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导游词大全 > 广西导游词 >

广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5篇

时间: 光宁20 分享

  广西地处中国地势第二阶梯中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两广丘陵西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呈现西北向东南倾斜。地貌总体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石山、水面6大类构成。广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地跨珠江、长江、红河、滨海四大水系。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广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5篇,欢迎借鉴参考。

  广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5篇(一)

  桂林王城位于市中心的独秀峰下,是明代靖江王府,宋代时这里是铁牛寺,元代改为大国寺,后又称万寿殿。

  靖江王城位于桂林市市中心独秀峰下,广西师范大学内,是明太祖朱元璋其侄孙朱守谦被封为靖江王时修造的王城。

  明太祖朱元璋封其重孙朱守谦为靖江王后,此处设为藩邸。朱守谦在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开始建府,历时20年才完工。王府按照朝廷对藩王府所作的规定构筑,其主要建筑前为承远门,中为承运殿,后为寝宫,最后是御苑。围绕主体建筑还有4堂、4亭和台、阁、轩、室、所等40多处,占地19.78公顷,规模宏大。城垣东南西北四门,名为:体仁(东华门)、端礼(正阳门)、遵义(西华门)、广智(后贡门),南北长556.6米,东西宽335.5米,通高7.92米,厚5.5米,内外警以方石,内充片石浇灰浆。所有建筑系大式歇山顶,红墙碧瓦。从建成到明代覆灭的257年中,这里住过12代14位藩王。历 270余年,是明一代封藩最长的一支。清顺治九年(1652),农民军李定国攻克桂林,清定南王孔有德将王府焚毁自殁。现保存府第的门、殿、宫须弥座台基及石雕栏柱、陛阶和城垣。

  整个王城的宫殿建筑采取严格的中轴对称,“左祖右社、前朝后寝”的布局方式营造,中轴线上的承运门、承运殿高大华丽,气势非凡,体现了王权至上的思想。方城南面的正阳门,有清代两广总督为表彰连中“三元”(解元、会元、状元)的临桂人陈继昌而立的“三元及第”坊,东华门上的“状元及第”坊则是为道光年间新科状元龙启瑞而建,西华门上的“榜眼及第”坊是为同治年间榜眼于建章而建。明代靖江王府,规模宏大,四周以巨石砌城垣,方正庄严在桂林城中自成一城,故称王城。城中有桂林众山之王独秀峰,平地拔起,众山环绕,孤峰独秀,为我独尊,有天然的王者气势。

  靖江王城中最完整的明代藩王建筑物——靖江王城景区。在中国4A新定评选中,桂林靖江王城被评为中国4A景区。无论从景区规模还是历史层面来看,桂林靖江王城获此殊荣是当之无愧的。因为桂林靖江王城是中国为数不多的集大学院校、风景名胜区(独秀峰)、完整历史建筑物、历史背景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

  独秀峰王城景区位于桂林市中心,是以桂林"众山之王" --独秀峰为中心,明代靖江藩王府地为范围的精品旅游景区。景区内自然山水风光与历史人文景观交相辉映,"桂林山水甲天下"这千古名句的真迹题刻就出于此处。景区涵盖了桂林三大历史文化体系,是桂林历史文化的典型代表,走进景区就走进了桂林历史文化之门。

  独秀峰素有"南天一柱"的美誉,史称桂林第一峰。山峰突兀而起,形如刀削斧砍,周围

  众山环绕,孤峰傲立,有如帝王之尊。登山306级可达峰顶,是鸟瞰桂林全景的最佳观景台。峰壁摩崖石刻星罗棋布,纵横出世,更有太平岩内的世界文化奇观--"太岁"摩崖石刻。南麓南朝文学家颜延之的读书岩,为桂林最古老的名人胜迹。桂林四大名池之一的月牙池荡漾于山脚,青山碧水,相映成趣,为桂林古八景之一。

  自古以来,王城景区被奉为桂林的风水宝地,更是整个桂林城市的发祥地。这里曾经走出了二位皇帝、11代14位靖江王;清代,这里是广西贡院,屡出状元;民国时期,孙中山曾驻跸于此,为北伐大本营运,筹北伐大计;后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广西政治、文化活动的中心,李宗仁、白崇禧、黄旭初都曾在此办公。1996年,景区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为国家AAAA级景区。世间传颂"北有北京故宫,南有桂林王城"。

  靖江王城也叫桂林王城,位于桂林市中心,著名的独秀峰就屹立在王城的正中位置。远顺帝妥懽帖睦尔继位前曾在独秀峰前的大圆寺修行。朱元璋称帝封藩时,将其侄孙朱守谦封藩于桂林,称靖江王。王城就是靖江王的王府。

  王城景区由明靖江王城和独秀峰组成。王城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王城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洪武九年(1376年)基本建成,至今已有630多年的历史,故桂林王城比北京故宫建成的时间还早30多年。王城南北长557.5米,东西宽336米,占地面积18.7万平方米,城墙高7.92米,厚5.5米。并辟有端礼、广智、体仁、遵义4门,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城内建筑及风景有承运门、承运殿、寝宫、月牙池、后花园等。宝善堂、清越亭、凌虚台、可心轩、玄武阁、三神祠等各类建筑齐备。御园中的月牙池可泛舟。清顺治九年(1652年),定南王孔有德抵抗不住义军的进攻,火焚王府,城内建筑化为残垣。现城墙及四门依然完好,城内建筑为抗日战争结束后,在原基础上仿古重建。

  清朝时期,孔有德火焚王府后,王城遗址被辟为广西贡院,有号舍5500余间,因屡出状元而闻名全国。如今,王城内仍保留有乾隆皇帝题书的《幸翰林院赐大学士及翰林等宴便阅贡院诗四首》,王城的正阳门(端礼门)、东华门(体仁门)及西华门(遵义门)上还留有当时人们称赞学子们的巨书牌坊。其中,两广总督、清朝著名学者阮元所书的“三元及第”是表彰桂林学子陈继昌获三元及第殊荣的,“状元及第”是表彰桂林学子张建勋和刘福姚在三科会考殿试中勇夺两个状元席位的,“榜眼及第”则是表彰桂林人于建章获得榜眼(殿试第一甲第二名)。游人可到贡院陈列馆了解古代科举制度及桂林科举成就。乡试号舍可使游人亲身体会当年学子们科举之不易。

  中山驻跸处及中山不死纪念塔 1921年,孙中山率北伐军驻桂林,以王城为北伐大本营。孙中山在这里的重要活动有:会见了共产国际代表马林,接受了马林关于“联合苏俄”和建立革命军校的建议;发表了他的著名哲学演讲《知易行难》;检阅了北伐军;确立了青天白日旗为中华民国国旗,并于1922年元旦在王城举行了首次升旗仪式。孙中山去世后,桂林人民为纪念孙中山,将王城辟为中山公园。王城内现存孙中山驻跸处遗址碑和“中山不死纪念塔”,纪念塔呈三角形,筑五级台阶,喻孙中山先生三民主义之精神和五权宪法。塔的三面分别有题辞:“中山不死”为谢顺慈书;“总理遗嘱”为张猛书;“主义常新”为莫乃群书。塔附建有仰止亭,楹联由谭延闿书,亭西有石碑“中山常在”,为廖承志书。

  广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5篇(二)

  德天大瀑布横跨中国、越南两个国家,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跨国瀑布。它起源于广西靖西县归春河,终年有水,流入越南又流回广西,经过大新县德天村处遇断崖跌落而成瀑布。瀑布气势磅礴,一波三折,层层跌落,水势激荡,声闻数里。

  瀑布河水时急时缓,时分时合,迂回曲折于参天古木间;更有花草掩映,百鸟低徊。 江水忽遇断崖,飞泻而下,站在瀑布之下,水气蒸腾,上接云汉,其滚滚洪流,折而复聚,连冲三关。仰望瀑顶,群峰浮动,巨瀑如海倾;水沫飞溅,如万斛明珠。德天瀑布雄奇瑰丽,变幻多姿,碧水长流,永不涸歇,无论春夏秋冬,阴晴雨雾,均各具情态。其魄力,其气势,其风采,震魂摄魄,摇动心旌。

  ?德天大瀑布的美在于变幻多姿,早、午、晚各展现出一幅幅瑰丽生动的美景。中午艳阳高照时,百米来宽的断崖上,巨瀑如海倾,跌宕50米;冲撞声回荡于山涧,数里可闻。黄昏时,夕阳刚好挂在瀑布上方,暮色中的瀑布如银帘高挂,似缟绢垂天,织上橘红偏暗的夕阳和晚霞,美得引人遐想。清晨,如果运气好,会见到彩虹银瀑同时展现的美景。瀑布猛撞河谷,激起水花飞溅,使雾气弥漫山间;朝阳东升时,瀑布前的雾气折射阳光便产生了彩虹。

  广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5篇(三)

  北海老街一般指中山路和珠海路,老街形成于1927年前后,但它的起源却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

  北海老街一般指中山路和珠海路,老街形成于1927年前后,但它的起源却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自那时起,一批西洋建筑陆续在北海建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骑楼老街。这些骑楼并不是西洋建筑的简单翻版,从深层文化根源来看,它体内流动着的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血液,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一个美丽的结晶。

  珠海路毗邻北海外沙岛,是一条百年老街,始建于1883年,长1.44公里,宽9米,沿街遍布英国、法国、德国领事馆旧址,德国森宝洋行旧址和天主教堂女修院旧址等许多中西合璧的骑楼式建筑,见证了北海曾经的繁华,被誉为鲜活的“近现代建筑年鉴”。老街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主要受19世纪末叶英、法、德等国在北海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

  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临街墙面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这些建筑临街的骑楼部分,既是道路向两侧的扩展,又是铺面向外部的延伸,人们行走在骑楼下,既可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骑楼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颇有古罗马建筑的风格。

  北海老街位于广西北海市珠海路,始建于1883年,长1.44公里,宽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北海老街为中国岭南直线最长、保存较完好的老街。1927年以前,珠海路曾是北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中段的店铺主要经营来自苏杭的绸缎,东段的店铺主要经营鱿鱼、沙虫、虾米、鱼干等干海货,西段接近外沙港口,所有店铺全部经营缆绳、渔网、鱼钩、渔灯、风帆布、船钉等渔民用品。2009年10月,市旅委、北海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北海老城文化旅游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承办的首届北海老街文化艺术节从10月2日起至10月5日结束,主要活动有10月2日上午的艺术节开幕式,水彩画、奇石、海贝、古船木及明清家具开展仪式。

  北海老街一般指中山路和珠海路,老街形成于1927年前后,但它的起源却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自那时起,一批西洋建筑陆续在北海建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骑楼老街。这些骑楼并不是西洋建筑的简单翻版,从深层文化根源来看,它体内流动着的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血液,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一个美丽的结晶。

  1927年以前,珠海路曾是北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店铺鳞次栉比,中段的店铺主要经营来自苏杭的绸缎,东段的店铺主要经营鱿鱼、沙虫、虾米、鱼干等干海货,西段接近外沙港口,所有店铺全部经营缆绳、渔网、鱼钩、渔灯、风帆布、船钉等渔民用品。随着时间的推移,珠海路逐渐失去了昔日的繁华,除了稀稀落落还有屈指可数的几间店铺经营渔具外,其他店铺已几乎成为民居,街道建筑日渐老化,但由于珠海路尚算保存完整,仍被历史学家和建筑学家们誉为“近现代建筑年鉴”。 著名作家舒乙(老舍之子)认为,珠海路和新加坡国宝级的老街一模一样,建议我市保护好这条极具开发价值的老街。

  英国建筑专家白瑞德先生认为,珠海路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但对北海意义,而且对华南地区、全中国、及至全世界都有意义。 加拿大蒙特利尔市市长皮埃尔.布尔克则建议北海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申请,将珠海路作为世界文化遗产来保护。只可惜此街已被破坏。

  北海老街一般指中山路和珠海路,老街形成于1927年前后,但它的起源却要追溯到19世纪中叶。自那时起,一批西洋建筑陆续在北海建成,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文化融合,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骑楼老街。这些骑楼并不是西洋建筑的简单翻版,从深层文化根源来看,它体内流动着的是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血液,是东西方文化碰撞的一个美丽的结晶.

  老街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主要受19世纪末叶英、法、德等国在北海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临街墙面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这些建筑临街的骑楼部分,既是道路向两侧的扩展,又是铺面向外部的延伸,人们行走在骑楼下,既可遮风挡雨,又可躲避烈日;骑楼的方形柱子粗重厚大,颇有古罗马建筑的风格。骑楼建筑最精彩部分是花墙头,其下部的长方形构图,来源于中国建筑的匾额,这在西洋建筑里是找不到的。匾额里本应是书法“某某阁楼”之类,在此处演变成了一枝梅花浮雕。匾额的左右两边还题有对联,韵味十足。而它最原始的来源是中华民族炎黄时代部落内部的图腾崇拜,炎和黄两个部落分别崇拜龙和凤,在建筑的屋顶上的正中最高处安放龙或凤的吉祥物。这个吉祥物就好象一条主线,贯穿中华文明几千年的历史。当它在北海骑楼上出现时,更加演变得多姿多彩。

  许多骑楼上部都有的“天目”,这个“天目”的精华之处在于“空&rdquo1290;和“园”。在中国文化里,“空”的概念具有非常深邃的文化内涵。所谓“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由一个“空”衍生出了光辉灿烂的东方文化。而这个“圆”,则更包含了天地合和、天人合一、大一统、大团结、大同世界等深厚的文化和哲学理念。南方沿海的骑楼,初步划分为闽派和粤派。闽派骑楼由于受当地传统木雕技艺的影响,骑楼立面上堆满了浮雕图案。粤派骑楼以广州为中心,由于历史较为久远,多以岭南风格为主调,兼有满州风格和欧式风格。北海因过去地籍管辖一直属广东,因此北海骑楼是粤派骑楼的一个分支。但与福建、广东骑楼相比,北海骑楼没有过于烦琐的雕饰,而是更加简洁,线条精美,高潮突出,整体和谐。其艺术处理之成熟,堪称奇葩。

  北海的西洋建筑群,它所对应的历史事件是两个条约,即1858年《天津条约》和1876年的《烟台条约》,以及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地历史时期,所以北海老街又是历史的见证。

  1927年以前,珠海路曾是北海最繁华的商业街区,店铺鳞次栉比,中段的店铺主要经营来自苏杭的绸缎,东段的店铺主要经营鱿鱼、沙虫、虾米、鱼干等干海货,西段接近外沙港口,所有店铺全部经营缆绳、鱼网、鱼钩、渔灯、风帆布、船钉等渔民用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北海老街逐渐失去了昔日繁华,除了稀稀落落还有屈指可数的几间店铺经营渔具外,其他店铺已几乎成为民居,街道建筑日渐老化,但由于珠海路建筑尚算保存完整,被历史学家和建筑学家们誉为“近现代建筑年鉴”。

  著名作家舒乙(老舍之子)认为,珠海路和新加坡国宝级的老街一模一样,应保护好这条极具开发价值的老街。英国建筑专家白瑞德先生认为,珠海路的历史文化价值,不但对北海有意义,而且对华南地区、全中国、及至全世界都有意义。

  到老街漫步,你会感受到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那里的街、那里的楼、那里的人,还有家家户户门边晾晒的咸鱼干,不禁让你忘却是身处都市。这里没有车水马龙的景象,老人们摇着大蒲扇在门边乘凉,或齐齐围着聊天或打麻将,他们眼睛里透着平静与安详,仿佛老街的一切都还和他们小时候一样,什么都没有改变。

  广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5篇(四)

  银子岩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整个溶洞贯穿十二座山峰,汇集了不同地质年代的钟乳石,宛如夜空的银河倾斜而下,闪烁像银子一般的光芒。坊间流传的“游了银子岩,一世不缺钱”的说法,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去一探究竟。

  目前可参观到的溶洞大约2000米,由外自内分为下洞、大厅、上洞三大部分。沿着参观路线一路往上走,越往里越好看,也越开阔。在这里,你可以看到不同地质年代发育生长的各种乳石石柱、石塔、石幔、石瀑……仿佛进入一个光怪陆离而又异彩纷呈的世界。

  洞内许多钟乳石是历经几万年,甚至几十万年长成的,让人不得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这些天然形成的钟乳石景观大多以其形态命名,“三分形状七分想象”。景观旁边会有标牌标识,看过更觉得惟妙惟肖。最著名的景观是“三绝”(音乐石屏、广寒深宫、雪山飞瀑)和“三宝”(佛祖论经、独柱擎天、混元珍珠伞),有的壮观有的精致,在彩灯的照射下显得更加传神,拍出来的照片也非常好看。

  另外一个值得一提的景观是“水镜倒影”,以水面为界,钟乳石和倒影形成完全对称的两部分,水中的倒影看起来好像深不可测。很多去过银子岩的人都觉得这里最美,水镜倒影也是银子岩拍照游人最多的地方。

  景点门票中包含了讲解费用,在入口处排队会有景区的专业讲解员带领进到洞里参观。建议跟着讲解员游览,银子岩不仅景色壮观,洞内许多景观都有它的故事,看过景色听过故事才算不虚此行。

  广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5篇(五)

  桂林是典型的山水城市,自然山水是构成桂林城市的基本元素。新建和疏浚的“两江四湖”工程,真实地体现了“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美妙景致和“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诗情画意。两江四湖景区是指漓江 ( 市区部分 ) 、桃花江、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构成的环城风景带。风景带已开发三个主题景区即: 以木龙古渡、古城墙为主景,宝积山、叠彩山为背景,体现城市文化的木龙古水道景区; 以山林自然野趣为特色的桂湖景区; 以体现“城在景中,景在城中”的山水城市空间特征为特色的榕、杉湖景区。三个景区的园林绿化,或亭、台、楼、阁、园林建筑和名人雕塑,或名花、名草、名亭和桂林山水诗廊,均可让人感受到桂林的天生丽质与深厚的文化底蕴。

  榕湖、杉湖景区

  位于桂林市中心,北与中心广场毗邻,东与漓江隔路相望,繁华的中山路穿过湖区,是桂林城中开放式的休闲步行公园。榕、杉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唐宋时期:当时为人工开掘的城南护城运河,称为南阳江,元代称为鉴湖,明代城池扩建,成为内湖。自明代起,成为桂林文化活动的中心。先后建有台湾巡抚、名士唐景崧的五美堂别墅,清代大词人王鹏运的祖居西园,国民党代总统李宗仁官邸、桂系将领白崇禧桂庐,教育家马君武的宅居等。

  知音台

  位于杉湖北侧,象鼻山旁,以中国古代琵琶造型为主要构架,辅以园林小路、涌泉、溪流、古树名木,构成—幅高山流水觅知音的优美意境。溪流的源头小山立有南宋诗人“桂林山水甲天下”诗作者王正功的铜像。

  杉湖双塔

  建于杉湖东南侧。 41 米 高的 9 层铜塔升腾湖中,与之相伴的 35 米 高的 7 层琉璃塔屹立于杉湖岛上,两塔通过 18 米 长的水下水族馆连接。铜塔所有构件如塔刹、瓦面、翘角、斗拱等均由铜材铸锻而成,创造了三项世界之最,即最高的铜塔、最高的铜质建筑物、最高的水中塔。琉璃塔的装饰手法富有中国传统韵味。双塔互相辉映,成为城市中心的旅游新景观。

  日月湾

  位于杉湖北部,小广场上塑有“杉湖十子”浮雕。清代此处建有“补杉楼”,诗人龙启瑞、朱琦、彭昱尧等“杉湖十子”曾在此吟诗作赋。浮雕由接块花岗岩精雕细刻而成,极佳地体现出,中国古典文化的意蕴。

  阳桥

  地处中山中路中段,跨榕、杉两湖,是桂林古城南来北往的要道。始建于宋朝,名叫青带桥,又名通济桥,宣和年间吕源重建,后又多次重建改建。明洪武年间,桂林知府焦仲才乃以石建,更名阳桥。今天的阳桥是 20 世纪末重建的,参照梵蒂冈大教堂的维特马尔桥设计,长 37 米 ,宽 50 米 ,桥型风格端庄大方,简练有致。阳桥的南北两个桥孔早洞是地下过街通道,里面雕琢有反映桂林历史人物浮雕组图。

  玻璃桥

  位于阳桥之西,为榕湖景区的观光桥,是我国第一座采用特种水晶玻璃构架的实用性桥梁。桥长 22.4 米 ,桥宽 2.64 米 ,无论是外部立面、雨廊屋顶还是桥面,均以工艺精致、造型考究的水晶玻璃为建筑构件,柱头、栏杆等桥梁构件和饰件也是用水晶玻璃专门熔铸的。桥廊为欧式风格。不论远望近观,水晶玻璃桥都显得晶莹剔透,可爱迷人。

  音乐喷泉

  位于榕湖春岛、秋岛和湖心岛之间,由主喷和四组水型构成,呈圆状飘舞在湖的中央,喷水时水柱凌空百米,堪称广西之最,也是桂林水景的标志与象征。四组水型闻音乐跃出水面翩翩起舞,变幻出梦幻般的迷人景致。

  邀月台

  在东榕湖南岸有清人王鹏运雕塑。他所站的石台,叫邀月台,建于王鹏运祖居西园 ( 清时—大私家园林 ) 遗址上。

  湖心岛

  位于东榕湖湖心,经北斗桥与古南门相连,岛中小溪将湖心岛分为两岛,临水系叠石生态驳岸,岛中的汉白玉龙船舫及湖心亭、廊、小飞虹、小亭等,典雅精致,并配置高达 5 . 6 米 由整块花岗石打制而成的月门及诸多观景石。岛上四时风景如画,宛如仙山琼阁。唐景崧雕塑 湖心岛东南面,一尊铜雕人像映大眼帘;这是曾任台湾巡抚的桂林名士唐景崧的雕塑;唐景崧是中国十大剧种之一,桂剧的奠慕人,曾在榕湖边建有五美堂别墅

  北斗七星桥

  位于东榕湖,东连湖心岛,西接古南门,采用独柱独梁挑板结构。桥形布局走向按北斗七星分布,故名北斗七星桥,桥面栏杆,全部是高级汉白玉,全长 126 . 25 米 ,是广西目前为最长的汉白玉桥,汉白玉栏杆,上雕刻有充满民俗风情的吉庆图案。

  桂林山水诗文碑刻

  自南北朝至今,文人墨客因各种原因来到桂林,为桂林山水所倾倒,写下无数赞美的诗文,其中许多人将诗文摩刻在桂林的山岩上,形成了源远流长的摩崖石刻文化,榕、杉湖周边共有 37 块这样的诗文碑刻。这些碑刻有两种内容:一是古占吟咏榕、杉湖风光及与周边景有历史渊源的诗文;一是古今歌颂桂林的名篇佳作。

  古榕双桥

  跨径为 5 . 7 米 ,单孔桥宽 4 米 ,桥长 22。6 米,地处榕湖中部榕荫堤中段,如—根缎带束出了榕湖的曲线美,站在桥上观景,南通唐景崧故居,北与古南门相凝视,东见北星桥弯弯如月,西望猴山顶落日余晖,两侧湖水清冽,樟林拥翠。该桥借鉴了圆明园天宝坞桥型,为三孔连拱汉白玉桥,皎洁宁静,体态优雅,再现了“两水夹明月,双桥落彩虹”的幽雅情境。

  榕城古荫

  是榕、杉湖的精华景点。生机勃勃的古榕和历经沧桑的古南门交相辉映,互相呼应,令人顿生思古之幽情,感受到生命的顽强和生生不息。古榕植于宋代,已有八百余年的历史。近旁的古城门,亦建于宋代,是当时桂林古城南边的一座城门,称威德门。周边参天树木给人以城市森林之感。

  黄庭坚系舟处

  与大榕树紧密相连,是一处历史文化含量很高的景点,为纪念文学家黄庭坚而建,由系舟亭、石船、诗碑、书艺长河组成。北宋崇宁三年 (1104) ,著名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被贬广西宜州,途经桂林,于此系舟登岸,写下了著名的《到桂林》

  芙蓉廊

  位于榕湖南岸,与大榕树遥遥相对,清代此处是桂林著名画家罗辰的故

  居“芙蓉池馆”所在地。榕溪桥地处榕湖饭饭店东面,紧邻白崇禧故居,西与桂林图书馆相衔。桥型脱胎于中国著名古桥赵州桥,简洁沉稳,栏板及拱圈均由汉白玉雕刻制作,桥拱中心的龙头雕塑,雕工细致,气宇不凡,桥底则雕刻了翩然飞舞的凤凰,祥云缠绕,追求龙风呼应的传统境界。

  桂湖景区

  桂湖是西清、宝贤、丽泽三湖的统称。南宋末年,为抵御蒙古军队的进攻,桂林修筑城池。在修建城墙时,于其外开挖壕沟,因其三段水面临近古代桂林的西清、宝贤、丽泽三个城门而得名。今日桂湖景区已成为名花名木、名亭名桥博览园。

  迎宾桥

  为翊武路通往榕湖饭店国宾馆的迎宾专用桥,长 35 . 5 米 。宽 6 . 5 米 ,钢箱梁桥面,以汉白玉和钢索为主要材料,设计上受到布达佩斯锁桥的影响,亦说这座桥是巴黎凯旋门和中国传统吊桥的完美结合,很好地表现了主人凯旋、宾至如归的主题。门拱中心雕刻着桂林城徽,门顶浮雕雕刻着桂林的历史。桥形拙重古朴,韵味绵长,与幽静深邃的迎宾馆相呼应,让人想起城堡的历史,具有浓郁的欧洲古典风格。

  丽君桥

  是市区通往西山景区、桃花江景区和芦笛岩景区的要道。长 125 米 ,宽 25 . 5 米 ,是中国第一座自锚式悬索桥。栏杆内暗藏智能音响设备及灯光系统。夜色中的丽君桥显得尤为突出:暖色的灯光刻画下,红色的钢铁之躯屹立在清澈的湖面上,气宇轩昂。钢索的弧线打破了钢梁沉重的感觉,丰富了钢铁材质的造型语言。此桥设计思想源于美国著名的金门大桥。

  观漪桥

  位于宝贤湖和丽泽湖的交界处,长 115 米 ,宽 44 米 ,是西郊进入市中心的通道。其设计思想来自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佛罗伦萨的圣特尼塔桥。丰富细腻的雕塑和桥头四座爱奥立克柱,分别代表杉湖、榕湖、桂湖和木龙湖,上面铭刻着四湖的历史和传说。

  宝贤桥

  倚靠老人山,横跨桂湖,桥长 45 米 。宽 12 米 ,跨径 32 米 。桥身精致纤巧的石材雕刻,参照了著名的法国亚历山大桥的处理手法。在造型上,讲究豪华精美 + 铺张夸张。一个个汉白玉雕琢的龙形花环琢附在桥身上,装饰感极强。两座桥墩旁环绕着少女雕像,则引导游人去追溯过去那美丽的传说。

  西清桥

  因临西清湖而得名,仿剑桥大学的数字桥而建。据说原桥暗含了大师牛顿的思想。西清桥东岸为著名的宝积山,桥西则是著名的老人山。桥栏的拼装,既有古桥的随意,也有几何的严谨。该桥为步行桥,双弧造型。桥身用名贵的红松木建造和装饰,桥栏形态颇见乡村风格。桥长 60 米 ,宽 4 . 5 米 。

  宝积桥

  所跨越的西清湖与铁佛塘,原本由护城河演变而来,湖边仍存留古城墙残垣。南与宝积山和宋代城墙相衔,北望鹦鹉山,长 50 米 ,宽 24 米 ,跨径 30 米 ,色调古朴凝重。在造型设计上,采用了古城墙的设计手法,城门、门洞和城堞等城墙元素组成了它的基本构件,暗含烽烟与号角的历史,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这座古城的历史以及桂湖的演变过程。

  中山北路桥

  位于中山北路,是两江四湖工程的新增桥梁。站在桥上西望,是观赏古城墙一段的宝积桥之最佳位置。倚栏向东,可见宋城公园的全貌:桥两边的倚栏都建造了外伸式的观景台。桥身为三跨式连续拱桥,由东、西、中三腹桥组成,长 80 米 ,宽 53 米 ,双向六车道。设计灵感来自于法国塞纳河上的纳夫桥。

  木龙湖景区

  木龙湖今日之水边建木龙塔,北岸建宋街,与宋代遗留下来的古城门东镇门遥相呼应。南岸为桂林名山叠彩山。

  木龙桥

  宋城公园内木龙湖上新建的桥梁。桥身仿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北宋木桥设计。桥采用纯木结构,长 30 米 ,宽 6 米 ,主跨 26 米 ,桥两端分别连接着宋城主题公园里的街景酒肆和木龙塔,再现了北宋期间桂林的繁华风情。

  解放桥

  解放桥地处市区漓江中段。在宋朝,便建有一座浮桥。 1939 年建钢木桁架桥梁,名为中正桥。 1944 年,中正桥毁于日军野蛮的炮火。解放后重建此桥,命名为解放桥。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桥已不能满足漓江两岸来往的需要。 1999 年 12 月 1 5 日桂林市再建解放桥。新解放桥采用跨空腹厢形连拱没计,桥长为 284 米 ,桥宽为 45 米 。桥面宽阔,结构新颖,一弧跨江,轻盈流畅,与环境甚为协调。大桥两岸跨拱底喷绘有蓝天白云图案,为国内首创。东岸桥梁立交桥路段新辟了步行街,西岸匝道设汁成具有几何风格的小园林,并有地下通道相连。大桥两岸设置了绿化带、造型灯柱、喷泉水带等园林小品。临水一侧的玻璃棚、水幕墙跌水等营造优雅的氛围,桥拱下人行道旁还设有铜马群雕和亲水平台,沿着旋梯上桥,可伫立桥上观看象山水月、伏波晚棹、訾洲烟雨、花桥虹影、 七星伴月、独秀擎筹著名景致。

相关文章:

1.5篇有关广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

2.5篇介绍广西景点的导游词范文

3.广西桂林景点的导游词范文5篇

4.5篇有关广西世外桃源的导游词范文

5.5篇介绍广西北海的导游词范文

79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