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其他范文 > 措施 >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时间: 巧萍1053 分享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教师的专业成长虽然在很大程度上受教师所处环境的影响,但更重要的是取决于自己的心态和作为。以下是学习啦小编整理的促进教师专业成长资料,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一、校本研究:教师专业成长的沃土

  校本研究是基于学校发展、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它以发生在学校教学现实场景的真实问题以及提升教学常规、教学水平、教学管理等方面为研究内容,深深根植于学校与教师的现实需求。校本研究不仅可以促使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职业生活方式、思想行为方式乃至生命存在方式的一部分。同时,还可以培植一种学校文化,强调科学精神、民主精神和团队精神,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形成对话机制,为教师的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专业会谈、展示自我提供平台。每一所学校的校情不同,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础与环境也不同,因此,突出“以校为本”,开展校本研究是一种有效选择。

  1、课题研究。基于校本的课题研究应以教学改革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发现问题——查阅资料——编成研究方案——根据方案去行动——反思总结”的基本流程,围绕同一专题多次多人反复研究,探寻教学对策,逐步解决,从而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其优势在于:(1)研究的问题来源于教师、教学之中,以“面对真问题,展开真行动,获得真发展”为目标,教师兴趣浓厚,参与热情高,可以有效地促进了教师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教育技巧的把握,强化了教育科研的能力。(2)克服了以往个人课题盲目性、随意性。可以以学科组、年级组、教研组为单位开展研究,可以三人五人自由组合成“志同道合”的研究组,将零散的研究整合起来,将“单兵作战”变为“集体攻关”,把培训、教研、教改相结合,培养了教师团队协作的精神,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教科研的实体。(3)课题组老师共同探讨,交流与分享,得到大量的信息,共同感受成功与困惑,整个过程就是组内成员一个互助互学互进的过程。

  2、案例研究。以某一具体的课为研究对象,重在对课本身的“改进、优化和提高”,从而给出“问题解决”的示例的一种研讨活动。案例研究把先进的理念通过课例为载体进行研究,强化了教师实践智慧,发展了教师反思能力。研讨内容包括:教师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展开方式有:一人同课多轮、多人同课循环、同课异构、互动式观课、诊断式观课和反思式观课等。让教师始终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改进教学行为。如,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教学研究时,同组三名教师都选同一内容上课,第一位教师上完课后集体评议,大家肯定优点,分析问题。第二位上课的教师通过比较及反思,根据新情况对自己原先设计好的教案进行调整,课上完后,再进行评议。第三位教师根据前两位教师上课的情况,对自己的设计进行重新审视、调整,然后上课、评课。这样,同一内容三位教师上出了不同风格,其教学结构及方法有了很大的改进。“一课三人上”是组内所有人员围绕一个课题发挥各自特长,执教者个体反思,辅以同伴互助来逐渐改变自己的观念和行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

  3、教育沙龙。一种由志趣相同的教师参加的可以自由发言的专题讨论会。教育沙龙营造出的宽松自由的研究氛围,让大家在“品一品,尝一尝,聊一聊”中探讨课改中的“疑点”“难点”“热点”“焦点”话题。每次可就一个课改话题展开讨论,不强求统一的结论,旨在开阔思路,引导思考,加深教师对某一问题的认识,寻求更多的教学策略,探索课程改革中的新方法、新模式。如以“合作学习大家谈”为主题的教学沙龙,教师们围绕着“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有什么特点” “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你有什么金点子?”“目前实施过程中你有哪些困惑?”等问题进行自由发言。通过交流,教师们加深了认识,形成了新的教学策略,收集与交流了许多信息与资料,用于指导教学实践。此种教研活动特别适用于教师不易理解或存在争议的问题的澄清,或是对教学最优化的讨论。

  校本研究实际上是把学校的教育实践过程变成一种研究的过程,实现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双向构建,使学校真正成为一个研究的实体、文化的实体。校本研究由于问题的现实性、参与的广阔性、内容的丰富性而成为培养教师集体专业扎实成长的一块沃土。

  二、读书学习: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

  细心的教师常常会发现,几乎所有的特级教师都有一个共同的嗜好——学习,他们充满智慧和灵气的课堂正是得益于他们广博的知识积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不少教师写论文时总感到无话可说,有时好不容易凑出来一篇文章也是干巴巴的,这其中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平时学习不足、缺少知识的积累造成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那里来?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学习。教师作为世人眼中的“文化人”,理应养成不断学习的良好习惯。

  1、阅读书籍。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理论的提高,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因此,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学一些教育理论经典书籍,特别需要经常读一些大师作品,通过读书加深自身底蕴,提高自身学养,让自己浸润在文化的滋养里。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教师只有在不断的学习,不断地探索中,陶冶自己的情操,扩大自己的视野,才能在不断的社会进步中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能有更多更新的知识来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在有阳光的午后,在春雨绵绵的假日,在万籁俱寂的夜晚,读书的日子会很宁静,也会很浪漫。与大师平等对话,与另一个自我赤诚相见,你的眼光会变得平和,你的内心会变得坦然,你的生活会更加丰满,你的思想会更加成熟。同时,在看书、读报时,要特别关注那些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文章,好的文句要做一些笔录,好的文章可以把它剪下来做成剪报收藏好,并且在有空的时候经常翻出来看看,以使自己经常受到激励和启迪。

  2、远程培训。教师培训是促使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有力措施,要想使培训有力、有效,最重要的是使培训贴近教师的工作实践,使培训能真正满足教师的有效需求,尤其是最需和急需。这样才能有效地调动中小学教师接受培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我校联合福建师范大学开通的“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远程培训”,能很好地实现上述目的。(1)解决了工学矛盾。教师是一种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自始至终都要更新、补充新知识。但中小学教师教学任务繁重,经常性地参加脱产学习与培训,是不现实的。他们需要的是一种能够自主选择时间和地点的学习方式。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模式正好能满足这种需要。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灵活调整自己的学习进度、学习计划及学习内容,从而真正体现“以学习者中心”的现代教育思想。(2)满足了个性化学习需求。基于网络的教师培训,打破传统的教师培训方式所表现出的“场所封闭、计划预设、教材固定、教法单一”等方面的局限,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供学习者选择,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和需求,自主选择不同的课程、学习内容,学习者可以通过网络查看或下载自己所需要的内容,从常规教学单向、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适应个人的自主化学习。

  读书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加油站”,广大教师只有不断的学习,充分为自己“充电”、“蓄能”、“吸氧”、“补钙”,才能源源不断的接受源头活水的补给。

  三、上公开课: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

  “我们就是在听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也是在上公开课的过程中成长的”“哪位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他的成长就快一些;哪所学校的教师有机会上公开课,哪所学校教师的成长就快一些”“如果没有公开课,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缓慢的”对于公开课在教师专业成长中的作用,许多教师深有体会。

  从公开课的类型上看,不外乎两种:一种是校内的公开课,一种是各级各类的观摩课、赛课或评优课。校内公开课的作用是为教师提供了一个真实的研讨情境,大家互相听课、互相借鉴和研讨,并从中找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方向,在这个过程中大家有发现的快乐,也有创造的快乐。各级各类的观摩课、赛课或评优课,被赋予代表一所学校或一个地区教学水平的重任,往往是一节公开课倾注了全体教师及相关专业人员的集体智慧。因为每一次开课学校都会成立一个备课小组,备课组总是力求完美,有时为了一个情境创设争论得脸红耳赤,有时为了一句过渡语言苦苦思索、细细推敲„„就这样,不断学习着身边教师的优秀经验,不断汲取着先进的思想和智慧。精心雕琢的过程,也是教师与教师之间互相启迪、全面反思自己日常教学行为的好机会,从而使自己的课堂教学日益精进。公开课一般都要经历同课多轮的锻炼,这个过程是教师深度思考、反复琢磨、集思广义、不断改进的过程,它给教师带来的专业体验和行为跟进是常态课所无法比拟的。当教师不辞辛劳地打造公开课的时候,公开课也毫无疑问地打造了教师。经过公开课的打磨,教师对如何把握教材、如何把握学生、如何设计课堂的每一个环节就会变得十分清晰,上完课以后,也可以从评课老师那里反馈自己的优点与不足,多了一份专业引领。如果教师把公开课写成课例研究报告,那对专业发展大有裨益。从实际来看,公开课确实也锻炼和打造了不少教学名师,上过公开课的教师一般都有这样的体会:辛苦,但收获多多。可以说,在公开课的磨砺中渐渐生长,大大缩短教师的成长周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催化剂,是成就名师不可缺少的磨炼。

  四、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

  教育博客以其技术上的低门槛、情感上的人本化、使用上的开放性、经济上的零成本优势,以及个人电子出版物的亲和形式走进教师的工作和生活之中,使教师乐于在教育博客上记录教学经历和教学心得,乐于反思、学习与自我完善,乐于欣赏自己的才华、成就与发展,使新课程引发的学习、交流的需要与教师主体意识融为一体。教育博客是教育工作者的网上家园,是知识管理、行动研究、专业引领、同伴互助的平台。

  1、知识共享。教师可是随时随地以文字、多媒体等方式,将自己日常的生活感悟、教学心得、教案设计、课堂实录、课件等上传发表,超越传统时空局限,促进教师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让全社会可以共享自己的知识和思想。通过访问其他教师的博客,看到发生在别人课堂上的事件及他们的思考,进而开始以一种审视的目光来看待自己的教学,去思考其中的问题与困惑。同时,可以有效实现同行之间信息资源的共享,借鉴和效仿新鲜的教育教学信息,减少许多重复性的工作。

  2、同行互动。一个精彩的贴子,往往起到“招凤引蝶”的效应——吸引众多的博友光临、引发众多的自由评论。在博客里,我们可以突破身份、地域和学科等方面的界限,把远隔千里外的同行聚在一起,形成即时互动式交流,通过参与回复、讨论,可以体验他人思想、分享他人经验,使我们在自己的工作圈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使自己的思想观念与知识结构实现跨越式的提升和发展。博客的交流以作者观点为主,其他人围绕这个主题思想进行各种讨论,能够比较系统地反映某种思想,使得在这里的交流具有强烈的针对性,使思想得到实践的检验,认识得到不断的升华。

  3、专业引领。博客是一个远程技术帮助的平台,针对特定的专业领域开设的博客网站,通常都是由该领域的专家或造诣较深又热衷于技术和网络、乐于奉献的学者充当博客。他们会千方百计地把该领域的精华搜集整理,不断向读者展示该专业最核心的问题、最新的趋势和发展、最重要的人物和成果、最新的产品、最好的文章、期刊和网站等。

  教师博客,让所有的教师有话能说,它是一种高效、民主、平等的新型教研文化和自由、开放、温馨的校园文化,越来越受到学校、教师的普遍欢迎和教育行政部门、科研机构的高度重视,正在成为当前形势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助推器。

  五、教学反思:教师专业成长的纠偏仪

  任何一个教师,那怕是一个高明的教师,在其执教的过程中也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学决策和教学结果,可以有效地纠正教学观念、教学行为上的偏差,形成自己对教学现象、教学问题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见解,提高自我觉察水平和教学监控能力。

  1、教后记。教师上完一个课题之后,及时分析总结这一课的成败,重新认识和作出评价,肯定成绩,找出存在问题,分析具体原因,及时提出改进教学的措施。教后记是从教学实践中产生的,它是教师思想智慧的结晶。教后记写作内容涉及到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它包括对教材内容的取舍或补充,对课时计划的安排,对教学目标的确立,对教学策略的抉择,对教学重点难点的确定,对教学内容的组织,对教学程序的编排,对教学方法的选择,对教学媒体的运用,对教学现象的分析,对典型问题的探讨,对学生学习的设计,对学生反映的思考,对教学效果的检评,等等。这些内容,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择其一二进行小结,或批注点评,或连缀成篇。教后记的写作形式不拘一格,常见的有:批注式、提纲式、摘记式、随笔式。教后记的类型有:小结得失型、反馈信息型、探讨问题型、分析原因型、拾遗补漏型、纠正过失型、取长补短型、研究学生型、拓展扩充型、抓住“亮点”型。教后记的写作要做到迅速及时、实事求是、有的放矢,否则就会失去灵魂,失去价值。

  2、群团反思。教师的个人反思与“个人理解”毕竟有一定的局限,如果有同事参与相互讲座、共同分析,提供“不同意见”、“多种声音”,可以促使教师借助集体的智慧,不断矫正个人理解的偏颇,从而进行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思,使教师理念在潜移默化中得到升华。 如年级组进行单元教学反思、学科组进行期中、期末反思,并将反思汇编成册。

  教师是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专业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到课程改革的成败。每一所学校都要根据校情、师情、生情的特点,努力为教师搭建专业成长的平台,寻求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让教师专业水平与新课程改革齐头并进。

  教师专业化发展目标规划与实施措施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56小学校本教研团队建设与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上级有关提高教师专业化工作精神为指导,以提高师德修养为抓手,以校本教育教学实践为载体,以校本教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重点,以努力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建立学习共同体、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可持续发展为目的,为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教师人力资源保障。工作中,依托全体教师,以教学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学为基地,以信息技术网络运用为手段,扎扎实实开展教育研修活动,促使我校全体教师的专业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从而使我校教学、教研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成为我校深入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助推器。最终促进我校全体教师专业化进一步提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

  二、分层发展目标

  1、总目标:在构建"以内涵发展为主,创建特色学校"的主导思想指引下,积极推进优秀教师队伍建设活动,努力培育教师专业精神,打造健康文明、团结合作、敬业奉献、爱心亲和的教师团队;遵循“会上课-上好课-有专长”三步走成长历程,分层次有针对性培养教师;教师专业发展自我分阶段设计;同时以本方案为核心,创设“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成长”的专业成长氛围,打造“56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特色”。

  第一层次目标:通过“民汉一体化教研模式”、“教师结对子”等形式对教学能力不强的中青年教师,促其较快接受教育新理念,向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学习好经验,较快地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优秀的教师。

  第二层次目标:对教育教学能力较强的老师,通过校本研训使其尽快更新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技能,促其成长为市区校级骨干教师或学科带头人。

  第三层次目标:校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通过教学和课题研究实践、专家引领等,提高其课堂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使他们成长为市级名师,学科带头人。

  第四层次目标:每个教师要通过学习、进修、参加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及研讨的参与,实现知识更新、专业道德、专业精神和专业技能得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大大优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实施策略和措施

  1、通过师德建设活动、教师的读书活动、文化建设、外出教育教学考察活动,努力提升教师的专业精神,转变、优化教师的专业思想,使每一个教师能自觉成为具有高度责任心、事业心、上进心和爱心的学习共同体成员。

  2、立足校本研训主渠道,围绕“学习-备课-上课-交流-反思-科研”主流程,坚持以课改为核心,用课改的新思想、新要求来指导自身的教学实践,不断改变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建立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家引领的学习交流系统,着眼于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努力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课研能力,实现教师专业的螺旋式发展,具体措施为:

  (1)督学习:全体教师要结合自身实际制定个人5年专业发展计划。要树立“终身学习”、“全程学习”、“团体学习”的观念,做学习型、研究型教师。要求每学年每位教师读2本以上教育教学专著;跟踪阅读1—2本教育教学报刊杂志;撰写2篇以上学习心得体会或论文;摘抄或以其他方式搜集、整理一定数量的理论资料,做到“工作学习化”、“学习工作化”。

  (2)抓备课:

  ①实行集体备课,共享备课资源:充分发挥网络资源和教师合作

  平台,实现备课互助、资源共享。

  ②通过集体备课,举全校之力建立教学资源库,积极倡导教师建立并丰富自己的个人教学资源库。

  ③开展“让读书成为生命中的血液”教师读书活动,通过推荐书目、赠送书籍、读书交流等,倡导教师多进阅览室、多读书、广读书,做读书笔记,充实更新备课资源。

  ④举办现代技术信息培训、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网络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等,提高教师的计算机、网络应用技术以及学科教学与多媒体整合应用能力,拓展备课资源、创新备课手段。

  (3)磨上课:

  一是抓教学常规管理。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四个必须”原则:即教学常规管理必须有助于促进教师落实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新要求;必须符合教师的工作和心理特点;必须有助于教师的工作创新和专业发展;必须有助于教师真正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通过落实教学常规行动,进一步规范教师教学常规。落实“四个凡是”原则,即凡是学生自己能说出的,教师不引;凡是学生自己能做出的,教师不启;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究的,教师不导;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习的,教师不教。以求每位教师都能立足课堂教学,运用新的标准、新的要求改革课堂教学。

  二是建立学科指导小组,开展常态课指导反馈活动,挖掘放大教师教学个性和特色。

  三是开展课例研究。切实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更新教师教学理念,促进教学技能的提高。

  (4)促交流:

  ①建立新的听课制度。校级领导进行“指导性听课”,主要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改革作具体的指导;教导处、学科组长进行“研究性听课”,主要是对教学中的共性问题、热点问题、困惑问题进行研讨;教师间进行“互助性听课”主要是教师间通过听课,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②立足“听-说-评”活动,开展听课评课交流反馈制度。因为这些活动立足学校资源,直面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较真实和直观地反映教师的专业状态,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很有针对性、诊断性、启发性。

  ③召开专题研讨会、座谈会、民主生活会、读书交流会;开展教育思想、方法和校本教研大讨论,通过相互交流、激烈的辩论,使教师在宽松自由民主的氛围中更新教育理念,提升专业道德和专业精神。

  ④实行年轻教师、民汉教师结对活动,促进新老教师相互学习、互相交流,取长补短。

  ⑤开展校际交流、拉手活动等互助活动。

  (5)倡反思:

  ①以学科组为单位,建立起经常化、系统化的教学反思制度。教师要以检查、总结自己教学实践为手段,监控、诊断自己的教学行为,优化和完善教学方法和策略,淘汰不良的行为习惯,理性地审视自己的整个教学过程,以研究者的角色反观教学。

  ②写课后反思,倡导反思性教学。通过反思使老师认识到自己日常教学的成功之处,增强自信;也让教师能及时总结发现教学的错误和败笔,通过这种循环往复的“实践+反思”,教师不断积累经验、汲取教训、减少失误、专业不断成长。

  ③撰写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教学论文,开展评比,汇编交流。

  (6)重教研:

  大力开展教科研工作是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重要途径。

  教研组要安排好各个学科教研活动时间,根据教师在反思教育教学行为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订好校本研讨的主题,每次确定一个中心发言人;要集中研讨教学中存在的疑难问题或学习课程标准及一些教改前沿的理论文章,做到定主题、定发言人、定时间,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校本教研活动;要重视校研讨课的质量,采用自学和培训相结合,努力创设教学研讨平台,营造浓厚的教学教研氛围;要鼓励教师独立思维和教研的再创造。在校本教研的过程中,要强调教师在自我反思的同时,开放自己,加强教师之间以及在课程实施等教学活动上的专业切磋、协调和合作,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3、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进程,优化教师整体队伍

  ①提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

  教师专业知识是教师专业化实现的基础。“十一五”期间我校要在提升教师专业化知识结构方面下功夫,要努力通过大专及本科院校学历进修,提升教师专业知识结构。要通过这两个层次学历进修和学历培训,改善教师专业知识。

  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

  根据学校教师队伍现状,顾及教师专业化发展愿望,确立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方向,在此基础上形成全校师资发展规划。本规划由校长室负责制定,教导主任负责实施。教导主任要在教师专业化发展信息表基础上,针对每一位教师个性、长处和短处、教学风格、能力水平等方面的差异,确定每位教师专业化发展方向。然后根据计划,引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③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实践能力

  专业教师不仅是课程的执行者,更应是课程的规划者、发展者、评价者。因此教师必须通过自身的努力,不断提高校本课程开发与运用的实践能力。

  ④实施发展性教师评价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有教师参与的双向教育评价,强调教师的主动参与,发挥全体教师的积极性,注重教师的未来发展,尊重教师的个性和专业价值。学校要注意通过发展性评价促进教师的发展。对处于适应期的青年教师要加强对他们职业道德的评价,考查他们的教学基本功,打下他们成长的教学基础;对处于发展期的合格教师则要评价他们的自我发展能力,引导教师结合自身工作,自选科研课题,开展实证研究。以促进不同层次、不同类型教师的共同发展。

  ⑤抓好“名师工程”的实施

  学校要为教师专业化发展搭建舞台,提供他们发展的广阔空间,切实抓好学校“名师工程”,以逐步形成我校骨干教师队伍。要通过“教学能手、学科带头人”工程,使学校拥有一定数量不同级别的优秀班主任、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

  ⑥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

  青年教师是我校教学当中不可缺少的有生力量。学校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工作,要针对不同年龄的青年教师制订出不同的要求,促使青年教师的尽快成长。

  4、创设信息平台和学校网页,让教师即时快捷地探讨、交流师德体会、教学信息、教学心得、教学经验,解决教学困惑、教学问题。

  5、绘制教师个人专业发展进程表,为每位教师建立个人专业发展档案。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工作计划

  一、发展目标

  1、总目标

  在“德术并重,做学合一”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积极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一支人员精干、结构优化、素质优良的高水平教师队伍,培养一批个性鲜明、教学特长显著的名师,不断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具体目标

  ①使教师在人文科学素养,课堂教学技艺,反思研究能力,信息技术整合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的提高。

  ②在新进教师的考查中,突出对胜任班主任工作能力进行培训与考查,使85%的教师能胜任班主任工作。

  ③以新的教育理念要求为标准,以“双师型”教师为目标,使专业课教师中75%的达到“双师型”教师标准,使90%的教师评教满意率达85%以上。

  ④使各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的教育教学能力与业绩,均得到市同行高度认可。能率领本学科教师认真研读新教材,及时总结实践中的问题并拿出解决的方案。能率领本学科教师开发出更多增强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方面的校本课程。

  ⑤不断加强校企合作,聘请企业专家来校任教。

  二、具体措施

  (一)分层次制定三年规划

  在学校规划的引领下,教务处、各教研组分别制定出三年工作规划。

  学生科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学校德育的新特点,全面关注学生的身体、心理、社交的健康,制定出班主任工作的三年规划。

  教务处、教研组在原来规划的基础上,围绕新形势下的实际,制定出各教研组的三年规划。

  教师从德育、学历、教学能力、研究方向等方面制定个人的三年工作规划。

  (二)全面推进以“文化认同”为核心的分层培训,积极探索有“人文”特色的校本培训模式。

  新时期校本培训内容以文化认同为核心,通过培训让教师理解并把握好学校“兼容并蓄,人文见长”的教育观;理解并把握将“德术并重,做学合一”的教育理念,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理解并把握充满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理解并把握“人文”的学校德育工作。通过培训让全体教师成为学校“德术并重,做学合一”办学理念的贯彻者和实施者。

  (三)搭建教师专业发展平台

  1.通过示范课、研讨课和公开课的教研活动,使教师能从中发现问题,相互学习,快速成长。

  2.加快名师传帮带工程的建设。每位名师和学科带头人,至少带一位青年教师。青年教师要达到“一年像样,三年成样,五年榜样”的目标。

  3.通过课题、项目的研究,整合一批有特质的教师,把一批教师推到学术研究的前沿上。

  三、营造校本教研氛围,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课堂教学研究要更加关注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基于教师发展的需要,引导教师在校本教研中主动参与、乐于教研,勇于实践,从而培养教师的教研能力,引领教师自主发展。

  1通过“课堂观察”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引进课堂观察技术,培训广大教师,解决教改中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使我们教研活动改进过去听评课的不足,使教研活动落到实处。通过课堂观察,科学解剖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形成学校合作文化。

  2.创新网络教研

  网络成为当今最便倢的交流平台,网络教研也以其“多主体,跨时空,低成本,高效率”,充分发挥我校信息技术专业的优势。

  利用多媒体条件向教师展示网络教研,并进行技术培训与指导,建立学校博客群组,要求授课教师,听课教师将上课的教学及反思和听评课上传博客。教育随想,教学反思,教学设计,读书心得上传到网上,引发教师的教研学习热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四、完成计划的保证措施

  学校的规章制度已内化为教师无形自律,形成一支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本计划主持人是校长,他具有开放和前瞻性的思维,具有极强的协调能力和实干精神。学校领导班子思想超前,开拓创新,团结合作,有实干精神。

  组织保障。学校成立教师专业化发展专家指导委员会。杨校长担任主任。下设教务处、学生处、学术委员会,几位副校长担任组长,具体负责计划实施。

  制度保障,迅速形成完整的工作程序和制度。

  经费保障,学校每学年拨出一定经费用来完成计划。

  五、对学校的影响

  1、本计划的实施,在实践中可以唤醒学校发展的内动力,提升学校的办学思想,扩展学校生存空间,学习引进国内外的一切优秀教育成果,不断丰富学校办学的内涵,并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

  2.唤醒学校教师的自我发展意识,促进教师发展成为学校每一位成员自身的需要。唤醒教师以自己的教育实践来全面地把握学校与自己发展的未来相结合,会出现一批具有双师型、研究型的教师。

  3.该计划将有效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六、困难与问题

  1.教师队伍。课堂教学的改革,教研活动的开展,“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需要我们教师思想认识统一,需要一批具有教学、教研能力强的教师队伍,但许多课改中出现的问题是全新的,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2.行政人员。在以往的各种培训中,行政人员的培训欠缺,要适应改革的要求有一定的难度。

  七、对策

  1.加大宣传。宣传人文思想对学校发展的意义,宣传新教育理念和实施策略,宣传一线教师是学校发展的科技力,即第一生产力;用文化引领教师达到共识。

  2.引领教师:加强理论学习开设专题讲座;外出学习,校企合作,定期交流。

  3.加强行政人员的培训。

  
看过“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人还看了:

1.学校教师专业成长计划

2.教师个人专业成长计划范文

3.十二五教师专业成长总结

4.反思对教师成长的重要作用

5.教师2017年专业发展成长规划书

329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