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啦 > 实用范文 > 导游词大全 > 澳门导游词 >

有关澳门全面导游词

时间: 康华0 分享

在接下来的行程中,我会为大家讲解相关的历史、文化、风俗和传说故事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澳门全面导游词,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有关澳门全面导游词

有关澳门全面导游词【篇1】

主教山小堂建于澳门半岛最高点之一的西望洋山上,是一座向航海者的保护神祈祷的小教堂,建造这座教堂的原因是由于当时执行去日本航线的葡萄牙航海者在海上与荷兰海盗船相遇,却未受伤害,深信是神灵保佑,许下建堂诺言以谢神思。

每年圣母花地玛出游从圣母玫瑰堂出发,最后到达主教山小堂,上百名的信徒沿途唱圣诗、念祷文跟随,好不热闹。

主教山小堂又称海崖圣母小堂,1622年建于炮台旁,殿堂简朴,山径迂回,供在澳葡兵弥撒祈祷之用。1892年附近古堡拆除后,圣母堂得以逐步扩大,1835年重建后成为今天宏伟之规模。教堂建筑以高耸的门楼为主体,三角形的屋顶上站立着圣母塑像,教堂右则为钟楼,钟楼高耸入云,十分庄严肃穆。教堂左则为1935年加建的主教府。

教堂前是一片宽广平台,平台尽处竖立一尊大理石雕刻而成的圣母像,圣母双手合十,貌甚慈祥,面临大海。平台下有一路德圣母岩洞,循左右环抱之石阶而下,即达洞前。岩洞前的空地上有一块刻有葡文的古铜墓碑,是二十世纪初天主教澳门主教埋骨之处。1918年2月18日,约翰鲍连那主教逝世,葬于此。洞内岩石嶙峋,中开拱门,内立圣母像,象征古时圣母在法国路德城内,当众显灵的情景。其间正置祭坛,洞前有铁栅围绕,地上设有多排低矮的长石板,供教徒跪拜,忏悔。

教堂四周花径通幽,古树浓荫,建筑端丽,环境优美,更可居高临下,环视南西湾和中国大陆珠海市湾仔的风光,成为中外游客喜到的热门观光点之一。

有关澳门全面导游词【篇2】

阁庙原名天后庙、海觉寺、正觉禅院等,是妈祖阁的俗称,位于澳门的东南方,面海背山。

妈阁庙相传是福建人于明朝年间为“妈祖”所建,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了;传说“妈祖”是福建莆田人,姓林,宋朝人,自幼即可预知吉凶,长大后吃斋未嫁,享寿28岁,死后常显灵于海上,可帮助商人和渔民化险为夷,故来自福建的渔民就共同兴建了妈阁庙,到清朝康熙年间,“妈祖”被加封为“天后”,是航海人的“护航海神”。

妈阁庙正门的横梁上由“妈祖阁”三个金字,左右的对联为“德周化宇;泽润生民”,依次往里由大殿、石殿、弘仁殿、观音阁等建筑组成,这些建筑具有传统的古老佛教的特色,具有很大历史意义,可以说,澳门的历史和妈阁庙血脉相连,不可分割。

在澳门人心目中,妈阁庙的地位非常高的,毫不夸张地说,澳门的各行各业都离不开妈阁庙,因此,妈阁庙的香火很盛,是一座位于闹市区的传统庙宇,而每年农历的三月二十三则是娘0诞辰,在这一天,澳门人都会有各种祭祀活动,非常隆重。

澳门的葡文名称“MACAU”一词,则来源于“妈祖”的粤语音转“马交”;澳门的货币——澳门元也曾以妈阁庙作为图案,这些都足以显出妈阁庙在澳门的地位。

有关澳门全面导游词【篇3】

澳门历史城区或澳门历史古城区(旧称澳门历史建筑群),是由22座位于澳门澳门半岛的建筑物和相邻的8块前地所组成,以旧城区为核心的历史街区。

历史价值

澳门历史城区保存了澳门四百多年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精髓。它是中国境内现存年代最远、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和最集中,以西式建筑为主、中西式建筑互相辉映的历史城区;是西方宗教文化在中国和远东地区传播历史重要的见证;更是四百多年来中西文化交流互补、多元共存的结晶。

多元交融

16世纪中叶,因应中外贸易的新形势,明朝政府划出澳门半岛西南部一片地段,供以葡萄牙人为主的外国商人居住及进行贸易,澳门由此发展成19世纪前中国主要的对外港口,也是亚洲地区重要的国际港口。贸易活动的兴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人前来,一个融合欧、亚、非、美四洲人民的“华洋杂居”的国际城市由是诞生。葡萄牙人将这个用城墙围起的城市命名为“天主圣名之城”,今天的澳门历史城区就是它的核心部分。

四百多年间,在这块城区内,来自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意大利、美国、日本、瑞典、印度、马来西亚、菲律宾、朝鲜甚至非洲地区等等不同地方的人,带著不同的文化思想,不同的职业技艺,不同的风俗习惯,在澳门历史城区内盖房子、建教堂、修马路、筑炮台以至辟建坟场,展开多姿多彩的生活,包括各类文化活动。在这种机遇下,澳门得风气之先,成为中国境内接触近代西方器物与文化最早、最多、最重要的地方,是当时中国接触西方文化的.桥头堡。

随著外国人的定居,他们把自己的建筑传统越洋带到澳门,使澳门成为近代西洋建筑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尤其是葡萄牙人在澳门的建筑物,无不显露出与葡萄牙本土建筑的密切关系。事实上,文艺复兴后的一些主要建筑形式、风格,结合亚洲其它地区不同的建筑元素在澳门产生了新的变体,形成独树一帜的建筑风格。

有关澳门全面导游词【篇4】

欢迎大家来到澳门松山灯塔!我是你们的导游,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为了便于大家参观游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绍一下松山灯塔。

松山灯塔是我国沿海以及远东地区的第一座灯塔,因耸立在松山松涛中而得名,原称东望洋灯塔,所在的松山原名琴山,东望洋山,是澳门半岛的最高山岗,海拔九十三公尺,为澳门地区的地理座标的标志点。

松山灯塔与另两座三百年古迹松山炮台和松山教堂,构成松山三古迹,于此远眺,澳门全景及珠江口的壮丽景色尽收眼底,可领略古今变迁。

由一名土生葡人设计的松山灯塔,高十三公尺,于一八六五年九月二十四日放射光芒,九年后的一八七四年八月被台风吹毁,至一九一一年才重建,正式使用迄今。

今天我的讲解就到此结束了,下面是大家自由参观的时间,希望这次参观能给大家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预祝大家能玩的开心,谢谢。

有关澳门全面导游词【篇5】

圣老楞佐教堂,通称风顺堂,是澳门最古老的三座教堂之一。位于风顺堂街,澳门慈幼中学的正对面。实际建筑年份已不可测,但据史料记载,推算出教堂是1569年间左右由耶稣会会士创建的一座木制小教堂。而据教堂内一石刻上的碑文,第一次重修应在1618年,至于现时教堂的规模则是在1844年改建后而成的。

圣老楞佐教堂早年建成的时候,因为它靠近码头,所以教堂内立有风信旗杆,是葡萄牙人决定是否出海的重要指标。《澳门记略》载:“西南则有风信庙,蕃舶既出,室人日跂其归,祈风信于此。”所以这座教堂也被俗称为“风信堂”。后来,因广东话中“信”“顺”同音,也许是为了祈求风调雨顺吧,“风信”转为“风顺”,而“风顺堂街”和“风顺堂区”也因此得名。和玫瑰堂以及圣若瑟小堂不同,圣老楞佐教堂建筑高耸,气势逼人,欧洲古典的风格带有点巴洛克的味道。由于整个建筑并非坐落于广场(前地),或者出于某段景的位置,所以为了突出整个教堂的存在,并要作为一个住宅区域的中心,于是在教堂的下面,加了有近一层高的高台,使它显得更加挺拔显眼。而善男信女拾级而上的过程,也变成进入教堂膜拜前的一种仪式。另外一点和前两处教堂的不同是圣老楞佐教堂的占地较大,所以在教堂的周围有比较大面积的院子,院子里种满了生机盎然的植物,在空间和视觉上和周围紧邻着的住宅楼做了区隔,所以进入教堂大门基本上也只关注到建筑的本体、周围的植栽以及其间仰头的蓝天,不见俗世的喧嚣,幽静怡人。

在很多年前,风顺堂在华人口中是称作风信堂的,意谓顺风顺水。当年居澳的葡人大多为出海营商为生,他们的家人为求亲人能平安归来,多于此教堂祈祷希望神灵庇佑。教堂内设立的风信旗杆,为当时主要靠风力行驶的葡萄牙帆船提供重要指标。“风顺”是“风信”粤语谐音,此名一出,让教堂更具有中国化的亲切意味。

风顺堂的建立早于1569年,期间曾数度重修,其中在1618年的一次较具规模。而在1979年进行的粉饰装修,亦使这座古老教堂倍添光采。教堂设计,雄伟壮观,左右钟楼并崎,一座是时钟,作报时用;一座是铜钟,供教堂弥撒时摇动轰鸣用。教堂的屋顶是中国式的金字瓦面,室内之装饰充满东方色彩,古雅逸趣。堂内宽敞宏伟,巨大的梁柱和精美的吊灯,颇具豪华博大之气派。

祭坛内供奉着圣老楞佐的神像,穿着绚丽的衣袍,一手持圣经,一手拿法杖,庄严肃穆,在经常航海的葡国人心目中,是庇佑平安,赐予风信

1906396