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报告总结 > 工作计划 > 班务工作计划 > 托班区域计划

托班区域计划

时间: 洁曼900 分享

托班区域计划

  所谓区角活动是通过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投放各种材料,创设活动环境,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地选择学习内容和活动伙伴,主动地进行探索与交往的活动。下面是学习啦小编收集整理关于托班区域计划的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托班区域计划篇一

  通常是小组或个别活动,因此能让教师有更多的机会观察了解幼儿,并对不同水平的幼儿进行个别辅导,有利于促进每个幼儿在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同时能增加教师与幼儿的直接接触的机会,使幼儿能更多地感受到教师的关注,增进双方感情的交流,形成积极的自我形象。

  托班的孩子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非常短,而且从情感上讲也十分需要老师的一对一教育。因此,对于托班孩子而言,这种以个别教育为主的区角活动正适应了这种需要。

  维果茨基说过,三岁前的儿童是按自己的大脑在行动。托班的教育就要遵循托儿的这一特征,积极创设良好的环境,让托儿在开放的时间、空间里获得自然的发展。作为教师应该重视区角活动,努力创设适宜的区角环境,让托儿根据自己的需要自由选择,自主活动,在比较宽松、随意的氛围中促进托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基于这些理论,我们在托班尝试开展了区角活动,并获得了一些经验。

  一、环境的设置

  托儿的活动指的是托儿和实际的活动对象相互作用的过程或者说是托儿实际操作活动材料的过程。这种活动以托儿通过自主性实践获得直接知识经验,并在发现和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发展初步实践能力和初步创造能力为主要特征。

  因而要让托儿活动,让托儿在活动中发展,为托儿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是关键。 同时,新《纲要》也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一切都向我们指出了环境的重要作用.

  时间稳定,井然有序

  我们把托班的一日活动分成了几大块:区角活动、生活活动、集体教育活动和户外体育活动。区角活动的时间就安排在每天上午来园至九点,这样使得早上来园的活动和区角活动有机的结合起来,每天孩子来园的时候也就成了他参加区角活动的时候。这样的时间安排使得托儿一开始就能自主的选择活动内容,减少了集体听老师的交代和要求的时间,让托儿每天都能很自然的进入区角活动。当托儿多次经历了这样的活动安排,并知道活动的内涵后,便不再依赖于教师,变被动等待教师的安排为主动投入一个个区角活动。

  空间错落,富有情景

  每个区角都有独特的材料和活动方式,要做到让每个幼儿都能活动起来,但又互不干扰,我们尽可能利用活动室内的每一个角落。

  根据托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和他们的兴趣所在,我们为托儿设置了操作区、图书区、娃娃区、建构区、玩米区等区角。看书就选择光线明亮、比较安静的区域;操作活动,安排在柜子和桌子前,这样便于材料和展示自己的作品;建构游戏的材料多,就安排在地板上,木头积木声音响,就在地上铺上泡沫拼板,减轻声音;托班的孩子喜欢抱娃娃,而且他们总是以独立玩为主的,为保证幼儿有宽敞的场地,我们在活动室的一角铺上鲜艳的泡沫拼板,这样既减少杂音,其实也为幼儿规定了活动的范围。

  间隔合理,隐含教育

  在区角的设置中,我们充分考虑到环境的隐性作用,让环境会“说话”,以此来培养托儿良好的习惯。我们为每一份活动材料都设置了一个“家”,在每份材料的筐上和放筐的“家”里都贴上了托儿十分喜欢的卡通图案,这样每次托儿操作了之后,都能按照筐上的图案找到相应的家,养成了良好的收拾习惯。

  二、材料的投放

  材料是孩子开展区角活动的物质基础,是孩子建构知识的依托。孩子就是在不断的、主动的操作材料的过程中获取信息、积累经验和发展能力的,因此材料是促进孩子发展的载体。

  教师应该给孩子提供可让他们自由选择的各式操作材料,但不规定孩子操作材料的具体方式方法和详细步骤,使孩子能够有机会按照自己不同的兴趣爱好、自由地选择自己喜爱的材料;能够按自己对材料的不同理解,结合自己的认知特点和能力水平,以各自不同的活动过程,与材料互动,运用材料探索发现,使自己的本体需要获得满足。

  目的性

  在区角活动中,材料的投放是有的放矢的,是与我们所要达成的教育目标紧紧相连的。 材料投放应该有其目的性。材料投放的目的性,是指教师在选择投放操作材料时,能够把握孩子的基本特点,考虑材料对孩子的基本适宜性,并以孩子的阶段培养目标(长程目标和方向目标)为主要依据, 区角活动所指向的目标,主要是需经过孩子反复多次的操作实践活动过程,才能发现和较熟练掌握的方法;通过孩子在活动中的多次尝试、观察,“试误”,不断累积感性经验,才能提高的能力和构建的新的认知结构等,而不是通过一次活动就可达成的即时目标。

  对于托班的孩子而言,一些提高手指小肌肉灵活性和动手能力,培养生活习惯为主要目标的培养就较适宜放在区角活动中。因为2~3岁是动作发展的关键期,教师尽可能提供各种机会发展大、小肌肉的动作,有利于孩子们充分发挥这方面的潜能,从而促进身心整体发展。其次人的认识来源于动作,动作既是感知的源泉,又是思维的基础。在动作的过程中孩子与所操作的物体相互作用,相互适应。动作的内化会改变孩子原有的智能结构,从而促进孩子智能的发展。

  区角活动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但并不是指一个目标只能与一种材料对应。比如说为了提高托儿的手眼协调性,我们为孩子提供了穿珠、抓手玩具等材料。这样做就达到了一个目标通过许多材料的共同作用来实现。 因此,教师要将孩子的发展目标与这些材料的教育功能较确切地对应起来,有目的引导托儿进入到区角活动中,通过托儿的操作活动,使托儿逐步接近预定的目标。

  丰富性

  为较好地实现我们的教育目标,我们可以预设不同类型的区角,根据不同区角的不同教育功能,投放不同的材料,使材料与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的实际水平匹配,切实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如在托班的各类区角中我们投放如下各类材料:指向动作技能练习类(手部小肌肉活动为主)的材料,象穿珠、翻袜子、抓手、旋瓶盖、拉拉链、扣纽扣等多种材料,以达成提高幼儿的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和增强神经肌肉的协调性的目标,各种托儿的生活照来满足幼儿的表现表达欲望,使幼儿获得愉悦的情感体验。

  这样,使幼儿在与众多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充分运用自身的各种感官,看看、做做、试试、比比、想想,提升思维能力,理解事物的多样化,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有所发现、有所进步、有所提高和发展。

  生活性

  托班的孩子平时接触的就是生活。所以我们提供的材料也力求源于孩子的现实生活,是孩子们平时能经常看得到的、接触到的、真实的材料。如米、调羹、勺子、餐巾纸芯、酷儿瓶、饮料罐、漏斗、吸管等,正是这些现实生活中孩子们看到过,而在家里却没有机会或很少有机会碰的材料,才将他们深深吸引。在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孩子们玩得是那么尽兴、那么愉快。

  动态性

  只有当材料适应幼儿的特点和需要时,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材料,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丰富,材料也要相应地变化,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否则,幼儿就只能被动地去适应材料。只有当材料适应幼儿的特点和需要时,幼儿才会积极主动地去适应材料,在与材料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发展。随着幼儿经验的不断丰富,材料也要相应地变化,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否则,幼儿就只能被动地去适应材料。

  因此,教师应不断改变活动材料的投放。做到材料的更新与教育需要同步,更与幼儿的兴趣需要同步。

  观察者

  托儿在区角活动的过程中,展现的是最真实的自我。教师最主要的任务就是观察。蒙台梭利认为:要教育儿童就要了解儿童。而观察正是了解儿童的主要途径之一,是教师开展教育活动的前提,只有观察才能了解幼儿,只有了解幼儿才能进行有高效的教育。

  教师要有强烈的观察意向和科学的观察态度,要以欣赏、忍耐、研究的态度去观察幼儿,要有一种开放性的心态,充分了解幼儿,理解幼儿的行为。

  参与者

  在区角活动中,不但要求教师善于发现和调动孩子活动的兴趣、还要在了解和掌握孩子身心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参与活动,影响带动孩子的游戏,使教师的意图自然地转变为孩子自己的意愿。在活动中,孩子得到及时反馈(包括人的反应和物的反应)越多,就越能积极探索,增强好奇心和主动性,获得新经验。

  在托儿心目中,教师是至高无上的权威。教师在托儿区角活动中的态度、语言,都会对托儿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教师要以欣赏的态度,运用生动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语言,鼓励托儿,使托儿感受成功,充满信心。

  对于托班的区角活动的开展我们也只是刚刚起步,有些做法还是不太到位,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反思,以取得更大的成绩!

  托班区域计划篇二

  一、晨间活动:玩沙包

  活动准备:幼儿人手一个沙包

  活动目标:

  1、练习投掷的动作,发展手臂的力量。

  2、能创造出多种。

  活动过程:

下一页更多精彩“托班区域计划”

2096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