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导游词大全 > 福建导游词 >

福建经典景点导游词大全

时间: 邓茵20 分享

  福建的好山好水好风光是国内出了名的,一直以来都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往。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关于福建著名景点的导游词,欢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福建景点导游词1

  耸立在拜庭两侧广场中,相距约200米左右,呈八角、五层、楼阁式仿木结构形态的石塔就是泉州东西塔,它是开元寺的重要文物。

  东、西塔以塔身的雄伟、形制的奇妙,建筑的神工和雕镂的精美而扬誉海宇,吸引着自宋至今的无数中外学者和游人前来游览、观瞻、揣摩和研究。

  东塔名“镇国塔”,咸通六年(公元865年)由倡建者文偁禅师建成。

  原是五层木塔。前后经过几次毁坏与重修,易木为砖。至嘉熙二年(公元1238年)本洪法师才易砖为石。后由法权法师,天锡法师继造,前后经20_年才完工。

  东塔通高48.24米,塔平面分回廊、外壁、塔内回廊和塔心八角柱四部分。

  塔为框架式的结构。正中的塔心柱直贯于各层,是全塔的支撑。各层塔心柱上的八个转角处均架有石梁,搭连于 2米厚的塔壁和倚柱,顶柱的护斗出华拱,层层托出,缩小石梁跨度。

  石梁与粱托如同斧凿,榫眼接合,使塔心与塔壁的应力连结相依形成一体,大大加强了塔身的牢固性。

  塔壁使用加工雕琢的花岗岩,以纵横交错的方法叠砌,计算精确,筑工缜密。

  稳固的基础,配置着符合力学原理的坚实塔心,使这座重达一万多吨的建筑物,虽经历 700多年风霜雨露而巍然不动。

  公元 1620_年的八级地震,也无法动摇动它的根基。

  石塔不但坚固无比,而且造型精致。塔檐呈弯弧状向外伸展,檐角高翘,使塔身有凌空欲飞的态势,显得轻盈。

  每一层各设四个门和四个龛,逐层互换。这样既平均分散重力,又可使塔的外型更加生动和美观。

  每层塔檐角各系铜铎一枚,微风吹动之时,铜铎声叮咚,悦耳怡人。塔顶有八条大铁链,连结八个翘角与刹顶,显得气势磅礴,紫气飘摇。

  每一层塔壁上还刻有十六幅浮雕,分别刻有人天乘,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和佛乘,共计 80幅栩翎如生的人物雕像。刀工细腻,线条流畅,巧夺天工。

  东塔已于 1997年入选全国四大名塔邮票,可称得上“石塔之王”。

  福建景点导游词2

  南普院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而建,规模宏大,气势庄严,中轴线主建筑为天王殿、大雄宝 、乐途殿、大悲殿、藏经阁;其中,天王殿位于寺院中轴线的最前端前殿正中供奉笑容可掬的弥勒佛,两侧立有怒目环视的四大天王,殿后有韦陀菩萨覆掌按杵而立,威武异常。殿阁依山层层升高,层次分明,俯仰相应。东西两侧依次升高的回廊,回护三殿两侧,使之成为一个整体。

  大雄宝殿是整个寺院的中心,具有典型的闽南佛殿的特点,大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的塑像,殿后供奉西方三圣。大悲殿呈八角形三重飞檐,中间藻井由斗拱层层迭架而成,无一根铁钉,构造极其精巧;殿内正中奉祀观音菩萨,其余各面为48臂观音,造型优美、姿态多样;又因闽南信众均崇奉观音菩萨,所以此殿香火异常鼎盛。

  天王殿前有广场,广场前为长宽均约30米的正方形放生池,和约百米长七八十米宽的莲花池。莲花池外围盖有琉璃瓦顶的矮墙,东西设对称重檐牌坊式山门,题额为“鹭岛名山”,系原中国佛教学会会长赵朴初所题。

  寺内所有建筑,一律采用古代宫殿式的重檐飞脊大屋盖,饰以杏黄琉瓦,使之统一协调。再以石构围墙将全寺建筑群环抱起来,如散珠承盘,形成一个整体。藏经阁是中轴线上的最高层建筑,为歇山重檐式双层楼阁,一层为法堂,是僧人讲经说法的地方,二层为玉佛 殿,内供28尊缅甸玉佛,并藏有数万卷古今中外的佛典经书及一些珍贵的文物。

  福建景点导游词3

  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带各位游览天心的几个景点。这些景点是章堂涧、天车架、鹰嘴岩、流香涧、大红袍茶树、永乐禅寺、杜辖岩等,希望大家玩得高兴。

  在我们面前的这条小溪,名叫章堂洞,是武夷山景区北部最长的一条山涧。它与流香涧合流后,往东穿过霞滨峡口,融入崇阳溪,全长约有7.5公里。现在,请大家抬头往上看,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天车架。它离洞大约0.5公里路。在雄峙如城的丹霞蟑半壁,有几个互相毗连的岩洞,洞里有几栋小木楼就崖构架,或隐藏于洞,或凭临崖畔,上下悬梯,左右环栏,抬头望去,俨然一栋空中楼阁。据《崇安县志》记载,这些空中楼阁建于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一1861年)。当时,崇安县的豪绅为躲避太平军,雇人建造了这种建筑物。该岩洞上仍危崖,下临深渊,地势极为险峻,乍看上去似乎无路可攀,其实不然,只要从山后绕道,经过火焰峰,直上丹霞蟑顶,而后从岩洞口顺梯而下,即可入洞。观赏到此,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明明是悬楼,为何叫天车架呢?这是因为,当时所用的建筑材料,都是从岩底直接吊上去的,悬架在洞外的那些杉木,就是用来作起重机械的架子,于是当地人就称之为天车架。

  各位朋友,继续往前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巨石,叫鹰嘴岩。它那光秃秃的岩顶,东部向前突出,尖曲如椽。非常奇特的是,鹰嘴上居然长着一株枝干虬曲的古老刺柏,为鹰嘴岩增添了几分飘逸,几许神采。沿岩顶直削而下,岩壁白里透红,微微拱起的岩脊却是一片苍黑,隐约地展现出一条条裂纹,宛如丰满的羽翼。从我们现在站立的角度看去,只见它兀立峰巅,翘首蓝天,振翅欲翔,搏击苍穹。古代有诗人形容道;“雄鹰独立健无伦,锐椽昂头实逼真。岂是神山压凡鸟,欲君奋击绝嚣尘。”多么生动,多么形象,多么贴切!

  继续往前走,过了慧苑寺前的石桥往左拐,就到了流香涧。流香涧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岩北麓。武夷山的所有溪泉涧水,都是由西向东流人崇阳溪,惟独这条山涧,自三仰峰北谷发源后流向西北,又倒流回山,故又称为倒水坑。这也是流香涧的独特之处。流香涧两旁,青藤垂蔓,山蕙、石薄、兰花丛生,真所谓:“坠叶浮深涧,飞花逐急湍。”明朝有个诗人游览至此,久久不忍离去,遂为它起名为流香涧。洞中有一巷谷,两旁危岩耸立,水流其间,仅能容纳一人。夏日置身其间,凉爽无比,因此又叫做清凉峡。

  从清凉峡出来,大家看到前面一座黑乎乎的山顶上,耸立着一块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农夫头上戴的一顶斗笠。相传这块巨石从远方飞来,落脚在此,所以叫做飞来峰。绕过飞来峰,有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峰,名叫玉柱峰。这里景色优美,请大家慢慢欣赏。

  继续往前走,我们就到了九龙窠。九龙窠是一个幽奇深峻的峡谷,周围九座磷峋的山峰将它团团环抱,犹如九条巨龙在升腾万里、扬威环宇之后将欲归巢的状态。峡谷里巨石错落,细泉潺潺,遍地是丛丛簇簇的茶树,满谷春色,生机四溢,真不愧为"茶的王国"。在最后一窠岩壁间,有一块用石块垒成的盆景式茶园,上面种着几株茶树,那就是久负盛名的大红袍茶树。大红袍之所以获得“茶中之王”的桂冠,主要是因为其生长的环境得天独厚。大家请看,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积水,随之滴落的还有苔藓之类的有机物,造成土壤的润泽肥沃,而且两旁岩壁直立,日照不长,气温变化不大。加上茶农平时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挑技术最好的茶师,使用上等的独特器具。因此,大红袍成茶后,自然就有独特的品质和卓著的饮用效果了。一般的茶叶不耐冲,几次过后就没有什么味道了,而大红袍冲到9次,仍能保持其桂花香味,实乃茶中极品。

  大红袍茶树的来历,传说很多。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天心庙老方丈用九龙窠的神茶治好一位进京赶考举人的病。举人得中状元后,为谢茶恩,脱下身上大红袍,亲自披在茶树上,后人便取名为大红袍。另有一种说法是;有一位皇太后久病不愈,终日肚疼鼓胀,遍请天下名医,用尽灵丹妙药,终为徒劳,天心庙老方丈得知后,献九龙窠神茶一盒,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帝便叫大臣带上一件大红袍,前往九龙窠谢恩。大臣将大红袍技在茶树上,当地人便将茶树取名为大红袍。还有一种说法比较普遍,就是:早春时节,大红袍叶芽勃发,满树艳红,远眺宛如大红袍覆盖树冠,因此得名。大红袍茶树数量有限。仅植4株,来武夷山的游人,大都以能一睹名扬天下的大红袍茶树为一大乐趣。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天心岩脚下,展现在眼前的这座庙,叫永乐禅寺,它是武夷山保存下来的最大寺院。据查天工《武夷山志》记载:永乐禅寺前身叫山心永乐庵。山心指地理位置,因名刹坐落于方圆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景区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公元1520_年),道士韩洞虚加以重建,改名天心庙。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0_年),武夷山章堂岩铁华国师的弟子果因和尚将它改称天心永乐禅寺。此时的天心,寓意又进一步得到禅理的抒发,蕴藏着禅语“天心明月”和佛教徒向往极乐世界的意境。重建后的永乐禅寺,南北长170米,东西宽150米,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寺院四周古木参天,重竹蔽地,鸟鸣蝉噪,意境深远。步入寺内,香烟缭绕,梵音清越,恍如游仙。在通往禅寺的山径旁,新凿了一座弥勒佛岩雕,高19米,宽13米。岩雕后面的“佛”宇,是清康熙皇帝的字体,高 11米,宽 9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福建景点导游词4

  各位朋友:

  大家好!今天,我带各位游览天心的几个景点。这些景点是章堂涧、天车架、鹰嘴岩、流香涧、大红袍茶树、永乐禅寺、杜辖岩等,希望大家玩得高兴。

  在我们面前的这条小溪,名叫章堂洞,是武夷山景区北部最长的一条山涧。它与流香涧合流后,往东穿过霞滨峡口,融入崇阳溪,全长约有7.5公里。现在,请大家抬头往上看,这就是远近闻名的天车架。它离洞大约0.5公里路。在雄峙如城的丹霞蟑半壁,有几个互相毗连的岩洞,洞里有几栋小木楼就崖构架,或隐藏于洞,或凭临崖畔,上下悬梯,左右环栏,抬头望去,俨然一栋空中楼阁。据《崇安县志》记载,这些空中楼阁建于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一1861年)。当时,崇安县的豪绅为躲避太平军,雇人建造了这种建筑物。该岩洞上仍危崖,下临深渊,地势极为险峻,乍看上去似乎无路可攀,其实不然,只要从山后绕道,经过火焰峰,直上丹霞蟑顶,而后从岩洞口顺梯而下,即可入洞。观赏到此,不知大家发现了没有,明明是悬楼,为何叫天车架呢?这是因为,当时所用的建筑材料,都是从岩底直接吊上去的,悬架在洞外的那些杉木,就是用来作起重机械的架子,于是当地人就称之为天车架。

  各位朋友,继续往前走,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块巨石,叫鹰嘴岩。它那光秃秃的岩顶,东部向前突出,尖曲如椽。非常奇特的是,鹰嘴上居然长着一株枝干虬曲的古老刺柏,为鹰嘴岩增添了几分飘逸,几许神采。沿岩顶直削而下,岩壁白里透红,微微拱起的岩脊却是一片苍黑,隐约地展现出一条条裂纹,宛如丰满的羽翼。从我们现在站立的角度看去,只见它兀立峰巅,翘首蓝天,振翅欲翔,搏击苍穹。古代有诗人形容道;“雄鹰独立健无伦,锐椽昂头实逼真。岂是神山压凡鸟,欲君奋击绝嚣尘。”多么生动,多么形象,多么贴切!

  继续往前走,过了慧苑寺前的石桥往左拐,就到了流香涧。流香涧原名倒水坑,位于天心岩北麓。武夷山的所有溪泉涧水,都是由西向东流人崇阳溪,惟独这条山涧,自三仰峰北谷发源后流向西北,又倒流回山,故又称为倒水坑。这也是流香涧的独特之处。流香涧两旁,青藤垂蔓,山蕙、石薄、兰花丛生,真所谓:“坠叶浮深涧,飞花逐急湍。”明朝有个诗人游览至此,久久不忍离去,遂为它起名为流香涧。洞中有一巷谷,两旁危岩耸立,水流其间,仅能容纳一人。夏日置身其间,凉爽无比,因此又叫做清凉峡。

  从清凉峡出来,大家看到前面一座黑乎乎的山顶上,耸立着一块向前倾斜的巨石,就像农夫头上戴的一顶斗笠。相传这块巨石从远方飞来,落脚在此,所以叫做飞来峰。绕过飞来峰,有座昂然直上,拔地擎天的山峰,名叫玉柱峰。这里景色优美,请大家慢慢欣赏。

  继续往前走,我们就到了九龙窠。九龙窠是一个幽奇深峻的峡谷,周围九座磷峋的山峰将它团团环抱,犹如九条巨龙在升腾万里、扬威环宇之后将欲归巢的状态。峡谷里巨石错落,细泉潺潺,遍地是丛丛簇簇的茶树,满谷春色,生机四溢,真不愧为"茶的王国"。在最后一窠岩壁间,有一块用石块垒成的盆景式茶园,上面种着几株茶树,那就是久负盛名的大红袍茶树。大红袍之所以获得“茶中之王”的桂冠,主要是因为其生长的环境得天独厚。大家请看,茶树所处的峭壁上,有一条狭长的岩罅,岩顶终年积水,随之滴落的还有苔藓之类的有机物,造成土壤的润泽肥沃,而且两旁岩壁直立,日照不长,气温变化不大。加上茶农平时精心管理,采制加工时,挑技术最好的茶师,使用上等的独特器具。因此,大红袍成茶后,自然就有独特的品质和卓著的饮用效果了。一般的茶叶不耐冲,几次过后就没有什么味道了,而大红袍冲到9次,仍能保持其桂花香味,实乃茶中极品。

  大红袍茶树的来历,传说很多。有一种说法是这样的:天心庙老方丈用九龙窠的神茶治好一位进京赶考举人的病。举人得中状元后,为谢茶恩,脱下身上大红袍,亲自披在茶树上,后人便取名为大红袍。另有一种说法是;有一位皇太后久病不愈,终日肚疼鼓胀,遍请天下名医,用尽灵丹妙药,终为徒劳,天心庙老方丈得知后,献九龙窠神茶一盒,治好了皇太后的病。皇帝便叫大臣带上一件大红袍,前往九龙窠谢恩。大臣将大红袍技在茶树上,当地人便将茶树取名为大红袍。还有一种说法比较普遍,就是:早春时节,大红袍叶芽勃发,满树艳红,远眺宛如大红袍覆盖树冠,因此得名。大红袍茶树数量有限。仅植4株,来武夷山的游人,大都以能一睹名扬天下的大红袍茶树为一大乐趣。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来到天心岩脚下,展现在眼前的这座庙,叫永乐禅寺,它是武夷山保存下来的最大寺院。据查天工《武夷山志》记载:永乐禅寺前身叫山心永乐庵。山心指地理位置,因名刹坐落于方圆70平方公里的武夷山景区中心,故名。明嘉靖七年(公元1520_年),道士韩洞虚加以重建,改名天心庙。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0_年),武夷山章堂岩铁华国师的弟子果因和尚将它改称天心永乐禅寺。此时的天心,寓意又进一步得到禅理的抒发,蕴藏着禅语“天心明月”和佛教徒向往极乐世界的意境。重建后的永乐禅寺,南北长170米,东西宽150米,占地面积约2.6万平方米。寺院四周古木参天,重竹蔽地,鸟鸣蝉噪,意境深远。步入寺内,香烟缭绕,梵音清越,恍如游仙。在通往禅寺的山径旁,新凿了一座弥勒佛岩雕,高19米,宽13米。岩雕后面的“佛”宇,是清康熙皇帝的字体,高 11米,宽 9米,取九九吉利之意。

  福建景点导游词5

  道观创建于唐朝天宝年间(742-756年),是时武夷山仙灵之说吸引大批高士来此隐居修炼。会稽女冠孔氏、庄氏、叶氏(后人称三皇元君)结伴来武夷修炼,后皆结茅于桃源洞,并开发成一方避世隐居的乐土,桃树成林。宋儒陈石堂、高士吴正理也曾居此炼养著述,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真人也隐居桃源炼丹。元朝时扩建刘文简祠、三元庵,主奉三官大帝、刘文简公等神像。明朝,桃源道观已远近闻名,是武夷山主要道观之一。当时修建了三清殿、三皇元君殿、三官殿、真武殿、娘娘殿、功德祠等殿堂,殿堂占地面积有二千多平方米,修真高道多选此地居之;明吴拭《小桃源洞访道人》诗云:「……,穷源有古村,二三避世客;避世非避秦,栖心炼精魄;春田自耕割,衣食无需索;风动棕花落,雨过药苗摘。」道观经过清朝衰微破落,已有多处殿堂倒塌。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著名华侨胡文虎先生偕同海军司令萨镇冰先生来此朝山游玩,见道观破烂不堪,胡先生当场捐赠五百大洋作为重修资金,并一同题写「小桃源」匾额挂于山门上。道观经过破坏,只剩下中间一座殿堂空壳。

  1990年,桃源道观获批准为对外开放宫观。福建省宗教局对道教重振十分重视,并介绍三名从中国道教学院毕业的福建省籍道士到武夷山桃源道观开展教务工作,把桃源道观列为该省重点宫观之一。1991年,住观道士对大殿内部进行整修,并用闽北珍贵木杉---红豆杉雕刻了三清道祖圣像,像高二米一五,雕刻精细;装配红豆杉供桌、铜香炉、烛台和宗教用品,开展正常宗教活动。1993年,道观根据省人民政府颁布的《福建省宗教活动场所登记暂行规定》,经核准给予登记发证,道教文化活动全面开展。1995年7月,桃源道观和武夷山景区筹集资金刻制了世界目前最大老君岩雕,并于1996年3月4日举行盛大开光大典,中国道协、省、地、市领导主持了开光仪式,海内外信众三千多人参加了开光盛典。老君圣像高十六米,宽十一米,厚十米;造像逼真庄严,神态和蔼可亲,线条畅然,洒脱自在,超然物外。

  桃源洞道观重修面积占地约为六千多平方米,主殿有三清殿、玉皇殿、灵官殿、山门(中轴部份)组成,左右配殿有三皇元君殿、真武殿、三官殿、藏经阁等殿堂组成。有道教徒 开展道务和修真之殿房,也有培养道教人才和宣传道教文化之场所。1995年桃源道观和 武夷山景区筹集资金刻制了世界目前最大老君岩雕。

福建经典景点导游词大全相关文章:

1.福建景点导游词范例五篇

2.福建旅游景点导游词

3.福建旅游景点导游词例文五篇

4.福建省景点导游词

5.5篇介绍福建景点的导游词范文

6.福建旅游景点导游词范文

7.福建省景点导游词

8.福建热门景点导游词

9.福建景点导游词

10.介绍福建旅游景区导游词5篇

449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