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导游词大全 > 导游词 >

吐鲁番导游词有哪些

时间: 新华0 分享

吐鲁番导游词有哪些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吐鲁番导游词有哪些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吐鲁番导游词有哪些(优秀10篇)】,供你选择借鉴。

吐鲁番导游词有哪些篇1

位于吐鲁番市东北10公里处,东西走向,长98公里,宽9公里,主峰海拔831.7米。每当盛夏,山体在烈日照射下,炽热气流滚滚上升,赭红色的山体看似烈火在燃烧。

火焰山是全国_热的地方,虽然它的表面寸草不生,但山腹中的许多沟谷绿荫蔽日,溪涧潺潺,是火洲中的“花果坞”,著名的葡萄沟就在这里。由于火焰山本身具有独特的地貌,再加上《西游记》里有孙悟空三借芭蕉扇扑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使得火焰山闻名天下。 由于地壳运动断裂与河水切割,山腹中留下许多沟谷,主要有桃儿沟、木头沟、吐峪沟、连木沁沟、苏伯沟等。而这些沟谷中却绿荫蔽日,风景秀丽,流水潺潺,瓜果飘香。

火焰山有其独特的自然面貌,加上明代晚期吴承恩将唐三藏取经受阻火焰山,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故事写进著名古代小说《西游记》,把火焰山与唐僧、孙悟空、铁扇公主、牛魔王联系在一起,使火焰山神奇色彩浓郁,成天下奇山。游人到火焰山,还能看到唐僧路过时的栓马桩—一柱凌空的山石还屹立在胜金口内;远处一片平顶的山坡,则是唐僧上马的踏脚石;拴马桩东,隔峡谷有一高峰顶着一块活像长嘴的巨石,人称八戒石;一边看着奇景,一边说起孙猴子借铁扇公主芭蕉扇扇灭火焰山烈火的故事,此行便变得兴趣盎然。

火焰山脉呈东西走向。东起鄯善县兰干流沙河,西止吐鲁番桃儿沟,长100公里,_宽处达10公里。火焰山重山秃岭,寸草不生。每当盛夏,红日当空,地气蒸腾,焰云燎绕,形如飞腾的火龙,十分壮观。明人吴承恩著名神话小说《西游记》;以唐僧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的故事而脍灸人口。第五十九和六十回,写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三调芭蕉扇的故事,更给火焰山罩上一层神秘的面纱。书中写道“西方路上有个斯哈哩国,乃日落之处,俗呼天尽头,这里有座火焰山,无春无秋,四季皆热。火焰山,有八百里火焰,四周围寸草不生。若过得山,就是铜脑壳、铁身躯,也要化成汁哩!” 这段描写显系夸张,但高热这一基本特征与火焰山是完全符合的。

唐僧取经群塑形态生动,表情逼真。群塑是1989年修造的。来此观瞻照相的中外游人接连不断,是火焰山新辟的旅游景点之一。遗憾的是群塑人为的被高高的铁栅栏团团围住,形同囚犯, 令游人驻足长叹。

吐鲁番导游词有哪些篇2

交河故城,维吾尔语称雅尔果勒阔拉,位于吐鲁番市以西10公里的雅儿乃孜沟30米的悬崖平台上,南瞰盐山、北控交河,地势十分险要。四面环水,故城状如柳叶、为一河心洲,南北长约1650米,东西最宽处约300 米,曾是车师前部王国的国都。交河城系车师人所建,建筑年代早于秦汉,距今约20_-2320_年。车师又称作姑师,是生活在这里最早的原始居民。 交河故城为唐代遗存。建筑布局别开生面,独具一格,是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也是保存的最好的土建筑城市。古城中央有一连接南门和佛教大寺院南北向的子午大道,把古城一分为二,分为东区、西区。

14世纪蒙古贵族海都等叛军经过多年的残酷战争,先后攻破高昌,交河。同时蒙古统治者还强迫当地居民放弃传统的佛教信仰改信伊斯兰教。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打击下,交河终于走完了它生命的历程。

吐鲁番导游词有哪些篇3

吐鲁番火焰山景区属于新疆吐鲁番地区,位于吐鲁番市东侧连霍高速旁,距离市区车程约30公里,是一处以火红色的赤褐砂岩地貌为主的地貌景区。这里历史上是高昌古国的所在地,而在传说中,这里是小说《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借芭蕉扇用以扇灭大火的火焰山所在地。在景区里可以观赏壮观的地貌、观看高昌古国的历史展示、观看西游记主题的雕塑等,是很多游客到吐鲁番旅游的必去之地。

火焰山景区分为地下、地上两个部分,游玩一圈下来大约需要1-2小时左右。一般游客来此都会先前往地下部分,这里是一座长廊式的展厅,展厅的棚顶被设置为天空样子的灯饰,很有特色。展厅内有与高昌古国相关的人物雕像和介绍等,都可以参观一下,了解高昌古国的历史。在展厅里还有纪念品商店和餐吧等,可以根据个人兴趣进入消费。

走过地下景区后即可前往地上部分,地上部分的景观便是火红的岩石和山崖地貌,十分壮观,拍照十分合适。地上的广场上有很多西游记主题的雕塑,还有名为金箍棒的巨大温度计,十分有趣。

需要注意的是,夏季的吐鲁番火焰山是全国最热的地方之一,而且气候十分干燥。来此游玩要注意多带饮用水,并且要准备遮阳帽、墨镜、头巾等防晒防尘装备,以免中暑。

吐鲁番导游词有哪些篇4

各位团友:

大家好!今天让我带大家去感受一下火洲里的清凉世界--葡萄沟。

问大家一个问题,吐鲁番什么最出名?是呀,吐鲁番最出名的当然就是葡萄了。来到吐鲁番,又怎能不到葡萄沟品尝一下葡萄的甜美和清凉呢?

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县城东北13公里火焰山西侧的一个峡谷中,从酒店出发需要20分钟到达。葡萄沟南北长8千米,东西宽约500米,最宽处可达2千米,是一条不太深的切蚀沟。葡萄沟河从中间穿过,沟谷两岸是高高的悬崖,沟中绿荫蔽日,全是层层叠叠的葡萄架,另外还有桃、杏、梨、石榴、无花果、桑椹等花果树木点缀其间,村舍农家错落有致,像一幅精致的田园画卷,还有衣裙鲜艳的维吾尔少女,三五成群,手挽筐篮,活跃在葡萄园里,给葡萄沟注入了更加斑斓的色彩。

葡萄沟形成于20万年前,是因为火焰山的断裂和河水的冲击而形成的。火焰山上热气蒸腾,炽风扑面,天上烘烤,地上烙脚,而葡萄沟里却清风习习,凉爽宜人。这是大自然以它鬼斧神工的力量,给火焰山附近的人们留下了一片丰饶的宝地,千百年来养育着在这里生活的人们。当地维吾尔族人把葡萄沟叫做“布依鲁克”,意思是又多又好的葡萄地。

葡萄沟内栽种了无核白、红葡萄、马奶子、比夹干、喀什噶尔、黑葡萄和索索等近百种葡萄,其中产量最大、名声也最大的是无核白葡萄,它在国际市场上素有“中国的绿珍珠”的美称。为什么无核白葡萄这么有名呢?因为它是世界上最甜的葡萄,含糖量高达百分之二十三至百分之二十七。不仅鲜吃时清甜多汁,晾制的葡萄干更是“果实柔软,甘之如饴”,含糖量高达百分之五十以上。是每一个来到吐鲁番的旅游者带回去馈赠亲友的最好礼物。葡萄沟里到处都有这样形似“蝈蝈笼”的奇特建筑,这就是晾葡萄干的房子,维语称作“群结”,汉语叫作“荫房”。

随着葡萄种植业的发展,这里还建起了现代化的葡萄酒厂,生产各种葡萄酒、葡萄罐头。特别是这里出产的干白葡萄酒,甘甜爽口、清香宜人,回味无穷,深受国内外宾客的青睐。对品酒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品尝一下用世界上最甜的葡萄酿出的葡萄酒是什么味道的。

1981年,为方便游人游览,这里建立了葡萄沟游乐园,20_年过去了,葡萄沟乐园已经形成集旅游、购物、娱乐、餐饮、住宿为一体的国家四A级旅游景区,我们今天要去的就是葡萄沟乐园。那里有葡萄长廊、千泪泉、民俗馆、王洛宾纪念馆等景观。

我们可以在葡萄长廊感受一下葡萄架下的清凉,可以到千泪泉去接一捧清凉的泉水,关于千泪泉有一个美丽的爱情传说,什么样的传说呢?且听我慢慢道来。话说许多许多年以前,这里的山上出现了一条恶龙,每年三月初三就下山吞噬童男童女,肆意破坏,百姓深受其害,苦不堪言,连当地官吏也难以幸免,谁也拿它没办法。这地方官一看,这样下去可不行啊,于是就出了个馊主意,龙不是喜欢吃童男童女吗?那好,我们就每年给它送一对童男童女,喂饱了它,它就不会再出来搅和了。当官的当然不会拿自己的儿女喂龙啦,于是这倒霉的事就都轮到百姓家的孩子身上了。这样年年如此,不知有多少无辜的孩子遭了秧。这一年,又快到三月初三了,乡里有孩子的人家躲的躲,跑的跑,躲不掉的也早就喂了龙了,地方官和乡民都发愁啊,眼看就三月了,派不出童男童女,乡里又要遭灾啦,这可怎么办呀!这天,一对青年恋人来到官府,请求官府给男的一把利剑,给女的一捆绳索,他们愿意进山为民除害。地方官一听,求之不得啊,立刻就给他们准备了利剑绳索。三月初三这天清晨,两人来到山顶,把武器藏好,等候恶龙出现。没过多久,恶龙出现了,小伙子乘其不备,挥剑猛刺,姑娘乘势挥舞绳索捆绑恶龙,经过一番决斗,他们终于杀死了恶龙。可惜的是,小伙子也受了重伤去世了。姑娘悲痛欲绝,泪如雨下,泪水化成了山崖泉水,如泣如诉,会成了今天的千泪泉。这泉水虽然是泪水化成的,味道却很清甜,我想,大概是因为他们最后在另一个世界里重逢,连泪水也变甜了的关系吧。

看完千泪泉我们可以去民俗馆看看巴依老爷和和阿凡提的家,聪明的阿凡提的故事家喻户晓,今天正好可以走近看看阿凡提的家是什么样的。其实它所反映的正是古代的葡萄沟居民生活的场景,通过这些,我们可以了解到葡萄沟的民俗和历史。

“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王洛宾先生收集整理的这首歌几乎传遍了全世界。他是一位有着强烈爱国精神的音乐艺术家,他的足迹遍布祖国的大西北,先后收集整理改编翻译了几十个民族的七百多首民歌,并创作了大量具有浓郁西部特色的的优秀民歌,吐鲁番地区也是他曾经停留过的地方。来到葡萄沟乐园的王洛宾纪念馆,既可以欣赏王洛宾先生创作的歌舞表演,又可以了解西部歌王60年的艺术生涯以及一些鲜为人知的文物,是我们今天葡萄沟之行的一大亮点。

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请大家随我下车游览,葡萄沟河水不深但水流很急,大家在水边游玩和拍照一定要注意安全。一点钟车会到停车场来接我们,请务必在一点半之前赶到。

吐鲁番导游词有哪些篇5

各位游客:

丝绸之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新疆成了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新疆的宗教艺术十分繁盛,各大宗教在此均占有一席之地,除了伊斯兰教、景教、摩尼教,尤数佛教的影响力最为深远,遍布在新疆各地的洞窟石刻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今天我们即将前去参观的就是位于火焰山中段峡谷中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得名来历 →历史地位 →洞窟概况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唐代称为“宁戎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约60公里的火焰山木头沟峡谷中,南距高昌故城仅15公里,是新疆境内较大的著名佛教石窟遗迹之一。柏孜克里克在维吾尔语中是“山腰”的意思,突厥语是“装饰绘画”之意。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于南北朝后期,即麴氏高昌国(公元499—640年)时期,在唐、五代、宋、元朝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这里一直是西域地区的佛教中心之一。高昌回鹘时期(公元9—13世纪)是石窟最繁华的时期,因此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被认为是“回鹘佛教艺术中最重要、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宝库”。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千佛洞景区内,这里共有洞窟83个,现存编号石窟77个,其中内有残存壁画的40余窟,壁画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地区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石窟形式多样,以横顶直洞为主,也有中心柱式洞、方形双套洞和圆顶方形洞,还有的在石窟中间修造了殿堂和佛台。

[壁画内容→ 16窟《伎乐图》→ 17窟《地狱变》 →18窟《大莲花》一20窟《高昌回鹘王》→ 38窟《摩尼教》→ 82窟→83窟《小型纪念影窟》]

沿着入口处的台阶拾级而下,我们可以看到对游人开放的十几个洞窟,洞内光线并不很强,隐约可见拱形内壁上的斑驳画面,每一线条都刻画得细致入微,人物的饰带极富动感,只是许多人物面部已残缺不全,让人感到十分遗憾。

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内容,主要有以大型立佛画像为中心的《佛本生经变》故事画、佛教故事画、姻缘故事画以及千佛像等,目的是颂扬佛法,供善男信女礼拜瞻仰。从公元6世纪 到12世纪,这里一直是高昌王国的佛教重地,窟中现仍保留不少古回鹊文、汉文、波罗密文等文字题记,是研究古代文字的宝贵资料。石窟群的建筑风格、绘画技巧等也都有很高的 研究价值,1982年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客们,让我们首先来参观一下16号洞窟。16号窟开凿于中唐,窟中有一幅《伎乐图》,图中古代乐器小忽雷的出现在中国佛窟中当属首次。忽雷,又叫龙首琵琶,源于唐代南诏乐,其形为棒状梨形,龙首双弦,蟒皮蒙腹,檀木为槽,其真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接着来看17、18号洞窟。这两个洞窟是整个石窟群 各位游客:

丝绸之路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新疆成了东西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因此新疆的宗教艺术十分繁盛,各大宗教在此均占有一席之地,除了伊斯兰教、景教、摩尼教,尤数佛教的影响力最为深远,遍布在新疆各地的洞窟石刻就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今天我们即将前去参观的就是位于火焰山中段峡谷中的柏孜克里克千佛洞。

得名来历 →历史地位 →洞窟概况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唐代称为“宁戎窟”,位于吐鲁番市东北约60公里的火焰山木头沟峡谷中,南距高昌故城仅15公里,是新疆境内较大的著名佛教石窟遗迹之一。柏孜克里克在维吾尔语中是“山腰”的意思,突厥语是“装饰绘画”之意。

柏孜克里克千佛洞始凿于南北朝后期,即麴氏高昌国(公元499—640年)时期,在唐、五代、宋、元朝长达7个世纪的漫长岁月里,这里一直是西域地区的佛教中心之一。高昌回鹘时期(公元9—13世纪)是石窟最繁华的时期,因此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被认为是“回鹘佛教艺术中最重要、数量最多、保存最完整,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宝库”。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千佛洞景区内,这里共有洞窟83个,现存编号石窟77个,其中内有残存壁画的40余窟,壁画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是吐鲁番地区现存石窟中洞窟最多、壁画内容最丰富的石窟群。石窟形式多样,以横顶直洞为主,也有中心柱式洞、方形双套洞和圆顶方形洞,还有的在石窟中间修造了殿堂和佛台。

[壁画内容→ 16窟《伎乐图》→ 17窟《地狱变》 →18窟《大莲花》一20窟《高昌回鹘王》→ 38窟《摩尼教》→ 82窟→83窟《小型纪念影窟》]

沿着入口处的台阶拾级而下,我们可以看到对游人开放的十几个洞窟,洞内光线并不很强,隐约可见拱形内壁上的斑驳画面,每一线条都刻画得细致入微,人物的饰带极富动感,只是许多人物面部已残缺不全,让人感到十分遗憾。

柏孜克里克石窟壁画内容,主要有以大型立佛画像为中心的《佛本生经变》故事画、佛教故事画、姻缘故事画以及千佛像等,目的是颂扬佛法,供善男信女礼拜瞻仰。从公元6世纪 到12世纪,这里一直是高昌王国的佛教重地,窟中现仍保留不少古回鹊文、汉文、波罗密文等文字题记,是研究古代文字的宝贵资料。石窟群的建筑风格、绘画技巧等也都有很高的 研究价值,1982年柏孜克里克千佛洞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客们,让我们首先来参观一下16号洞窟。16号窟开凿于中唐,窟中有一幅《伎乐图》,图中古代乐器小忽雷的出现在中国佛窟中当属首次。忽雷,又叫龙首琵琶,源于唐代南诏乐,其形为棒状梨形,龙首双弦,蟒皮蒙腹,檀木为槽,其真品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接着来看17、18号洞窟。这两个洞窟是整个石窟群中开凿历史最早的,大约开凿于公元6至7世纪的南北朝后期。我们先来看17号窟中《地狱变》壁画,酷似摩尼教具府图,为全国所罕见。18号窟窟顶中心有一朵大莲花,中间填充有三角、四叶等几何图案,淡雅肃穆,颇具民族特色。

下面我们再来参观20号洞窟。窟内的壁画绘制有高昌回鹘王和王后的图像。只见高昌回鹘王头戴莲瓣形宝珠冠,身着圆领宽袖长袍,中束腰带,脚着黑色长统靴,腰带上佩系小刀、火石、硕、针筒等日常用物。王后体态丰盈,头戴宝冠,身着翻领窄袖红色大衣。画像色彩艳丽,线条流畅,绘制精美。画像旁标有回鹊文题记。这组壁画有很高的艺术性,是整个千佛洞壁画的代表作之一。遗憾的是壁画原作陈列在德国柏林博物馆,窟内展出的彩色照片是根据原作翻拍的。38号窟壁画与前不同,是关于古代摩尼教的。石窟后壁画有三棵树,树下有许多穿白色衣服的僧尼和有翅的羽人形象,表现了对摩尼教的尊崇。摩尼教系波斯人摩尼创立的宗教,又叫明教,崇拜光明之神。公元9至12世纪高昌回鹘王国是世界摩尼教的中心,摩尼教曾一度成为高昌回鹘王国的国教。接着我们来到干佛洞下、木头沟畔的82号83号洞窟,这是公元10至11世纪高昌回钨王国强大时期,专为佛教高僧修建的小型纪念影窟。在这里曾出土陶质舍利匣和一件佛教教徒使用的金箔包装纸,上面留有墨色印记,说明金箔店址在宋代杭州泰和楼大街南面。这件金箔包装纸证明,在公元11至12世纪,高昌回鹘王国与宋王朝有相当密切的经济贸易往来。

游客们,从柏孜克里克千佛洞的洞窟壁画中我们看到了新疆佛教文化悠久的历史,从而使我们对新疆文化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了解,新疆的过去是辉煌的,相信新疆的明天会更灿烂。

吐鲁番导游词有哪些篇6

坎儿井,与京杭大运河、万里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工程。它位于中国新疆吐鲁番地区,总数达1000多条,全长约5000公里。坎儿井是荒漠地区一种特殊的灌溉系统。

坎儿井的结构,是由竖井、明渠、暗渠和出水口四部分组成的,天山和一些雪山春夏时节,会有大量融化的雪水和雨水顺势流下山坡。聪明的维吾尔族老乡们利用山的坡度,巧妙的创造了坎儿井,引地下暗流来灌溉农田。

维族老乡们总觉得只有活水才是干净的,所以坎儿井的水全是流动的,没有一点死水。维族老乡每家每户都有一个洗手壶,每次洗手时用水冲三下,既干净又不浪费。他们不让你碰明渠、暗渠的水,不然喝的就是别人的洗手水。可到了出水口,热情的维吾尔族老乡就会让你喝个够。吐鲁番的小伙姑娘们天天喝坎儿井的水,皮肤又白又嫩。

坎儿井是中国少数民族的智慧结晶,是可供万千人使用的水源宝藏。所以我们一定要保护好坎儿井,让我们的子子孙孙都喝到这清冽甘甜的水,用我们的实际行动响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号召。

吐鲁番导游词有哪些篇7

各位游客: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葡萄产区,也是我国栽培葡萄的发源地。据调查,新疆葡萄共有50多个品种。尤其在吐鲁番,到处种植着葡萄,占全疆葡萄种植面积的90%以上,简直成了“葡萄的王国”。吐鲁番的葡萄勾起了我们无限遐想。在新疆各族人民中传唱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的美妙歌词,就充分表达了人们对葡萄的赞美之情。葡萄被人们誉为“珍珠和玛瑙”,成了新疆“瓜果之乡”的象征。下面就让我们前往吐鲁番最美丽的地方葡萄沟,去体会一下阿娜尔罕陶醉的心情吧!

葡萄沟概况

游客们,我们的汽车行驶在火焰山旁,山的西端就是葡萄沟。

葡萄沟是火焰山山脉中一块呈南北走向的河谷地,全长7公里,最宽处约2公里。其间布满了葡萄园,居住着维吾尔、回、汉等民族的果农。倘若您走进葡萄沟,就会看到源于天山的人民渠水穿谷而过,树木繁茂,空气湿润,气候凉爽宜人,与炽热的火焰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举目望火山,低头看绿地,真不愧是炎夏避暑的好地方。

葡萄园→无核白葡萄→葡萄干晾房

我们现在来到了葡萄园内,只见这里的葡萄似遮天的绿云、铺地的绿毯,片片相接,架架相连,绿阴蔽日,硕果累累。 葡萄沟内的葡萄园占地约400多公顷,主要品种有无核白葡萄和马奶子葡萄,还有玫瑰红、喀什哈尔、比夹干、黑葡萄、索 索葡萄等。此外,还有从国外引进的京早晶、艾麦纳、无核紫、无核红、玫瑰香等优良葡萄品种。其果形各异,有球形、卵形、圆柱形、椭圆形等,有的鲜艳似玛瑙,有的晶莹如珍珠,而有的碧绿若翡翠。这里年产葡萄逾6000吨,晾制葡萄干300余吨,堪称是“世界葡萄植物园”。

新疆葡萄中的佼佼者是无核白葡萄,葡萄沟内就普遍种植着这种葡萄。瞧!那一串串挂在葡萄架上的果粒椭圆、果呈浅黄绿色的“绿色珍珠”就是无核白。它皮薄肉脆,汁多味甜,鲜果含糖量达24%以上,超过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葡萄的含糖量,成为世界上最甜的葡萄。由于它没有籽,最适合晾制葡萄干,晾干后其含糖量可达75%以上,并含有蛋白质、有机酸等多种养分,是营养丰富的干果佳品。晶莹如玉的无核白葡萄干,色泽碧绿鲜艳,食之酸甜可口,被称为“中国绿珍珠”。

葡萄沟中栽培面积居第二位的是马奶子葡萄,它果粒呈长柱形或纺锤形,果皮薄而韧,汁多而肉质松脆,没有香味,但特别甜。值得一提的是,吐鲁番盆地由于具有地势低洼、气温高、降水少、太阳辐射强等独的自然条件,因此所有葡萄都没有病虫害,更不需喷洒农药,从而使新疆葡萄干这一品牌名扬海内外,成为难得的天然无毒果品。

游客们,漫步在绿色长廊之中,望着这诱人的葡萄,真是无比地惬意! 刚才有的游客问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瞧!前方那平顶、长方形、土木结构的小房子就是专门为晾制葡萄干而盖的晾房。晾房墙壁是由土块砌成的有孔花墙,长方形的小孔主要起到自由通风的作用。晾房的门多设在北边或东边,这样一方面可减少阳光的射入,另一方面在运输葡萄时,如晾房一 时容纳不下,可暂时放在晾房外北墙边,数小时内不会被阳光照到,制干后的品质不变。在吐鲁番,这样的晾房随处可见,但多数建造在山坡高处或沟岸上地形开阔平坦、通风和干燥等条件良好的地方。说到这里,游客们或许已经明白了吐鲁番的葡萄干制作方法也有独特之处,它既不同于其他国家利用阳光曝晒,也不是利用人工加温烘干,而完全是凭借干燥温暖的气候自然风干的。这样完全保存了葡萄果实中的叶绿素,使葡萄呈干绿色,这在世界年产约印万吨的葡萄干中,也可算是一种独占望头的佳品了。

吐鲁番除了葡萄干外,葡萄酒也非常有名,色香味俱佳, 而且酿制历史十分悠久,唐代诗人王翰曾有诗赞道:“葡萄美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人的名句,将葡萄美酒的神韵与驰骋疆场的将军的豪迈气概描述得出神入化。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葡萄沟的北部,前面一块大理石碑上写着“葡萄沟”三字,这是前人大会委员长彭真同志的手迹,大家可在此摄影留念。

这里流水潺潺,葡萄满架。我们漫步在葡萄长廊,宛若畅游江南园林,浑然不知身处烈日炎炎的火焰山中。穿过石桥,置身在葡萄王国中,只见悬崖绝壁的砂砾层中渗出的泉水,汇流成池,池中游鱼,仿佛也和游人一样,怡然自乐,鱼乐人亦乐,泉清心更清。

游客们,现在我们在葡萄沟长廊下憩息片刻,大家围坐一起,一边欣赏周围的景观,一边品尝色彩各异、大小有别、味道不同的各种现摘葡萄和瓜果,尽情地过把吃葡萄瘾。顺便介绍一下,从1990年开始,每年的8月20日至26 日,“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都要在吐鲁番隆重举行。 吐鲁番的葡萄已突破了自身的界限,成为一种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经济贸易往来的纽带。

旅游区内还有葡萄博物馆、葡萄酒品尝点、民俗馆等其他参观设施,以及维吾尔族民乐表演,休息片刻后我们再去参观欣赏。

吐鲁番导游词有哪些篇8

交河城址,位于吐鲁番市以西约13公里的亚尔乡,吐鲁番市西郊10公里牙尔乃孜沟两条河交汇处30米高的黄土台上,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存两千多年最完整的都市遗迹,唐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最早就设在交河故城。1961年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风景名胜交河城址保存相当完好,古城南北长1600余米,东西最宽处约300米,分为寺院,民居,官署等部分。古城总面积47万平方米,现存建筑遗迹36万平方米。城内建筑物大部分是唐代修建的,建筑布局独具特色。该城保留着宋代以前我国中原城市的建筑特点。

全城象一个层层设防的大堡垒,人行墙外,像处在深沟之中,无法窥知城垣内情况,而在墙内,则可居高临下,控制内外动向,城中布防,也是极为严密的。交河故城的布局大体分为三部份,一条长约350米,宽约10米的南北大道,把居住区分为东、西两大部分。大道的北端有一座规模宏大的寺院,并以它为中心构成北部寺院区。城北上还建有一组壮观的塔群,可能是安葬历代高僧的的塔林。东南方,有一座宏伟的地下宅院,顶上有11米见方的天井,天井东面南道,没有四重门栅,天井地面,有一条宽3米,高2米的地道,长60米,与南北大道相通。据考察推测,可能是安西都护府的住所,后为天山县的官署衙门。961年国务院公布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世界上最完美的废墟”。

最佳旅游时间交河故城属于明显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温变化大,日照时间长,四季皆适宜旅游。历史文化交河故城曾出土不少文物,如唐代莲花瓦当、莲花经卷等。最近,考古工作者,在故城保护性发掘中,首次发现一座地下寺院和车师国贵族墓葬,并出土海珠,舍利子等一批珍贵文物。中国当代艺术大师吴冠中二十年前的一幅彩墨画《交河故城》,以4070万的天价刷新了中国大陆当代艺术家国画拍卖的最高纪录。这幅画和它的姐妹篇《高昌遗址》所描绘的两座古城,立即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吐鲁番导游词有哪些篇9

各位游客:

新疆是我国最大的葡萄产区,也是我国栽培葡萄的发源地。据调查,新疆葡萄共有50多个品种。尤其在吐鲁番,到处种植着葡萄,占全疆葡萄种植面积的90%以上,简直成了“葡萄的王国”。吐鲁番的葡萄勾起了我们无限遐想。在新疆各族人民中传唱的“吐鲁番的葡萄熟了,阿娜尔罕的心儿醉了”的美妙歌词,就充分表达了人们对葡萄的赞美之情。葡萄被人们誉为“珍珠和玛瑙”,成了新疆“瓜果之乡”的象征。下面就让我们前往吐鲁番最美丽的地方葡萄沟,去体会一下阿娜尔罕陶醉的心情吧!

游客们,我们的汽车行驶在火焰山旁,山的西端就是葡萄沟。

葡萄沟是火焰山山脉中一块呈南北走向的河谷地,全长7公里,最宽处约2公里。其间布满了葡萄园,居住着维吾尔、回、汉等民族的果农。倘若您走进葡萄沟,就会看到源于天山的人民渠水穿谷而过,树木繁茂,空气湿润,气候凉爽宜人,与炽热的火焰山形成了鲜明的反差。举目望火山,低头看绿地,真不愧是炎夏避暑的好地方。

葡萄园→无核白葡萄→葡萄干晾房 我们现在来到了葡萄园内,只见这里的葡萄似遮天的绿云、铺地的绿毯,片片相接,架架相连,绿阴蔽日,硕果累累。 葡萄沟内的葡萄园占地约400多公顷,主要品种有无核白葡萄和马奶子葡萄,还有玫瑰红、喀什哈尔、比夹干、黑葡萄、索 索葡萄等。此外,还有从国外引进的京早晶、艾麦纳、无核紫、无核红、玫瑰香等优良葡萄品种。其果形各异,有球形、卵形、圆柱形、椭圆形等,有的鲜艳似玛瑙,有的晶莹如珍珠,而有的碧绿若翡翠。这里年产葡萄逾6000吨,晾制葡萄干300余吨,堪称是“世界葡萄植物园”。

新疆葡萄中的佼佼者是无核白葡萄,葡萄沟内就普遍种植着这种葡萄。瞧!那一串串挂在葡萄架上的果粒椭圆、果呈浅黄绿色的“绿色珍珠”就是无核白。它皮薄肉脆,汁多味甜,鲜果含糖量达24%以上,超过了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葡萄的含糖量,成为世界上最甜的葡萄。由于它没有籽,最适合晾制葡萄干,晾干后其含糖量可达75%以上,并含有蛋白质、有机酸等多种养分,是营养丰富的干果佳品。晶莹如玉的无核白葡萄干,色泽碧绿鲜艳,食之酸甜可口,被称为“中国绿珍珠”。

葡萄沟中栽培面积居第二位的是马奶子葡萄,它果粒呈长柱形或纺锤形,果皮薄而韧,汁多而肉质松脆,没有香味,但特别甜。值得一提的是,吐鲁番盆地由于具有地势低洼、气温高、降水少、太阳辐射强等独的自然条件,因此所有葡萄都没有病虫害,更不需喷洒农药,从而使新疆葡萄干这一品牌名扬海内外,成为难得的天然无毒果品。

游客们,漫步在绿色长廊之中,望着这诱人的葡萄,真是无比地惬意! 刚才有的游客问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瞧!前方那平顶、长方形、土木结构的小房子就是专门为晾制葡萄干而盖的晾房。晾房墙壁是由土块砌成的有孔花墙,长方形的小孔主要起到自由通风的作用。晾房的门多设在北边或东边,这样一方面可减少阳光的射入,另一方面在运输葡萄时,如晾房一 时容纳不下,可暂时放在晾房外北墙边,数小时内不会被阳光照到,制干后的品质不变。在吐鲁番,这样的晾房随处可见,但多数建造在山坡高处或沟岸上地形开阔平坦、通风和干燥等条件良好的地方。说到这里,游客们或许已经明白了吐鲁番的葡萄干制作方法也有独特之处,它既不同于其他国家利用阳光曝晒,也不是利用人工加温烘干,而完全是凭借干燥温暖的气候自然风干的。这样完全保存了葡萄果实中的叶绿素,使葡萄呈干绿色,这在世界年产约印万吨的葡萄干中,也可算是一种独占望头的佳品了。

吐鲁番除了葡萄干外,葡萄酒也非常有名,色香味俱佳, 而且酿制历史十分悠久,唐代诗人王翰曾有诗赞道:“葡萄美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诗人的名句,将葡萄美酒的神韵与驰骋疆场的将军的豪迈气概描述得出神入化。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葡萄沟的北部,前面一块大理石碑上写着“葡萄沟”三字,这是前人大会委员长彭真同志的手迹,大家可在此摄影留念。

这里流水潺潺,葡萄满架。我们漫步在葡萄长廊,宛若畅游江南园林,浑然不知身处烈日炎炎的火焰山中。穿过石桥,置身在葡萄王国中,只见悬崖绝壁的砂砾层中渗出的泉水,汇流成池,池中游鱼,仿佛也和游人一样,怡然自乐,鱼乐人亦乐,泉清心更清。

游客们,现在我们在葡萄沟长廊下憩息片刻,大家围坐一起,一边欣赏周围的景观,一边品尝色彩各异、大小有别、味道不同的各种现摘葡萄和瓜果,尽情地过把吃葡萄瘾。顺便介绍一下,从1990年开始,每年的8月20日至26 日,“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都要在吐鲁番隆重举行。 吐鲁番的葡萄已突破了自身的界限,成为一种文化交流的桥梁和经济贸易往来的纽带。

旅游区内还有葡萄博物馆、葡萄酒品尝点、民俗馆等其他参观设施,以及维吾尔族民乐表演,休息片刻后我们再去参观欣赏。

吐鲁番导游词有哪些篇10

各位游客:

新疆的吐鲁番有两座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城遗址,1961年被列为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高昌故城和河故城,被称为吐鲁番盆地中一对风格不同的“姐妹城”。它们在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后,如今虽然只留下断壁残垣,然而当年高耸的城墙依然气势恢弘,深陷的护城河轮廓仍历历在目。下面让我们带着访古探胜的心情,先去参观一下高故城吧:

高昌故城的得名→高昌王国的历史

游客们,高昌故城位于吐鲁番以东45公里处的火焰山南麓,即木头沟河的三角洲地段,这座驰名中外的西域古都,曾先后为麴氏高昌王国和回鹘高昌王国的都城,历尽繁华,曾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和重要门户。在前往故城的途中,我先来介绍一下它的得名和历史。

高昌故城,维吾尔语中称为“亦都护城”,也就是“王城”的意思。《北史?高昌传》中称它因“地势高敞,人庶昌盛”而得名高昌。

据历史记载,高昌故城始建于公元前1世纪的西汉。当时称为“高昌壁”或“高昌垒”,汉、魏、晋历代都曾在此设立“戊己校尉”,管理屯田,抵御匈奴,故又名“戊己校尉城”。公元320_年,前凉张骏在此设置高昌郡,开创了西域郡县制的先河。高昌建国是在公元460年(北魏和平元年),车师国灭亡,柔然立阐氏伯周为王,称其国为高昌国,从而掀开了高昌王国的序幕。南北朝时期,这里诸王争霸,但国号仍为“高昌”。公元620_年,唐贞观年间,高昌王勾结西突厥截断丝绸之路,唐太宗派人平定了高昌王国,将高昌改称“西州”。公元9世纪末,由漠北西迁到此的回鹘人建立了回鹘高昌国,仍臣属中原王朝,史称“西州回鹘”或“高昌回鹘”。1220_年,高昌回鹘则顺成吉思汗,称“畏兀儿王国”。1283年,高昌城毁于战火,高昌回鹘王国灭亡,至此,高昌城被废。 纵观高昌故城的历史演变,历经1500多年,其间由盛及衰,演绎了一部西域部族的兴亡史。

高昌故城遗址→ 高昌的对外交流→ 高昌文化

游客们,现在我们来到了高昌故城遗址。只见残破的城墙全用黄土夯成,倘若登高展望,全城平面略呈不规则的正方形;分外城、内城、宫城三部分。布局似唐代的长安城。外城呈正方形,周长5.4公里,城墙最高处达11.5米,城基宽12米。内城居于外城正中,周长3600米,现仅存西墙980米,南墙850米。宫城居于外城城北。请看,前方那数座高3米至4米的土台称为“可汗堡”,就是原回鹊高昌的宫廷所在地。这里发掘出的绿色琉璃瓦、纹饰华丽的石柱础和巨幅的奏乐图精美壁画,记录了故都昔日的繁华。据史书记载,鼎盛时期的能城有12个门,市内房屋鳞次栉比,有作坊、市场、庙宇和居民区等建筑,总面积为200万平方米。密集的民居和市井坊肆建筑群,风格与交河故城相似,下挖为院,掏洞为室,不用木料,为吐鲁番一奇。

汉唐以来,高昌是连接中原、中亚、欧洲的枢纽,它既是经贸活动的集散地,又是世界宗教文化的荟萃地。当时波斯等 地的商人,从他们国家带来苜蓿、葡萄、香料、胡椒、宝石和骏马来到高昌城,又从这里带走中原的丝绸、瓷器、茶叶和造纸、火药、印刷术。与此同时,世界各地的宗教先后经高昌传入内地。当时的居民先后信奉佛教、景教和摩尼教,高昌成了世界古代宗教最活跃、最发达的地方。

高昌王国鼎盛时期;还孕育了丰富的高昌文化,成为高昌的珍贵遗产。麴氏高昌王国十任国王都是汉人,因此汉文化对高昌的影响显而易见。但高昌毕竟属于杂胡地带,车师、回鹘、突厥以至后来的吐蕃、蒙古等多民族杂居,因此当地人会数种语言,语种形态丰富而有趣。此外,高昌人的服饰也十分讲究,并擅长制作美食。驰名中外的高昌古乐,更是高昌人的骄傲,它以浓烈的异域风情和丰富的艺术语汇在汉唐时流行,被列入唐朝十部大乐之中,成为中西融合的文化瑰宝。可以这样理解,高昌故城的魅力,在于其深厚的文体底蕴,使之成为代表西域历史的典范和标本。

讲经堂遗址→ 唐僧玄奘与高昌

游客们,高昌故城废弃以后,被开垦为耕地,大部分地面建筑荡然无存,遗址保存较好的除城墙外,还有外城西南角的一座寺院,下面就让我们乘着“驴的”前往参观。

各位游客,请看这座大佛寺遗址,占地近1万平方米。仔细观察,这座佛寺的山门、讲经堂、大殿、藏经楼、僧舍等建筑布局,仍历历在目。从建筑特征和残存壁画上的联珠纹图分析,其建筑年代属麴氏高昌中期,约为隋代所建。

说起这座佛寺,鼎鼎大名的唐代高僧玄奘还曾到此讲过经。相传公元620_年(唐贞观三年),玄奘29岁时,为了提高佛学水平,不畏艰险,从长安出发西行,沿丝绸之路到佛国印度游学取经,历时20_年。由于玄类取经起初并未得到唐朝政府的支持,他只能夹在西域商人中出行,因为没有政府发给的公文,路上还曾受到缉拿。然而玄类在克服了重重困难以后,不仅从印度取得了佛经,而且返回故土,著书立说,纠正了国内僧侣对佛经种.种不正确的解释,成为最具声望的一代高僧。

回国后,玄奘的境遇与出国前迥然不同,他受到了唐朝政府的高度重视,唐高宗李治在为纪念母亲而建的慈恩寺内造了一座大雁塔,专门用来供放玄奘带回来的历7部佛经。玄奘在西行路上,途经伊吾(今哈密),当高昌王麴文泰得知东土大唐不远万里来了一位求法的高僧时,便派人把玄类请来,专门安排在王宫内居住,与玄奘结为兄弟。他还苦口婆心地劝说玄奘留在高昌当“国师”,但不能动摇玄类西行探求真经的坚志大愿。高昌王无奈,只好请玄类讲经一月后再走。

临行前,高昌王为玄奘写了24封致西域各国的通行文书,还赠送了马匹和25名仆役。出发那天,全城夹道相送,高昌王鞠义泰抱住大师失声励哭,亲自送至100公里外的交河城,才依依惜别。唐僧玄奘和高昌王麴文泰的故事为我们留下了一段舌古佳话,以致吴承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中就有以火焰山等为场景而衍化出的美丽传奇。

各位游客,高昌故城的参观即将结束了。望着这屡经岁月剥蚀的故城,在领略它的古老、苍茫和凝重之余,您还将作何观感呢?“曾经的辉煌将永远让人铭记”,或许这就是历史给我们的启迪吧!

195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