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致辞讲话 > 会议发言稿 > 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 佩珊807 分享

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就业是民生之本。失业保险是现代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安全机制、稳定机制和促进机制。下面是学习啦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仅供参考。

  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1

  同志们:

  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刚刚结束,接着就召开全省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会议。这次会议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部署今年工作,表彰“充分就业社区”。下面,我受邵汉生厅长委托,向会议报告工作。

  一、过去一年的工作成效

  20xx 年,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特别是就业管理和服务机构,以全面落实新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完成帮扶“双10 万”困难群体人员就业目标为重点,紧紧围绕全年目标,突破难点,创造亮点,整体推进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创历史新高。20xx 年,全省城镇新增就业73.6 万人,完成年目标任务的105% ,这是继去年首次突破70 万人之后创造的又一新高。其他各项目标任务也都超额完成,其中,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1 万人;劳动保障部门培训农业富余劳动力50 万人,组织转移就业55.6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低于4.5% 的控制目标。荆州市沙市区开展了扶持百姓创家业活动,初见成效。

  (二) 下岗向失业保险并轨任务基本完成。自1998 年6 月以来,我省共有209 万职工下岗、5000 余家国有企业建立再就业服务中心,168 万名下岗职工进入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保生活、寻求再就业。截止20xx 年6 月,进入“中心”的原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全部出中心,其中156 万人实现了再就业,基本完成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实施10 年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政策终止,实现了由暂时性政策向长效制度的重大转变,标志着我省在经济转型期出现的建国以来第四次城镇失业高峰已经平稳渡过。解决这次失业高峰与前三次的方针、政策、措施、办法、机制都不同,是在打开农门、敞开城门、城乡劳动力相互流动的情况下来解决的,而且是用市场就业机制主动解决的,既扩大了就业,又促进了发展,非常可贵。

  (三) “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成效显著。继去年评选表彰314 个“充分就业社区”后,今年,经过社区自评公示,街道推荐,市县级劳动保障部门复核,省劳动保障厅、财政厅组织检查和统一考评,全省有368 个城镇社区被评为20xx 年度“充分就业社区”。在“充分就业社区”内,无“零就业家庭”、无一家多人同时失业户、无长期失业人员、无就业援助对象未就业。全省范围内基本无“零就业家庭”,并建立了动态“消零”的工作机制,确保新的“零就业家庭”出现三个月内有1 人实现就业。黄石、宜昌、襄樊等地创办“再就业服务联社”、“再就业超市”和“爱心捐助中心”,把就业服务送到援助对象手中, 社会反响良好。

  (四) 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的惠及面扩大。一是惠及了实现就业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去年,全省落实社保补贴支出9.4 亿元,是历年来使用额度最高的一年,其中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6.2 亿元,分别占就业再就业资金支出总额的31 %、20.5 %,比上年增长139%、342 %。襄樊、荆门、仙桃、黄石等地社保补贴支出分别占当地就业再就业资金支出总额的36 %、48% 、56 %、72 %。二是社会保险补贴政策促进了隐性就业的显性化,使灵活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稳定性增强。三是推动了社会保险的扩面征缴,效应非常大。四是显示了政府就业政策和公共就业服务在促进就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 省政府承诺的帮扶“双10 万”就业目标圆满实现。各地将“双10 万”帮扶任务和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解决“招工难”问题结合起来,采取实名制动态管理的办法,通过免费就业服务,落实各项补贴政策,鼓励企业录用和自谋职业等措施,全年帮助城镇“4050 ”人员和11 个重点独立工矿区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援助对象13.3 万人实现再就业;帮助33 个贫困县及库坝区培训困难农业劳动力10.6 万人,转移就业10.7 万人,圆满实现了省政府的郑重承诺,为党委、政府解决民生问题再立新功。

  (六) 失业保险工作实现了四个“净增长”。全省实际参保和缴费人数连续四年实现净增长,均较上年净增15 万人;人均月实际缴费额达27.4 元,比上年净增6.6 元;征收失业保险费创历史新高,达11.2 亿元,比上年增长13% ,其中,夷陵、大冶、钟祥、当阳等县市征缴额达600 万元以上;全省享受失业保险待遇人数减少近3 万人,享受失业保险待遇期间失业人员再就业率达23.8 %,比去年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0 个百分点。全省实行统一申报核定的统筹地区达65 个,实行财政代扣代缴的22 个,实行“一票征缴”的43 个。黄石市建立了失业人员失业保障机制;宜昌市制定了失业保险内部控制制度;十堰市积极落实两项补贴政策;武汉市把失业保险管理服务工作延伸到社区,形成市、区、社区三级管理服务网络。

  (七) 公共就业服务能力有了新的进展。省就业局升格为副厅级,内设4 个处2 个中心,84 个编制。很多地方落实省编办的25 号文件,争取了编制,充实了力量,解决了人员、工作经费。恩施州在乡镇设立非企业单位性质的就业服务中心,为农业富余劳动者转移就业服务。孝感、宜昌、谷城、钟祥、英山、秭归等地方政府将闲置学校和收购关闭破产企业房地产用于扩建就业训练中心,极大改善了就业培训的条件。天门、仙桃、汉川等地在破解招工难题上取得成效,提升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在当地党委、政府中的地位和社会影响。

  (八) 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初见成效。潜江、宜都、大冶等试点城市基本建立了统筹城乡就业制度和覆盖城乡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初步完善了城乡统一的劳动用工管理制度。石首市成功组织举办了湘鄂边大型劳务交流大会暨湘鄂边人力资源开发协作? 的“迎接新市民工程”,取得了积极进展,已有1 万多名进城多年的农民在城镇落户成为新市民。武汉市政府评选表彰了666 名优秀农民工,并将他们及配偶和未成年子女转为武汉新市民。在“全国劳务品牌展示交流会”上,我省十大劳务品牌被评为“优秀劳务品牌”,影响力和带动作用进一步加强。石首、钟祥、通城继英山、郧西后被确定为“全国劳务输出工作示范县”。洪湖、谷城、利川、阳新、夷陵5 个县(市、区)被确定为“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示范县”。由中国就业促进会和美国惠普公司合作实施的“农业富余劳动者创业培训”项目在英山县实施,取得很好的效果和影响。

  (九) 学习宣传贯彻《就业促进法》效果良好。省厅下发5 个文件,组织市州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成立宣讲组配合各地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全省上下采取一级抓一级的培训模式,通过开展知识竞 赛, 运用 互联网、电视等多种宣传手段, 加强学习宣传力度, 形成了全方位、多角度的立体宣传格局和 学习宣传贯彻《就业促进法》的热潮。11 月8日,全省统一行动,将原劳动力市场换牌为人力资源市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所属的职业介绍服务中心(所)统一更名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夷陵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中午与双休日照常开放服务,极大方便了劳动者和用人单位。

  过去的一年,任务之重,前所未有;成效之大,令人振奋。成绩来之不易,是同志们的智慧、心血和汗水凝结出来的,在此,我代表邵汉生厅长、省就业局和省厅失业保险就业处向大家表示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二、新一年的形势和任务

  正确分析判断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是科学谋划今年工作的前提。党的十七大提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做好新时期的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就业促进法》、《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社会热点、焦点将更加集中,责任、压力也随之增大。

  (一) 两个“防止”的经济调控政策可能影响经济增速和就业增量。 国家和我省经济已连续八年高速增长。 针对去年国内物价消费指数持续走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局部过热等问题,今年的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两个“防止”的宏观调控政策,即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和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这预示着国家将紧缩银根,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可能会影响经济发展增速。经济增速放缓也必然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就业总量增长。

  (二) 人民币升值和外贸摩擦可能导致外向型企业效益下滑和对劳动力 需求下降。虽然我省的外贸依赖性不强,占10%左右,但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山东等省对外贸的依赖较强,人民币升值和外贸摩擦可能会导致以上省市对劳动力需求下降,从而使我省大量务工的劳动力出现回流。 同时,人民币连续加息,将加大创业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创业带动就业。

  (三) 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导致企业更严格地节约和选择用人。《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颁布实施,规范了劳动关系,强调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客观上提高了人工资本价值和劳动价值。《劳动合同法》对加班工资、最低工资、福利、劳动保护等作出了很多规定,这必然会导致劳动力成本上升。去年,全国企业用工成本上升了近三成,今年预计至少要再上升15% ,我省还将调高最低工资标准。劳动力成本上升,可能促使用人单位更加严格节约和选择用人,这对就业也是有影响的。

  (四) “两法”的实施可能伴随就业维权争议上升。积极的就业政策上升为法律后,必将加大政策实施的强制力。“两法”实施,中央和地方政策上的衔接问题,可能导致对就业政策落实认定的争议;法律强制性与政策落实条件性的矛盾,可能导致法律责任的争议;公平就业政策与就业歧视的矛盾,导致就业维权的争议,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保持社会和谐的任务更加艰巨。

  (五) 依靠现行扶持政策就业再就业的劳动者随着享受政策期满可能面临再次失业。有部分下岗失业人员是在公益性岗位补贴、社保补贴政策的支撑下走上就业岗位的。今年是现行就业政策审批的最后一年,享受扶持政策到期,这些人员特别是困难就业人员可能要面临再次失业。

  (六) 法律规定保护劳动者公平稳定就业的权利可能带来灵活就业人员减少和隐性就业人数增加。“两法”高举公平就业的旗帜,将已就业公民统称为“劳动者”,对女职工有特殊保护,为困难人员提供就业援助,劳动者的身份、户口、社保等制约就业的因素逐步弱化,从长远看,有利于促进就业稳定性。但随着劳动合同制度的全面推行和市场导向就业机制的不断完善,劳动者一生中可能经历失业-就业-再就业-再就业多次转换以及就业的地区、单位、工种和就业形式的多次转换。特别是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用人单位近期内将会谨慎用人,不敢违规用人,但又需要用人,由此可能导致灵活就业人员减少,隐性就业人数将会增加。

  (七) 价值规律在人力资源市场中导向作用不断增强可能造成部分行业和企业用人更加困难。价值规律作用范围是全国性的,全球化的,不分地区的,哪个地方工资高,劳动力就向哪里去。我省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整体素质比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差,给职工更高的工资难以做到,对劳动力的吸引力差,优质人力资源招不进、留不住,用人更难。

  (八) 劳动力总量供大于求和质量上的供不应求可能使“就业难”和“招工难”长期并存。据不完全调查,我省招工难问题20xx 年比20xx 年更突出,全省季节性缺工70 万人,常年缺工约50 万人。今年随着县域经济的发展,仍将非常突出。而与此同时,全省每年仅城镇需要就业人员在120 万人左右。

  (九) 城乡统筹发展中的体制性、制度性障碍可能造成农民工问题更加突出。农民工问题很复杂,如家庭问题(老人、孩子)、心理问题(长期背井离乡,妻离子散,孤独寂寞)、待遇问题(工资、社保受歧视)、健康问题(性饥渴导致性病、艾滋病)等等。有关专家呼吁,农民工问题如果长期如此,终将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十) 致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下降。如果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机关一样管理,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与干少一个样,这样的机制必然导致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低效化。如果出现低效化,公共就业服务的地位就会矮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前景就会令人忧虑。

  同时,我们还要看到三点:一是尽管去年底全省城镇登记失业率只有4.23 %,但失业人数总量依然很大。因为没有进行失业登记的失业人员、准失业的下岗人员、待岗人员、农业富余劳动力及失地农民等均未计入统计范围。我省城镇实际调查失业率为7.7% ,仍处于高失业率。二是尽管基本完成了下岗向失业保险并轨的任务,但遗留问题还很多。比如“白条子”不能兑现问题、低价买断工龄的职工扯皮的问题、原内退职工的生活保障和社会保险问题、部分年大体弱的持优惠证下岗失业人员未再就业的问题、部分企业虽然长期停产但因各种因素难以破产或改组改制问题。三是尽管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数量大,但质量差,就业很不稳定。

  就业工作有利条件也很多:一是国家经济仍处于高速发展期;二是《就业促进法》使我们的就业工作有法可依,同时明确了政府促进就业的责任,优化了就业工作的领导环境;将积极的就业政策上升为法律保障的长效机制,强化了就业政策的连续性和落实力度,可能催生新一轮更为积极的有效的就业政策出台;国家长期实行有利于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预算安排有一大笔专项就业资金;三是有比较健全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四是各级政府和劳动保障部门对解决失业问题、扩大就业积累了丰富经验。

  总之,就业形势依然严峻,但有利条件也是存在的。我说的“十大可能”,要尽量不要让这种可能变成现实,尽量提前做好应对准备。

  根据就业形势和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的要求,确定20xx 年全省就业和失业保险目标任务是:全省城镇新增就业65 万人;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5 万人,其中困难人员再就业10 万人;劳动保障部门培训农业富余劳动力42 万人,组织转移就业40 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 以内;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08 万人,征缴失业保险费11 亿元。

  三、必须抓好的重点工作

  20xx 年, 全省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针,以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为统领,以创业带动就业、市场引导就业、政策援助就业、城乡统筹就业、失业保险促进就业为主线,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 全面贯彻《就业促进法》

  要重点建立和落实六项制度。一是就业工作政府负责制度;二是县以上政府就业专项资金的预算安排制度;三是对困难群体的就业援助制度,特别是消除“零就业家庭”动态机制,新出现的“零就业家庭”,三个月内必须解决;四是公共就业服务制度;五是城乡统筹和公平就业制度;六是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力资源市场管理制度。除此之外,还要对就业、失业登记等原来已经有的制度进行完善。

  (二) 确保实现“3+10 ”创带就业目标

  今年,省政府把“帮助3 万人成功创业、带动10 万人就业”作为为民办十件实事之一,这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就业促进法》的具体行动和重大部署,各地要将其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不折不扣地抓好抓实。省厅将和有关部门尽快制定落实创带目标文件,将目标任务分解下去。要准确界定创业,从无业到有业和从小业到大业都是创业。创业对象可包括从事个体经营者和合伙经营的领办人。创业范围应为本省城乡劳动者在本省创业。统计范围为创业所在地。要抓好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把有创业愿望和创业条件的人员,作为创业培训的对象。要注意创业培训的形式,SYB 培训是档次比较高的形式,但不是唯一的。各种形式都可以用,只要创业成功都行。要对参加创业培训人员给予培训补贴。但不能为了获得创业培训补贴而对创业培训对象不作筛选,不注重培训质量,要提高创业培训人员的创业成功率。要收集和发布创业项目和创业点子,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和贴息,个人贷款额度可达2-5 万元,合伙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最高可达100 万元。要实行创业场地的优先优惠安排。对于创业成功新办的经营实体或企业要落实税费减免政策。要帮助创业成功者招聘职工,实现带动就业。要落实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保、岗位补贴和以奖代补。

  总之,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必须跟踪创业服务全过程。北京、上海、天津、辽宁、江西、河南等省市都成立了创业指导中心,吉林、重庆、河南、江西将担保机构设在劳动保障部门。我们要向这些省市学习,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成立创业指导中心,同时承担小额贷款担保职能。省厅已向省政府报告,争取解决编制、人员问题。若一时难以解决,各地可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先行设立创业指导中心,人员内部调整或聘用,实行“以钱养事”,先把工作开展起来,再解决机构、编制问题。

  (三) 落实和完善积极就业政策

  一是原有的政策规定在没有新的政策替代之前,必须继续不折不扣执行,不必有任何犹豫。二是用好最后一年特定政策补助来解决并轨遗留问题。三是加大社保补贴、培训补贴、公益性岗位补贴和小额担保贷款的落实力度。从全省看,20xx 年社保补贴、培训补贴落实比较好,资金使用结构比较合理,符合财政部和劳动保障部的要求。但是,这只是劳动保障部门快报,最后要以财政部门的决算为准。还有相当一部分地方资金使用不合理,社保补贴、培训补贴比较少。各地一定要注意,原有的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审批截止期是到今年底,《再就业优惠证》发放也截止今年底,今后不再有《再就业优惠证》了。中央转移支付就业专项资金,省里将继续与各地政策落实程度、资金使用状况和工作完成情况挂钩,半年据实通报。

  (四) 坚持开展年度“充分就业社区”的创建活动

  要以消除“零就业家庭”为重点,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抓手,建立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援助就业的长效机制。一是要落实责任。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责任在县、市、区政府,工作在街道,落实在社区,主管和推动在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日常工作在县以上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这个责任体系务必明确。二是坚持标准。“充分就业社区”的四条标准不能打折扣和缩水,即无“零就业家庭”、无长期失业人员、无就业援助对象未就业、失业率控制在2% 以内。三是求真务实。“充分就业社区”必须是经过创建得来的,未经过创建自然形成的应该不算。创建工作重点应放在困难比较大、企业比较集中和独立工矿区所在的社区,创建要真实可靠,不搞人为制造。四是继续实行奖励。对奖励资金,希望各地劳动保障部门不要冲抵,不要截留,不要挪用,要切实落实到社区。各地政府另奖的资金,可以奖发到有关工作人员。五是实行退进机制。“充分就业社区”是年度性的,一年一评定,不是一劳永逸。达不到标准的要退出,达到标准的要进入,不搞“特保”,不搞地区平衡。

  (五) 推动农业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就业

  一是从本地实际出发开展劳务输出。《就业促进法》、党的十七大、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了“农业富余劳动力有序转移”的要求。要注意当地农业劳动力是否富余,防止转移过度特别是输出过度。转移和输出不要损害农业,不要损害新农村建设。转移一定要坚持先本地再外地,先就近就地转移再搞劳务输出。但也不能用行政的办法阻碍农村劳动力合理流动。如仙桃、宜都、汉川经济发展较快,本来就缺工,还搞劳务输出宣传,大张旗鼓的开展劳务输出,就不符合实际。

  二是吸引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温家宝高度关注农民工回乡创业问题,亲自批示要求劳动保障部研究。各地要防止招商引资重大轻小,重外地轻本地,重劳务输出轻资本引入。要把吸引农民工回乡创业作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对象,劳务输出只能帮助农民增收,靠劳务经济来富民强县是很难做到的。可以说,在现行制度下,劳务经济对于输出地是亏本无利,对于输入地是一本万利。输出的优质劳动力创造的价值和税收都在输入地,但他们老了病了不能干的时候还是回来了,不是亏了么?一定要从战略的角度,大力吸引和扶持农民工回乡创业。只有靠劳动者在本地创业,创造税收,创造岗位,本地的区域经济才能发展起来。

  三是加大实施“农村劳动力技能计划”力度。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就业训练中心一定要起到骨干示范作用,培训的数量要多,质量要好,但不能转卖定点权,不能盘剥其他培训机构,不能变相垄断。要动员利用全社会培训力量,开展“农村技能就业计划”的培训。要改善和落实培训补贴政策,根据培训时间的长短、培训工种的繁易、培训投入的多少、培训后的就业状况确定培训补贴的不同标准。要学习借鉴“阳光工程”的公开、透明、不垄断等机制,逐步实行培训券和招投标制度,做到公开透明,禁止垄断行为。

  四是培育更多的劳务品牌。在现有十大品牌基础上,培育更多的劳务品牌,像阳新鞋匠、潜江裁缝等。

  五是开展评选表彰。争取以省政府发文表彰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先进县市、乡镇和先进工作者。

  六是加强驻外劳务机构建设。省厅今年准备发一个文,开一个会,主要解决四个问题:其一,要重新明确驻外劳务机构的性质。驻外劳务机构是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一个部分,人员和工作经费等应由财政列支,至少是财政补助。对此,鄂政发[20xx]1 号文有明确规定,我省基本做到了。其二,要调整职能。首先,应当以公益性服务为主,提供所在地劳务需求信息、人力资源市场信息、工资指导价位、新的政策规定,处理劳务争议、为湖北民工维权等。其次,开展有偿性服务。政府的服务并不等于全部免费,可向用工企业适当收费,但不能向劳动者收费。再就是代理服务。我省境内劳务派遣机构若委托驻外劳务机构对被派遣劳动者实行代管,可收取代理费。除此之外,还有委托服务、接待服务。其三,要转换机制。实行目标责任制和报酬与绩效挂钩机制。驻外机构开展公益性服务,要有记录制度,所需经费由财政据实拨付;代理服务由谁委托谁出钱。其四,要统一体制。在同一个地方,我省只能设立一个驻外劳务机构,若需要设点,也须在省驻外劳务机构的统一管理下,开展工作。驻外劳务工作机构,必须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和专职人员。

  (六) 充分发挥和扩大失业保险的功能作用

  一是确保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随着最低工资标准和物价水平的上涨,计划今年适当上调失业保险金。各地要保证失业保险金按月足额发放。二是促进失业人员再就业。必须提高失业人员享受失业保险期间的再就业率。我省去年再就业率有所提高,虽在全国不靠后,但还是偏低。失业保险机构务必要和培训、职介机构联合,协调起来,共同做好再就业服务工作。三是预防、调控失业。减少失业人员存量,控制失业人员增量,是调控失业的主要手段。减少存量要靠促进就业;控制失业人员的增量,主要是预防由就业转失业人员的增长。企业特别是大型优势集团型企业和垄断性企业不能将减员增效变为减员增薪,减员前必须先减薪。失业保险除了保生活、促就业功能外,还要有预防、调控失业功能。今年国务院将发布新的《失业保险条例》,省政府也将制定新的《失业保险实施办法》。实现失业保险的三大功能,务必确保参保缴数人数、人均年缴费额、年征缴总额和享受失业保险期间再就业率“四个净增长”。

  (七) 提升公共就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一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在组织体系上,要注意加强城市的区,加强乡镇,解决城市区弱、乡镇虚的问题。在业务体系上,一定要把职业介绍、就业培训、失业保险、劳动保障事务代理融为一体,同时要从有利工作出发,理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与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就业管理机构的工作关系,明确职责。二是加强公共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按照邵厅长要求,从今年起,就业训练中心和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建设将实施五年计划。就业训练中心建设继续按鄂劳社发[20xx]96 号文件执行;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建设,省里将制定新的标准和评估办法,综合服务场所必须功能完善、制度健全、网络畅通、服务高效。三是加强专业化、信息化建设。就业服务要有专业知识人才,提高信息水平。四是加强机制建设。就业训练中心和人力资源服务中心要实行独立核算法人制,独立核算考核,不能机关化。只有实现了法人制后,才有可能实现人员聘用制、工资待遇与工作业绩挂钩制以及建立以效果为主导的项目运作管理制。就业培训和职业介绍是我们就业服务机构的核心价值。如果这两个方面效率不高或作用不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的地位和作用就显示不出来,政府不可能长期出资包养一个无作为或高成本服务的就业机构。

  四、弘扬认真、务实、创新的思想作风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认真、务实、创新是我们做好就业工作之本,是所有就业工作者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也是党和政府对我们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最低的要求。胡锦涛同志在航天探月工程庆功大会上强调:必须坚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着力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他要求: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扎扎实实做好每个部门、每个行业、每个岗位的工作;要坚持讲实话、出实招、办实事、务实效,把工作的着力点真正放到研究解决改革发展稳定中的重大问题上,放到研究解决群众生产生活当中的紧迫问题上,把求真务实体现到各项工作中去。我们就业人要认真学习领会和自觉贯彻落实胡的指示,把新时期的就业工作做好。

  第一 ,要认真。认真就是要把就业工作当作学问来研究,当作事业去奋斗,当作承诺去履行。这是成都市市长对成都市就业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毛泽东同志曾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人就最讲认真。认真的反义词是马虎。我们研究一个问题,落实一件工作,开展一个活动,印发一个文件,发表一席讲话,召开一个会议,提一条建议,都要认真准备,不能马虎应付,不能当马大哈的领导。要认真,必须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没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认真不起来。要认真,必须要不怕得罪人,对的就要表彰,错的就要批评,要理直气壮,不能当老好人。要认真,就要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看一篇文章,改一个文稿,哪怕改一个字,没有知识水平,不熟悉业务,就看不出问题。

  第二 ,要务实。务实就是要在就业工作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察实情,说实话,使实劲,干实事,求实效。一是察实情,心中有数,反对主观主义。比如我们制定今年的就业计划目标,必须摸清当地今年劳动力需求就业的人力资源数,即供给有多大(包括上年结转人数、当年应届大中专技校毕业人数、就业转失业人数、复转退伍军人人数、城市农村应届初中高中毕业生不能继续升学人数);需求有多少(包括个体户增长多少;当地新建或开工企业多少,需要什么样的人,需要多少人;需要扩建企业多少,能增加多少人)。我们很多同志拍脑袋想数字,按要求报数字,这样怎么能制定好本地今年就业目标任务呢?二是干实事,真抓实干,反对形, 三是求实效,不图虚荣,反对功利主义。要务实,要实干,要敢挑担子。完成并轨任务、消除“零就业家庭”,我省对部里始终不报100% ,因为100 %不符合实际。

  第三 、要创新。就是在就业工作实践中,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创造新业绩。创新必须思想解放,不教条,不保守,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就业工作与社会保险工作有很大的不同,弹性大,涉及面广,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善抓机遇。创新必须有迎难而上的斗志。要象广告词所说的“我能”、“思想有多远,我们就能走多远”,但是我也坚决反对“人有多大胆,地有多高产”。湖北很多创新都走在全国前列,被劳动保障部采纳并予以推广。如宜昌的再就业援助,鄂州的《再就业优惠证》,荆州的劳动保障事务代理,现在的“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按1.5% 的比例预算就业资金、社保援助、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等都是在全国率先探索出来的。创新必须看准方向,遵循客观规律。比如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问题,方向肯定是农业人口必须大量减少,城市人口必然大量增加,中国发展必须是工业化、城镇化,按照劳动者居住地和就业地落户,让农民工在城镇安居乐业,方向肯定是对的,省就业促进会提出的“迎接新市民工程”是绝对的符合客观规律。

  同志们,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实施《就业促进法》的第一年,做好今年的就业工作十分重要。我们要进一步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解放思想、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我省就业工作新局面!

  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2

  同志们:

  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刚刚结束,省劳动保障厅和省财政厅就决定召开全省充分就业社区表彰大会,并同时召开全省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会议。会议安排的这么紧凑,主要是今年的就业工作任务更加繁重,需要我们早安排、早部署、早落实,把握工作的主动权。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表彰全省创建充分社区先进,学习贯彻全省劳动保障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今年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刚才,会议通报表彰了368 个充分就业社区,两个充分就业社区的代表介绍了他们的事迹,两个通过社区劳动保障机构的帮助实现再就业的个人谈了他们的经历,他们的讲述朴实而感人,事迹平凡而伟大,精神可贵而崇高,让我们的心灵再一次净化, 让我们的情感再一次波动。两年来,我省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在各级劳动保障和财政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在街道、社区劳动保障机构同志们的共同努力下,通过强化人本服务,积极援助就业困难群体,大力开发就业岗位,全面落实就业扶持政策,探索建立促进就业长效服务机制,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此,我代表省劳动保障厅向受到表彰的社区表示热烈的祝贺,向全省从事就业工作的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下面,我就进一步做好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20xx 年全省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再创佳绩

  刚刚过去的一年,是我们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特殊重要意义的一年,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这一年,也是就业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的相继颁布,将积极就业政策上升为法律规范,就业工作迎来了新的春天,遇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一年来,各地全面贯彻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各项目标任务全部圆满实现,全省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再创佳绩。

  一是 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屡创新高,就业工作进入改革开放以来最好时期。积极就业政策实施5年以来,我省就业总量稳步增加,由以前的1200 万扩大到近1300 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实现了从40 万人到50 万人、60 万人、70 万人的跨越,20xx 年达到了73.6 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基本实现了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的良性互动。可以说,这几年全省就业总量稳步增长、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形势保持基本稳定、就业人口受益最多,就业再就业工作进入改革开放后最好时期,为深化体制改革,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 省政府“双十万”承诺圆满实现,“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消零。全省共帮助13.3万名“4050 ”等城镇困难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 再就业,帮助国家、省定贫困县及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所在库坝区培训农村劳动力10.57 万人、转移就业10.73 万人。在组织实施过程中,通过设立劳动保障服务站、提供就业援助、实行对口帮扶、落实社保补贴等政策措施,积极有效地帮助荆襄磷矿、松宜矿务局、江汉油田、黄石矿务局、蒲纺、黄麦岭磷矿等独立工矿区的2.6 万名下岗失业人员解决了再就业问题,维护了社会稳定。同时,继续深入开展“零就业家庭”就业援助工作,深入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创建工作,帮助4.1万户城镇“零就业家庭”的5.3 万人就业,实现存量和增量双清零,困难就业群体的援助制度初步建立。

  三是 政策扶持效应日益显现,资金使用结构趋于合理。各地逐步将政策扶持范围扩大到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并转入城镇户口的被征地农民、城镇零就业家庭失业人员、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所在库坝区非农移民以及自谋职业的乡镇林管站分流人员,进一步增强了政策的普惠性;在工作中,坚持把社保补贴、培训补贴、职介补贴、岗位补贴等“四项补贴”作为政策落实的重点,进一步增强了政策的实效性;在资金使用上,全省就业资金支出总额达到30.17 亿元,其中社保补贴9.37 亿元、培训补贴4.02 亿元、公益性岗位补贴2.72 亿元、职介补贴1.08 亿元,年末资金结余较上年末有了较大幅度的减少,资金使用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资金使用的合理性进一步增强。

  四是 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稳步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初显成效。根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按照统筹城乡就业的总体思路,将工作领域从城镇向农村拓展,组织实施“技能就业计划”,把就业再就业资金的10% 以上用于农村劳动力培训,实行培训鉴定、转移就业、权益维护三位一体,力争“培训一人、输出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同时, 为提高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竞争力,巩固和推广了“湖北海员”、“荆楚缝纫妹”、“楚天豆腐郎”等劳务输出品牌。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劳动保障部门每年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40 万人、转移50 万人以上,目前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超过1000 万人,其中出省700 万人以上,每年创造劳务纯收入130 多亿元。同时,进一步加快了 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工作步伐,在试点市县组织实施以帮助转移进城比较稳定就业并有固定住所的务工经商的农民在城镇安居乐业为目的的“迎接新市民工程”,目前已有10000 多名已经进城就业多年的农民在城镇落户成为新市民并享受市民待遇。

  五是 下岗向失业并轨目标已经实现,失业保险功能显著增强。截止去年,我省国企改革以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的168 万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已全部出中心,绝大部分实现了再就业。全省企业再就业服务中心已全部关闭,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的任务基本完成。同时,失业保险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参保人数连续4年实现净增长,失业保险费征缴额突破11 亿元,年底享受失业保险待遇同比减少3万人,失业人员在享受待遇期间再就业率达到23.78%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0.18 个百分点。

  过去的一年,面对各级党委、政府的嘱托,同志们勇挑重担;面对和人民群众的期盼,同志们不辞辛劳;面对“两法”颁布带来的发展机遇,同志们乘势而上。辛勤的耕耘换来了丰硕的成果。在此,我代表厅党组向辛勤工作在就业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正确分析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就业促进法》全面实施的第一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和奥运之年,做好今年的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意义重大。国务委员华建敏同志强调,对中国的就业局面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13 亿人要吃饭,8 亿人要饭碗,这是任何一届政府都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当前就业工作面临的是企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和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同时出现的“三峰叠加”局面。我们要全面准确地分析就业工作面临的形势,充分做好应对的准备。

  (一) 科学发展观对就业工作提出新的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夺取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素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在就业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坚持完善市场竞争就业、劳动者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国家引导就业的机制,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改善就业结构,实现扩大就业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要求我们要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建立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实行城乡平等就业制度,健全长效的促进就业机制;要求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援助就业困难群体,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城乡劳动者就业的公平和正义;要求我们要坚持统筹兼顾,处理好就业与经济发展、就业与社会保障、就业与分配、就业与职业教育培训、就业与劳动关系、以及不同就业群体之间的关系。因此,我们要把握大局,服务全局,把科学发展观的理念贯穿就业工作的始终。

  (二) 宏观经济形势给就业工作带来新的影响

  针对去年以来出现的CPI 持续走高、部分行业产能过剩、房地产市场局部过热以及人民币不断升值和加息等问题,在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20xx 年国家将继续加强宏观调控,实行从紧货币政策。从好的方面来看,宏观经济持续高涨,将进一步带动就业的增长。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20xx 年国内外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如美国次债危机的影响;粮食连续四年丰收增产后进一步增产难度加大;证券市场已经积累了较大风险;出口减速可能造成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矛盾显性化等,都可能会对我们就业工作带来一定冲击。此外,从前段时间《劳动合同法》颁布实施的情况看,阶段性裁员有加剧之势,就业的稳定性有所降低。因此,我们从事就业工作的同志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社会经济形势,化消极为积极,变被动为主动。

  (三) 《就业促进法》的实施使就业工作迎来新的机遇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就业促进法》的颁布实施,就是将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思想法制化,将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具体化,也是第一次通过法律形式明确了就业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用法制手段强化了政府促进就业的重要职责。贯彻落实《就业促进法》,就是要从保障民生、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主动将促进就业工作与实施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与建设和谐社会推动社会进步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就业工作;就是要在继续贯彻就业方针上有新进展,在进一步落实积极就业政策上有新力度,在推进就业工作法制化、制度化上有新建树;就是要使促进就业的大政方针法定化,使促进就业的工作机制和工作体系法制化,使促进就业的各项政策措施和资金投入制度化。

  (四) “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给就业工作带来新的挑战

  近几年,我省每年城镇需要就业的人数在120 万人左右,而年新增岗位大约70 万个。同时,随着《劳动合同法》的实施,阶段性裁员有加剧之势,就业形式依然严峻。此外,随着国家批复我省武汉城市圈为“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加上承接东部沿海产业转移,各地招商引资力度加大,一度困扰沿海发达地区的“招工难”现象也在我省出现。据调查,缺工总量近40 万人,主要集中在服装纺织业、餐饮服务业、交通运输业等“三大行业”和熟练操作工、技能人才、管理人才等“三类人员”,结构性矛盾日益凸现。这要求我们在积极扩大就业的同时,亦应高度重视经济发展中的招工难问题,以积极的姿态迎接新的挑战。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政策落实在地区间、项目间不平衡,少数地方还存在打折扣;部分地方就业再就业资金使用结构不够合理,资金结余量过大;很多地方小额担保贷款推进缓慢,创业促就业的作用未得到发挥;公共就业服务能力还比较薄弱,不能适应就业工作的需要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保持旺盛的斗志,始终保持开拓的精神,坚定信心,扎实工作,勇于拼搏,克难奋进,努力实现“三个转变”:把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过程变成促进就业持续扩大的过程,把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变成对就业拉动能力不断提高的过程,把城乡二元经济转换的过程变成统筹城乡就业的过程。

  三、精心谋划20xx 年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

  十七大报告关于就业工作的论述和最近国家关于就业工作的安排,主要体现为“三个上升、一个强化”。即将就业上升为发展战略,将就业政策上升为《就业促进法》法律层面,将一般促进就业上升为以创业促就业,同时,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责。各地要认真贯彻十七大精神,以实施《就业促进法》为主线,以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为目标,抓住机遇,乘势而上,把就业工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 实施积极就业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就业促进法》是在总结行之有效的积极就业政策基础上诞生的,贯彻《就业促进法》要以政策落实为核心,这是检验各地实施《就业促进法》情况的重要标准。当前,各地要抓紧做好现行政策与法律的衔接,进一步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把法律明确规定的延长政策时间、扩大政策范围、拓展政策内容、提高政策标准作为重点加以落实,使职业培训、职业介绍、鼓励创业和就业援助等政策逐步长期化、普惠化,使政策重点逐步由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转向统筹城乡各类群体就业,使政策促进就业的作用得到更好发挥。一要延续。今年,将是法规、政策出台的高峰年。目前,国务院正在抓紧研究制定与《就业促进法》相关的配套法规和政策,省里已起草了《湖北省就业促进条例》、《湖北省人力资源市场管理规定》等法规。各地要按照《就业促进法》的规定,确保积极的就业政策继续实施,给广大劳动者吃个定心丸。二是扩展。相对于现行政策而言,《就业促进法》规定的范围更广,要求更高,力度更大,特别是职业培训、职业介绍、鼓励自主创业和就业援助的有关政策,需要通过实施这部法律使之长效化、普惠化。三是要规范。我们制定政策的目的是为了让劳动者受益,既要保证各项补贴资金使用规范,又必须在操作上简便易行。希望各地在《就业促进法》与现行政策的衔接中,认真查找不足,完善政策内容,简化办事程序,规范操作办法,使广大劳动者放心满意。

  (二) 以小额担保贷款为抓手,实施创业带就业战略

  今年,省政府将帮助3 万城乡劳动者成功创业、带动10 万人就业列入了政府办实事内容,这是今年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要做大做好。一是改进小额担保贷款办法。明确目标责任,实行高位推进,建立目标考核机制;明确部门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建立联动机制;制定奖励办法,开展评先表彰,建立激励机制。二是层层分解指标。省厅将把创业促就业目标任务分解下达,各地要进行层层分解,落实到人,落实到街道、社区。三是加强学习交流。要学习借鉴外省市的先进经验,大力宣传鼓励创业、支持创业的新思路、新举措,形成人人想创业、处处在创业的发展氛围。

  (三) 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抓手,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

  解决零就业家庭和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体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任务,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核心内容。各地要按照十七大精神和法律的规定,调整工作思路,完善操作办法,使老百姓通过就业援助现实参与经济社会活动,共享发展成果的目的。在援助对象上,要突出零就业家庭、独立工矿区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就业“三个群体”。在具体工作中要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重点,把握“三个强化”,一是强化援助的针对性。要根据不同困难人员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建档立案,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服务和援助工作,及时帮助困难群体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强化措施的规范性。要将行之有效的措施和办法制度化,不断规范援助的方式和手段,并通过落实各项扶持政策来稳定就业。三是强化机制的长效性。要依托街道、社区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完善就业困难人员的申报认定制度,规范审核认定程序,提供优质高效服务,建立动态援助的工作机制,做到出现一人、发现一人、援助一人、解决一人,推动就业援助制度的长效化。

  (四) 以人力资源市场建设为抓手,提升公共就业服务能力

  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是《就业促进法》的重要内容,是劳动保障部门履行政府职责的重要载体。贯彻《就业促进法》、实施《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从客观要求我们主动调整,积极探索,加快创新。一是开展人力资源市场评估达标活动。强化人力资源市场的人本服务功能。今年,省厅将研究制定公共就业服务规范和标准,对各地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进行检查评估。二是对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实行项目化管理。省里将对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费实行项目管理,重点扶持一批基础好、功能强、服务优的市场争创一流。三是加快信息网络建设步伐。今年,省厅将向全省推广宜昌就业信息系统软件,并重点完善城镇新增就业人员的统计调查制度,增加新增就业人员的就业方式、岗位明细调查,并按季报送。

  (五) 推进失业保险扩面征缴,发挥失业保险功能

  各地继续做好扩面征缴工作,在完善制度、提高能力、创新机制上取得新突破,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障生活、促进就业和预防失业的功能。一是完善失业保险制度。适时修订《湖北省失业保险实施办法》,强化失业保险功能,规范参保缴费范围,政策待遇计发办法,健全失业保险与促进就业之间的联动机制,在充分发挥失业保险保障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和促进就业作用的基础上,探索发挥其预防失业作用的有效办法。二是努力提高失业保险能力。加强扩面征缴,提高保障能力;实行市级统筹,提高统筹能力;规范调剂金的管理使用,提高调剂能力。三是创新失业保险工作机制。加强失业调控,探索建立失业预警机制,做好失业监测和失业数据的采集、分析和上传;建立预防失业机制,鼓励用人单位做好内部富余职工转岗培训和转岗安置,并按规定给予补贴;建立失业人员社区管理机制,将失业保险待遇申领以及失业人员的管理工作向街道、社区延伸。

  (六) 强化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推进统筹城乡就业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意义重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我们要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实抓好。一是健全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要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网络,健全乡镇就业服务机构,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向农村、农民延伸。开展农村劳动力资源状况调查和农村劳动力跨地区就业调查,建立信息数据库。二是落实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要完善培训补贴办法,加强项目宣传力度,提高技能计划的影响力;要加强监督检查,提高培训质量,规范资金使用,确保项目健康发展;要通过清理整顿,取消一批不合格的培训机构,不断完善定点机构的管理机制;要整合资源,发挥职能优势,促进培训与就业紧密结合。三是引导农村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要把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作为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问题来抓。要强化对用人单位的服务,紧紧围绕本地企业用工需求组织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工作,通过建立企业联盟等形式,建立本地企业用工档案和岗位信息库。要对新建、新开工、新开业企业要做到先行介入、事先掌握,及时对企业开展用人指导,转变企业用人观念,帮助企业确定适宜的招聘条件推进统筹城乡就业试点。开展试点中期评估工作,总结形成较好的制度模式和政策框架,搞好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化建设和安排。

  同志们,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十七大为我们今后的工作指明了方向,《就业促进法》为我们的工作提供了根本保障。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再接再厉,再创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辉煌,为推进和谐湖北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篇3

  同志们:

  很高兴参加今天的会议。这次全市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座谈会,是我到局里后参加的第一个系统业务会议,虽然是座谈会,但更是动员会、部署会。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是整个人力社保工作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之一。今年2月20日,中央政治局就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进行了集体学习,胡锦涛发表了重要讲话,这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政治局第二次以就业为主题进行集体学习,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今天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狠抓全年就业目标,推动我市就业工作迈上新的台阶。

  下面,我谈三点意见,与大家一起交流。等会,具体工作正瑞副局长还要部署,请大家认真贯彻执行。

  一、把握形势,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就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准确把握就业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突出位置,进一步提高做好就业工作重要性认识。胡锦涛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关系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央还把就业工作纳入宏观调控四大指标(就业水平、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水平、国际收支)之一,充分说明就业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强化。特别要指出的是2011年以来,北非、西亚地区局势持续动荡并在多国引发政治危机,很大程度上与该地区失业率高有直接关系。我们要认识做好就业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市对就业工作决策部署上来,以更高的标准、更高的要求,全力以赴做好各项工作。

  (二)深刻认识就业问题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进一步增强做好就业工作的紧迫感。当前乃至整个“十二五”时期,就业总量压力将持续加大,就业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从xx情况看,一是我市经济,特别是一季度以来,并不乐观,出口增速下降和中小企业经营困难,势必影响对就业的拉动作用。二是经济转型升级带来结构性失业风险。我市是民营经济大市,传统“三高”企业占比较高。在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节能减排以及企业提升改造、兼并重组都会对就业造成“挤出效应”,带来岗位流失,增大结构性失业风险。三是部分企业“招工难”现象仍然存在。低端制造业吸纳就业的主体地位将逐步削弱,中端制造业和服务业技能人才需求不断上升,“招工难”和“就业难”问题将同时存在。我们要对就业问题的长期性,就业形势的复杂性、促进充分就业的艰巨性有更加清醒的认识,切实增强忧患意识,履行好促进就业的职责使命。

  (三)紧紧围绕就业目标任务,进一步坚定做好就业工作的信心和决心。胡锦涛指出,要继续贯彻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方针,努力实现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劳动者素质明显提高、失业风险有效控制,切实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支持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做好重点人群就业工作、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省、市对我们的要求也已经非常明确,这里最重要、最关键的有四大指标: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万人;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7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62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我们一定要结合实际,落实好今年的各项目标和要求,拓宽思路、坚定信心,切实完成好各项任务要求。

  同志们,我们应该看到,虽然当前面临着复杂的就业形势,但同时也面临许多有利条件:

  一是中央和省、市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位置,努力实现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这是我们做好就业工作的根本保证;二是我市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四大战略”的实施、“四大平台”的建设和xx湾循环经济产业区建设的推进,将有利于优化产业布局,这是我们优化就业结构的契机;三是落实结构性减税和中小微企业扶持政策,进一步缓解企业税负重、融资难等问题,有利于企业转型发展。这些为我们拓展就业空间、扩大就业容量创造了十分有利条件。还有这几年我们制定实施一系列促进就业政策措施,形成了具有xx特色的积极就业政策框架体系和比较健全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炼就了一支比较过硬的工作队伍。相信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化劣势为优势,变被动为主动,就一定能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二、全力以赴,善作善为,扎实做好今年就业各项工作 今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我们还将迎来党的召开,做好今年就业工作,确保就业局势稳定,意义重大。结合胡锦涛重要讲话精神,我认为做好今年的就业工作,应着重在求实、贴近、创新上下功夫。

  (一)求实,就是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从中央到地方,就业工作大政方针已经确定,目标任务也十分明确,关键是要重实践,讲实干,求实效。一是要全面落实就业工作目标任务。要根据党和政府关于促进就业的决策和部署,紧密结合实际,密切关注就业局势和发展变化,加强对就业形势分析和就业重点难点问题的研究,研究制定目标任务和措施,通过实行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把各项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层层下达,切实落实责任,确保落到实处,确保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二是要加强对就业形势的分析研判。当前,要重点关注经济形势和劳动力供给趋势变化对就业工作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影响,经济转型升级和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对劳动者素质、就业结构带来的影响,辩证分析、审慎决策,不断提高就业工作科学化水平。要高度重视就业统计工作,完善统计制度、提高统计质量,为准确把握形势和及时调整完善政策提供依据。三是认真落实各项就业扶持政策。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重在扩大政策的覆盖范围,提高政策扶持水平。要进一步完善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政策体系,全面落实鼓励企业吸纳就业、稳定灵活就业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支持劳动者多渠道、多形式就业。最近,市政府即将出台《关于进一步完善就业惠民创业富民长效机制的若干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上一轮促进就业政策进行提升完善。下阶段各地要加强宣传和贯彻力度,努力提高政策绩效。

  (二)贴近,就是贴近实际、贴近企业、贴近群众。就业再就业是群众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近距离搞好服务。一是贴近基层。完善就业服务集约化、便民化,近距离为劳动者做好就业服务。推进基层人力保障平台建设是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需要,要通过对农村(社区)人力保障平台的规范提质,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着力完善服务功能。目前,平台都已建设,关键是发挥作用。要大力开展登记失业人员日常管理服务,组织推荐辖区人员参加职业培训、创业培训,组织开展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和动态管理工作,协助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等,近距离为基层做好就业服务。二是贴近企业。采用固定式和流动式相结合的模式,近距离为用人单位做好人力资源招聘服务。在完善人力资源招聘集市和季节性大型招聘等固定式招聘服务的基础上,要按照精细化管理、差别化服务的原则,为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搭建更具针对性招聘服务平台,进一步提高招聘服务的有效性。同时,更要探索动态性的招聘服务方式。三是贴近广大劳动者。切实增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近距离为劳动者搞好素质提升服务。张德江副在今年全国系统工作会议上强调,人力社保部门要把职业培训作为一张“王牌”拿在手里,把这个品牌打响。各地要把职业培训作为一项事业,高度重视,抓紧抓好,促使职业培训从生存型培训到素质型培训转变,从以提升技能为主到培养能力为主转变。

  (三)创新,就是更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机制。就业服务贵在创新,创新是推动就业工作的灵魂和动力。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进一步促进就业工作的理念创新,机制创新。一是要创新促进就业工作的理念。现在许多年轻一代特别是80、90后,存在不再愿意从事“蓝领”职业,而是希望从事“白领”岗位的倾向。我们要加强教育引导,帮助劳动者正确定位,树立“先就业再择业、再创业”的择业观,更要加强素质培训,引导广大劳动者不断提高劳动能力和劳动水平,努力成为掌握新知识、新技能、新本领的知识型工人和一线创新人才,形成有利于劳动者学习成才的引导机制、培训机制、评价机制、激励机制,努力让广大劳动群众实现体面劳动,有尊严生活。二是创新促进重点人群就业的举措。重点人群就业,尤其是高校毕业生就业不仅仅是个经济问题,也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今年在台高校和xx籍高校毕业生累计达到3.8万人,加上往年结余,总量压力较大。要继续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作为当前就业工作的首要任务和重中之重,全力以赴加以推进。这次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后,各地务必认真贯彻落实,特别是要在引导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小企业就业,扶持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等方面,切实发挥好政策的导向作用。三是创新创业带动就业工作机制。近年来,各地以创建创业型为抓手,鼓励扶持自主创业,取得了明显成效,涌现出路桥区创业导航、天台县青年创业协会、三门县大学生创业互助社等创业帮扶组织,得到了蔡奇、陈加元等省领导的肯定,积累了不少的好经验。创业是就业之源,创业带动就业能产生巨大的“倍增效应”,是从根本上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实践证明,这项工作空间很大、潜力巨大。各地要把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拓展到各县(市)、镇街,全面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要围绕培训助创业,创业促就业的思路,从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和创业环境着手,形成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新格局。要强化创业服务和创业培训,特别是要发挥xx的民营金融优势,加大创业贷款直通车项目的推进力度,着力解决创业者资金瓶颈,加快形成政策扶持、创业培训、创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激发劳动者的创业激情和创业意识,鼓励更多的城乡劳动者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

  三、借势而上,争先进位,努力凝聚做好就业工作强大合力 促进就业是一项很艰巨的事业,需要我们以争先创优的激情,攻坚克难,奋发有为。4月10日,市委市政府专门召开了改善发展环境、促进有效投资暨“大干二季度”活动动员大会,全市各部门现在干劲都很大,动作也很快,我们全市人力社保系统也要借势借力,顺势而上,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努力争取向前移位。一是要养成一流作风。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面广量大、政策性强、业务性强、普惠性强。要接通通向基层一线的地气,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底气。特别是要发扬好吴市长提出的“说干就干、紧张快干、真抓实干、埋头苦干”的“四干”精神和“快决策、快落实、快推进、快见效”的“四快”作风,通过改进服务、上门服务、政务微博等方式,把我们的作风展示在第一线,把我们的服务延伸到最基层。二是要建设一流队伍。具体来讲要注重提高四种能力。要提高学习能力,更好适应新形势工作的要求。要提高服务大局能力,紧密结合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找准工作的结合点、着力点,不断提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针对性、有效性。要提高开拓进取能力,全系统干部职工要切实把精、气、神提起来,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奋力开创事业新天地。要提高团结协作能力,形成推动工作的整体合力,创造事业发展的良好环境。三是要争创一流业绩。要切实贯彻胡锦涛的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各级有关促进就业的决策部署,聚精会神,扎实推进,既要有进度的要求,更要有质量的标准。既要善于实干、苦干、巧干,更要善于总结、提炼、宣传,做到能出成绩、出成果,也能出经验,出品牌,以就业服务的一流业绩,惠及更多的劳动者。

  同志们,做好20xx年就业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要坚定信心,真抓实干,确保圆满完成全年工作目标任务,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胜利召开!

 
 看过就业和失业保险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的人还看了:

1.在全省就业工作上的讲话

2.就业工作会议讲话材料

3.就业工作会议讲话3篇

4.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5.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6.大学就业工作会议讲话

7.劳动保障工作会议讲话

1778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