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那么“三农”工作应该重在哪里?我认为,应该体现在重心、重任、重点、重要和重视这“五重”上。

  一、“三农”工作的重心在“种养加销”

  “三农”工作,说到底,重心可以归结为四个字:种、养、加、销。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和农产品的销售,这是“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农民增收之本,也是农产品供给之源。围绕“种养加销”四个字做好文章,我省“三农”工作就有了核心、有了主心骨。我们的科技服务、资金投入、政策支撑都要围绕这个产业链条来进行。要把我省的种植业、养殖业做大做强,改良品种,扩大面积,确保粮食增产,确保农产品供应,为国家粮食和农产品供应安全大局作贡献。要把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发挥湖北农业优势、建设农业强省的抓手和突破口,继续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四个一批”工程,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扩大规模,培植品牌,择优做强,大幅提升农产品加工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的比值。要抓好农产品销售,唱响湖北品牌,让更多的人知晓湖北品牌,认同湖北品牌,消费湖北品牌,实现让更多的消费者喝长江水、吃湖北粮、品荆楚味的目标。

  二、“三农”工作的重任是保粮食保增收

  省委结合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今年的“三农”工作要保粮食、强基础、兴加工、增收入、新农村。保粮食、保增收,是湖北“三农”工作的重任。

  特别强调,13亿多人口的饭碗不能让外国人端着。民以食为天,粮食问题是天大的问题。粮食安全关系到人民的基本生活,关系到政治、经济、社会稳定的大局。我省是农业大省,不但需要解决6100万人的吃粮问题,还对保国家粮食安全负有重要责任。最近在上演一部电影,叫《1942》,讲的是1942年河南大灾荒,其中一个方面展现了粮食的重要性。粮食问题到了极为重要的地步,决定战争局势、人心背向。今天,粮食依然是最基本的问题,是根产业。我们现在丰衣足食,即使最困难的地方也已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对粮食问题的关注似乎有一点弱化,这是危险的。一旦粮食发生问题,就会天下大乱、世界大乱,所有事业都会丧失基础。

  农民的收入是“三农”工作最根本的一个题目,体现了民生发展,是我们抓经济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务必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保农民增收。口袋是收入、是利益,农民没有收入,一切无从谈起。确保农民增收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体现,也是我们党执政的重要基础,要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一项重要责任抓好抓实。去年湖北农民收入增长实现“九连快”,农民人平纯收入已经接近全国平均水平。下一步要继续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产业,做好“种养加销”文章,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到2020年全面实现农民收入倍增计划。

  三、做好“三农”工作要重点培养三类人才

  抓好“三农”工作,关键在人。从人才角度、从基层抓落实的角度来讲,重点是要培养三类人才:一是扎根乡土、乐于奉献的农村基层组织带头人;二是见识多广、具备市场经济理念的农村能人;三是有眼光、善经营、重品牌的农民企业家。通过培养三类人才,引领带动广大农民发展致富。

  第一类是带头人,主要是指村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个好带头人,全村受益。带头人极为重要,一个村子的面貌、生产经营、农户富裕程度,主要依靠带头人。省委、省政府在通城开现场会,总结推广通城的经验,就是抓农村带头人的培养,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注重从回乡农民工等高素质群体中培养党员、选拔村支书。各地要借鉴通城做法,抓好农村带头人选配、培养工作。

  第二类是农村能人。每个村都有能人,他们心灵手巧,信息多,见识广,懂经营,会挣钱,敢于第一个“吃螃蟹”,他干什么大家跟着干什么,是农村生产经营的风向标。解决大市场与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矛盾,发展新型农业专业合作组织,需要能人起带动作用。

  第三类是农民企业家。农民企业家是农业企业的领军人物,是产业发展、生产经营、市场经济的龙头,可以带领千万农户跟着干,发挥组织作用,对实现“三农”工作目标非常重要。一个大的农业企业可以带活一个县,甚至带动更大的范围。湖北已经有了一大批这样的企业家,像稻花香集团、福娃集团。现在就是要把一般的做大,把大的做成“巨无霸”。各级党委、政府要大力培育有眼光、善经营、懂品牌,能够带动一村一镇乃至一县一市农村致富的农民企业家。

  对这三类人才的培养,要成为全省抓“三农”工作、抓“领头雁”培养的重点,要通过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加大培养力度、加大投入力度,重点培养。各地都要有自己的支持重点。要通过政策扶持、交心谈心、解决问题、创造条件等方式,大力支持,长期支持,帮助他们开拓市场,发展壮大。支持了一个人,就等于支持了千万家;支持了一个企业,就等于支持了一个地区、一个行业。

1388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